《影梅庵忆语》里的董小宛:那个卑微的爱的灵魂
文:老张在路上
清顺治八年(1651年)春天,冒辟疆侍妾董小宛一病不起,终年28岁。董小宛去逝后,时年41岁的冒辟疆开始动笔写他的回忆性散文《影梅庵忆语》,冒襄一生曾有许多著述,都不及这篇《忆语》流传不衰。
01
在清代咸丰年间进士叶衍兰作的《秦淮八艳图咏》里,对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的评定为“珠玉无瑕”。
余怀《板桥杂记》这样记述董小宛:
董白,字小宛,一字青莲。天姿巧慧,容貌娟妍。七八岁时,阿母教以书翰,辄了了。少长顾影自怜,针神曲圣,食谱茶经,莫不精晓。性爱闲静,遇幽林远涧,片石孤云,则恋恋不忍舍去。至男女杂坐,歌吹暄阗,心厌色沮,意弗屑也。慕吴门山水,徙居半塘,小筑河滨,竹篱茆舍。经其户者,则时闻咏诗声,或鼓琴声,皆曰:“此中有人。”已而,扁舟游西子湖,登黄山,祷白狱,仍归吴门。丧母抱病,赁居以栖。随如皋冒辟疆过惠山,历澄江、荆溪,抵京口,涉金山绝顶,观大江竟渡以归。后卒为辟疆侧室,事辟疆九年,年二十七,以劳瘁死。辟疆作《影梅庵忆语》二千四百言哭之,同人哀辞甚多。
董小宛生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名白,字小宛,号青莲,江苏苏州人,因家道中落生活贫困而沦落青楼,名隶南京教坊司乐籍。
董小宛小小年纪,容貌秀丽,超气质超尘脱俗,她很快就在秦淮河畔出了名。她习歌舞诗词,聪慧过人。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屈意卖笑。她曾写过《元夕》诗:
火树银花三五夜,盘龙堆凤玉烛红。
兰棹轻摇秦淮月,紫气烟笼钟山峰。
明镜悬天犹有韵,幽兰虽香不禁风。
断梗飘蓬无归处,天涯芳草何处逢?
崇祯九年(1636年),董小宛回到了苏州,移居半塘。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压抑住自己的那份清高。这段时间,她写有《偶成》一诗:
独坐红窗闷检书,双眉终日未能舒。
芳容销减何人觉,空遇朝朝油壁车。
油壁车,用钱塘名妓苏小小典故。南朝齐时期著名歌伎,钱塘第一名伎苏小小,常坐油壁车。《西湖佳话·西泠韵迹》:“(苏小小)遂叫人去制造一驾小小的香车来乘坐,四围有幔幕垂垂,遂命名为油壁车。”
(剧照)
02
崇祯十二年(1639年),这一年,董小宛16岁,冒辟疆29岁。
对于和董小宛的初见,冒辟疆回忆说:“己卯初夏,应试白门,晤密之,云:‘秦淮佳丽。近有双成,年甚绮,才色为一时之冠。’余访之,则以厌薄纷华,挈家去金阊矣。嗣下第,浪游吴门,屡访之半塘,时逗留洞庭不返。名与姬颉颃者,有沙九畹、杨漪照。予日游两生间,独咫尺不见姬。将归棹,重往冀一见。姬母秀且贤,劳余日:‘君数来矣,予女幸在舍,薄醉未醒。’然稍停,复他出,从花径扶姬于曲栏.与余晤。面晕浅春,缬眼流视,香姿五色,神韵天然,懒慢不交一语。余惊爱之,惜其倦,遂别归,此良晤之始也。时姬年十六。”
冒辟疆最早从好友桐城方以智那里听说秦淮佳丽之中有位才色双绝的董小宛。吴应箕、侯方域等人也都向辟疆称道小宛。小宛在名流宴集间,也听人讲说冒辟疆,可两人在秦淮河畔并未相遇。直到董小宛回到苏州半墉,几年后冒辟疆来访,一波三折后,两人才见了第一面。
冒襄(1611年4月27日~1693年12月31日),名襄,字辟疆,号巢民,一号朴庵,又号朴巢,南直隶扬州府泰州如皋县(今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人。
冒辟疆出生在一个世代仕宦之家,父輩上溯六代外放为官。父亲冒起宗,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官至山东按察司副使,督理七省漕运。
明清时期,如皋城里的冒氏家族人才辈出,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也是一个文化世家。冒辟疆幼年随祖父在任所读书,14岁就刊刻诗集《香俪园偶存》,董其昌把他比作初唐的王勃,期望他“点缀盛明一代诗文之景运”。
冒辟疆1627年16岁时考中秀才,以后每隔3年就要去南京参加一次乡试,先后6次,一次不落,但举人一次未中,仅两中副榜。
冒辟疆生活的时代,明王朝已成溃乱之势,东北在清兵的铁蹄之下,川陕湖广是“流寇”驰骋的战场,而江浙一带的士大夫依然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
冒辟疆一方面,怀抱着报效国家的壮志。1636年,冒辟疆与张明弼结盟,参加复社,同陈贞慧、方以智、侯朝宗过从甚密,人称“明末四公子”。他们年龄相仿,意气相投,或结伴同游,或诗酒唱和,或抨击阉党,或议论朝政,希望改革政治,挽救国家危亡。1639年由吴应箕起草、冒辟疆等复社140余人具名的《留都防乱公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得阮大铖之流如过街老鼠。
另一方面,冒辟疆身上又有着豪贵子弟的浪漫风习。他留恋青溪大川之胜,名姬骏马之游,过着豪奢放荡的公子哥儿的生活。
崇祯十二年的这次董冒初会,结果却是“懒慢不交一语。余惊爱之,惜其倦,遂别归。”两人似并没有说上一句话,只是打了个照面冒辟疆就回去了。
两年后的崇祯十四年(1641年),春天,冒辟疆省亲衡岳,道经苏州,他本来是要再去找董小宛一见的,但听说小宛去了外地游历。冒辟疆经友人引荐,得会时年芳龄18岁的陈圆圆。冒辟疆在《影梅庵忆语》里回忆道:
“辛巳早春,余省觐去衡岳,由浙路往,过半塘讯姬,则仍滞黄山。许忠节公赴粤任,与余联舟行。偶一日,赴饮归,谓余曰:‘此中有陈姬某,擅梨园之胜,不可不见。’余佐忠节公治舟数往返,始得之。其人淡而韵,盈盈冉冉,衣椒茧时,背顾湘裙,真如孤鸾之在烟雾。是日演弋腔《红梅》以燕俗之剧,咿呀啁哳之调,乃出之陈姬身回,如云出岫,如珠在盘,令人欲仙欲死。”
此时的冒辟疆真的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所说,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了。
“漏下四鼓,风而忽作,必欲驾小舟去。余牵衣订再晤,答云:‘光福梅花如冷云万顷,子越旦偕我游否?则有半月淹也。’”
陈圆圆主动邀请冒公子去光福寺看梅花,并说自己有半个月时间可以陪冒公子游玩。而冒辟疆因为要去湖南衡山探母,只好婉转拒绝。
陈圆圆“复云:‘南岳归棹,当迟子于虎疁丛桂间。盖计其期,八月返也。’”大概此时陈圆圆一腔情意全在冒公子身上,所以又向他订了八月相会之期。
在和冒襄分手后的这八个月中间,陈圆圆遭遇了她人生中第一次磨难。
“余别去,恰以观涛日奉母回。至西湖,因家君调已破之襄阳,心绪如焚,便讯陈姬,则已为窦霍家掠去,闻之惨然。”
然而,这一次却是误传,陈圆圆确有被抢掠之事,但陈圆圆却躲了起来,抢她的人并没有找到陈圆圆。
(剧照)
冒辟疆在友人指引下,找到躲藏在某处的陈圆圆。
“至果得见,又如芳兰之在幽谷也。相视而笑回:‘子至矣,子非雨夜舟中订芳约者耶?感子殷勤,以凌遽不获订再晤。今几入虎口,得脱,重赠子,真天幸也。我居甚僻,复长斋,茗简炉香,留子倾倒于明月桂影之下,且有所商。’”
在晚明那样一个乱世,一介弱女子陈圆圆当然不想做飘萍,她要找个依靠。所以当知道
冒母在江舟上,一天,陈圆圆特地去拜防了冒母亲。陈圆圆对冒辟疆说:
“余此身脱樊笼,欲择人事之。终身可托者,无出君有。适见太恭人,如覆春云,如饮甘露,真得所天。子毋辞!”
两人由此订下相见之期,冒辟疆当即作八绝句赠陈圆圆。其中之一:
纤纤弱质病逾娇,嗔喜情生暗自挑。
漫着青衫倦梳洗,淡烟疏雨或堪描。
一年后,崇祯十五年(1642年),冒辟疆再来姑苏吴门。这一次,陈圆圆真的被强抢而去。
“至则十日前复为窦霍门下客以势逼去。先,吴门有昵之者,集千人哗动劫之。势家复为大言挟诈,又不惜数千金为贿。地方恐贻伊戚,劫出复纳入。余至,怅惘无极。”
彼伊人已去,多情的冒公子又遇到了此伊人。
(剧照)
03
对于失去陈圆圆,冒辟疆虽然“怅惘无极”,“然以急严亲患难,负一女子无憾也。”从冒公子对待陈圆圆的自我宽解中,已经可以看到陈圆圆姐妹族董小宛将来的命运。
以下故事亦来自于冒辟疆在《影梅庵忆语》的自述。
冒辟疆听陈圆圆为豪家所抢,怅然若失,怀着悒郁的心情只身雇舟前往虎丘。小舟沿着半塘河缓缓而行,抬眼望去,柳丝深处竟隐隐约约透出一幢小楼的檐角,冒辟疆问此是何人所居,友人说是董小宛所居之楼。
“舟一过桥,见小楼立水边。偶询游人:‘此何处?何人之居?’友以双成馆对。余三年积念,不禁狂喜,即停舟相访。友阻云:‘彼前亦为势家所惊,危病十有八日,母死,鐍户不见客。’余强之上,叩门至再三,始启户,灯火阒如。宛转登楼,则药饵满几榻。姬沉吟询何来,余告以昔年曲栏醉晤人。姬忆,泪下曰:‘曩君屡过余,虽仅一见,余母恒背称君奇秀,为余惜不共君盘桓。今三年矣,余母新死、见君忆母,言犹在耳。今从何处来?’便强起,揭帷帐审视余,且移灯留坐榻上。谈有顷,余怜姬病,愿辞去。牵留之日:‘我十有八日寝食俱废,沉沉若梦,惊魂不安。今一见君,便觉神怡气工。’旋命其家具酒食,饮榻前。姬辄进酒,屡别屡留,不使去。”
这次重见,和两人的初见相比,又是一番不同。初见时,董小宛虽入风尘却并未经大的风雨,所以“不交一语”,矜持自重。而这一次重见,一是小宛也在不久前为豪家所抢,幸未得逞;二是小宛自己“危病十有八日,母死,鐍户不见客。”
正是这两个原因,让董小宛面对誉满士林的贵家公子冒辟疆,暗自决定了自己的终身大事。
第二天,冒辟疆又一次来到董小宛处。“仍往言别,至则姬已妆成,凭楼凝睇,见余舟傍岸,便疾趋登舟。余具述即欲行,姬曰:‘我装已成,随路相送。’余却不得却,阻不忍阻。由浒关至梁溪、毗陵、阳羡、澄江,抵北固,越二十七日,凡二十七辞,姬惟坚以身从。登金山,誓江流日:‘委此身如江水东下,断不复返吴门!’余变色拒绝。”
董小宛决心“坚以身从”,而冒辟疆则是“凡二十七辞”、“变色拒绝。”董小宛“不得已,始掩面痛哭,失声而别。余虽怜姬,然得轻身归,如释重负。”
冒辟疆之所以如此,一是陈圆圆刚刚出事,他未能忘怀;二是“以期迫科试,年来以大人滞危疆,家事委弃,老母定省俱违,今始归,经理一切。”自己要考试,父亲的事情要处理,老母亲也得“定省”;三是“姬吴门责逋甚众,金陵落籍,亦费商量。”就是说,要纳董小宛,还得需要大笔金钱。
冒辟疆滞留南京,等待发榜。董小宛又一次赶到南京见冒辟疆。“金桂月三下之辰,余方出闱,姬猝到叶寓馆。盖望余耗不至,孤身挈一妪,买舟自吴门江行。遇盗,舟匿芦苇中,舵损不可行,炊烟遂断三日。初入抵三山门,只恐扰余首场文思,复迟二日始入。”
董小宛有《与冒辟疆》一诗:
事急投君险遭凶,此生难期与君逢。
肠虽已断情未断,生不相从死相从。
红颜自古嗟薄命,青史谁人鉴曲衷。
拼得一命酬知己,追伍波臣作鬼雄。
不久乡试揭榜,冒辟疆再次落第。冒辟疆带着小宛回苏州赎身,不料又遇上了麻烦,不论出多少银子,鸨母都不想放走董小宛这棵摇钱树。就在他们一筹莫展之际,钱谦益偕同柳如是来游苏州。经钱谦益出面,董小宛赎身之事迎刃而解。这时已是崇侦十五年隆冬季节,冒辟疆与董小宛顶风冒雪赶往如皋,直到第二年初春才到达如皋的冒家。
04
冒家接受了董小宛这位青楼出身的侍妾。冒辟疆的父亲已从襄阳辞官归家,一家人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姬在别室四月,荆人携之归。入门,吾母太恭人与荆人见而爱异之,加以殊眷。幼姑长姊尤珍重相亲,谓其德性举止均非常人。而她之侍左右,服劳承旨,较婢妇有加无已。烹茗剥果,必手进;开眉解意,爬背喻痒。当大寒暑,折胶铄金时,必拱立座隅,强之坐饮食,旋坐旋饮食,旋起执役,拱立如初。余每课两儿文,个称意,加夏楚,姬必督之改削成章,庄书以进,至夜不懈。越九年,与荆人无一言枘凿。至于视众御下,慈儿不遑,咸感其惠。余出入应酬之费与荆人日用金错泉布,皆出姬子。姬不私银两。不爱积蓄.不制一宝粟钗钿。”
在这段文字里,冒辟疆似在称赞董小宛的美德:毫无怨言地理家主事,恭敬柔顺地侍奉公婆及大妇,悉心照料大妇所生二男一女。冒家的全部账目出入全由她经手,她料理的清清楚楚,从不私瞒银两。
(剧照)
然而,从冒辟疆的行文用词里,也能让人读到董小宛的小心谨慎、委曲求全,“爬背喻痒”、“拱立座隅”,“较婢妇有加无已”。难道真的是见了他,低下去,低到尘埃里了吗?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入北京,明亡;随后,清兵入关,建立大清国。
冒辟疆举家逃往南京,1645年冒辟疆再次举家从南京逃往浙江盐官。从夏至冬,辗转颠沛,在马鞍山“遇大兵,*掠奇惨”,“仆婢*掠者几二十口,生平所蓄玩物及衣具,靡孑遗矣”。
在这个过程中,冒辟疆生了三场大病。“秦溪蒙难之后,……余则感寒,痢疟沓作矣。……阅冬春百五十日,病方稍痊。此百五十日,姬仅卷一破席,横陈榻边,寒则拥抱,热则被拂,痛则抚摩。或枕其身,或卫其足,或欠伸起伏,为之左右翼,凡病骨之所适,皆以身就之。鹿鹿永夜,无形无声,皆存视听。汤药手口交进,下至粪秽,皆接以目鼻,细察色味,以为忧喜。日食粗粝一餐,与吁天稽首外,惟跪立我前,温慰曲说,以求我之破颜。余病失常性,时发暴怒,诡谇三至,色不少忤,越五月如一日。”
这段文字也是称赞“姬”的美德。然而,这五个月如一日的日子确是一种折磨。虽然对董小宛来说,这是她心甘情愿的付出。
冒辟疆说自己一生的清福都在和董小宛共处的九年中享尽。董小宛的身体本来十分虚弱,加上照顾辟疆连续几场大病,顷刻间垮了下来。由于体质已极度亏虚,冒家多方请来名医诊治,终无回天之力。可以这样说,在董小宛和冒辟疆婚后短短9年时间,董小宛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
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正月初二,董小宛逝世,年仅28岁。
实际上,从董小宛“拼得一命酬知己,追伍波臣作鬼雄”的诗句里,就可以知道,在冒辟疆面前,她的爱是多么的卑微。
冒董新婚之喜时,董小宛写诗道:
一从复社喜知名,梦绕肠回欲识荆。
花前醉晤盟连理,劫后余生了夙因。
冒辟疆也有回诗:
双成不合落风尘,岂是仙姬也有情。
卓识如卿甘作妾,不才似我未成名。
这说的是大实话,这时冒氏不过是一个名落孙山的读书人,只不过是个贵公子罢了。
从冒辟疆自己写的《影梅庵忆语》中,可以看出来,从相识到董小宛去世时,他对于董小宛的态度一直都是高高在上的,从来没有把她看成一个平等的人。当然这样说,也是太岢求那个时代冒辟疆这些风流才子了。
且不说董小宛追求冒辟疆时他的一再推脱、嫁到冒家的低眉顺目,就说冒家逃难之时:
“余即于是夜一手扶老母,一手曳荆人,两儿又小,季甫生旬日,同其母付一信仆偕行,从庄后竹园深辔中蹒跚出,维时更无能手援姬。余回顾姬日:“汝速蹴步,则尾余后,迟不及矣!”姬一人颠连趋蹶,仆行里许。”
顺治二年(1645年)流寓盐官时:
“余因与姬决:‘此番溃散,不似家园,尚有左右之者,而孤身累重,与其临难舍子,不若先为之地。我有年友,信义多才,以子托之,此后如复相见,当结平生欢,否则听子自裁,毋以我为念。’姬曰:‘君言善。举室皆倚君为命,复命不自君出,君堂上膝下,有百倍重于我者,乃以我牵君之臆.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我随君友去,苛可自全,警当匍匐以俟君回;脱有不测。 前与君纵观大海,狂澜万顷,是否葬身处也!’方命之行, 而两亲以余独割姬为憾,复携之去。”
真是大难来时独自飞。幸亏冒氏双亲发了慈悲,董小宛才没有被冒辟疆在大乱中抛弃。说实话,我读《影梅庵忆语》,读到的是对董小宛的不平。
数百年后,一位现代女作家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看来,才子冒辟疆并不懂董小宛,那个时代,他也不需要懂。
董小宛逝世后,吴梅村写《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八首》,传诵一时,可当董小宛平生纪实诗来读:
其一
射雉山头一笑年,相思千里草芊芊。
偷将乐府窥名姓,亲击云璈第几仙。
其二
珍珠无价玉无瑕,小字贪看问妾家。
寻到白堤呼出见,月明残雪映梅花。
其三
细毂春郊斗画裙,卷帘都道不如君。
白门移得私私柳,黄海归来步步云。
其四
京江话旧木兰舟,忆得郎来系紫骝。
残酒未醒惊睡起,曲栏无语笑凝眸。
其五
青丝濯濯额黄悬,巧样新妆恰自然。
入手三盘几梳掠,便携明镜出花前。
其六
念家山破定风波,郎按新词妾按歌。
恨*南朝阮司马,累侬夫婿病愁多。
其七
乱梳云髻下妆楼,尽室苍黄过渡头。
钿盒金钗浑抛却,高家兵马在扬州。
其八
江城细雨碧桃村,寒食东风杜宇魂。
欲吊薛涛怜梦断,墓门深更阻侯门。
冒辟疆坚守气节誓不仕清。康熙年间,清廷开“博学鸿儒科”,下诏征“山林隐逸”。辟疆也属应征之列,但他坚辞不赴。在余下的岁月里,他缅怀亡友,收养东林、复社和江南抗清志士的遗孤。在水绘园内增建碧落庐,以纪念明亡时绝食而死的好友戴建。这是冒辟疆一生中最为闪光的地方。
董小宛逝世42年后,康熙三十二年十二月五日(1693年12月31日),冒辟疆卒,年83岁,私谥潜孝先生。
(本文图片为网络资料)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