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是武林,现在成江湖,一生不来一次这里,人生太寂寞

过去是武林,现在成江湖,一生不来一次这里,人生太寂寞

首页角色扮演仙魄更新时间:2024-05-11

第一次去西湖是陪客户去的。陪客户是一件特孙子的事情,你得鞍前马后的服好务,在哪里吃,到哪里住,去哪儿玩,送什么礼物,太铺张了预算不够怎么办,打紧预算客户不满意怎么办,等等问题让你焦头烂额。到景区后他在看风景是真的看风景,而你也像在看风景,而注意力却全在他身上,唯恐哪个方面照顾不周。所以一天下来,累个半死,至于看了什么,鬼知道呢?

这次不一样,这次来杭州不为别的,只为西湖而来,所以下车之后就直奔西湖扑去。然而这一扑差点把自己撞闷了——西湖太大了,景点太多了,面对这一池风景让人有点不知所措。那情形有点象一个日思夜想的情郎终于见到倾城倾国的娘子,在即将揭开面纱时的心怀忑忐;又像一只垂涎已久的天狗,面对秀色可餐的月亮却不知如何下口时的无奈。

于是停下来,找一块石板坐了,深呼几口气平复一下心情,本着不打无准备之仗的原则,拿出手机查看一下地图,以期规划一个旅游线路来,并顺便上网搜索一些资料。度娘倒是很慷慨,一下子贡献了一股堆的乱七八糟的所谓攻略,看得我脑袋发胀也没理出一个什么头绪来。正在不耐烦时,偶然瞥见苏轼的一首诗:西湖天下景,游者无贤愚;深浅随所待,谁能识其全……策杖无道路,直造意所使……——对呀,连才高八斗、治守西湖多年的苏子都不能全识西湖而随意驱使,我何必为不能有一个周全的游湖计划而烦恼呢?!于是起身移步,抖搂一下精神,向景深处走去……

苏堤是一条长约3公里的长堤,由于其贯通西湖南北,把西湖从中间一分为二,且串联了多处所谓的"西湖十景",所以是一览西湖全景的必去之处。至于其历史掌故,经过千百年来的传颂已经是人人耳熟能详。日月轮回,沧海桑田,现在到底还有多少湖堤的葑土是当年苏轼率领的20万民工所筑已经不得而知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年的苏堤绝没有现在宽阔宏伟。

现在的苏堤宽约数十丈,沿湖堤中心线是一条柏油步行道,宽约八、九米的样子。步行道两边各是一条绿化带,绿化带杂植一些草本植物、灌木、乔木。乔木以樟树最为高大,树围合抱者不计其数,树冠如盖,遮天蔽日,撒一片阴凉于整个长堤。最多的是柳树,遍植长堤两岸,柔躯病体,各有仪态,柳枝依依,像美人头上垂下的秀发,又像碧池瑶台垂下的一袭珠帘翠缦,把游人的视线与湖水隔开。然而又隔未全隔,透不尽透,从堤上放眼望去,湖景隐约缥缈。这是西湖第一层美之所在。

从步行道移步岸边,拂去美人的秀发,撩开瑶池的珠帘,湖景尽在眼前。把视线从湖面缓缓上移,近岸的亭台楼阁,其后的郁郁丛林,再远处的连绵低山,更远处的峦峦高峰,层层叠叠,在天际线处渐次铺染,峰则浮云渺渺,山则墨染如黛,林则郁郁葱葱,水则如翠玉入泓,一迭迭错落有致,层次赫然。此是西湖第二层美处。

湖光潋滟,把远山近岸的景色尽揽怀中,远处的峰峦,次近的低山,再近的丛林,近岸的堤柳,一层层又倒映湖中,水际线处,虚景与实景相接,远景与近景相映,远近虚实之间让人顿生亦真亦幻之感,人在风景,得意处却在景外之景,置身其中,物我相融,此西湖第三层美处。有此三美,则一湖的风景变得高低有致,远近相得,虚实相宜,层次分明而又浑然一体,把透视美学的效果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也许就是西湖之美的根本所在!

和苏堤相比,白堤要逊色不少,不仅长度缩小了一半以上,而且堤上的树木绿植稀疏,沿岸的垂柳株小行稀,说她绿树成荫太过勉强。放目远眺,两岸的景色一览无余,和苏堤相比少了些许透视的美感。但由此观湖,远处山峦宝塔明朗雄秀,近水的鱼儿清晰可数,倒也别有一种观感。

尽管这里留下了大量白居易的轶闻传说,但白堤却并非白居易所修,他来主政杭州之时白堤已经存在。从江洲司马到杭州刺史,白居易的官职升了一级,但其喜欢作词弄曲、携妓游玩的雅好并未改变,在白堤留下了不少香艳的诗作和风流传说。不过这是古代文人士大夫普遍流行的风尚,不能因此责备其玩物丧志,而且白居易也确实有功于西湖治理,不过不是白堤罢了。

白居易治湖与后来的苏式风格大不相同。苏轼凭着朝廷批付的100个度牒,征用了20万民工,真正把治湖当作任上的重点工程去做,而白居易的治湖方法却显得更加智慧,高举高放,有穷人犯了法则罚在西湖种树几株,富人要赎罪则罚在西湖开葑田数亩,日积月累便成就了一处绿树成荫的湖堤。不过这一说法附会的成分太大,白居易主政杭州不过两年时间,修这样的长堤得多少犯人的贡献啊,如果这是真的,那在他治下的杭州该有多乱呀!而这又与他治杭政绩颇著、广受百姓爱戴的史实相悖。其实我们也大可不必太过较真,非要考证出孰真孰假来,人们对于所爱戴的人物总是喜欢津津乐道于他的奇闻轶事,并在传颂过程中赋予一种理想化的寄托,这反而在半真半假的模糊之中,为西湖增添了另一种美的元素。

白堤的一端是断桥,另一端是孤山。尽管无数次在画面上看到过断桥,但见到真实的断桥我还是深深惊艳于她的妖冶与美丽——在心里一遍又一遍的惊叹:太美了,天下竟有如此尤物!侧看断桥,这哪里是一座桥,分明是一个美人侧卧湖边,那婀娜的身姿、翘起的臀线、曼妙的腰身、长长的裙摆,在波光粼粼的湖水里洒下万种风情。如此美景如果不发生点爱情故事那简直太辜负了。果然,许仙出现了,撑一把油纸伞走进了水墨画框;白素贞出现了,着一袭洁白的轻纱,扭动腰肢,洒一路碎步,走进了细雨江南的卷轴,一幕爱情悲剧在这里上演,超越时空,悱恻千年,为西湖美景增添了一抹千年不褪的鲜活色彩。

孤山,说是山,其实高不过十丈,广不过半里。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句话应在孤山再恰当不过了,因为这里曾经住着一位神仙——林逋和靖先生,现有林和靖墓寝。林逋宋人,以诗名著世,尤善咏梅,性高逸不尘,终生隐居孤山,种梅养鹤,不仕不娶,自称梅妻鹤子。如此逸世独立,不食人间烟火,非神仙谁能为?也许是得于这里的仙风灵气,此后的孤山名胜极多,文澜阁、范公亭、六一泉、俞楼、苏曼殊墓、秋瑾墓、蔡元林风眠像、徐锡麟像、中山公园、清行宫、西泠印社、华严经塔、印藏……不可胜数。在不足300亩的一方孤地,如此胜迹如云,跨越千年,各放异彩,每一处的背后又有多少故事,或慷慨激昂,或回转千肠,如此说来,孤山不孤矣!

中国古代文人有两大理想,不为圣人,便为神仙。如果说林和靖是一个神仙的话,那从孤山跨过西泠桥的另一头不远处就埋着一个圣人——岳武穆。岳飞虽然是一个武将,但其生前的赫赫战功和精忠报国气节为后世广为传扬,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武圣人。和他同时代的韩世忠同样是抗金名将,同样是"中兴四将",同样死后封王、追谥"忠武",为什么一个在后世被奉为圣人,而另一个却相对冷落呢?原因就在于岳飞的死。他的死映射了太多的忠诚与背叛,正直与奸邪,君子与小人,光明磊落与阴谋诡计,爱国者与卖国贼,他的死已经成为一个标本,千百年来高悬在人们的思想神殿,不时被拿出来绳度着世间的乱臣贼子或忠臣良将,善恶美丑或功过是非。

如果说孤山埋藏着一抔仙魄,栖霞岭安放的是一贯烈魂,那么在二者之间的西泠桥边还有一缕香魂萦萦千年。苏小小其人并无正史记载,其故事仅传于一些文学作品之中,故对其人物的真实性存疑。但都很难讲,正史一般记载的都是正经人正经事,像苏小小这种不正经的正史不录当在情理之中,不可据此武断辨其真伪。无论如何苏小小闯进了历史并在历史上一立千年,成为不朽。历史上多少达官显要风流才子立誓要扬名立万、孜孜于青史留名而不能,而苏小小一个青楼女子却可以轻易做到,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话题级的历史现象。但历史自有它的逻辑。小小虽有"钱塘第一名伎"之名,但她凭着殷实的家资,自制油壁车,纵情于西湖山水,出入于松柏小楼、西泠桥畔,不卖身,不卖笑,甚至不卖艺,她只要坐在她自己改装的香车上在西湖边游一圈,其身后便会引来无数王孙公子、文人雅士的尖叫级膜拜。你看,这多像现在的网红,而其纷丝可都是超级大咖——白居易、苏东坡、温庭筠、李贺、袁枚、袁宏道、余秋雨……她以自己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把自己活成了千古绝响!比起当今那些只会搔首弄姿、浪语聊*的美女网红来,不知要甩掉多少街去!

西湖的风景太美了,美到以西湖之大也盛承不住,只好任她溢泻半个杭州;西湖的名胜太多了,多到你随意掬起一捧湖水都能映照出千年的风华。我不知道为什么历史上的杭州叫做“武林”,而现在站在历史的渡口回看西湖,它就像一挂宽幕荧屏,在一片灵山秀水的背景下,演绎了一幕幕大忠大奸、爱恨情仇、才子佳人、神仙高士、山精水怪、高僧大佛……你看,这像不像你心目中的那个江湖?

所以我说,这里有美景,有故事,有武林,有江湖。你一定要来一次,不然人生太寂寞。来了也不必在此留下什么,只需在西湖的水里留下一个倒影,或者成为别人照片里的一个背景,再或者只留下一段回忆,足矣!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