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农民起义军如星火燎原之势燃烧大地之上时,大明王朝的封建统治局面立刻处于外忧内患的夹击之局。廋死的骆驼比马大,崇祯皇帝当然想力挽狂澜,拯救大明朝于外忧内患、天灾人祸的水深火热艰难之地。大明朝的全国兵马都是崇祯可以调动的力量,其势表面看是很强大的,在最初用人得当,各部用力的情况下,是取得了很大战果的,但内部的腐朽私欲之分最终让大明朝彻底垮塌。
电影大明劫
而农民起义军从最初的弱小和一盘散沙,各自为战,逐步成长起来,最终发展壮大有了两支最强大的起义军。两支起义军在大局之势中的暗和最终让大明崩盘,但两支起义军内部的真实不和让他们最终被合起来的敌人分别镇压了下去。
而大明朝与满清两个统治阶层的军队从一直对敌的状态,却在最危险的时候,放下民族世仇,联合起来镇压了已经看似站起来强大的农民起义军新朝。一切战局戏剧性的变化,其实就在各方势力的分分合合之中走向了不同的结局。
一、明军各部合力让农民起义军跌落低潮:
明末农民起义军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几个省熊熊燃烧,虽然经过崇祯皇帝无数次调兵遣将围追堵截,全力镇压剿灭,始终无法完全扑灭农民起义军。这让崇祯皇帝心急如焚,一面寻找委任更有本事的统帅,一边严令各处地方军攻击农民起义军。而有农民起义军燃烧的地方,他们首先对统治阶层中的官僚地主、富农权阀进行了不加区分的清算清缴和消灭,这让地方官僚地主阶级和地方军阀为了自保和利益争夺,自然地起来和大明朝廷联合镇压农民起义军。
弛聘疆场的李自成画像
在各方统治阶层军队的进攻下,高迎祥和一些起义者中伏身死;而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等农民起义军并没被吓倒,而是更加勇猛彪悍、各自为战开展的如火如荼。崇祯不断地命令各地官军进行围追堵截,还不停的更换统帅将领率大军对农民起义军进行围剿。最初一盘散沙各自为战的农民起义军他们遇到了明朝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杨嗣昌,杨嗣昌策划了"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围剿战略。
杨嗣昌画像
这一计划的执行依靠的是五省总督洪承畴和五省总理王家桢的配合,加上各地方官僚地主阶级组织的军队势力,各省督抚在杨嗣昌的统一指挥下,镇压围剿农民起义军有了很大进展,让李自成和张献忠以及其他起义军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损失惨重。这是两种阶级群体根本利益的对抗争夺战,也是多处军队势力团结合作协同作战的效果,而农民起义军的各自为战,力量的分散对抗自然处于了弱势,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大盾牌,自然被对方的合力拳头打败了。张献忠和罗汝才等人被迫接受招抚投降,李自成率领残存的十八骑逃进商洛山区藏匿。
张献忠战斗画像
这个一段的战局就看出大明军队的合力让农民军一败涂地,农民军的一盘散沙让力量分散而失败。
二、清军的外扰局面之助让农民起义军减轻压力得到喘息:
满清从努尔哈赤崛起就拿大明当做最大的对手,但从国家整体实力、军队数量、武器装备、地域物资人员补充,努尔哈赤总体还是处于劣势。找准大明防守薄弱的空隙之处,对大明进行掠夺物资和人口的方式持续了很多年。这是一种缓慢夺基蚕食的策略,让大明不堪其扰。
电影中满清的掠夺策略
同时,从崇祯元年开始,整个国家天灾不断、什么旱灾、水涝、飞蝗、瘟疫持续不断,老百姓因为疾病和饥饿哀鸿遍野;加上官僚地主对老百姓的盘剥,老百姓为求一条活路忍无可忍造反了。当对各地农民军起义大明忙于镇压时,和外敌满清的战斗一直也在断断续续没有停止过,大明处于内外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
明朝的天灾引发的饥荒图像
崇祯最初起用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赐予尚方宝剑,托付他收复全辽的重任。袁崇焕最初对后金作战取得过很多战役的胜利,后被魏忠贤算计辞官回乡。再次被崇祯启用上任就击退了满清皇太极的围困京师。但袁崇焕受到魏忠贤阉党余孽的暗算,加上皇太极用了反间计,让崇祯起疑心自毁长城*了袁崇焕。此后满清和大明之间就是反反复复的相持阶段,满清也多次攻入内地,围剿农民起义军的将领也多次被调遣前去救援迎战满清。
明朝名将袁崇焕画像
崇祯十一年,大明和满清矛盾集聚,就在张献忠等接连投降、李自成被打败逃进商洛山区期间,皇太极又准备发动了对大明的全面进攻,崇祯为了抵挡住满清的进攻,避免两线作战陷入困境;不得不招抚了张献忠等人,停止了对李自成残余的继续围剿。也就是说农民起义军绝处逢生得到喘息时间,也和满清进攻的局势影响有很大关系。
满清的骑兵能快速的掠夺攻击
三、明军内部大战略的分歧让农民起义军有充裕时间壮大起来:
农民起义军的星火燎原之势和满清外敌的掠夺虎视眈眈,让大明整个大战局处于内外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杨嗣昌为贯彻其"安内方可攘外"的战略,力主先与清议和,好全力剿灭农民起义军。但遭到宣大总督、勤王兵总指挥卢象升等人的激烈反对。崇祯在这种大战略上面对两派分歧和战不定,农民起义军被镇压处于低潮即将覆灭最关键的时刻,结果崇祯十一、十二年之交的清兵入塞,使局势急转直下。崇祯不得不放弃了对农民起义军残余的追剿,快速调兵遣将前往抵抗满清作战。不但杨嗣昌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和谈计划化为泡影,十面张网战略也因为洪承畴、孙传庭等部被调入京师勤王,逐渐成为一张破网。李自成率仅存的十八骑逃进陕西东南商洛山区,也得以喘息恢复实力。
百姓迎闯王画像
这种战局上的困境和战略上的摇摆不定,就给了农民起义军缓口气的机会;湖广农民起义军领袖刘国能、张献忠先后受顶替五省总理的熊文灿招抚,杨嗣昌鉴于其父招抚失败的教训,提出反对意见,并主张刘、张等*贼自效才可信任,崇祯帝和熊文灿急于招安,杨嗣昌只好顺从皇帝意见,相信了农民军的投降。 结果刘国能确实效忠明朝,但张献忠却是假招安养精蓄锐。
而张献忠被招抚以后却存在一个问题,受"招抚"后,张献忠拒绝接受改编和调遣,不接受官衔,保持自己军队拥有的自主独立性。就算崇祯皇帝迫于清军攻入关内的威胁,做为一个皇帝是不应该让这种假投降局面存在的;那就是熊文灿对崇祯皇帝进行了一定的隐瞒。等张献忠经两年养精蓄锐再次起义时,崇祯发现了问题*了熊文灿已经晚了,最好的机会流失掉了。
张献忠部队画像
为剿流寇,朱由检先用杨鹤主抚,后用洪承畴,再用曹文诏,再用陈奇瑜,复用洪承畴,再用卢象升,再用杨嗣昌,再用熊文灿,又用杨嗣昌,十三年中频繁更换围闯军的将领。这其中除熊文灿外,其他都表现出了出色的才干。然用人存疑,大战略摇摆不定、以至责无成效皆功亏一篑。
当张献忠再次起兵时,杨嗣昌又奉命率领各处官军、地方势力对其围剿,初期打的张献忠部到处逃窜。这时候明军内部出现了问题,左良玉被张献忠重金说动,迟滞不前;还有的将领不听杨嗣昌调派,张献忠又针对杨嗣昌使用了一些离间恐吓的办法;大明官军内部力量的不团结不和睦让杨嗣昌疑虑重重,心生暗鬼,整体战斗力受到很大影响,张献忠部抓住机会逃出升天。
张献忠的部队画像
杨嗣昌为追击出川的张献忠而行军至夷陵(今湖北宜昌)时,得知洛阳被冲出山区的李自成攻破、襄阳被逃出去的张献忠突袭失守及二王被*的消息时,深感无颜面对皇帝,彻底崩溃。从此杨嗣昌饮食不进,走到荆州沙市徐家园时便卧床不起,重病在身的杨嗣昌惊忧交加而死。张献忠在杨嗣昌手里吃尽了苦头,所以非常憎恨杨嗣昌,两年后打下了武陵,扒开杨嗣昌的坟墓并烧其灵柩,并发布公告彻底清算杨嗣昌父子家族人士的仇恨。
大西皇帝张献忠画像
崇祯十六年,张献忠在四川成都建立大西政权,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而清军的进攻让大明朝在边境地区只剩下拥有重兵的吴三桂在宁远一处,张献忠和李自成再次起义迅速壮大,对大明分别实现了全面反攻态势,李自成一路东征*往京师,崇祯急忙调吴三桂回援京师,可当吴三桂刚走到山海关时,李自成已经攻克京师,崇祯在煤山上吊身亡,大明朝亡国。
大明皇帝崇祯吊死煤山
清军、张献忠、李自成三者之间虽然没有亲密合作,但在整个战局形势上瓜分了大明的实力,对大明绝对形成了分割消灭战,且分别取得胜利,让大明朝被这种合击局势彻底击垮崩溃。
四、明军残余与满清的合力把分势的两支起义军分别镇压:
李自成和刘宗敏不但打下了北京城,李自成多次派使招降吴三桂,可刘宗敏却占有了吴三桂的宠妾陈圆圆;李自成也没当回事,这个事是引发吴三桂放弃投降李自成的引子,
李自成和刘宗敏拿下北京城,觉得统一天下大局基本告成,安于享乐,搞乱了北京城失去了一定的民心;其军队这期间也是军心涣散,没有继续加强训练和管理强兵整合。对于吴三桂的不投降和实力没有放在眼里,就匆匆就带着军队去山海关打吴三桂,想着大军一到,吴三桂不是被吓得投降就是被轻易消灭。
李自成进北京画像
李自成忽视了满清力量,一是当时还没有和清军正面作过战,不知道清军实力,当时清军力量总数和李自成他们比还是不算多的。二是没想到吴三桂会背叛民族投降清军异族,毕竟满清和大明一直对敌作战很多年了。三是满清对中原一直是掠夺之势态,没想到清军会有问鼎中原之图谋,会以为他们只会坐山观虎斗。
李自成和刘宗敏画像
大明和满清之间几十年的战争,而当时的多尔衮和吴三桂之间相互疑虑多、互相不信任、谨慎小心,对敌也是相持不下阶段;吴三桂生死关头逼得走投无路只好转投多尔衮,希望获得多尔衮的帮助,而多尔衮对吴三桂并不信任保持着很深的戒心,观看时局发展心思算计比较多。当李自成的部队和吴三桂的部队在山海关进行决战的时候,略微胜势的农民起义军眼看胜利在望,狡猾的多尔衮看到了一箭双雕的大好局面,以及满清问鼎中原的最佳时机,满清如饿狼猛虎般扑了上去。
山海关李自成大败
李自成和刘宗敏本来胜吴三桂就不算太多,没想到凶悍的清军突然进攻上来。这一下攻击让李自成部承受不住,全面溃败,刘宗敏受伤,李自成部一溃千里败逃回北京。李自成这时候在北京建国称帝让后人看到都是一种穷途末路过皇帝干瘾的笑话。其内部力量的分散和猜忌、聚集的乌合之众、假投降的明军势力、农民起义军之间的利益之争等等;让农民起义军力量受到打击快速下滑、最终无力回天走向全面失败。
电影中吴三桂向多尔衮投诚片段
由此多尔衮率领的清军和吴三桂敞开合作,稍作整合,就紧追不舍上去;清军和南明朝廷势力的夹击之下,最终分别打败了李自成部和张献忠部,奠定了满清王朝统治中原的基础。而多尔衮和吴三桂之间能在最危急的时候采取合作,同心对外这种大局观促成了他们的成功,他们的联合不但消灭了整个农民军起义军,最后还瓦解消灭了南明朝廷势力。直到满清在中原站稳脚跟多年以后,康熙皇帝才和吴三桂彻底翻脸,发生了三个藩王之乱,进行了八年对战,才消灭了三王势力。这时候的满清统治才算彻底让战乱局面安定下来。
明亡后期各方势力割据图
总结:农民起义军在初级阶段的各自为战失败于大明朝各方军队的合围之下,而满清的牵扯和大明朝内部的不团结让农民军起死回生,再度辉煌灭亡明朝;满清和大明残余势力的合作又分别击败了分散的李自成部、张献忠部、南明势力而统一天下,坐稳在中原之主的位置。
满清康熙皇帝
明朝走向灭亡首先是内部的盘剥腐朽失去民心、内忧外患面临强敌、天灾人祸时局大乱,从根本上瓦解了明朝的统治。从整个明末战局形势中各方势力强弱变化来讲,充分体现了弱弱联合而变强,强势分崩离析而弱亡的态势;这样简单的道理这些强者不是不懂,成功人士利用这点成就了他们的成功;而失败人士呢?那是他们自身的目光短浅、心胸狭窄、自我狂妄、自我偏执、自私自利、贪图享乐......气魄不足、志向不高、自省不清、审视适度不够.....当然李自成张献忠他们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誓死战斗到底的精神值得赞扬;而其小富则安、小胜则狂、虚胖自大;个人贪图荣华富贵享乐主义、不思进取、不虑天下苍生是要批判的;根据他们的表现,即使做了皇帝也不是什么明君贤帝。
电影中的明末战争
我们要从中学习到,大局形势对小团体和个体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一定要有大局观,在大局观面前要放下一些小我自我私我.....人与人之间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弱小的个体通过团结起来的力量才可以做成很多大事情。大家说呢?欢迎留言交流!(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借用)
团结有力量
备注:1、参考书籍《明史》.张廷玉等著,列传一百九十七流贼。
原创作者:爱好庞杂、中庸之道、趣聊历史、文化畅谈、欢迎交流、趣心生活。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