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在《秦州杂诗 其一》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想起了鲍勃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扬》:
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路
才能被称为真正的男人
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片大海
才能在沙丘安眠
这就是我杜甫《秦州杂诗》的感受。
查杜甫年谱,公元759年,杜甫四十八岁。春,杜甫自东都归华州(陜西华县),途中作三吏、三别六首。时属关辅饥馑。遂以七月弃官西去。度陇,赴秦州(甘肃天水)。是时有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寄李白二十韵。又有寄高适、岑参、贾至、严武、郑虔、毕曜、薛据及张彪诗。时赞公亦谪居秦州,尝为公盛言西枝村之胜,因作计卜居。置草堂,未成,会同谷宰来书言同谷可居,遂以十月,赴同谷。途经赤谷、铁堂峡、盐井、寒峡、法镜寺、青阳峡、龙门镇、石龛、积草岭、泥功山、凤凰台,皆有诗。至同谷,居栗亭。贫益甚,拾橡栗,掘黄独以自给。居不逾月,又赴成都。以十二月一日就道,经木皮岭、白沙渡、飞仙阁、石柜阁、桔柏渡、剑门、鹿头山。岁终至成都,寓居浣花溪寺。时高适方刺彭州,公甫到成都,适即寄诗问讯。
这一年,是杜甫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杜甫完成了从著名诗人到诗圣的伟大涅槃。
这一年,他写下了彪炳史册的“三吏三别”,决然弃官——要知道,当初他为了当官,费了多少周折。
东边仍有战事不能去,北边的战事更多,南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西边呢?自己的从侄杜佐和至交赞公和尚都在那里,去看看如何?
杜甫一路向西,来到秦州。他将这一切用诗书的形式记载下来留给后人,这就是著名的《秦州杂诗二十首》。
这第一首写道人生各种不顺利,到西边去吧,但是快到秦州时心里却犹豫不决。“水落”一联描写展现在诗人眼前的秦州的景象:落水的河道,空旷的山谷都笼罩在萧瑟,凋蔽的气氛中,龙即鱼龙河,发源于陇县西北,鸟鼠即鸟鼠山,在渭源县西,诗人在此以鱼龙河、鸟鼠山代指秦州的山水。
尾联是写诗人一边向西跋涉,一边不断打听前方有无战事,最后以“此地亦不可久留”的心情结束全诗。心折指心惊,淹留指停留。
果然,他在秦州待了不长时间,就折儿往南,一直到同谷县(成县)的凤凰山下。
这或许是命运的巧合,杜甫“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凤凰出东方,翱翔于四溟。
凤鸣如箫声,凤舞天下平。
那时候的杜甫,心里有远大的抱负和激情,现在同谷县的凤凰山下,杜甫再一次咏凤凰:
亭亭凤凰台,北对西康州。西伯今寂寞,凤声亦悠悠。山峻路绝踪,石林气高浮。安得万丈梯,为君上上头。恐有无母雏,饥寒日啾啾。我能剖心血,饮啄慰孤愁。心以当竹实,炯然无外求。血以当醴泉,岂徒比清流?所重王者瑞,敢辞微命休? 坐看彩翮长,举意八极周。自天衔瑞图,飞下十二楼。图以奉至尊,凤以垂鸿猷。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深衷正为此,群盗何淹留?
这首诗中,杜甫并没有灰心丧气,他不忘初心:“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只是多了几份让人难以难以言喻的苍凉罢了。
四十八岁的杜甫,在这里完成了凤凰涅槃!
两耕斋闲话:闲来喝茶,梦里拈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