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王离所率的秦帝国北部兵团被楚军歼灭之后,章邯一直坚持了长达半年多。他最后向项羽投降,不是因为自己指挥无能或者遭受重大军事失败使然,而是因为国内宫廷政治斗争压力太大,迫使他不得不走出投降那一步。
对于巨鹿城下王离秦军被全歼,当时和后世对章邯都有猜疑:王离友军被楚军按住猛揍,你章邯咋不出手来援啊?
仔细从人性角度出发分析后,笔者认为,这和章邯谨慎持重的性格有关,也和他战前稍显粗糙的判断有关,更和这两位秦军统帅地位的不分高下有关。
章邯和王离一直有分工,他是协同王离作战,主要负责确保粮道不失;而经历过那么多次胜利之后,章邯也认为有必要让王离的北部军团立下一次大功;即使楚军汹汹而来,章邯也没有预料到王离会在巨鹿城下惨败。而且,章邯和王离基本平级,秦廷也没有明确巨鹿战场总指挥权的归属。危急时刻,章邯在没有得到王离确切的求援信号前,还真不好主动放弃后勤支援而*入巨鹿主战场。
楚军出奇顽强,形势如此诡异,待章邯明白过来,王离军团已被彻底歼灭。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章邯内心的恐惧几乎无以言表。
但是,章邯毕竟是章邯,王离大军溃败后,他没有慌忙逃窜,而是保持镇定,指挥自己的兵团回撤河内防线,在漳水南岸深沟高垒,开始与楚军相持。
本来,漳河以北还有邯郸城可以当作稳固据点。冷兵器时代,凭城据守非常有利,巨鹿就是一个例证,赵国君臣人少力寡,凭借一城就能挡住几十万秦军三个多月。可惜,就是这个邯郸城,先前被章邯本人下令夷平,百姓全部内迁。所以,他此时只得命令秦军在漳水南岸设防。
此时此刻,秦帝国虽然丧失了王离近二十万主力,但依旧有章邯二十多万主力,如果内外消息畅通,政通人和,以章邯的智力和坚忍,反败为胜,最终击败诸侯联军逆转形势,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惜的是,咸阳内廷,赵高*了李斯,章邯本人已经开始遭受朝廷的猜忌和指责。特别是巨鹿之战的失败,王离北部兵团悉数被歼,章邯肯定要担负无法推卸的责任。
雪上加霜的是,当章邯率军和项羽楚军对峙、双方进行拉锯战的时候,楚军别部,也就是楚怀王派出的刘邦部队,正西向而行。由刘邦开辟的这第二战场,让身在前线的章邯更感到忧心忡忡。
项羽大胜后,不骄不躁,不断攻打龟缩在壁垒内的秦军,同时一步步集合大军,迫使秦军向河内郡安阳县(今河南省安阳市)方向收缩。章邯很有耐心和毅力,他步步为营,灵活调遣,竭力确保河内郡的安全。但是,初夏四月,有件事情让他头疼——诸侯中赵国有位大将司马卬,率领一支军队从上党郡突入河内郡西部,直达孟津北。
消息传来,章邯五内俱焚:如果司马卬赵军渡过孟津攻占了三川郡,河内郡与河东郡将即刻被隔断。那样的话,秦军粮道丧失不说,困守河内的章邯大军会被彻底包围。
还好,不久消息传来,诸侯间似乎出现内讧迹象,因为刘邦一军也来凑热闹,突然攻占孟津,这就使得赵国大将司马卬不敢南渡。不久,进攻洛阳的刘邦一军后力不足,被秦军击退,三川郡得以保全。
正是刘邦和司马卬两军的动作,使得一向思虑久长的章邯非常紧张。他即刻派遣手下长史司马欣专程前往咸阳,表达自己前后失据的忧虑,希望朝廷能够再派出兵马增援河内郡一带的防护力量。
而恰恰是司马欣的咸阳之行,促成了章邯的投降。
司马欣到达咸阳后,想马上赶往宫中谒见二世皇帝胡亥。但是,他苦苦等了三天,秦廷没有任何消息反馈。
司马欣身为统帅章邯的代表,皇帝不见,也不给出任何理由,这位长史心内大恐。谁都知道,朝廷内外大权都在赵高手中,那个大阴人连丞相李斯都能族诛了,谁敢担保他不*自己和统帅章邯呢。
惶急之下,司马欣撒丫子就溜了。他逃跑的时候,留了一个心眼,没敢从来时的大路乘专而行,而是间道回返。果然,赵高得知司马欣离开咸阳的消息后,即刻派兵在大路上等着,准备逮捕他。结果,还是让司马欣跑掉了。
司马欣回到章邯身边之后,边庆幸自己有命逃回,边立刻劝说起章邯来。
司马欣这个人,原本是栎阳人。从前项梁在关中地区犯法的时候,曾经被关押在栎阳县大牢内。当时,司马欣正是栎阳县的“狱掾”。项梁和泗水郡蕲县的狱掾曹咎有关系,项氏族人暗地打通关节。那曹咎马上写了一封信,顺附一些金银,派人一起送到栎阳,希望身为栎阳“狱掾”的司马欣能高抬贵手。
司马欣与曹咎交情不错,而当时项梁所犯也不是什么大罪,司马欣就暗中把项梁释放了。出狱之后,司马欣还为项梁买酒压惊,从此他和项氏家族就有了很不错的交情。
世事难料,司马欣后来做到了秦军统帅章邯的长史,也就是方面军的参谋长了。这官不小,他在章邯面前也算得上人威言重。特别耐人寻味的是,昔日替项梁求情的司马欣老友曹咎,后来跟随项梁打天下,现今正好是楚军主要将领、项羽手下大将之一。
乱世之中,这些秦朝干吏出身的官员想必都明白,还是多踩几只“大船”最安稳。
听司马欣如此说,章邯也心惊肉跳。秦法严苛,无论自己是什么大官统帅,咸阳秦廷随便派一介使臣来,弄死自己和弄死一只蚂蚁差不多。狐疑之间,诸侯中的陈馀又派人给自己捎来一封文采飞扬的信笺。章邯展开竹简一看,字字惊心:
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坑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功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
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夫将军居外久,多内隙,有功亦诛,无功亦诛。
且天之亡秦,无愚智皆知之。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
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质,妻子为僇乎?
这陈馀还真能劝人,信中话语,都是掏心窝子的话。其中所举事例,都能打动章邯——秦朝大将白起,南征楚国,攻克鄢郢地区,北伐赵国,坑灭赵括四十万大军。攻城略地,不可胜数,结果被秦王赐死;蒙恬北逐匈奴,开辟榆中数千里新疆土,结果身斩阳周。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二人功劳太大了,秦国不能尽封,只有想方设法*掉他们。如今,章将军您统领秦军已有三年,败亡相继,亡失将士以十万计。就秦国内部来看,赵高本以谄谀希旨得到二世宠信,如今秦国事急,他本人也怕二世*他,肯定要罗织罪名*掉您,然后派人接替您的职位,转嫁祸责。将军您久在关外作战,咸阳朝廷多有内变,有功也诛,无功也诛!当今大势,上天必定亡秦,天下人都明白这个事理。而章将军您在内不能直言劝谏二世皇帝,在外失败恐作亡国之将,内外孤立,还想自我保全,岂不哀哉!不如与我们诸侯合盟,共同攻秦,瓜分秦地而拜王。这种结局,相比自己身陷囹圄后惨受刑辱、妻子儿女被诛*,是多么不同啊!
听了司马欣的话,看了陈馀的信,章邯肯定动心。
但是,章邯还是不能马上做决断——换了谁,都不敢马上做决断。为什么?就是因为章邯和诸侯一方的仇怨太大了!自从章邯提军在戏水攻打周文开始,大几十万的诸侯造反者都死于自己的指挥之下,更别提什么楚王陈胜、齐王田儋、魏王魏咎了。而最近的一次,恰恰就是对阵的诸侯大将军项羽的叔父项梁,他也是在定陶死于自己手里……
为此,狐疑之余,章邯不敢立刻表示要投降。更何况,手下还有二十多万虎狼之兵呢,还是走走再看。
于是乎,章邯的秦军和项羽的楚军,使者来来回回不断接触(章邯还特别派出一名名叫“始成”的心腹亲自和项羽谈判),但双方大大小小的战斗,也接连不断。
项羽也不着急,边谈边打。趁秦军军心不稳之际,楚军在漳水支流的汙水附近(今河北临漳西)又一次大败秦军。
无奈,章邯只得放弃漳河防线,退守洹水一线。至此,安阳城也快保不住了。
雪上加霜的是,诸侯赵国有位将领叫申阳的,忽然率领一支赵军从孟津强行渡河进入三川郡,攻占了洛阳和新安之间的河南县。
自此,秦军关中与关东的交通大道断绝,粮道也堵了,诸侯大军基本完成了对章邯秦军的战略合围。
章邯完全灰心了。投降,也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夜长梦多,如果内部有人提前得知自己暗地里一直在和楚军做交易,随便召集几个人,就能以朝廷的名义把自己当众*掉。
到这地步,章邯不敢再拖了,只得硬着头皮派人到项羽军大营,非常正式地表示自己要率领手下秦军向诸侯军投降。
楚军为首的联军,其实打到这个时候也有强弩之末的意思。于是,项羽召集各路诸侯将领,商谈是否要接受章邯的投降。
项羽话不多,几个字而已:“我军粮少,想接受秦军投降,你们看呢?”
众人也都长叹一口气:“善!”
诸侯将领即刻百分百同意项羽建议,马上约降秦军。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七月,在洹水南岸的殷墟上面,二十多万秦军解甲放仗。章邯灰心丧气,与项羽盟军正式举行投降仪式。
由于秦军属于有条件投降,与会双方将领筑坛结盟,*牛歃血,正式进行盟誓仪式。
仪式完毕,“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司马迁这十二个字,给我们后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
约降协定达成之后,章邯见到项羽,禁不住痛哭失声。不过,他倒不是向项羽道歉自己把人家叔父给*了的事情,而是说起自己被赵高逼迫的无奈。
可见章邯在内心之中,对于自己的投降行为还是很感羞辱的。赫赫强秦的统帅,今日竟然屈膝诸侯。如果不是奸贼赵高把持朝政,哪里会有今天的耻辱呢……
项羽对眼前的结局很高兴,也很大方,他即刻下令委任刚刚投诚归降的章邯为“雍王”。当然,也是假借楚怀王名义封的,因为项羽本人此时还不是王。
虽然封章邯为“雍王”,项羽并未放归这位秦军统帅重新统领原先的部队,而是把他安置在自己楚军大营中,锦衣玉食地好好供养起来。
而后,项羽任命与章邯一起投降的、并且先前与自己项氏家族有旧的司马欣为上将军,让他率领二十多万秦军为前导,直*秦国关中地区!
至此,支撑秦帝国的三支大军已经丧失其二——北部王离军团和中部章邯军团。而另外一支秦军主力,即由秦将任嚣和赵陀统领的南部军团,竟然不在都城咸阳,而是远在岭南。
秦朝的帝国大厦,基本处于摇摇欲坠的地步了。
处于项羽掌握下的大军,诸侯军四十多万人,加上投附的秦军二十多万人,共六十多万钢铁洪流,浩浩荡荡涌向关中。
此时的秦帝国都城咸阳,又是怎样一番境况呢?
正当项羽和章邯在安阳举行约降盟誓的时候,秦帝国的都城咸阳,有两方力量也在秘密联系。这对秘密联盟,参加人员听上去很别扭——一方是楚怀王派出西攻秦国的刘邦,一方是二世皇帝胡亥宠信的赵高。
当时的秦帝国,寿命已经要按天来计算了,不仅章邯率领二十多万大军投降了项羽,刘邦的十万楚军,也已经攻打到关中的武关外。
为了提前践行“怀王之约”,刘邦也顾不得秘密谈判的对手是人见人恨的赵高了,他派出密使到咸阳谈判。
那么,“怀王之约”,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当初项梁战死,楚怀王熊心及时赶往彭城,在那里大会诸侯,制订了纲领性部署,也就是“怀王之约”。其大概内容如下:诸侯军队以复兴六国、击灭暴秦为宗旨;消灭秦国后,哪个诸侯第一个攻入关中,就任命他为秦地之王,统治昔日秦国旧土。
由于当时战国六国都已经复国,而楚怀王熊心、齐王田巿、魏王魏豹、赵王赵歇、韩王韩成等人,都是六国旧王族。“怀王之约”的主要目的,在于扶植各国旧王统的王政复兴,同时也对天下英雄做出了积极承诺:无论是谁,只要第一个攻入咸阳灭秦,秦地王位,非他莫属!
所以,“怀王之约”在当时算是比较公正的天下公约,也为各路诸侯所承认。
既然快人一步打到了武关,刘邦想当秦王的意念就无比强烈。为此,他派人秘密和赵高联系,双方最后达成了一个共识:赵高在咸阳*二世胡亥,打开武关让刘邦入关中;作为回报,刘邦入关后,把秦国旧境分成两半,一半归赵高,一半归刘邦。
要是放到从前,赵高肯定要和刘邦讨价还价。但现在王离被俘,章邯投降,帝国最后一支大军远在岭南,刘邦已经在武关叩关。此时的赵高,手上最大的“奇货”,只剩二世皇帝胡亥本人了,没什么硬牌可打。于是,“指鹿为马”试探过后,感觉廷内朝臣都在自己控制之下,赵高开始准备动手。
第一步,由于二世胡亥噩梦不断,赵高就说皇帝肯定中邪了,应该远离咸阳宫到咸阳北郊的望夷宫禳祷避灾。由此,赵高就把二世皇帝封闭起来,成功地使这位皇帝脱离了政治中枢。
虽然远远住在咸阳外围的望夷宫,毕竟国内大乱,胡亥似乎听到了某些不对的风声,就派人到咸阳城内,询问赵高国内到底有何大事发生。
一向先人一步的赵高,这时候再次主动行动,马上找来弟弟赵成和女婿阎乐共商大计。
赵高弟弟赵成官居郎中令,掌管皇帝侍卫,但咸阳郊外的望夷宫宫城很牢固,进出警卫由秦廷的卫尉指挥,赵高还不能马上控制。但赵高女婿阎乐当时为咸阳令,手里有兵可以使用。望夷宫恰好又在咸阳辖境。于是赵高就让阎乐牵头,诈称咸阳境忽起盗贼,让他以此为借口发兵冲入望夷宫,和赵成会合后,借机*掉胡亥。
赵高真是个心思深沉的阴谋家,也不完全放心女婿。他以保护为名,把女婿阎乐之母转移到丞相府内。实际上,就是把阎乐的母亲接到自己手中当人质。
看老妈在老岳父手中,阎乐还挺卖力气,率领一千多号兵,呐喊着就强行攻入望夷宫。
事出仓促,秦二世没见过大世面,根本就不知道如何抵挡和处理内乱。逃来逃去,最终还是逃不脱,赵成和阎乐已经带兵攻打到近前了。
赵高女婿阎乐,本来官不大,看到二世皇帝的惨样,他不知哪里来了精神,上前数落胡亥说:“足下骄恣,诛*无道,如今天下共叛足下,请足下自行了断!”
可见,从“陛下”到“足下”,就是几分钟的事情。
此时,秦二世偷生欲念挺强,问:“丞相赵高可得见否?”
阎乐摇头:“不可。”
秦二世说:“吾愿得一郡为王。”
阎乐又摇头。
秦二世又哀求:“愿为万户侯。”
阎乐摇头,那赵成脑袋更是摇得和拨浪鼓一样。
秦二世灰心,绝望之余,发出最后请求:“我愿与妻子为黔首百姓。”
阎乐大不耐烦,再耽搁下去,没准老丈人把自己老妈给剐了,哪里有时间听胡亥唠唠叨叨,于是高声斥责说:“臣受命于丞相,为天下诛足下。足下虽多言,臣不敢报!”
说话间,阎乐命令手下士兵上前去*胡亥。
而后情状,史书上说“二世自*”。
胡亥死了,阎乐回报赵高。赵高本来想立刻揣着玺印也过过皇帝瘾,但察见群臣默默,都隐隐不服。没办法,他就在咸阳宫召见大臣和宗室,解释自己诛*胡亥的原因,并说,现在六国复立,秦国只能放弃帝号了,依旧称王国。同时,他从秦朝宗室中挑出公子嬴婴为秦王,自己依旧为丞相,继续作为影子国王,控制秦国政权。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说赵高“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而《史记·李斯列传》又说赵高“乃召始皇弟,授之玺”。这个公子嬴婴,是始皇帝嬴政弟弟长安君嬴成的儿子,当时不小了,大概三十多岁。由于他不属于始皇帝正宗嫡系,对胡亥帝位没威胁,所以才能活到了当下。
赵高之所以先立嬴婴为秦王,不过是个过渡,想暂时先把咸阳内部的政局稳定下来再说。
古人讲礼,尤其是立王的仪式,全套礼仪需要做齐。赵高就让嬴婴先在家斋戒五日,然后再前往秦国宗庙告祖祭祀,在正式封王仪式上接受秦王玺印。
嬴婴已是成年人了,也不是懦弱之辈,就和两个儿子及亲信宦者韩谈密谋:“丞相赵高把二世胡亥*于望夷宫,害怕群臣诛*他,假意立我为王。我听说,赵高与楚国(刘邦军队)有密约,屠灭秦国宗室而在关中为王。他现在让我斋戒后前往宗庙举行仪式,肯定是想在庙中*我。我称病不去宗庙,赵高一定会亲自前来询问。来,则*之!”
等了五天,嬴婴一直在斋宫称病不出。赵高数次派人催问,嬴婴依旧称病不出。
当时,赵高还真没拿嬴婴当回事儿,而且也没想马上*嬴婴,就亲自入斋宫,想请嬴婴出去举行仪式。
见面后,赵高说了一句:“宗庙大事,王上您为什么不来?”
话音甫落,嬴婴手下宦者韩谈就冲出来,一剑把赵高捅死。*掉赵高后,在群臣支持下,嬴婴下令诛灭赵高三族。
嬴婴即位为秦王后,也想重新振作秦国国事,但为时已晚。
刘邦楚军,已经趁乱攻破武关,直趋蓝田。秦国戍卫京师的中尉军虽然在峣关和蓝田设防,也没起到什么作用。
攻破峣关后,刘邦军队在蓝田再破秦军,沿灞河而下,直*咸阳而来。
十月,刘邦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已经抵达咸阳西南灞上地区。
当时,帝国军队基本星散,咸阳无险可守。为了保全咸阳军民性命,嬴婴只得无条件开城投降。“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
组者,天子黻也;系颈,做个自*的样子;素车白马,乃丧人之服,表示国亡;轵道,在长安东十三里。
嬴婴这种举止,多年以来,秦国人都是看着六国君主演出这样的大戏。始皇帝嬴政尸骨未寒,他在地下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平时最喜欢的戏份,主角竟然换了,变成自己的嬴氏族人来上演!
刘邦大军开入咸阳,仅仅维持了二世的秦帝国,戛然灭亡。
自秦襄公八年(前770年)开国以来,秦国共延续了五百六十三年历史。至此,全然结束。更可悲的是,末代秦王嬴婴,总共在位四十六天。
当时,刘邦部下有人建议把嬴婴*掉,被刘邦拒绝,他以“怀王之约”为口实,说嬴婴投降后遭*,对我们来说乃大不祥之事。而嬴婴的投降,其实也代表当时咸阳官民对自己的归附。
刘邦乃关东楚人,在秦国没有任何群众基础。他不*嬴婴,目的在于赢取秦地人民的好感。
想当初,刘邦作为秦帝国底层小吏,曾经到咸阳出过公差。如今,他以胜利者身份再入咸阳,深入秦国宫室内部,自然感慨无限。他跃跃欲试,很想住上些时日,享受一番。
刘邦这样想,跟随他入城的乱兵们也这样想。所以,刚刚入咸阳的时候,楚军很是忙活了一大阵子,纷纷冲入秦朝的宫室和仓库大肆劫掠。幸亏张良和樊哙直谏,加上还有项羽为首的六国诸侯,刘邦自觉翅膀不够硬,忍了半天,最终打消入居秦宫享乐的念头。他下令勒兵清道,查封咸阳府库财物,还军灞上。
别说,既然装都装了,刘邦索性就装得更像一些。在萧何协助下,他尽力恢复秦地的统治秩序,摈弃一切秦朝苛法,以非常简洁的三章法约束秦地民众:“*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同时,刘邦还慰谕当地父老,说自己先前与楚怀王和诸侯各国有约定,先入关中者为关中王。自己肯定就是未来的秦王,希望父老们支持。
由于在平灭六国过程中秦人与六国人结怨极深,秦人最怕的就是国亡后遭受诸侯军队血腥报复。如今看刘邦如此仁德,少抢不*,连从前政府官吏也都该干啥干啥,案牍如故,所以大家都衷心拥护刘邦,唯恐刘邦在诸侯大军到达后做不成秦王。
当刘邦所部楚军攻下咸阳灭亡了秦政权,势力最大、军势最强的项羽部楚军,又在干什么呢?
殷墟受降之后,项羽联军在河内稍作停留修整,然后渡黄河进入三川郡,与占据河南县一带的赵军申阳部队、东郡一带的魏军以及颍川郡的韩军合军,声势浩大,沿三川鼓行西进,直*关中。
联军当中,楚军肯定是主力;其次,就是赵国丞相张耳、赵将司马卬以及申阳所统领的三支赵军;齐军方面有田间、田角兄弟,齐王建的孙子田安以及齐将田都分别统领的三支齐军;燕国军队,主要是将军臧荼所带援军;魏王豹,也亲自率领一支魏军;此外,还有韩王成所率韩军。这些军队,加起来有四十万众。而章邯降附的二十万秦军,作为先遣军走在大军最前列。
由此一算,项羽所统大军,共有六十万之多,包括了七国最勇猛善战之士。
秦国虐民久矣,尤其在平灭六国过程中,*人无算。始皇帝统一之后,兵役、徭役不断,六国人作为亡国贱俘,多年来被秦人驱使干苦力。所以,六国民众对秦人怨毒满胸。如今,忽然变天了,秦军成为败国降俘,六国出身的士兵,自然会一路欺侮他们。
虽然号称是联军,但走走停停间,大家内讧不断。此时所谓的“内讧”,还仅仅是争执扭打,基本属于打打斗斗的小摩擦,没有大的流血事件发生。
当七国联军接近关中地区的时候,扎营新安县(今河南渑池东)的秦军士兵怨气越来越大,纷纷串联,互诉苦水:章邯等将领,当初骗我们向楚军投降。秦法严酷,如果此行灭秦成功,那么万事大吉,没人追究责任,我们也成胜利者了;如果楚军攻咸阳失败,我们这些人的父母妻子,肯定要被秦廷诛*。
其实,在项羽大军抵达新安的时候,咸阳早已经变天,嬴婴都向楚军刘邦部投降了。不过古时候资讯不发达,别说这些秦国降兵不知道情况,连项羽等诸侯军统领也不知道当时的关中情势。
秦军的负面情绪传染很快,大有蔓延势头。
项羽得知消息后,也忧心忡忡。要知道,这二十多万秦军,可不是当初章邯病急乱投医所找的骊山刑徒所组成的杂牌军,都是实打实的秦朝正规军。他们虽然放下武器投降,如果忽然在营内暴动,谁也拿不准会出什么大事儿。
如何处置降附秦军,项羽没和诸侯商量,也没和文臣儒士计议,而是找来平时他最信用的两位部下,英布和“蒲将军”。三人一合计,项羽做出了他一生中最坏的决断:
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之,而独与章邯、长史(司马)欣、都尉(董)翳入秦。
经过三人周密安排,楚军连夜行动,一个晚上,就把秦军降兵二十万人全部解决掉,坑*在新安县的南部。
此种手段,不可谓不毒!
所谓“坑(阬)*”,实际上是集体处决。因为一夜之间,挖出一个能埋二十万人的大坑,完全不可能。而且,那么多活人,一个个捆起来也会把人累死。所以,“坑*”的具体处理方式,应当是利用类似山谷、盆地等低洼地势,强行把二十万秦兵驱赶到高崖处,先推下去摔死一批,然后刀剑砍*,箭射戟捅。
“坑*”这种事情,原本秦朝军人最在行。因为世界军事史上最大的坑*事件,就是白起*。在长平,他曾经率领秦军坑*过四十万投降的赵军。
*降不祥,谁都知道。但项羽在天下未定之时,却犯了如此巨大而低级的错误。在当时,项羽用兵治军的能力肯定不同凡响,但他最缺乏的是治理天下的政治才能。
新安*降,使得项羽永远失去了秦国人心,致使秦人对他怨入骨髓。
更奇怪的是,算算项羽大军行走的时间,也让我们后人觉得扑朔迷离——章邯在秦二世三年七月投降项羽,而项羽率诸侯盟军在十月才渡河到达河南县。新安*降卒,则在十一月发生。这支以灭秦为主要目的的大军,竟然用了整整四个多月时间在河内郡、三川郡地区兜转,其详细过程,史书上没有任何合理解释,让我们后人难以理解。
正是由于项羽大军的迟滞行军,刘邦那支楚军偏军才捡了大便宜。他们在八月攻破武关之后,九月又攻克峣关、蓝田,十月已经接受嬴婴投降进入咸阳休整,给秦帝国画上了休止符。
一直到当年十二月,项羽才携四十万诸侯联军,从渑池、陕县一路冲到函谷关前。而在这时,项羽才知道刘邦大军已经先行攻入关中地区,并接受了嬴婴的投降。
更可气的是,刘邦已经提前做足准备,把所有进入关中的通道统统封闭,似乎是抗拒诸侯联军的入关。
气急败坏之余,项羽马上进行军事部署,强攻函谷关后,大军沿着渭水南岸由函谷关到咸阳的大道一路西进,直到戏水西岸的鸿门一带才扎营。
项羽大排战阵,诸侯大军四十万人北临渭水、南靠骊山;刘邦十万军队,北倚渭水,紧张地与项羽盟军对峙。
双方剑拔弩张,大有决一死战之势。
(摘自《秦汉:帝国的崩溃与新生》 梅毅/著 天地出版社/出版)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