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摄影 6000字实战经验泣血推荐

冰雪摄影 6000字实战经验泣血推荐

首页角色扮演影杀冰雪更新时间:2024-06-03


引言

寒冬腊月,当大雪纷飞,冰雪覆盖大地时,正是冰雪摄影的大好时机。但是,冰雪照片拍了很多很多,可真正打动人心的佳作却很少很少。特别是摄影爱好者,看到冰雪满心欢喜,但是片子拍完却很少有满意之作。究其原因,恐怕是未掌握其拍摄要领,对冰雪摄影的特殊性缺少了解之故。做为一名东北的风光摄影师,针对这些情况,结合多年来拍摄冰雪的经验教训,谈谈冰雪摄影的要领。



雪景摄影之所以难,第一首先条件艰苦、不能像平时那样死磕,在雪地里等光线,因为人和摄影器材都受不了,因此雪景摄影更需要对于天气、环境准确的预判,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除此之外还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



为了拍摄广袤的林海雪原,独自一人背着帐篷走进了人迹罕至的林海雪原深处,这里没有人,更不会有什么住宿条件,这里积雪足有一米厚,气温零下四十度,要想在这么恶劣的条件下活下去都困难,拍片就更加的苦难,北风呼啸,吹过雪原,在雪原上留下风的痕迹,我只好在雪原上用工具挖出两米长,两米宽的雪坑,把帐篷一半埋在雪坑里避风.还好带了零下四十度温标的睡袋。


雪地露营

化雪煮面


但是到了晚上风很大,吹得帐篷好像马上要散了,我冻得要死,只好想办法不让自己冻死在这里,还好我带了气罐和烧水的户外炉头和锅,我打算融化一些雪水,烧成热水,灌在保温杯子里,喝一点热水,然后多余的水可以放在杯子里,把杯子当做热水袋,放在睡袋里,让自己暖和起来,可是气温实在太低了,气罐的气不能气化,气罐根本点不着,我就用手搓,摇晃着气罐有10分钟,终于气罐燃起来了,也成功烧出些雪融化的水取暖,就这样成功在林海雪原里面露营了一晚,天道酬勤,第二天早上给了个非常好的火烧云天气,我徒手爬上防火瞭望塔,拍到了这张林海幻境。





实战中雪景摄影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1、车辆安全



车辆更换防冻发动机油、防冻玻璃水、尽量不要开柴油车,更换雪地胎和防滑链,下坡时侯不要猛踩刹车,过弯也不要踩刹车过湾。


雪地山路

雪地胎 防滑链


2、人身安全

云顶天宫


在长白山拍摄的这张云顶天宫,当时把三脚架架在了悬崖的边缘,然后自己绕过去到对面的山顶自拍。晚上黑天瞎火的没意识到架三脚架的地方非常危险。第二天早上拍摄日出,从侧面一看,自己如果在把三脚架架的向前一步自己就有坠崖的可能,有生命危险,自己想想都后怕。因为在北方下完雪,由于山顶风大,风将雪先固化,处于悬崖边缘的雪,再由风侵作用下面被掏空,然后再下新雪,周而复始,形成雪蘑菇,但是其实下面是完全空堂的,只要人踩上去,肯定崩塌滑坠。因此山地雪景摄影,一定要远离山体的边缘,尤其是夜晚看不清周围的地形的状况。


日沉冰海


潮水一直在涨,冰都漂了起来,但是我知道,以后再有不会有机会拍摄这样的机位,这就是《雷霆之怒》那个机位从侧面看过去的角度,可能以后也不会有人冒险去拍这个角度,所以我还是狠狠心,站在浮冰上,堆栈长曝光,拍摄完了这个场景。但是回撤的时候差点丢了小命,海浪很大,浮冰摆动的厉害,把我直接晃进了冰海里,我右手这时候还拿着RRS-33这么大的脚架包,不能游泳,而相机包背在背后,在危机关头我还是先把脚架包先抛在浮冰上,自己奋力的游泳,让后背尽量不沾水,可能是生存的本能,也顾不得冷,终于手抓住浮冰的边缘,爬了上去,要是浮冰把我挤在海底,我估计真的挂了,这是离死亡最近的一次拍摄。

如芒在背


在北方冬季拍摄冰海的时候,一定要熟悉潮位信息,有的时候表面上看着已经冻实了的海面,随着涨潮,海冰也会被海水浸湿,掏空,一脚踩下去,可能直接掉进海里,危及生命。

冬季就算在岸边拍摄冰海也最好穿上水岔裤,避免被大浪打湿。只要被海浪打湿,北风一吹,衣裤瞬间结冰,在北风中相信你坚持不了十分钟。


3、保暖防冻


除了厚重的衣服之外,你还需要视情况准备好围巾、棉口罩,还有一项至关重要的道具——手套。重要的是:千万不要让你的手裸露到空气中。南方的摄影师尤其是玩航拍的喜欢带那种手指可以露出来的手套,在北方零下20度最好不要把手指露出来,可以选择很薄的触屏手套外面再套一个攀冰手套。


-20以下不适用

触屏手套

攀冰厚手套



忠告:千万不要用你的血肉之躯,去碰零下20度的任何金属件!


4、人的保暖,最重要的是动态保暖与静态保暖的结合


拍摄时候羽绒服

徒步保暖夹层 冲锋衣

在拍摄林海雪原的时候我需要穿越林海雪原找到合适的机位,要重装穿越林海雪原,很多地方积雪有1米深,但是在徒步穿越的时候,我只穿了放风的冲锋衣,里面一件厚抓绒保暖,因为在运动过程中,会发热,保证一个适当的保暖的平衡最重要,就是在这么冷的天气运动尽量不要出汗,一旦出汗,只要停下来不运动,就会造成失温,汗液带走大量热量。所以我不穿羽绒服,避免运动过热,避免徒步一身汗,拍摄冰冰凉。这就是我说的动态保暖,通常在运动状态下我会选择的户外衣服是哥伦比亚热反射内衣。徒步鞋也是哥伦比亚热反射靴,而且这么深的雪徒步,要有雪套,避免雪倒灌进。

在运动保暖层的内衣选择上,切记一定要穿能快速排汗的速干内衣内裤,绝对不要穿全棉内衣。没有户外运动经验的人会错误地以为全棉内衣最好。大错特错。 其实我们都有体会,全棉内衣在运动导致大量出汗后会吸收汗水,长时间潮湿,使人非常不舒服;在寒冷的冬天更可能潮湿因引起身体失温,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然而在雾凇岛的冰面上守候光线的时候,就要穿最厚的羽绒服、羽绒裤、和帽子,因为在冰面上保持静止不动的时候,人体没有运动产生的热能,只有将自身产生的热量保持在羽绒服内才能保暖,即使这样在接近零下30度的冰面扛上两个小时也是非常艰苦的。对于静态保暖,肯定就是羽绒服更保暖,因为长时间在户外,不做大量运动,也不会产生更多热量,我们需要把热量存在衣服内。对于静态保暖,羽绒服是最暖和的,但是对于羽绒服的品牌也不要人云亦云,这些年加拿大鹅被过分吹捧,因为价格好,很多土豪都购买加拿大鹅,好不好只有穿过的人知道,在北京穿加拿大鹅有人都觉得冷,何况在东北呢!,不是越贵就真的越好,极影之前写了一篇文章《我不穿加拿大鹅,只穿始祖鸟》一文也介绍的很清楚了。钱花到位了,咬着牙也要说暖和。



除了厚重的衣服之外,你还需要视情况准备好围巾、棉口罩,还有一项至关重要的道具——手套。手套不能太短,至少要能盖住手腕;手套不能太厚,不能过度影响手指灵活性否则你连调参数都很麻烦。



5、相机保暖


除了要做好对自身的防护工作,你还得注意保护你的器材,而其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相机电池。

相机棉服 暖宝宝


在低温环境中(一般指 0° 左右),相机的电极反应速率会变慢,却必须保持相同的输出功率,因此耗电量会增大,同时也会影响电池寿命。所以,如果你要去很冷的地方拍摄,不仅要带上几块备用电池,还要把它们放在温暖的地方保存(比如说放包里用布裹着,或者放个暖宝宝)。在极端寒冷的地区拍摄,摄影师们甚至会把电池和相机分开存放,只在需要拍摄时再装上电池,以最大限度提升电池性能。我通常在户外拍摄的时候给相机穿上棉衣,然后在靠近电池仓的的相机棉衣内侧贴上暖宝宝,这样可以避免掉电过快。备用电池也是放在贴近身体的羽绒服内的口袋里。



6、镜头起雾/结霜


戴眼镜的人都会有过这样的遭遇:当你从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上会起一层雾,让你看不清东西。镜头也会有同样的问题,而且更严重:不仅会影响取景,还可能会在相机、镜头内部也起雾,引起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重视。


镜头起雾

USB加热除雾带


在冬季户外拍摄的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就是在低温环境下进行拍摄时,水汽常常会在镜头上形成水雾,因此常常给拍摄带来很大的困扰。一款USB镜头加热袋,能够实现快速升温以及持续保温,具体性能能够实现快速启动5秒钟加热,并能根据实际需要智能地达到50°C,并且平均温度保持在30°C。这样就会保证镜头不因周围气温下降,冷却产生雾水冻结镜头,从而实现设备在夜间温度下降或恶劣天气下正常工作。



我们从冰冷的户外拍摄回来,都想迅速回到屋里暖和暖和,我们把相机从户外带回温暖的室内的时候,相机就会大量凝结水汽,相机出汗,这对机身的电路也是有损害的,同时相机的镜头也会大量出汗,如果接下来我们还有想拍摄的,这时候由于镜头出汗我们什么也拍不了,只能慢慢等相机和镜头慢慢烘干。


解决方案是,让相机与镜头保持与室外温接近的温度,这样就不会起雾。我通常的做法是从室外拍摄回来直接把相机仍在汽车后备箱,或者将电池拿出,直接放在室外。确定没有拍摄计划的时候,才会将相机带入室内。



在室外拍摄时,有一种举动也会导致起雾甚至是结霜现象,那就是把脸凑近镜头/相机/LCD 屏。要知道,你呼出的气体温度可比环境温度要高得多,如果温度足够低,你哈出的热气甚至可能在 LCD 上制造出一层冰:所以,不要随便把脸凑近你的器材;在用 LCD 屏取景构图时,最好也暂时屏住气。


7、避免三脚架结冰


我曾经在大冬天,带着三脚架去拍溪水,为了找个好机位,把三脚架支在了河水里。然后,收工之后,并没有将三脚架上的水擦干,并晾干。而是直接将湿乎乎的三脚架直接收起来,并将三脚架直接仍在车的后备箱,奔往下一个拍摄点。大家猜一猜,后来发生了啥?等我到了下一个拍摄点,打算拿三脚架拍摄的时候,三脚架拉都拉不开,直接被冻死了,放在车里暖风吹了好久,才将三脚架解冻。



以上事例告诉我们,冷天跑到潮湿地区拍摄,一定要及时把脚架擦干,至少也要把脚架放在温暖些的地方。如果以上两点由于条件所限你都做不到,那就把三脚架的“脚”全部伸到最长,同时松开锁扣(或锁定旋钮),这样即使结冰了,清理起来也会比较方便,给你造成的麻烦也最小。再上图中我标记出容易结冰,或者被雪夹在一些缝隙,导致三脚架或者云台无法正常使用,相机可能从云带上直接滑落,因为有雪在夹缝相当于润滑剂,根本锁不死,各位影友在户外的时候要多多留意。


8、冰雪辅助工具


《乾坤太极》 天为乾,地为坤,水为太极,乾坤太极!


2017年初3月份,刚下过一场雪,我想到一座山的山顶拍摄乾坤太极这个场景(至少目前我没看过有人拍摄太极湾银河拱桥),为了拍摄更好的画质,我打算赤道仪拍摄,还带了RRS TV33 BH55 PRO球台和我平时用的捷信1542登山者系列,机身带了sony A7S 天文改机和sigma 20 f1.4 和 尼康D810 14-24,半夜11点开始爬山,由于雪太大,我的车被误到半路,到山脚下就还有3km,上山正常说步行40分钟,但是山上雪的厚度超出我的预料,有半米深,到了膝盖,在这么厚的积雪徒步爬山非常消耗体力,而且一脚深一脚浅,锂电手电在低温下迅速掉光了电量,只有一个人摸黑爬山,凌晨3点银河就要升起,我还赶着时间拍摄,带着这么多器材到了半山腰我也气喘吁吁,体力不支,这时候只有舍弃一些不必要的器材了,轻装上阵,于是我选择把大的三脚架和赤道仪扔到雪堆里,等下山的时候回来捡(反正半夜荒山野岭也不会丢),就这样经过近3个小时的徒步登山在银河升起前,按时赶到了山顶!


下山天亮时候拍摄半夜上山踩出的路


其实这次出行这么艰苦的原因还是因为我忘带了一个雪地户外神器!


雪鞋


雪鞋又称踏雪板,看上去像很宽很短的滑雪板。在很深的雪地上行走的时候,雪鞋可以通过将人的体重分散在更大的区域,避免深深陷入雪地之中。在积雪很多的地方,很多拍摄点只有穿雪鞋才能走到。如果要爬山的话,有把后跟垫高的“上升器”的雪鞋能给你节省很多体力。对多数“大众”拍摄点来说,雪靴大概不是必须的。如果你确切知道你去的地方需要在深雪上行走的话才需要购买。


在一些运动极限类的冰雪拍摄上,冰镐、冰斧、攀冰鞋也是必不可少的辅助装备。


9、如何正确曝光



拍冰雪曝光过点好还是欠点好,主张不很一致。主张减少曝光量的人认为:冰雪的反光很强,相机测光表所测得曝光值受冰雪反光的影响而增高,所以减去虚高假象,曝光才会准确。主张增加曝光量的人认为:冰雪反光是很强烈,但与阴影面的反差很强,减少了曝光量,阴影面会失去影纹,所以应该照顾到阴影面,增加一点曝光量。哪一种主张对呢?(以上为其他人观点)



我个人更偏向于增加一点曝光量效果会好一些。增加了曝光量不仅阴影面曝光准确,冰雪会显得更为白洁。曝光量增加多少为好呢?一般来讲,当相机测光表测定曝光值之后,可再增加1-2挡曝光量就较为理想。但是最终的效果还是以直方图为标准。其实可以通过CPL滤镜消掉一些雪的强反光,减少明暗反差,得到一个很均衡的曝光照片。对于上面的场景,雪的反光也会相当严重,这时候我们需要使用CPL滤镜,消除雪面的强反光。CPL滤镜可能是雪景摄影最常用的滤镜,最常用的场景也是太阳升起之后的强反光时刻。


10、多视角拍摄


风光不只是大广角,这些非常有意思的长焦小景会让你的片子与众不同且难以复制。第一张《雪脉相连》拍摄于南美刚刚下过雪的早上,雨夹雪将光秃秃的黑色树枝覆盖,从树底下看过去非常有趣,于是我换上100-400GM这枚镜头,拍摄树枝的局部,黑白的反差和树枝像河流一样相连,最后海纳百川的姿态让我觉得这张片子非常的与众不同。



这幅《层林尽染》我是爬到防火瞭望塔上用70-200长焦镜头竖构图拍摄,虽然长焦镜头有压缩景深的效果,然而,站在高处俯瞰林海,前面的树木将后面的树木遮挡,错落有秩,遮挡法和纵透视加上竖构图的综合运用,配合竖构图可以让画面显得更加的立体。画面还同时具备冷暖的光影对比,色相和明度的进退。遮挡和纵透视都可以通过前期改变相机机位的方法来实现,摄影师在构图时不妨多加思考。



除了换上长焦镜头我们你还可以使用无人机进行上帝视角拍摄,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极寒的条件飞无人机会有以下问题:

1. 雪太厚,没地方起飞。(可手持起飞解决)

2. 飞行时间大大缩减。(留够充足电量返航)

3. 手机不能长时间遥控。(暖宝宝 热水袋给手机加热)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