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道教文化,从这些基础知识开始

了解道教文化,从这些基础知识开始

首页角色扮演元始化神诀更新时间:2024-07-31

道教教理和教义

道教从创教之初,就以老子的《道德经》为根本经典,将其中“道”和“德”作为基本的信仰。道教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主宰,无所不在、无所不包,万物都是从“道”演化而来的。而“德”则是“道”的体现。

道教以太上老君为教主,也就是老子。此外道教的至尊天神在道经中还有其他说法,一是尊玉清元始天尊为最高天神,二是以上清灵宝天尊为最高天神,三是以太清道德天尊为最高天神。后来又演变成三位一体的老子一气化三清。

道教重生恶死,追求长生不老,认为人的生命可以自己做主,而不用听命于天。认为人只要善于修道养生,就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因此也就产生了许多修炼方法:炼丹、服食、吐纳、胎息、按摩、导引、房中、辟谷、存想、服符和诵经。

道教神学与道家思想未必切合,尤须深详;其间异同,颇值玩味。然道教既祖称老、庄,奉《老子》《庄子》为经典,毕竟吸收继承了老、庄思想的大量内容。此外,它也受到了《易》以及阴阳家的影响。

张天师与道教

道教的发展一般分为汉魏两晋的起源时期、唐宋的兴盛、元明期间全真教的出现和清以后衰落四个时期。

道教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作为道教最终形成的两个标志性事件,一是《太平经》的流传,一是张陵的五斗米道的出现。东汉顺帝时(126年—144年),于吉、宫崇所传的《太平清领书》(即后来所谓《太平经》)出世,得到广泛传播。到东汉灵帝时,张角奉《太平清领书》传教,号为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信徒遍布天下九州,已是颇有影响。后来黄巾起义失败,太平道日趋衰微。同样是在东汉顺帝时,张陵学道于蜀郡鹤鸣山,招徒传教,信道者出米五斗,故称“五斗米道”。其孙张鲁保据汉中多年,后又与最高统治当局合作,使得五斗米道的影响从西南一隅播于海内,遂为道教正宗。

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炼丹术的盛行和相关理论的深化,道教获得了很大发展。同时道教也吸取了当时风行的玄学,丰富了自己的理论。东晋建武元年,葛洪对战国以来的神仙家理论进行了系统地论述,著作了《抱朴子》,是道教理论的第一次系统化,丰富了道教的思想内容。南北朝时,寇谦之在北魏太武帝支持下建立了“北天师道”,陆修静建立了“南天师道”。

到了唐宋,唐高祖李渊认老子李耳为祖先,宋真宗、宋徽宗也极其崇信道教,道教因而备受尊崇,成为国教。此时出现了茅山、阁皂等派别,天师道也重新兴起。在理论方面,陈抟、张伯端等人阐述的内丹学说极为盛行。

金朝时,在北方出现了王重阳创导的全真道。后来,王重阳的弟子丘处机为蒙古成吉思汗讲道,颇受信赖,并被元朝统治者授予主管天下道教的权力。而同时,为应对全真道的迅速崛起,原龙虎山天师道、茅山上清派、阁皂山灵宝派合并为正一道,尊张天师为正一教主,从而正式形成了道教北有全真、南有正一两大派别的格局。

明代时,永乐帝朱棣自诩为真武大帝的化身,而对祭祀真武的张三丰及其武当派大力扶持。此时,道教依然在中国的各种宗教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清代开始,满族统治者信奉藏传佛教,并压制主要为汉族人信仰的道教。道教从此走向了衰落。

明清以后,道教基本已经停止了发展。进入近现代社会以后,道教更是衰微。新中国成立后的1957年,成立了中国道教协会,管理中国道教内部的事务。

道教的节日

道教把神仙诞辰的日子定为节日,每到节日来临,都要举行比较隆重的斋醮(古代以酒祭神之礼)仪式,包括祭星与设道坛诵颂,有的节日还有热闹的庙会集市。

道教的节日很多,北京白云观每年最隆重的节日就有五次:正月初七和初八为香客拜奉本命之神日;正月初九为道教所尊奉的玉皇大帝圣诞日,每年这天都要在白云观举行祭祀以为纪念;正月十九日为“燕九节”,是纪念道教真人丘处机的诞生日;二月十五日为道教王老子诞生的生日,是为太上老君圣诞节;四月十四日是道教所奉吕洞宾生日,传说唐贞元十四年(798年)这一天,一只白鹤自天而降,飞入吕洞宾母亲的房中,此时吕母梦中也见此景,醒后即生下吕洞宾。后来人们每以此日举行斋醮仪式,以示纪念。

道教各派还有一些节日活动:如三月三日是王母娘娘的诞生日,俗称“蟠桃会”,三月十五日为张(陵)天师圣诞,六月二十四日为关(羽)圣斋君圣诞,十二月十二日是王重阳祖师圣诞等等。

道教神仙

道教是一个多神教,最高的神是由道衍化的三清尊神,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其中道德天尊即是太上老君。另外道教按照人间的秩序创造了天庭及其皇帝玉皇大帝和一系列官员,吸收了佛教地狱和海中世界的概念,作为天庭的附属,也创造了阎罗殿和水晶宫的一系列神仙官员,再加上地方神仙系列如四值功曹、山神、城隍、土地、灶王等,还吸收了众多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西王母、八仙等作为天庭秩序之外的“散仙”。所以道教的神仙众多,还随时可以吸收地方百姓创造的任何神仙以及崇拜的名人,如妈祖、关帝等都可以纳入道教的神仙系统。但一般宫观只供奉三清神像,其他的神可以建立自己的庙宇。

此外,道教认为人身也是一个小天地,因此人身上的各种器官,例如毛发、五官等等也都有神灵驻守,而且还有相应的修持方法。

道教戒律

道教戒律是一些约束道士思想言行的准则。戒律的内容主要有不得*生、不得喝酒吃肉、不得偷盗、不得邪淫等。戒律是教徒必须遵守的,而且必须经过受戒仪式一名道士才能算作教徒。根据规则的严紧程度,戒律可以分成上品戒、中品戒、下品戒。根据节律的多少有“三戒”“五戒”“八戒”“十戒”“老君二十七戒”等。

除戒律外,还有道教清规,就是道士犯戒以后的处罚手段。具体条例派别不同则规定也不同。

道教的戒律,在吸取了佛教的一些内容和儒家三纲五常等要求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自己特有的内容。道教的清规戒律也是随时事的变化而变化的,当与政权的法律相冲突时,会进行适当的调整。

道教的道术

道士的自身修行称为“道术”,包括内丹、外丹、服食、房中等内容。外丹是指烧炼丹砂铅汞等矿物以及药物,制作能够使人长生不老的丹丸。现代科学认为这些丹药大多有毒,古人也有很多服食致死的例子,后来道教也认识到由于外丹服食和配制的方法较难掌握分寸,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而后世转向较为保险的内丹修炼。外丹也被认为是现代化学的先驱。

内丹则是指通过行气、导引、呼吸吐纳,在身体里炼丹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外丹和内丹的用语相同,但是所指代的含义完全不同,比如把人体比喻为烧炼丹丸的炉鼎,不过理论上还是具有相通性。古时炼丹术的传授大多师徒相承、口口相授,外人很难了解。

此外道教还有许多道术。例如内观、守静、存思、辟谷等多种。这些在现代多被归为气功。另外,全真道的道教徒许多都习武术。中医理论亦源自道教。

道教的仪式统称为“斋醮科仪”,斋是清洁的意思,醮是指祈祷,又称为“道场”。道教祭祀神仙,由于认为神仙清静洁高,因此祭祀前需要沐浴更衣,不喝酒吃荤,进行斋戒,进行祭祀活动称为“醮”。道教在发展过程中吸取了许多佛教的内容,名目繁多。道教认为通过这些仪式可以去灾求福。占卜也是道术的一部分,包括卜卦、抽签、测字等。此外,道教很有特色的是使用符、箓。符是用朱砂画在黄纸上的一些符号,道教认为可以用来治病,而箓则被认为可以驱使天神。另外道教认为口念禁咒可以治病,还可驱使鬼神、赶走野兽。这些主要都是正一道的法术。

道教的经典

道教奉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南华经》为最重要的两部经典。另外,道教模仿佛教的大藏经创制了道藏,收集历代道家著作,不仅包括哲学和道家理论,而且包括炼丹、养生、治病、气功等方面的著作。主要有《正统道藏》《道藏辑要》《万历续道藏》等,现仅存明代《正统道藏》流传,其他版本已失传,现存历代道教经典多收录于此。道教的经书数量非常庞大,各派的主要经典也各不相同。

《周易参同契》是最早的丹经,称为“丹经之祖”,此外《抱朴子》也是道教丹鼎派的基本经典。《太平经》和《老子想尔注》也是道教早期的主要经典。《黄庭经》和《上清大洞真经》则是上清经蓚派的主要经典,茅山派也非常重之。《度人经》和《三皇文》则是灵宝派和三皇派的主要经典。《阴符经》和《常清静经》也是道教两部非常重要的经书,是道士必须诵习的经书。此外,《玉皇经》和《心印妙经》也是道教徒的日常功课之一。

道教南宗正一派虽然以符蓚、斋醮、科仪为主,但北宋以后也主张三教一理,修炼内丹,出现了《悟真经》《金丹四百字》等经典。道教北宗全真派更主张三教合一,炼气全神,明心见性,兼融释儒,以《道德经》《孝经》和《般若心经》三家经典为主,提倡“孝谨纯一,敦厚朴素”。

道教派别

从修行方式上来说道教主要分为两个派别——符箓派和丹鼎派。前者主张以符咒等方术治病驱鬼,后者主张炼金丹求仙,分外丹与内丹二脉。

道教的分派,一般认为是开始于宋、元。道教历史上比较有影响的有五个大派:

正一道,下面又分有灵宝派、正一派、净明派。

全真道,又有南宗和北宗之分。支派也有很多,如龙门派、遇仙派、南无派等。

真大道教,金朝时创立,元朝以后逐渐衰微。

太一道,金朝时创立,元末以后逐渐衰微。

净明道,南宋时创建,明朝以后衰微。

明朝以后,道教分为正一道和全真道两大派别,其他宗派全部归入这两个宗派。现在北京的白云观藏有《诸真宗派总簿》,所列道派共有86家,实际上只有80家。

正一道:正一道即东汉末年的五斗米道,后更名为天师道、正一道。其道士可以在家修行,不戒荤腥,可婚娶生子。其道观,一般被称作为“子孙庙”。

全真道:全真道兴盛于金元时代,是宋元新道派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派。代表人物王重阳、丘处机。全真道讲求清修,其道士必须出家、素食。其道观,规模较大的一般被称作“十方丛林”(庙产归道众公有),规模较小的则被称为“子孙庙”(庙产私有)。此外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子孙丛林”。

全真教

全真教,又称“全真道”或“全真派”,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支派,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期间由王重阳于河南终南山所创。王重阳仙游后,由他的七位弟子轮流接任。全真教除了继承了中国传统道教思想以外,更将符蓚、丹药等及思想以外的内容重新整理,为今时今日的道教奠下了根基。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更因随同成吉思汗西征,而使全真派在元朝得以壮大。

全真教是金代兴起的北方三个新道派中最大和最重要的派别,因创始人王重阳在山东宁海自题所居庵为全真堂,入道者称全真道士而得名。全真教创建于金大定(1161年—1189年)年间。全真教是道教发展到后期最大的派别之一,元代以来与正一派一起延续至今。全真教三教合一的思想非常鲜明,这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全真教仿效佛教禅宗,不立文字,在修行方法上注重内丹修炼,反对符箓与黄白之术,以修真养性为正道,以识心见性、除情去欲、忍耻含垢、苦己利人为宗。全真教规定道士必须出家住道观,不得蓄妻室,并制定了严格的清规戒律,这一点和正一道很不相同。

在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里,不单只全真教的创始人王重阳是抗金英雄,他的弟子也很爱国。但原来历史中的全真教由于地处当时金国的国境,所以在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任掌门之时,都承认金国的政权;王处一更曾应金世宗的邀请进宫讲授道学。直到宋、蒙合灭金国,全真教才向南宋朝廷效忠,但另一方面又派丘处机及十八弟子北上向成吉思汗讲道。

正一道

正一道,道教教派。以中国江西龙虎山天师道为首,融合上清、灵宝等符箓道派而形成的一个大道派。相传东汉天师张陵创教之时,太上老君降临蜀郡鹤鸣山,授以“正一盟威之道”,让他伐诛邪伪,教化民众。南北朝时,南方天师道徒造作《正一经》和《正一法文》,后编入《道藏》,列为三洞四辅七部经典之一。隋唐五代,天师道在道教诸派中地位不甚彰显。至北宋真宗朝以后,龙虎山历代天师嗣位,皆受朝廷赐号,赏给钱物,扩建宫观,天师道逐渐上升为江南诸符箓道派之首。南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年),加封张陵并命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提举三山(龙虎山、阁皂山、茅山)符箓,兼御前诸宫观教门公事,正一派从此正式取得了统领符箓诸派的地位。元世祖灭宋之后,赐封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命其主领江南诸路道教事。此后历代天师皆被元室封为真人,袭掌道教。明朝对正一道的崇奉更甚于宋元,道士赐爵封官者为数甚多。正一天师不仅统领江南诸路道教,而且受命主掌天下道教事,其地位凌驾于全真道之上。清朝正一道政治地位下降,正一真人品秩低于前朝。宋元明清朝正一道各派,皆以符箓斋醮之术著称于世。受时代影响,诸家符箓斋醮皆吸收内丹和雷法,以内丹修炼为施行符箓咒术之本。正一派组织也不如全真道那样严密,道士可以不出家,允许蓄养妻室,戒律亦不甚严格。

太极图

“太极”是儒家经典《周易》的重要概念。据说,道士陈抟曾作“无极图”,后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又据之作“太极图”并著《太极图说》,以太极解释宇宙形成的过程。后来的理学家又把“太极”等同于“理”。在宋以后的官方哲学中,太极就成为天地万物的根柢和枢纽,是决定一切和派生一切的精神实体。金元之后,道教将《周易》易理与道教教义和内修理论相结合,并且在法衣法器中广泛采用了太极阴阳的图案。于是太极阴阳图在民间就成了“道”和道教的标志。

阴阳

阴原指山的北坡,河的南岸,阳指山的南坡,河的北岸。后来阴阳的涵义越来越扩大,如人之男女,生物之雌雄,天象之日月等都可用阴阳来概括,阴阳成为表述事物及其性质的对立的普遍性范畴,阳代表雄、积极、光明等事物和性质,阴代表雌、消沉、幽暗等事物和性质。阴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范畴。道家创立人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对立的两种气——阴阳——构成的。后世也广泛使用阴阳来解释宇宙天地万物的生成。在道教典籍中,常可见到对阴阳的论述,在风水、占卜之术中,“阴阳”范畴更是得到广泛应用。

五行

即水、火、木、金、土五种元素。传统文化中,认为五行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元素,五行相克,即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循环往复。后阴阳说与五行说被结合起来,构成宇宙图式,来说明自然、社会乃至政治、伦常等生成,更替的基本原理。五行说也是道教炼丹术的重要理论依据。

八卦

是儒家经典《周易》的重要概念,指《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卦形由“阳爻”“阴爻”组成,每卦三爻,共组合成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后世包括道教在内的各种命相之术都以八卦和天干地支相配测算人的天命吉凶。另外在道教内丹炼养的论著中,用八封的象数学说来阐述修养要领,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太极阴阳图一样,八卦图案也经常出现在道教的法衣、法器中,也是民间“道”和道教的标志。

内丹

内,指身体内部;丹,指小而圆的精神意识的产物。内丹修炼术是集道教各种养生术以及中医脏腑经络学说而成的重要功法。内丹术分为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四个阶段。把人的身体比作“炉鼎”,把人体内循环运行的经络比作内丹修炼的通道,在人为的精神意识的严格控制下,利用体内元气的推动力量,使精、气、神凝为“丹药”。丹药炼成后,可以从脑户出入,化为身外之身,永世长存。

炼制金丹

道教认为,凡人只要吃了金丹就能长生不死,然而这种金丹无法找到。战国时楚国、燕国的国王以及后来的秦始皇,都曾经派人四处寻访这种长生不死的仙丹,却没有一人能得到。于是一些道士便自己动手炼制金丹。

要炼成长生不死的金丹,原料必须永固不坏。草木类的药物,都容易坏,即使人参,火一烧就焦,水一泡就烂,自己都要“死”的药怎么能使人长生呢?像黄金、白银、汞、铅、砷(俗名砒霜)一类东西,不怕腐蚀,“水火不入”,炼成丹才有作用,于是道士们把它们放在高温里熔炼。其实,金、银、汞、铅、砷等对人体都是有害的,好在用它们炼成的金丹价格十分昂贵,普通人吃不起,所以毒死的只是少数皇帝、大臣和贵族。北魏道武帝和明元帝父子、唐太宗李世民都是因服食金丹,不仅没有长生不死,反而被夺去生命。唐高宗也因服药中毒,五十几岁就眼睛昏花,难理朝政。

服食金丹对人有害无益,炼丹却是一项有意义的化学实验活动。道士们应用了许多化学方法来炼制金丹,如用金属汞或氰化物水溶液解黄金,用砷点铜生成砷化铜。今天还在使用的七星丹、紫金丹、红升丹,最早也是由炼丹道士发现的。《真元妙道要略》中的记载表明,世界上最早提炼出尿类固醇激素的人,也是道士。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