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说西游(54)——唐僧取经篇(金蝉大法)(二十五)

异说西游(54)——唐僧取经篇(金蝉大法)(二十五)

首页角色扮演阴神证道更新时间:2024-05-11

玄石 龍不見物 3月4日

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谒唐三藏,悟空神化引婴儿

三藏在宝林寺禅堂中夜颂经文时,不觉困倦起来,伏案盹睡,却于梦中见一水淋淋的汉子站在门外口称救命,三藏详细询问,那人说自己本是正西处乌鸡国国王,五年前因天旱不雨,后终南山来了个全真道士,善能呼风唤雨,点石成金,与老天求了三尺二寸雨下来润泽万民,国王遂与他结为兄弟,同食同寝,不料两年后那道士与国王游春赏玩之时,趁国王不备,将其推入御花园八角琉璃井里,将石板盖住井口,至今已死三年矣,那道士害死了国王后,自己就变作国王的样子占住王位,此来是特请三藏大显慈悲救其性命的。三藏见那人说自己是鬼,不由毛骨悚然,那鬼又留一块金厢白玉圭与三藏,说是可做国中太子认亲之表记。那鬼去后,三藏一梦方醒,慌忙唤醒悟空等人,细说梦中情由,悟空开门看处,果然台阶上放着一柄金厢白玉圭,心知此事是真,悟空变一个红金漆匣子,把白玉圭放在里面盛着,再变一个匣子出来,跟三藏说等明天那太子来时,自己就变个能知一千五百年过去未来之事的“立帝货”钻进去,让三藏给那太子献宝,斯时他就出来跟太子说明真相,好协商拿妖之事。第二天太子果出城打猎,悟空乃变化成一个兔子,假装被太子箭头给射中,却引着太子一路往宝林寺来。太子追到宝林寺前不见了兔子,唯见箭头插在门槛上,疑是碰到了精魅之物,遂进寺中随喜,僧官将太子接入寺中游玩,正遇三藏,太子怪其不恭欲处罚他,三藏乃对太子说自己是东土大唐来的,身边带有几样宝贝,要请太子鉴赏,就把悟空变的“立帝货”拿给太子看。悟空出来后就把太子父亲老国王遇害之情告诉了太子,太子听后似信非信,悟空就让他拿上白玉圭回去问他母后这几年里夫妻之情如何,太子遂将兵马驻于此地,自己飞身上马回去宫中询问母后去了。

按本章所述故事情节,乃是修真者于贯通“天眼”之后,“性光”显现,遂能洞悉自家身份之“来历”,能明过去未来之玄机,能知诸事缘由之因果。盖本章中所云三藏之“伏案盹睡”者,非真“睡着”也,实处于“恍恍惚惚”之状态也,故文中说“虽是合眼朦胧,却还心中明白”;所谓“鬼王”者,喻“我”之“本真”(本性、真性)也,故“梦见鬼王”者,乃实为于“恍恍惚惚”之状态中窥见自家之“本性元真”也;鬼王所言“真身被害横尸井下,妖魔假真占据王位”者,喻“我”先天之“本真”为后天“识神”(心念、心识)所屏蔽,“识神”乃公然“自居龙庭”管理命体,治理“身国”也;鬼王手中所执之“金厢白玉圭”者,即中宫黄庭“二土成圭”之象也,故可为“认亲”之表记;悟空所变之“立帝货”者,喻修真者于开启“天眼”之后能洞悉诸般“过去未来”之事宜也,亦为修真者已结“圣胎”之喻(即“变个二寸长的个小和尚”之喻);乌鸡国“太子”者,乃“国之储君”也,为“国家”(身国)日后之“主”,故也为“圣胎”之喻,即文中将其比为“婴儿”(悟空神化引婴儿)之本意也。

故《西游》中本章及后文三回所述之故事情节,乃是修真中“光透性显”(鬼王夜谒唐三藏)、“见性知机”(鬼王诉冤)、“神化凝胎”(悟空神化引婴儿)、“金木合瑟”(金木参玄见假真)、“金丹结就”(一粒金丹天上得)、“识神退位”(揭破假国王面目,妖魔就擒)、“元神(心神)就位”(三年故主世间生)等修证环节的形象描述。如按后世“心禅”法门的修持来说,修至此“明心见性”之地步,乃就已达其“修持”所能达成之极限矣!然以“性命大道”之修证而言,则修证至此正好才“出了大门”(上回中悟空之语)、又或说才算是“刚刚入门”之地步,后面这“取经”(修真)之路还正好“远着哩”!还有更多艰难险阻之“前途”要走、还有更多凶残强狠之魔障在“前途”等着哩!

盖道家修真中关于“元神”之定义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在道家对于修真者通过实修证道后所能达成的“证果”(道果)体系中的一种,即“阴神、阳神、元神、圣神、金神”中的“元神”证果,在此体系中的各种“神”,就均属人体“真性”(性元)的某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故此概念意义上之“元神”即指“性元”,本《异说》文中所谈之“元神”,就均属此种概念;另外一种对于“元神”的定义,则是在人体后天“识神”与“心神”(先天)这一对“一明一暗”、阴阳互牵关系的“对立体”中,人们就习惯性的将人体后天所具之“心念”、“意识”、“思维”给称为“后天识神”,而将人体先天具有的“心识元明”(即俗说的“第七识”和“第八识”)给称为“先天元神”。《西游》中偶尔也会用到这个定义层面上的“元神”概念,如第三十三回中“外道迷本性,元神助本心”,这里的“元神”就是指的“心神”,而并非是指“真性”(性元);本《异说》中为避免读者产生义理上的误解,故一律使用“心神”字样来指代人之“心识元明”,而不使用“先天元神”(与“后天识神”相对应)这个名称,即为此故。

此即后世诸多修行人会产生出“执心为性”这种谬误观念的根本缘由之一!盖一方面说人之后天“识念”为“后天识神”,人之先天“心识”为“先天元神”,另一方面却又说要修至“元神出窍”方才算是得了“正果”。然则这“心神”岂非就正是那“元神”?那“元神”岂非就正是那人之“真性”?斯“X”等于“Y”,“Y”又等于”Z”,岂非这“X”也就等于“Z”了?故寻常并不懂修炼真旨之人要因此而得出“心”即是“性”,要一辈子坚定的去“执心为性”,且死抱着这个观念不改,也就并不是什么怪事了。此即因“义理”之误解而致整个理念出现谬误之经典案例!故我辈修真者于此,乃务要明晓!

本真中悟空变为“玉兔”引太子前往宝林寺者,“玉兔”乃“月中之精”,“水中真木”(阴木)也;“乌鸡国”者,喻人之“下丹田”也,“乌鸡国太子”者,喻储于“下丹田”之“圣胎”(圣婴)也,乃“土中真金”也,本为一气同枝(金木合瑟),故能引得太子前往;“乌鸡国国母”者,“火中真水”也,故能辩得出“乌鸡国国王”(水中真火)之“真假”也(水火既济);“金厢白玉圭”者,“金中真土”也,故能以一物而牵“金、木、水、火”四相成其“故主复生”、“一家团圆”之终局也。

此外,本章中尚有另一个隐藏极深之佛道修真意趣,即三藏向太子展示之“三样宝贝”(三宝)“佛宝袈裟”、“立帝货”与“金厢白玉圭”。其在“佛”而言,乃为“佛”(立帝货,能通晓过去未来之事)、“法”(佛宝袈裟,能直通性元)、“僧”(金厢白玉圭,二土寂灭)三宝;在“道”而言,乃为“精”(金厢白玉圭,“二土成圭”,为“我”之本原)、“炁”(佛宝袈裟,为“胆炁”,统摄人体一身之精炁)、“神”(立帝货,为“真性”,能洞悉一切因由)三宝;在“儒”(俗)而言,乃为“身”(金厢白玉圭,出淤泥而不染,中正作人)、“心”(佛宝袈裟,养浩然之正气,刚正不阿)、“灵”(立帝货,忠孝仁义礼智信,尽皆通“神”)三宝。故三藏及悟空均以“孝道”为题来提点太子,即为此之故也。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