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航船》解析—卷一·天文部·风云(十)—卿云

《夜航船》解析—卷一·天文部·风云(十)—卿云

首页角色扮演夜舞风云更新时间:2024-07-22

卿云①

若云非云,若烟非烟,郁郁纷纷,萧索轮菌,谓之庆云。王者德至于山陵,则卿云出。《春秋繁露》②:“人君修德,则矞(yù)云③见。”云五色为卿,三色为矞。

释义:所谓卿云,好像是云却不是云,仿佛是烟却不是烟,浓浓郁郁,纷纷纭纭,升腾向上,高阔雄伟,也称作“庆云”。君王以圣德治理国家,繁荣昌盛,国泰民安,高山之上则会有卿云呈现。《春秋繁路》记载:“君王勤政,以德为心,则会有矞云出现。”五色彩云称作“卿”,三色彩云称作“矞”。

①卿云:共有四个解释。

1、《史记·天官书》记载:“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卿云,喜气也。另一种说法“卿云”即“庆云”,一种彩云,古人视为祥瑞。

《竹书纪年》卷上:“十四年,卿云见,命禹代虞事。”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五.(唐)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中之下大历十四年:丙戌,(唐德宗)诏曰:“泽州刺史李鷃上《庆云图》。朕以时和年丰为嘉祥,以进贤显忠为良瑞,如卿云、灵芝、珍禽、奇兽、怪草、异木,何益于人!布告天下,自今有此,无得上献。”

清·赵翼《养疾未愈书感》诗:“岁晚沧江几回首,卿云五色丽高旻。”

卿云

2、歌名。传说虞舜将禅位给禹时和百官相贺和唱之歌。

《尚书大传》卷二:“舜 为宾客而 禹 为主人……于时卿云聚,俊乂集,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帝乃倡之曰:‘卿云烂兮,糺縵縵兮,日月光华,旦復旦兮。’”郑玄注:“卿,当为‘庆’。”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通变》:“虞 歌《卿云》,则文於唐时。”

唐·元稹《郊天日五色祥云赋》:“昔者《卿云》作歌於虞舜,《白云》著词於汉武。”

《卿云歌》,相传是舜禅位于禹时,同群臣互贺的唱和之作。

始见旧题西汉伏生的《尚书大传》。据《大传》记载:舜在位第十四年,行祭礼,钟石笙筦变声。乐未罢,疾风发屋,天大雷雨。帝沉首而笑曰:“明哉,非一人天下也,乃见于钟石!”即荐禹使行天子事,并与俊乂百工相和而歌《卿云》,云云。钟石变声,暗示虞舜逊让;卿云呈祥,明兆夏禹受禅。这一传说故事,充满了奇异神话色彩,《卿云歌》的主题,则反映了先民向往的政治理想。

在艺术上,《卿云歌》辞藻华美,意境超迈,孕育*赋句法,足可与《诗》之《雅》、《颂》媲美。

卿云歌

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于一人。

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经,万姓允诚。

于予论乐,配天之灵。迁于贤圣,莫不咸听。

鼚乎鼓之,轩乎舞之。菁华已竭,褰裳去之。

注释:“糺”同“纠”,“糺缦缦兮”形容卿云纡徐曲折之状。原内容为:“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竹书纪年·帝舜有虞氏》记载:“于是和气普应,卿云兴焉,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百官相和而歌卿云,帝乃倡之曰:‘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群臣咸进顿道曰:‘’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于一人。’帝乃再歌曰:‘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经,万姓允诚。于予论乐,配天之灵。迁于贤圣,莫不咸听。’”

《尚书大传·虞夏传》:“舜登位的第十五年,卿云聚,俊义集,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帝乃倡之曰:‘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糺缦缦’指萦绕飘浮状。‘旦复旦’即日复一日。意思是祥云灿烂,延绵不绝,日月光辉,永驻人间。舜唱完《卿云歌》叹息道:‘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3、《卿云歌》在中华民国时期曾两度被改编为国歌。

第一次为1913年4月8日第一届正式国会开会典礼时暂用临时国歌。1912年底众议员汪荣宝把传说是上古时代舜所作卿云歌改编为国歌,由比利时音乐家约翰·哈士东(Joan·Hautstone)配乐谱。

歌词为:“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后两句为汪荣宝所添加。

卿云歌当时仅在1913年国会开会和外交场合使用,未正式公布。后为袁世凯所废。

北洋时期民国政府国歌

第二次为袁世凯下台后,北洋政府当政,1919年2月,北京政府为制新国歌,成立了国歌研究会,公开征求词谱,经过讨论决定仍以《尚书》中的《卿云歌》为歌词,删掉最后两句,由音乐家萧友梅配曲。

歌词为:“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1922年3月大总统徐世昌颁令规定,卿云歌为国歌。国民政府上台后废止。

4、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字长卿)﹑扬雄(字子云)的并称。

《南齐书·文学传论》:“卿云巨丽,升堂冠冕;张左恢廓,登高不继。”

南朝·陈·徐陵《报尹义尚书》:“才冠卿云,智同荀郭。”

宋·陆游《答人贺赐第启》:“此盖伏遇某官学穷游夏,文媲卿云。”

②《春秋繁露》:是中国汉代哲学家董仲舒所作的政治哲学著作。《春秋繁露》推崇公羊学,发挥“春秋大一统”之旨,阐述了以阴阳五行、天人感应为核心的哲学-神学理论,宣扬“性三品”的人性论、“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的伦理思想及赤黑白三统循环的历史观,为汉代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一公元前104年),广川(今河北枣强)人,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专治《春秋公羊传》;曾任博士、江都相和胶西王相,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对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为武帝所采纳,开此后两干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除此书外,尚有《董子文集》。

董仲舒像

据《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董仲舒说《春秋》事得失,作《闻举》《玉杯》《蕃露》等数十篇。《蕃露》是他讲《春秋》诸篇中的一篇。《四库全书总目》云:繁或作蕃,盖古字相通,其立名之义不可解。

《史记》说“蕃露”原是冠冕的一种装饰,缀玉而下垂。贾公彦在《周礼·春官大司乐》中作疏说:“前汉董仲舒作《春秋繁露》。繁:多;露:润。为《春秋》作义,润益处多”,认为《春秋繁露》是对《春秋》大义的引申和发挥。

《春秋繁露》

现存《春秋繁露》有17卷,82篇。由于书中篇名和《汉书·艺文志》及本传所载不尽相同,后人疑其不尽出自董仲舒一人之手。《春秋繁露》系后人辑录董仲舒遗文而成书,书名为辑录者所加,隋唐以后才有此书名出现。

中国现存最早的《春秋繁露》版本,是南宋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江右计台刻本,现藏于北京图书馆。注本很多,最详尽的是苏舆的《春秋繁露义证》。其版本有《永乐大典》所载《宋本》,明代兰雪堂活字本,清代卢文弨抱经堂校刊本。注释本有清代凌曙的《春秋繁露注》和苏舆的《春秋繁露义证》等。

《春秋繁露》书页

董仲舒在书中极力推崇《公羊传》的见解,阐发“春秋大一统”之旨,把封建统一说成是天经地义而不可改变。他认为自然界的天就是超自然的有意志的人格神,并且建立起了一套神学目的论学说,把人世间的一切包括封建王权的统治都说成是上天有目的安排,将天上神权与地上王权沟通起来,为“王权神授”制造了理论根据。

同时,又以阴阳五行学说将自然界和社会人事神秘化、理论化,作出各种牵强比附,建立“天人感应”论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神学体系。如董仲舒创造的“人副天数”说,将人身的骨节、五脏、四肢等等,比附为一年的日数、月数,以至五行、四时之数,人身五脏与五行符、外有四肢与四时符,从而得出“为人者,天也”的理论,认为人类自身的一切都由天所给予。用天有阴阳来比附人性,谓“天两有阴阳之施,身亦两有贪仁之性”,意即天道兼备着阴阳两种作用,人身也兼备着贪仁两种本性等等。

概括而言,董仲舒的神学体系包括“三纲”、“五常”、“三统”、“三正”、“性三品”诸说。在《基义》篇里,谓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之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是故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综合前论,即是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并把“仁、义、礼、智、信”五种封建道德伦理规范,与金、木、水、火、土之五行相比附,则为“五常”。“三统”与“三正”实际上是董仲舒的历史观。

③矞云:意思是三色彩云,古代以为瑞徵,后用以喻贤德而有地位的人。

语本 汉·董仲舒《雨雹对》:“云则五色而为庆,三色而成矞。”

《文选·左思〈魏都赋〉》:“矞云翔龙。” 李善 注:“矞云者,外赤内青也。”

矞云

明·杨慎 《艺林伐山·紫蜺矞云》:“《太元》曰:‘紫蜺矞云朋围日。’君子小人并进之象也……紫蜺以象小人,矞云以象君子。”

清·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亭中云气往来,或化而为嘉禾瑞草,变而为矞云醲泉。”

清·和邦额 《夜谭随录》卷二:“翁深感其谊,举酒相嘱曰:‘老少数十指,悉仰矞云之庇,他日归,当图厚报。’”

图片来自网络,有侵必删。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