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俄罗斯出售阿拉斯加
在1853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沙俄败给英、法、奥斯曼组成的联军,元气大伤且失去了染指巴尔干半岛的可能;沙俄远在西半球的领地阿拉斯加形势也不好,当时加拿大为英国殖民地,英国随时都有可能从海洋与陆地两面围攻阿拉斯加,而且在阿拉斯加驻军和管理的成本很高;面对两难境地,沙俄也不得已的打起了小算盘,沙俄国内的主流意见是守不住就不如将这块“不良资产”利用起来,当时美国与英国关系不好,如果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就能让美国对英国的北美殖民地实现牵制和反包围,而且还能用这块不毛之地卖一笔钱来缓解国内的财政危机;就这样沙俄一咬牙做出了这个让他们悔恨终生的决定,1867年俄美双方举行了交接仪式,沙俄以720万美元(相当于今天的1.49亿美元)的价格将面积152万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卖给了美国;美国对于沙俄送来的顺水人情也很是感激,在国际上公开支持沙俄并处处和英国作对,就在沙俄为出售土地获得经济、外交双丰收而暗自庆幸时,不幸的消息传来了,1886年阿拉斯加发现了巨大金矿,这引发了阿拉斯加的淘金热,大批淘金者的到来让安克雷奇、朱诺等城市迅速兴起,1891年阿拉斯加又发现了石油和天然气,据估测储量分别为12亿吨和50万亿立方米,到1893年阿拉斯加州年上缴的税收已超过600万美元;经济上的损失还在其次,更为严重的是阿拉斯加的丢失不仅让俄罗斯失去了通向美洲大陆的桥头堡,同时还让阿拉斯加成为了美国长时间遏制自己的一把利剑。
2、乌克兰销毁核武器
苏联解体时乌克兰分到了数量不菲的核武器,包括2500枚战术核弹头和2000枚战略核弹头,这也让乌克兰一跃成为世界第三的核大国;但靓丽的纸面实力背后却是乌克兰在经济和技术上的各种窘迫,因为分家时几乎所有的核企业和核专家都留给了俄罗斯,乌克兰的核工业则几乎全面陷入瘫痪,财政困难导致大量战略导弹和核弹头的日常保养维护都成为问题,而核武器所必须的零件和代码也都掌握在俄罗斯手中;在美、俄两国的威吓和利诱下,乌克兰最终在1994年做出最终决定,这一年美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签订《布达佩斯安保备忘录》,条约中乌克兰同意拆除境内所有核武器和战略导弹设施,拆解出的浓缩铀由美方负责收购,同时美国向乌克兰提供总价为3.3亿美元的补偿和援助款,后来这笔钱涨到了6亿美元,美、俄两个大国还共同承诺对乌克兰的国家安全提供保护,就这样乌克兰捏着美国给的6亿美元目送着自己的核武器一点点的被拆走;28年后俄乌战争爆发,没有核威慑能力的乌克兰碰上的对手正是当年承诺给予其安全保护的俄罗斯,而这场战争到目前已让乌克兰付出了上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巨大的人员伤亡。
3、英国的绥靖政策
一战结束后厌战情绪以及和平主义的思潮在英国国内迅速蔓延,1931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也让英国的经济更加雪上加霜,这时的英国急需休养生息和处理海外殖民地不断出现的问题;1933年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开始重新武装和扩充军队,英法对于德国的毁约表示谴责但并未强加阻止,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德国引导西班牙内战,1937年德国瓜分捷克,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直到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这时的世界老大英国才如梦方醒出手予以阻拦,但这时的德国已今非昔比,1940年绥靖政策的坚定贯彻者英国首相张伯伦下台,同年战火在欧洲迅速蔓延,畏战的英国也被拖入了二战的泥潭;绥靖政策让英国丧失了全球霸主该有的勇气和自信,也让英国的国际形象和在殖民地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失去了全球殖民地和世界老大宝座的英国也逐渐沦为美国的打手和附庸。
4、巴勒斯坦向犹太人出售土地
在犹太人眼中巴勒斯坦这片土地是他们的故土和《圣经》中的“应许之地”,19世纪末财大气粗的犹太家族就开始从奥斯曼帝国手中买下了位于巴勒斯坦地区的耶斯列山谷,20世纪初巴勒斯坦被英国托管,犹太人继续大规模买地,在当地人看来这些挥舞着钞票买下成片沙漠的犹太人简直是疯子,后来犹太家族将这些土地全部转手给了犹太基金会,而犹太基金会就利用这些土地开始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了第一批定居点,这也为后来以色列在此建国提供了必备的硬件基础和完美的“依据”。
5、奥地利争霸巴尔干半岛
由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合并建立的奥匈帝国是奥地利历史上最高光的时代,19世纪末他们在野心勃勃的皇帝约瑟夫一世的带领下逐渐走向巅峰,在1900年吞并克罗地亚,1909年吞并波黑之后,奥匈帝国成为世界五大强国之一,领土面积和人口数量分别位列欧洲第二位和第三位,位于帝国北部的斯柯达兵工厂产能一度冠绝欧洲;有强大军事和经济实力做靠山的奥匈帝国野心更加膨胀,他们对巴尔干半岛各国开始加速蚕食,最终在1914年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被刺*,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后奥匈帝国被列强肢解,奥地利彻底沦为欧洲三流国家,而这场争霸背后奥地利可谓是损了太子又折兵。
6、南非曼德拉当选总统和“非国大”执政
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南非曾经是非洲乃至整个南半球工业水平最高的国家,凭借丰富的资源、廉价的劳动力、优越的地理条件,南非的综合国力在当年的非洲可谓是神一般的存在,1994年南非全国国民总产值接近1800亿美元,占到整个非洲的近40%,而今天南非已经被尼日利亚和埃及超越,沦为非洲第三大经济体,其人均GDP甚至还不如邻国博茨瓦纳;众所周知南非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是一个被白人统治的国家,黑人们普遍生活在底层,饱受种族歧视之苦,但是因为南非工业先进、经济发达,本国黑人基本都能获得工作,甚至连邻国的大批打工者也涌入南非寻找机会;1994年以曼德拉为代表的“非国大”在总统大选中获胜,随后曼德拉宣布禁止种族歧视,并推行了诸如《黑人经济授权法》等一系列法令限制和剥夺白人的利益,在之后的几年中有约200万高技术人才和管理者逃离南非,其中就有现在大名鼎鼎的埃隆·马斯克;反观那些翻身把歌唱的黑人们,人才流失导致国内众多企业陷入危机,文化程度本就不高的黑人劳动者们大都无法承担起体力劳动以外的工作,一时间企业*、经济停滞、失业率迅速飙升,那些本来还能养家糊口的底层黑人却在获得了尊严以后迅速丢掉饭碗,大批工人失业,社会治安迅速恶化,时至今日南非依旧是非洲失业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这里边只有少部分黑人迅速富了起来,并逐渐形成了一个由“非国大”主导的新型黑人利益集团。
7、玻利维亚贸然挑起战争,战败后痛失出海口
19世纪60年代南美洲中西部沿海地区发现硝石矿,硝石是由鸟粪堆积后经漫长时间演化而形成的一种矿石,是非常好的有机肥料和制造火药的重要原料,在当时的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当时的硝石产区主要分布在秘鲁、玻利维亚和智利三国交界处,其中秘鲁和玻利维亚占比较多,智利只有很少一部分,通过协商在1868年智利获得了玻利维亚安托法加斯塔地区的硝石采矿权,1879年玻利维亚单方面要求增加租金被智利拒绝,同年玻利维亚在战争准备不充分、兵员装备严重落后的情况下贸然向智利开战,想要夺回矿区,智利也不甘示弱,他们在英国的帮助下还击,之后作为玻利维亚盟友的秘鲁也加入到战争中,1883年秘鲁首都利马被智利军队攻破,三方签订了所谓友好协定,秘鲁割让给智利一个省,而玻利维亚则割让了本国唯一的出海口安托法加斯塔,至此这个独立之初有200万平方公里的沿海国家彻底沦为内陆国,时至今日玻利维亚仍是南美洲经济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8、伊拉克挑起两伊战争
伊拉克拥有西亚地区最好的平原和全世界10%左右的石油,上世纪70年代伊拉克人均GDP在3000美元之上,国内经济和军事能力的提升使野心勃勃的萨达姆更加忘乎所以,1980年号称“世界第三大军事强国”的伊拉克对邻国伊朗发动了战争,战争的最初目标是伊朗的胡齐斯坦省,这个省是伊朗的油库和米袋子,占领这里不仅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利益,还可以控制阿拉伯河下游以及波斯湾东北沿岸,可以说是一箭双雕,开战伊始伊拉克军队势如破竹,迅速占领了阿拉伯河东岸2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并包围了伊朗石油重镇阿巴丹,战局的顺利让萨达姆叫嚣着指挥军队继续进攻试图获得更多的土地和利益,但是他却低估了伊朗人的动员能力和战斗决心,进入到1981年伊朗集结了数十万大军开始组织反攻,1982年伊朗收复了所有失地并攻入伊拉克境内,伊拉克南部重镇巴士拉被伊朗包围,由于美国等外部势力介入,双方在此后的战争中很难再进一步,只能无休止的进行拉锯战;到1988年在各方调停下双方罢兵休战,而这时的伊拉克已经债台高筑,国内的大批产油设备被摧毁,石油产量不足战前的2%,大量劳动力被迫参战,导致生产力不足农业凋敝,伊拉克经济已陷入到全面崩溃的边缘,外债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据当时的数据统计,伊拉克一半的收入都需要去偿还外债;巨大的债务压力最终让萨达姆向自己最大的债主下手,1990年伊拉克出兵入侵了科威特,而这也最终导致了海湾战争以及萨达姆和伊拉克今后的悲惨命运。
9、拿破仑远征俄国
拿破仑缔造的法兰西第一帝国是法国历史上的高光时刻,1797年至1803年拿破仑率军先后击败奥地利、撒丁、埃及等国,让法国的势力伸向了西亚和北非,1805年拿破仑在“三皇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俄奥联军,1806年法国控制了德国大部,1807年拿破仑再次大败俄国,一举成为欧洲盟主,拿破仑本人也达到了人生的巅峰,1812年为完成自己征服亚欧大陆的夙愿,拿破仑集结数十万大军开始远征俄国,同年11月被严寒和疾病困扰的法军大败,远征军几乎全军覆没 ,与此同时在其他地方,缺少拿破仑坐镇的法军也遭到其他欧洲国家的反扑节节败退,1814年拿破仑在四面楚歌中宣布退位,盛极一时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而拿破仑的这次远征不仅葬送了自己的命运,也让唾手可得的欧洲统一大业化为了永远无法实现的泡影。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