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已经消失的行当

那些已经消失的行当

首页角色扮演走方郎中更新时间:2024-04-29

上个世纪,由于经济欠发达,商品流通性差,产生了一批分工很细腻的小行当,他们走村串户,走街串巷,成为一道风景线,带着厚重的历史感,留在数代人的记忆中。

1、箍漏

专门维修打碎了的陶磁用品的行当,主要工具是一把箍漏钻,一个小锤子,一盒子规格不一的锔子,一瓶腻子。

经典吆喝声:锔锅锔盆来!

基本操作:吆喝声从古老村落里的巷陌中传来,穿进耳膜,把人带回到过去的手工艺时代:古老破旧的老屋山墙头,箍漏匠把破裂的瓷器固定摆正,计算该打几个钯锔,做好记号,上弓打眼,取锔敲实、涂抹腻子……整个动作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一只摔烂的瓷碗、一口破裂的大铁锅、一个熥饭的黑锅漏、……在箍漏匠手上变回了原样,箍漏匠精湛的技艺是化腐朽为神奇的明证。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的就是这个行当。

2、走方郎中

行走于村庄间的江湖医生。相传始于宋代的铃医李次口,世代相沿。

基本操作是一手持串铃摇动,一手持招牌,上写“路顺堂”以及药名不等。无论寒暑,奔走乡间,他们往往掌握一两种民间疗法和秘方(包括草药、针灸、推拿、拔罐等简易治疗方法)为人治病,捎带卖药。

也有比较特殊的,我们北乡有一个很有名的走方郎中,绰号“大勇官”,一个红脸的胖大汉子,拔牙技术就十分奇特:他自己坐一小凳,让病人面对他坐地上,他先用小绳拴住病人的坏牙,手握住小绳,然后口中念一声:去他娘的!同时出其不意。一脚踢到病人胸上,遂拔牙胜利,大功告成。

3、篾匠

主要是扎固簸箕、笸箩、元斗等柳编器具。

我印象中的吆喝声是:扎固簸箕来修理风匣。请教几位年长者,说不是一个行当,修理风匣是专门的一项手艺。或许我们哪的那个篾匠手巧一起兼顾了?也许可能吧。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男箍漏遇上了一个女篾匠,各坐一边揽生意,男子看女子长得漂亮,故意调戏,喊道:你过来!(锔锅来的谐音),哪知女篾匠很机智,随口回应:咱不过去来(扎固簸箕来的谐音)。

4,头发换针

就是货郎,摇个小鼓,挑个挑子,打开箱子,各种缝补、女用的小物件,林林总总、花花绿绿。主要是收头发换针、扣子、按扣、兀眼、顶针、锥子、胭脂、粉、丝线等。

吆喝声:头发换针来!

有的姑娘剪了辫子后,收着用来换自己喜欢的化妆品。而老太太则把挽簪时梳下来的头发,盘成一个个小卷儿,积攒起来,货郎到了后,要反复讲弄,或许能换一根最小的针。

5、锵菜刀磨剪子

《红灯记》中李玉和的形象。一根长凳,凳子的一端固定一块磨刀石。

吆喝声:请再看一遍红灯记。

6、染匠

染坊大多是生产队的。然后派出染匠走村串乡。印象中的染匠也有个拨浪鼓。

染的布叫小机布,染色比较单一,大多纯蓝或青色,红色的也有,不多。

7、弹棉花

一个弓子,绷起来,嘭嘭地弹。前几年偶尔还能看到有支起的弹棉花的棚子。鲁西南和河南人居多。

8、呆就

知道这个名字的恐怕真的不多,我请教一个大哥,他说起来,我记得好像小时候我爷爷说过这个名字,

发音是这样的,字不知怎么写,姑且这样代之吧。

这是剃头匠的名号。这真的是一个手艺活,一把折叠的剃刀,一根宕刀的皮子,一个烧水的炉子,就把发理了,而且,老剃头师傅的刮脸技术那才真叫一个享受。

剃头挑子一头热,说的是一头挑着板凳和箱子,一头挑着烧水的炉子去理发。

点赞、关注是最大的支持。谢谢。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