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历史文化解读」征服之战(三)

「齐齐哈尔历史文化解读」征服之战(三)

首页角色扮演征服之战更新时间:2024-04-29

定居嫩江

数次征战,索伦部男丁及妇孺被俘数万。如此多的人口是否都成了奴隶?查阅史料可知,并非完全如此。对于被掳掠来的人口、主动归附的部众以及留在黑龙江原驻地的村屯居民,后金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和管理方式。

对于被俘的人口、物资,后金的处置方式是分赐八旗。例如天聪八年(1634年)的征战,皇太极命被招降的成年壮丁参加校射,将符合条件的两千四百八十三名壮丁分给新编的满洲牛录,将掠获的物品分赐给出征将士。赐给被招降来的七千三百索伦达呼尔人房屋、田地、衣食、器皿。从记载看,后金将招服部众化整为零,融入新编满洲牛录,实现了补充八旗的目的。

对于主动归附的部众,指定地域安置。据《清太宗实录》记载,崇德五年(1640年)五月,皇太极得知索伦部落有三百三十七户,四百八十一名男丁前来归附,于是命理藩院参政尼堪,携带蟒缎、素缎、梭布前去迎接。尼堪按照皇太极的指示,将索伦人分编为八佐(牛录),任命了佐领,安置于吴库马尔、格伦额勒苏,昂阿插喀。由此成为后金编设牛录、择地安置之始。这次安置,没有如以往那样将俘获部众迁往盛京,融入满洲八旗组织,而是按照蒙古郭尔罗斯部落待遇,就近安置于嫩江中游地区。有学者认为,吴库马尔、格伦额勒苏,昂阿插喀地方就是今天的齐齐哈尔地区大五福马村、胜合村、昂昂溪区一带。

对于那些仍就在黑龙江流域从事耕猎,以纳贡貂皮的方式表示臣服的各部族部长、村寨头目,后金恩威并施加以笼络、安抚。措施主要或按身份赐宴,赐衣服、马匹、弓、矢、房屋、蟒衣、鞓带、帽、靴、鞍辔、缎、布等物品;或封赠达尔汉名号、委任头目、颁给敕书;或下嫁皇家公主和亲,以增进彼此关系。

对那些漫不朝贡者,予以警示打压,迫使其年年进贡、岁岁来朝;对臣服后有贰心逃匿者,特别是群体性叛逃者,清廷不遗余力,追捕惩处。崇德二年(1637年),居住在多博库地方的喀木尼汉部落首领叶雷、舍尔特库、巴古柰、土古柰等,携妻子共八十余人,盗科尔沁蒙古马匹并*死其属下牧民叛逃。皇太极命令甲喇章京席特库、梅勒章京吴巴海等率兵会同索伦丁壮追*。已经朝贡的索伦部落酋长博木博果尔、达尔汉德勒布等均参与了此次行动。康熙六年(1667年),在俄人引诱下,在根河游牧的索伦佐领根特木儿携多依多乌勒、博德依、提哩雅尼三佐叛逃到沙俄控制的尼布楚一带。为此,清廷派兵追剿不成,多次责成理藩院通过外交手段进行追索。直到康熙二十八年《尼布楚条约》签订才作罢。

史学界认为,崇德五年(1640年)五月被安置于吴库马尔、格伦额勒苏,昂阿插喀地方的索伦部人口,是嫩江流域第一批集体安置的鄂温克人,其中包含了部分达斡尔人。从此,揭开了鄂温克、达斡尔族人迁徙嫩江之滨的序幕。迁民行动一直持续到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方告结束。

【来源:回看历史辩真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