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史学大师玩“把戏”让历史变得混沌(21)

某些史学大师玩“把戏”让历史变得混沌(21)

首页角色扮演掌掴大师更新时间:2024-05-07

赵汗青·杨山岭

明光山二郎庙诞生太祖不过是再生神话。

《明太祖实录》说太祖籍在钟离:“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教高皇帝姓朱氏讳元璋字国瑞,濠之钟离人也。”但《明史》却不照搬《明太祖实录》太祖认定的祖籍是钟离:“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讳元璋,字国瑞,姓朱氏。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父世珍,始徙濠之钟离。生四子,太祖其季也。”——谁徙句容?谁徙泗州?太祖生父朱世珍始徙濠之钟离是在哪一年?他后来又迁居到哪里去了?《明史》对此没有进一步交待。

官修的国史给后世留下疑团让人们去自解。

在至今仍立在今安徽凤阳皇陵的大石碑上有这么四个字在续说朱世珍一生的行迹“寓居是方”。得不到深藏皇宫的《明太祖实录》阅读的人们,只能靠里巷之闻,综合裸露的碑铭和稗官野录去揣测臆断。早在辛亥革命之前,在明清王朝六百年里,非当朝御史类文史官员不经皇上御批,是不能识读《明实录》的;社会人群难能识读中华五千年里累世编撰的断代国史。《明史》卷成,自在不准传识社会的宫禁之中,更由于朱家三皇刻意秘藏龙根并血*封口,人们只能依赖流世的浅薄之说,根据皇帝御定的太祖籍在“濠之钟离”和显见的其父 “寓居是方”去臆断太祖身世。满清贵族定鼎中原之后,他们面对人口占据绝大多数且文化深厚的古老帝国,自然产生了本能的文化恐惧,为“崇尚满州”的治国原则,讳忌“朱”、“明”到望文生义,穿凿曲解,加上莫须有之罪,动辄“剖棺锉尸,后代问斩”,谁敢调研议说明太祖生世祖籍事?人们只能在悄然传世的几本透露些许太祖身世历史的书说故事里,知道太祖生世祖籍或句容,或钟离,或盱眙,或五河等许多不同的认定。太祖生自今安徽省明光山二郎庙的神话,也掺乎其中。

时入共和,及至吴晗先生刊发《朱元璋传》前五十年间,军阀混

乱,日本侵略,又三年解放战争,“三反五反”……国内的文史学术界,特别是史学知识深厚的先贤大师借书卷文字直抒心臆的类如吴晗者少有。然吴晗先生因此遭棒喝身亡——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革命镇压了自由的学术研讨,一家之言霸之致使“万马齐喑”。又三十年忙于经济复苏,这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生世祖籍至今没有得到学术上认定的主要历史原因。历史明确地告诉人们,迄今为止,史学界对明史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是改革开放,让一些个原本“囚铚”于学术研究的大师们躁动起来,让神圣的殿堂少有紧闭斗室伴如山经卷潜心研究本科的专业志士。不少专业大师走上社会,纷纷捧出自己研究得尚且是明显不 足以说是成熟的东西泼撒给渴求历史知识的人们。一时间,学术研究,似乎没有了慎独。这种社会现象的是与非,超出笔者作此文的主题,可一个显见的社会问题出现了——仍以明太祖生世祖籍说,站在上海师范大学讲台的吴强华教授面对台下静听的学生们说明太祖朱元璋生之盱眙之明光山二郎庙的同时,位于北京人民大学的历史系教授毛佩琦却向课堂上的学生们说,太祖不可能是在盱眙出生的。同时他把自己的不正确说法在“百家讲坛”上向全国的电视观众灌输:(朱元璋)无论是生在盱眙还是生在钟离,都没出凤阳府。都不错——在太祖生地问题上,南方学子笃信吴教授的传授,认定太祖生之盱眙二郎庙;北国学子坚信毛教授的说教,元璋生在或钟离或是凤阳的五州十三县。口吐莲花的大师们不遁史传经,各自任性发挥,只可怜那些课堂上的孩子,他们不知道该听信谁的。大师们又在业余把自己对具体的历史问题的臆断付诸文字刊发社会。“一些史学大家不经意间将历史推进混沌的深渊使之成千古之谜。”被国史大师浇了一头雾水的人们,怎么依史鉴世?历来被尊崇的史学大家由于浮燥和任性,在世人眼里渐变成乱世的魔鬼,以致于出现被媒体称之为鲁汉的黄海清“掌掴”了清史专家闫崇年的所谓恶性社会治安案件。粗人“掌掴”大师的不正常,缘自谨严的史学流于戏说的不正常。

当不正常成为正常,中华大地上没有了五千年的文明文化,原罪

是史学大师不遁经史传“道”,更因为一些个“大家”用臆断和戏说历史换钱,戏谑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渐成社会群体热捧的热门,似是当今风行的时尚。近期,易中天先生力荐由媒体人程步书作的《真秦始皇》。程步意在挑剔司马迁借《史记》蒙骗国人——当国人听信易先生的号召,用他的全新理念去识读“典史”,国史的经典文字价值不在。民族的实质精神何以体现?一如史学大师采摘私藏野史著文说明太祖朱元璋籍在五河、明光,或钟离,或盱眙,当历史在史学大师的宣教里,已经失去对“过去事实的记载”这一最基本的含义,他们传教的历史已经不是历史。

旅居美国的前上海复旦大学资深史学大家杨宽先生发表在 1940 年《学术》四期的《论古史传说中的鸟兽神话》中,对于当时社会上出现的这种现象就提出过尖锐的批评:“诚然!有些人正在那里拿着古史来玩把戏,天天挖空心思,信口乱说,真不免要令人头昏,这确乎是我国史学界的病态!但是我们如果能平心静气,埋头把古史传说分析一下,整理一下,知道这紊乱如乱丝的东西,未尝没有头绪可寻,决不是不可究诘的,也不是可以信口乱说的(那些乱说的,我们只当他们是在玩把戏,哪里是在研究学问)。”这是杨宽先生实际而深刻的劝戒。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拿历史玩戏游的,七十年前也就是已经成风的,近世有大师以野录反乱国史,是史学界古风的遗传。

仍就笔者今意著文论说的主题,在明太祖朱元璋的生世祖籍上出现的南北大师的盱眙和钟离即“明光二郎庙”和“五州十三县”的纷争, 我们却认为两方大师在各自研究的结论上,再认真地往前走一步,也就自然消除了纷争,太祖身世迷局,也无须由我们普通历史文化学者破解了。因为笔者发现,两方大师对裸露在今安徽凤阳皇陵石碑上铭刻的文说朱五四一生足迹的四个字“寓居是方”,理解和注释是共同的:“是方”就是濠之钟离。上海的吴强华和北京的毛佩琦双方都认定太祖说他父亲是寄居在钟离,怎么又能出现一方证说太祖出生在东距钟离近九十华里的盱眙县的明光山二郎庙,一方证说太祖出生在凤阳府的五州十三县里的任何一地呢?“是方”,从汉字的解释,是既可以定说此方地域即是太祖指认的濠州钟离,但是,它同样可以注释为“在天底下任何一方的土地上”的。中国汉字的一字多解,给今人科学地解说古文,留下了许多的难点和难题。但是,从细研读和分析大师们对朱五四的生命轨迹的认定,对明太祖朱元璋诞生地的确认出现歧异,是因为他们各自引以为据的皆是私乘,更因为他们摘採都是先贤的臆断,且又用料不同——一方说太祖生在明光山二郎庙是引自王文录的《龙兴慈记》和高岱的《鸿猷录》,有根有据;一方说太祖生在或钟离或是在五州十三县里,摘取自徐祯卿的《剪胜野闻》和《天潢玉牒》。至此,无须细剖即自明白,两方大师都不是依遁正典经史文说太祖身世,而是各据野录断章取义地翻说历史。他们把明清六百年里不敢公开叫卖张扬的稗官野录据以为信史照本宣科,焉能不生歧异?!

用心琢磨,毛佩琦先生的解析明太祖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浪迹五

州十三县,处处是家,在哪里生下太祖都不错的说法是科学的。毛佩

琦先是书引太祖杜撰,“是方”地即是钟离,然而,毛先生知道,此说毕竟是有明显错误的,是全信了太祖编说的瞎话。依其祖上在句容,

祖父在泗州,朱五四在钟离生活了十四年后身葬钟离,按国俗定籍,

没法将朱元璋定籍“濠之钟离”。但毛佩琦先生又不愿为此课题浪费自己太多的精力,于是依汉语字意的多解,顺太祖自撰的传说,参野史的流世文字,来个糊弄学子的“五州十三县”结论。而上海的吴强华及陕西的王德金等先生就不似毛佩琦先生于此论的科学和圆滑,他们是以野史的“定说”布教——明太祖生自盱眙即今安徽明光山二郎庙。但是,吴、王两位大师却在认同太祖生之明光山二郎庙这一地域的前提下,又生歧异:吴德华先生说,太祖生二郎庙旁;王德金先生说,太祖生二郎庙里。太祖到底是生在庙旁家里,还是生在庙里?今天的史学大师是不在意受教者的糊涂与否的。可定说太祖生自盱眙之太平乡即今安徽明光二郎庙的引文根据,纯是野史和地方(盱眙)传说,国史无一字说及此方地域有关太祖生世事,这是不争的事实。

作者:赵汗青,名先杰,配字汗青,男、汉族,安徽宿州人,祖籍淮北,资深媒体人、文史作家、文化学者、博士。1992年起:先后任安徽经济报宿州记者站站长、美国麓鹿出版社华文版副总编、《中国新闻杂志》副总编辑。
已出版20万字军事历史小说《垓下之战》等九部作品。
宿州市党史研究员、市侨联常委、宿州市白居易研究会会长

作者:杨山岭,男,安徽宿州市符离人,文化学者。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