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得实惠,日子“牛”起来

让群众得实惠,日子“牛”起来

首页角色扮演纵横龙武更新时间:2024-07-29

乌蒙山绵延不绝,山峰苍莽;大峡谷沟壑纵横,峰峦叠嶂。昭通盐津县坐落于纵横群山,蜿蜒河流的图画中。沪滇协作以来,盐津人振奋求进,与来自上海的力量一起,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牛”日子指日可待致富还要带头人

车辆沿着蜿蜒山路快速行驶,柿子镇三河村很快出现在眼前。

在三河村先峰养牛场,上海市援滇干部、盐津县委常委、副县长周健正在与养牛场负责人交谈牛的生长管理情况。

“去年合作社引进了220头安格斯母牛,其中有180头*,再过一段时间将陆续开始产仔。”养牛场负责人黄吉海开心地说。

“这时候是关键期,草料喂养要合理,同时要注意牛的健康状况,不能出意外。”周健叮嘱道。

三河村位于柿子镇南部,有30个村民小组4004人,当地村民习惯散养的鸡、羊、牛都不成规模,如何才能让村民有稳定的持续增收途径,当地镇政府和村干部把主意打在了“牛产业”身上,可规模化养牛,需要建设场地和配套设施,这需要一笔不菲的启动资金。

借助沪滇协作上海援滇资金的投入,一座可容纳200余头的标准养牛场拔地而起。

“一期建设于2021年7月完工并投入使用,共饲养纯种安格斯母牛220头,基本能看到收益,也为发展带来了希望。”柿子镇党委副*、镇长刘浏说。

所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为保障养牛产业发展壮大,成立肉牛发展专业合作社,民主推选了总支*为理事长,带领群众探索养牛的有效路径,同时发动三河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以及驻村工作队员13人主动带头购牛代养,成为了养牛产业最可靠的主心骨。

村民胡仕元在牛场建好后,主动认养了一头安格斯母牛,作为脱贫户,这次的养牛贷款,政府补贴了利息,合作社也补贴了一些利息,“我认养的母牛从买来1.5万元,已经升值到2.6万元左右,再过些日子生下小牛犊,还值钱嘞!”

目前,三河村先锋肉牛养殖场已吸纳党员、村干部、驻村工作队、三类对象、脱贫户等共102户参与该合作社的养牛产业。

在村民看来,养牛是实实在在带来经济效益。一头母牛买进时平均成本16800元,按饲养400天产犊见效算,饲养成本为6000元,每产犊一头缴纳集体经济费用200元,合计成本23000元。但在收益上,饲养400天母牛本身增重保底400斤,按17元一斤的育肥牛估算,母牛增值6800元。配种产出的牛犊按3个月接种出售,均价保底7000元。产犊后可售牛犊除本,与合作社利润五五分成,也可按售价折股继续放入养牛场代养育肥牛,折抵牛犊成本和饲养成本,平均一年一头牛纯收益在3800元以上。

与此同时,从村民购买母牛进场,不管购牛价是多少,除本分红的时候,不论市场价格如何波动,合作社都给群众保底购牛价,售卖的犊牛和母牛除去饲养成本,利润合作社和群众五五分成,其间牛意外死亡风险都由合作社承担,群众全程零风险。

按每出栏一头牛集体经济收益200元计算,220头牛一年可产生村集体经济收入44000元,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黄吉海告诉记者,由上海援滇资金支持,合作社第二座可容纳200余头牛的新牛棚也快完工了,到时候这180多头小牛犊就有了新家。

“我们已经援建了5座肉牛养殖示范场,在合作社带领下,养牛场成为村民共同的产业。”周健说,牛产业壮大了,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共同发展产业创增收,群众“牛日子”过起来了。

美丽乡村让村民有了“主人翁”意识

两岸峭壁耸立,峡谷流水潺潺。盐津县庙坝镇石笋村附近的白水江碧波荡漾,在这里的村民如今生活变了个样。

庭院外墙粉刷一新,新修的混凝土道路,让这里与外界畅通无阻,夜晚太阳能路灯发出的灯光,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让人意外的是,村民们已经习惯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在新建的垃圾箱里,大家觉得,即使在高山上,保护绿水青山同样重要。

石笋村白杨坡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是援滇重点项目,其中实施房屋亮化工程进行院坝、厨房改造200户,串户路硬化70公里,在主干道及重要场所安装太阳能路灯600盏,新建分类垃圾桶300个。

从基础事情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干起,将改善村庄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等事关村民生产生活的项目优先安排,极大激发村民参与的热情和内生动力,村民有了“主人翁”意识。

石笋村核桃社村民康龙武的房屋是2008年修建的,建好后外墙一直没有粉刷,山上气候潮湿,外墙已经斑驳发霉,这次粉刷后白墙蓝调让房屋焕然一新。

自从上山的路修好后,山脚下镇上的老人常到他家来坐一坐,喝喝茶,为此康龙武把家里的客厅腾出来,干脆办起了免费的老年活动中心,许多老人在他家一坐就是一整天,当天黑后,在路灯指引下,缓步回到镇上。“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不要说老人,就是年轻人天黑后下山都是个难”,康龙武指着门外的道路和路灯说,“瞧!这变化多大。”

在石笋村,有一片800多亩的“云上梯田”,春季的油菜花、秋季的水稻,成为一道靓丽的乡村风景线。

道路通了,风景美了,慕名前来打卡的人也多了,村民郑勇看到了商机。多年在外经营餐馆,他发现要是在这半山腰建个民宿一定有赚头。于是他拉来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贷款投入300多万元,办起了农家乐,餐饮、住宿、停车、休息,一应俱全,“现在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正在抓紧装修,很快就可以开门迎客”。

美丽乡村,要一点美、一片美、整体美,“一盘棋”思想是核心。石笋村白杨坡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依托“云上梯田”项目,重点推进白杨坡人居环境提升,打造“产业发展新示范”“多元文化新指南”“乡村度假新体验”三位一体乡村振兴示范区。

美丽乡村,要景色美,更要经济美,产业运营是重点。周健介绍,在项目建成后,通过有选择地引进、扶持与农业循环经济相关的行业性龙头企业,开展规模化经营,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进农业延链、补链、壮链、优链,努力构建“田产粮、粮养畜、畜肥田、田成景、景成旅”生态循环产业格局。

目前,盐津已引进航旅集团投资1.87亿元,通过旱地改水田、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和农田防护等工程建设,已完成7030亩土地提质改造及稻谷种植。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乡村振兴的典型经验和模式初见雏形。

居民生活变化日日可见

在援滇干部的带领下,记者前往盐津县豆沙镇水田新区帮扶车间电商平台,这里直播间刚刚装修好,150平方米的多功能演播厅、3间直播间、会议室、产品仓库和展厅,让这里的农产品通过直播镜头走向全国。

盐井镇团结社区党总支*林晓琴介绍,对于当地百姓来说,有了直播间,这里的农产品可以走向全国,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人群可达上千人。“这里有一对主播从事轮椅生意,如今他们已经报名参加培训,将加入我们团队,今后还会吸纳更多的商户加入进来,打造盐津电商直播品牌”。

对于当地的居民来说,生活的变化日日可见。上海援滇干部、盐津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方宇介绍,项目建成后可以有效提升当地农副产品销售,可帮助当地农民增收,促进当地文化在网上得到直观体验,当地群众可以实现在家门口网上带货直播,预计覆盖受益易地搬迁点脱贫户近1.5万人。

同样在水田新区万人易迁点水田高级中学,一幢可容纳1500人的学生宿舍楼正拔地而起。校长黄仁平告诉记者,学校原计划招生2700人,由于宿舍楼限制导致学校目前招生只有计划一半,在上海援滇资金支持下,配套建设水田高级中学女生宿舍楼,预计今年寒假前后可交付。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