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河南郏县,为什么影响湖北十堰西北的上津古镇?

控制河南郏县,为什么影响湖北十堰西北的上津古镇?

首页角色扮演纵横龙武更新时间:2024-05-09

接上期《颜真卿之死是江淮经济力量压过河北的唐王朝政局表现》

目录

1颜真卿同李希烈谈判为唐军调动争取了时间

2河南郏县的情况

3唐德宗为什么在上津古镇设置官驿?

1颜真卿同李希烈谈判为唐军调动争取了时间

颜真卿到了李希烈的军营谈判不成被曾经的自己人李元平给出卖而扣押,从此走上不归之路。这意味着唐王朝和李希烈叛军的谈判决裂了。这是颜真卿到李希烈军营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就是河北藩镇再度劝进李希烈称帝的阶段。说来李希烈也是年轻,根本就没有意识到颜真卿到此和他谈判的性质的严重性,河北的几个藩镇还把他往火上架呢。

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各遣使到李希烈这里对他上表称臣,劝进其称帝。称帝岂是闹着玩的?李希烈刚刚翅膀硬了就想称帝了。这说明他根本不清楚称帝是什么意思呢。四位反王派来的使者拜舞于李希烈面前,对他说:"朝廷诛灭功臣,失信天下。都统你英武自天,功烈盖世,已为朝廷所猜忌,将有韩信、白起之祸,应当称帝号,使四海臣民知道该归附于你。"其实这些话跟他都不靠边。自然跟称帝也不靠边。李希烈身边应该没有深通政治的人,入李元平那样的都是白痴,当然不清楚这样的危害。李希烈看到河北的四大强藩都重视他,自然立刻飘飘然 起来,已经有了称帝的打算了。此时就将颜真卿叫来,其实是要对颜真卿此时自己的实力,也就是说河北的四个藩镇都要和自己合作,你也该和我合作。这是李希烈希望和颜真卿合作的表示,可以说是李希烈求颜真卿了,李希烈说:“我现在被河北四位藩王推举称帝,他们和我想法可谓不谋而合,太师你看目前我的情况,难道就真的是那种被朝廷猜忌而无容身之地的人吗?”这几乎是在说我势力大的很,根本不在乎你这朝廷的看法,你们拿我也不能怎么着。颜真卿回答说:“这乃是四凶,何谓四王?相公不自保功业,为唐忠臣,乃与乱臣贼子混到一起,难道是想求与之同覆灭邪!”颜真卿的话里还是带有规劝的意思的。当然,一个人展示自己的力量是希望颜真卿跟自己走,一个是劝他归唐,尿不到一个壶里,谈崩是必然的。过了几天,李希烈宴请四位使臣,让颜真卿陪坐,其实还是想让四位使臣一起劝颜真卿。希望颜真卿和他们合作。同宴四位使者,这比之前只是耍嘴的情况要好的多,让颜真卿能够看到四位藩镇都是支持自己的。这对于熟悉历史,熟悉藩镇的颜真卿而言,不过是小儿科,他怎么能看到眼里?四位使者对颜真卿劝说:"久闻太师重望,今都统将称大号而太师适至,是天以宰相赐都统也。"这四位使者的话最清晰不过的表明了此时河北藩镇的势力希望和颜真卿代表的士族势力结盟。这当然是在说明他们是有合作的基础的,当然有基础不等于就成功。之所以说有基础其实是在说明各有所需。可是为什么颜真卿没有和河北藩镇合作呢?我的看法是,士族必须是以掌握大量土地为条件的也就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条件,因此与藩镇的浓厚的商业文化是矛盾的,也正是强烈的商业文化腐蚀、瓦解了士族的经济基础,可以说,他们双方实际上是死敌,根本上不存在着合作的可能性,虽然有所需,可是根本矛盾是对立的,是不可调和的,那就不好办了。颜真卿怒斥四位使者叱曰:"何谓宰相!汝知有骂安禄山而死者颜杲卿乎?乃吾兄也。吾年八十,知守节而死耳,岂受汝曹诱胁乎!"四使不敢复言。看到老头根本不怕死,李希烈就在颜真卿的馆舍的院子挖了一个大坑,准备将老头活埋。老头根本不在乎,对李希烈说:“死生已定,何必多端!快给我一把剑,我自*完事,这样,岂非让你很开心吗?"愣的怕不要命的,李希烈也没有辙。

就在颜真卿和李希烈这里交涉的时候,朝廷调集了哥舒曜——哥舒翰的儿子带领大军前来剿灭李希烈了。从时间看,颜真卿是为这次军队调动争取了时间。据胡三省的注释引:考異曰:顏氏行狀以为:“公至許州,希烈前后詐为公表,奏請州者数十,上知而寢之。”这就是说李希烈冒充颜真卿的奏章希望能够不战而从朝廷那里获得更多州郡的管辖权。可是唐德宗鬼精的很,知道这些都不是颜真卿的手笔。我想从书法角度上也许就可以看出来了。我想按照常理,这么大的行动,颜真卿在出长安前,肯定和唐德宗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了,比如会出现什么状况,类似的以颜真卿的名义给朝廷写奏章的事情,也极可能在讨论之中,也就是说颜真卿在来之前和德宗做好了约定的了。所以看到那些假冒的奏章,唐德宗根本没有放到心上。但是这种情况就为朝廷调动部队留出了时间。

2河南郏县的情况

正月戊戌,朝廷以左龙武大将军哥舒曜为东都、汝州节度使,将凤翔、邠宁、泾原、奉天、好畤行营兵万馀人讨李希烈,又诏诸道共讨之。哥舒曜行至郏城,遇希烈前锋将陈利贞,击破之。李希烈兵马受到了一个小挫折。

郏县,隶属于河南省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平顶山市北部,属豫西山区向豫东平原过度地带。东接襄城县,西邻汝州市,南依卫东区及宝丰县,北连禹州市。周康王时称“夹”,春秋时名夹邑,属楚,战国归韩;秦始置县,隶属颖川郡;北魏太和十七年改为龙山县,属顺阳郡。1949年属许昌专区;1986年归平顶山市管辖。

1955年,*同志为郏县大李庄乡(今广阔天地乡)写下光辉批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郏县交通便利,通讯发达。距新郑机场仅80公里,南(京)—洛(阳)高速毗邻县城10公里,郑(州)—尧(山)高速、洛(阳)—界(首)公路和郑(州)—南(阳)公路西线在县城交汇,以县城为中心,形成了完善的交通网络。

郏县县城位于县境中部偏南,背刘山,面汝水,居洛阳通许昌、南阳通衢要塞,历为兵家必争之地。

刘山,即大刘山位于郏县县城西北15公里处,是郏县的主山,也是郏县、禹州的界山,山体呈东北西南向,长8公里、宽4公里,主峰海拔704.5米。据说大刘山以前叫做大龙山,因刘邦在此山围猎,刘秀奔走此山,之后改名为大刘山。但它西南面的姊妹山,却仍然称为二龙山。明永乐二年八月,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明成祖朱棣的胞弟周王朱橚,在郏县大刘山腰捕获驺虞也就是今天的熊猫;九月,朱橚向永乐皇帝献熊猫。《明太宗实录》卷三、四有载。在当时就已经是轰动事件。一个在河南的藩王应该没有道理去四川搞一个熊猫来献给永乐帝。永乐二年,都城当然还是在南京,而不是今天的北京。可见明初河南的气温居然河今天四川温度相似。北方草原的边界线自然就会往北褪去,这也是永乐帝北伐成功的自然气候条件。

红圈是城镇,黑线勾勒的都是山,蓝紫线都是通道联系。

所以我们现在谈的如何其实就是北汝河。

北汝河两岸,有大小沟溪1304条,造就了一方物产丰茂的沃土,人类踪迹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自周而到汉、唐,都是拱卫古都洛阳的南和东南方向的门户。

自郏县西南而去荆襄,或者顺东南延申可以到江淮了。

汝瓷、汝帖、汝石名扬天下。汝州发现的众多古文明遗址,都在汝河及其支流沿岸。

郦道元曾描述汝河两岸景致:“左右岫壑争深,山阜竞高,夹水层松茂柏,倾山荫渚。”汝河在汝州、郏县段地势开阔,流速变缓,河道变宽,曲曲折折,古称“汝海”。

此地在《诗经》有了《汝坟》开篇,据说后代李白、孟浩然、王维、苏轼、梅尧臣等也多有关于汝河的篇章。

关于这里,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说:

《左传》昭元年,楚公子围使公子黑肱城郏。又十九年,令尹子瑕城郏,是也。

这应该是有确切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关于郏县的历史了。这等于说是楚国人才开始修建的。可是一修建就修建在了东都洛阳的门口,这几乎是堵着周天子的东南大门。接着:

秦二世元年,陈胜兵起,胜将邓宠将兵居郏,章邯遣军击破之。

陈胜吴广起义这里居然就和章邯大战一番了。这说明当年起义军对这里很重视。接着是汉代:

汉置郏县,自是常为东西孔道。

设置县级行政单位,说明地位重要。东西孔道才是这里重要的战略功能。而这里的东西孔道其实是从汝州的整个地区来说的,郏县正好处在孔道的东南口上。相当于这个孔道的大门,特别是东北-西南方向的大门。接着:

后魏太和十七年,以县有龙山,改置龙山县。隋复为郏城县。唐建中四年,李希烈叛,寇汝州,陷之。哥舒曜以东都节度使进讨,破希烈前锋将陈利贞于郏城,进攻汝州,克之。

这里可是将李希烈反叛和哥舒曜在这里的战事作为重点来介绍的。说明这次战事对于体现郏县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是很有典型性的。

之后李希烈立刻使其将领封有麟据邓州,从南阳西北而入蓝田武关的交通线就被切断了。江淮的贡赋就断绝了,商旅自然也不通。

3唐德宗为什么在上津古镇设置官驿?

壬寅,诏治上津山路,置邮驿。这里说的就是今天湖北十堰市的上津古镇。

上津历史图

上津古镇位置

上津地形图

上津卫星图

从 上津到郧西县

上津,郧西,十堰市

顺上津金钱河而下可入汉水

上津镇和金钱河

自驾路线从西安到上津古镇

上津古城又名“柳州城”。位于湖北省郧西县城西北70公里的上津镇,为明代城址。地处鄂西北边陲,与陕西省漫川镇接壤,南临江汉流域,北枕秦岭山脉,古城坐落于汉江支流金钱河下游东岸,素有“朝秦暮楚”之称,历为交通、政治、文化、商贸、军事之要地。地理坐标北纬32 8 11、东经110 2 11,古城区南北长400米,东西宽约300米,城区面积约为3.5平方公里。

在历史上,上津一带是金钱河流域最大的冲积开阔地。

金钱河,长江水系汉江支流。源于陕西省柞水县金井河,流经柞水县、山阳县,入湖北省郧西县夹河镇,在夹河镇与汉江交汇,这也是夹河镇名字的由来。主要支流有:色河、西河、箭河、唐家河等。

据说当年金钱河环城西而过,为防河水冲击古城,便在河两岸广为植柳,因此,上津城又被称做“柳州城”。金钱河河床腹地宽阔,水势浩荡,从隋唐时期开始,这里就是一个舟楫穿梭、商贾云集之地。可惜因战火不断,河床淤塞,上津码头的繁华也随着时光的流转而消失。天子渡口的由来要说古镇之风流,还要数其作为“天子渡口”的繁华。按当地人考证,“上”乃天子,“津”为渡口,上津即为“天子渡口”。历史上,南粮北运有三条要道,东边是沿海漕运,中有京杭大运河,西以汉口为集散地,穿汉江,翻秦岭,达长安。在西线通道上,无疑自汉江入金钱河,至上津,再以骡马驮运翻越秦岭小道直至关中,是其中最便捷的通道。险峻的楚塞秦关,加上南北物流的交通要道,使上津建制具有悠久的历史。据郧西县志记载:上津建县始于三国曹魏,距今已有近1800年历史,其间曾14次建县,六次设郡,两次置州。上津不仅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繁华显赫一时,它踞上津的历史十分悠久。它在周朝的时候属于绞国。公元前700年,楚武王率兵灭掉了绞国。秦国惠王的时候,同楚国交战,楚国打败了,将上津等地割让给秦国,于是上津就归属于秦国。

公元223年,魏文帝在这里设立平利县,在此屯兵控制汉江的上游。从此揭开了上津设置县、镇、郡守的历史。历史上,上津曾经四次建县,六次设郡,两次设州,直到清顺冶年间,它才并入到郧西,成为郧西的一个重镇。

秦楚要塞,自古以来更以雄关当道而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据说宋太祖赵匡胤、黄巢、李自成、张献忠等都在这里留下过足迹。

目前看,朝廷掌握着襄阳,也就可以控制汉水。而逼得朝廷如此,那就是因为李希烈从汝州可以方便地占领南阳,立刻掐断了从武关蓝田入长安的传统补给线。南阳才是河南影响湖北西部山区汉水流域的中间环节。此路再断,唐王朝长安君臣就得饿死了。通鉴上看似一南一北两条不相*史料,可是一对照地图就发现,根本就是息息相通。

不过整体介绍汝州,我们得下次再讲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