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戒毒中心,戒毒人员列队整齐地行驶,一切都以半军事化的方式管理。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潘丽超 刘欣 何毅 通讯员 胡克奇
迷失自我的富豪、误入歧途的大学生……吸毒让他们在现实中迷失自我,陷入泥沼和绝望,无法自拔。 戒毒民警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戒除毒瘾,用真情点燃他们的生命之光,让他们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和方向。 6月26日是第31个国际禁毒日。 半岛记者首次走进青岛强制隔离戒毒康复中心,参观真实的戒毒工作,了解吸毒者的日常生活。 许多吸毒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大家珍惜生命,远离毒品。
■参观
六管齐下帮助吸毒者
青岛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前身为青岛市劳动教养管理中心,连续22年保持安全稳定、无事故发生。 转为戒毒所后,连续多年被司法部评为“无刑事案件、无安全生产事故”强制戒毒所“六无”。 ,自2010年起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在吸毒人员的教育和治疗下,大批吸毒人员在这里进入了新的生活。 26日是第31个国际禁毒日。 半岛记者来到青岛市强制吸毒人员隔离戒毒中心,存放通讯工具并通过安检后,记者跟随随行戒毒民警进入强制隔离戒毒区,进入大院。 操场上和戒毒人员宿舍里,一群穿着统一制服的男子整齐地列队进行训练。 干净整洁,被子叠成“豆腐块”,所有物品都摆放整齐。 还有医院和食堂。 如果不是高墙和铁网,很难认为这里是戒毒所。
“戒毒人员是不法分子,也是毒品受害者,甚至是特殊患者。我们帮助他们戒除毒瘾,重获生活。” 青岛市强制隔离戒毒中心戒毒民警告诉记者,对于戒毒人员,青岛市强制隔离戒毒中心采取“六治”多管齐下,采用中药、针灸等治疗手段,提高戒毒人员的戒毒水平。医学级别的药物解毒。 中医科病房里,几位医生正在为吸毒者进行针灸治疗,对于调和阴阳、理胃健脾、舒筋活血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各种慢性疾病。 文化治疗是通过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提高吸毒者的道德水平和传统文化认知,使他们认识到毒品对家庭的危害。 通过心理矫正活动和太极健身操的练习,可以达到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的效果。 通过科学的饮食安排,可以达到食疗的效果。 通过工业治疗,吸毒者可以掌握劳动技能,增强谋生能力,通过劳动创造财富,重新认识自己的社会价值。
■个人经历
有钱人吸毒并花费数百万美元
李毅(化名)家住农村,是外地人。 他原本拥有一家苗圃公司、一家建筑公司等,家境殷实,在村里是有名的人物。 由于业务广泛,他不可避免地要与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 有时他看到他的朋友在一些酒桌上吸毒。 他公司里的一些年轻人也喜欢靠毒品来提神。 他一开始很反感,但我觉得年轻人喜欢玩一些“新东西”,所以我对他们吸毒视而不见。
随着他的生意越来越广泛,熬夜的次数越来越多,他的精力也越来越难以应付。 他的“小弟”看到“大哥”疲惫不堪,就推荐了一些帮助“大哥”提神的产品,说可以调节心情,缓解紧张情绪。 一开始他觉得效果不错,但后来李毅就陷入其中无法自拔:“除了吸毒,他有时还靠赌博、打网络游戏来打发时间,渐渐地他就无法自拔了。”把它去掉。有时候他知道这个东西有害。但我实在戒不掉。光是我和我的年轻人每年就在这上面花费几百万。有时不够的话,我会请我的朋友或者弟弟去买。从其他地方来的,确实花了很多钱,我现在真的很后悔,最后我被公安部门强制隔离戒毒,我觉得这样比较好,我可能无法抗拒外面的那些诱惑,有些人又会来找我,想了想,我还是进来专心戒毒吧,避免不管给家人带来多大的伤害,家人都很支持我来戒毒”。
尽管他决心戒掉毒瘾,但进入戒毒所后,他不得不接受各种“规则”。 再加上他想念家乡的父母孩子和公司的业务,这让他一开始心里不太舒服。 二中队队长张春祥根据李毅的情况,不仅通过谈话的方式做好思想工作,还根据他一定的管理经验,让他在劳动队中担任班组长,并利用他的能力以提高团队的生产效率。 升职了。
“其实我现在知道,戒毒根本就不是一个人的事情,现在戒毒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家人。现在想起这些事情,我都感到非常羞愧。但现在我在这里安心排毒,感觉好多了。” 渐渐地我变得平静了。 离开后,我会继续努力,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李依依对未来的生活依然充满希望。
■“因材施教”
葫芦烙画荣获美展金奖
青岛强制隔离戒毒所对吸毒人员“人尽其才”,充分培养和挖掘吸毒人员的各项技能。 在吸毒者的帮助下,吸毒者的潜在才能被激发。 在一次国际手工艺民间艺术展览会上,由青岛强制隔离戒毒中心戒毒人员制作的烙画作品荣获一金一银奖。 6月25日,青岛强制隔离戒毒中心建立首个葫芦花画戒毒基地。
“我在戒毒期间学会了烙画,深深地爱上了这门艺术,这让我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戒毒人员李军(化名)告诉记者,他非常感谢戒毒民警对他的培训。 采访中,六中队队长高勇告诉记者,他们严格落实山东省戒毒所实施“国学齐鲁文化工程”的要求,用国学文化和民间艺术滋养修心、塑造道德,对正气、修身、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它们对于保持健康和智慧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他们“因材施教”,在吸毒者身上找到长处、做出榜样,重新树立信心。 这些吸毒者利用这个机会学习一门技能,可以在社会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曾经有一位戒毒工作者王红(化名),喜欢唱歌,却因为空虚而被诱骗吸毒。 刚来到戒毒中心的时候,他心情非常低落,无法安心戒毒。 了解这一情况后,戒毒民警多次与他交谈,了解到他有在艺术学校学习声乐的经历,于是鼓励他发挥自己的才能,帮助他树立了戒毒的信心。
三中队职业技能培训大棚内,几名吸毒人员正在平整耕地。 据三中队队长倪卫国介绍,经过交谈,他得知一名来自城外农村的吸毒人员懂得大棚种植技术,于是就让他到大棚里干活。 我将这些专业知识运用到戒毒中心。
通过中药、针灸帮助排毒患者排毒。 ▲戒毒中心内,挂着醒目的标语“科学戒毒”。 ▲吸毒者们掌握了烙画、雕刻葫芦的技艺。
戒毒人员清理蔬菜大棚。
■改变
书法练习改变急躁情绪
“早上6点起床、吃饭、做家务都有严格的规定。” 据相关戒毒民警介绍,戒毒人员在进入戒毒所前比较散乱,自律性差,作息不规律,饮食生活习惯不良。 不规则,整个人似乎没有任何力气。 在青岛强制隔离戒毒所,遵守严格的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吸毒人员戒除毒瘾的第一步。 通过半军事化管理,可以使吸毒人员养成遵守纪律、遵守规则的习惯。 这也让他们的生活更加规律。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吸毒者的精神状态会大大好转,树立戒毒的信心。
戒毒工作者方安(化名)多次戒毒尝试均未成功,成为该所众所周知的“老问题”。 四中队队长杜胜通过多次谈心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进而制定了计划。 他采取了以家庭为导向的咨询计划,并聘请了心理咨询师来帮助他。 最后,他给多年“冷战”的父母写了一封充满遗憾和思念的信。 他的思想和行为逐渐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自由散漫变成了遵守规则和纪律,积极参加学习、康复、劳动等。方安积极参加硬笔书法练习、经典诵读等教育活动。中队组织诗歌朗诵。 通过练习硬笔书法,他也改变了自己在练习书法的同时浮躁的气质。 当他的家人收到他用硬笔写下的信时,不禁感叹:“这是他写的字迹吗?看来他真是变了一个人。”
家是心灵的港湾,是永恒的牵挂,是吸毒者积极发展的最大动力。 吸毒民警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来到他家,满怀悔恨和思念把他的信带回家,并播放了他流泪读信回家的视频。 两位老人被视频深深感动,后来帮助方安树立了信心。
■讲述
迷失方向的优等生找到了回归社会的路
在劳动车间,记者看到吸毒人员紧张地工作,短时间内就大汗淋漓。 据戒毒所一中队队长梁东奎介绍,由于很多吸毒人员在进入戒毒所时就患有各种躯体疾病,在接受针灸治疗的同时,通过劳动发汗排毒,促进新陈代谢,逐渐调节自己的生活节奏。 身体也逐渐变得健康。
为了让吸毒人员出狱后能够有谋生的途径,青岛强制隔离戒毒所一直积极致力于帮助吸毒人员回归社会,增强他们择业信心。
吴昂(化名),35岁,曾是一名大学生。 他曾在一家公司担任商店经理,然后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他有车有房,但也因为不小心的友谊而开始吸毒。 他的父亲甚至想与他断绝关系。 有时,当他给家人打电话时,他的父亲却无人接听。 经过梁东奎等戒毒民警的思想工作,吴昂终于安定下来,并在戒毒所接受教育和治疗。
据梁东奎介绍,为了帮助吴昂重新找到工作,他们积极联系了社会上的一些单位。 经过他们的努力,吴昂重新找到了工作,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晋升到了管理岗位。 “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帮助他们找到出路。”梁东奎说。 他们积极联系相关社会机构,这是提高戒烟率、降低复吸率的根本途径。
■用爱对抗毒害
用真爱重燃生命之光
俗话说“戒毒容易,戒毒难”。 吸毒者在吸毒的过程中,身体和精神都受到了伤害。 只有“身”和“心”都得到恢复,才能真正戒掉毒瘾。 为了帮助戒毒人员戒除毒瘾,戒毒民警经常对戒毒人员进行谈话教育,随时了解其状况,打开戒毒人员的心扉,帮助其从心理上戒除毒瘾。 “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戒毒人员戒毒回归社会,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我们要营造良好的禁毒戒毒社会氛围,帮助一个人,就拯救一个甚至几个家庭。” 戒毒民警告诉记者,事实上,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吸毒,戒毒人员都渴望得到戒毒民警、家人和社会的支持。 认识到他们都渴望成功戒毒,回归社会。 充分发挥社会家庭资源在教育矫正中的重要作用。 戒毒民警要求戒毒人员及其家属拨打“家属电话”。 不久前的母亲节,他们举办了一场感恩活动,活动现场,许多吸毒者拥抱着年迈的父母,泪流满面……这些关怀给了吸毒者勇气和希望。
■语音
珍爱生命,愿世界没有毒品
许多戒毒民警对毒品的危害有着深刻的认识。 采访中,戒毒民警告诉记者,不少戒毒人员吸毒是出于好奇。 “永远不要接触毒品,珍惜生命,祝世界没有毒品。” 采访中,青岛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民警提醒广大群众,对待毒品不要心存侥幸,不要过分相信自己的意志力,千万不要吸第一口,珍惜生命,珍惜生命。远离毒品。
记者手记:千万不要吃第一口
毒品离我们有多远? 随着戒毒日的临近,经过近一周的连续奔波采访,半岛记者走访了省内两家戒毒所发现,在戒毒所接受强制隔离的人群中,社会精英占了大多数,达到了一定比例。他们中有的是前途无量的公职人员,有的是身价千万的大老板,有的是知识渊博的大学生。 他们的人生阅历、认知水平和修养都不能说低,但当他们被第一口毒品吸引后,所有人都陷入了毒品的影响之中。 虽然吸毒的原因不同,但接触毒品的后果都是一样的,破坏健康和家庭,最终失去自己的美好未来。
进入戒毒所后,面对家人撕心裂肺的哭声,他们都在高墙内哭泣,但为时已晚。 通过每一个活生生的案例,希望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毒品。 值得注意的是,新药非常混乱和伪装。 很多年轻人出于好奇而抽烟,结果陷入了泥潭。 俗话说“一旦吸毒,就永远戒毒”。 不要尝试第一口,以免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无尽的痛苦。
扫描二维码查看本新闻更多精彩内容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