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总有一些情,再好的笔墨也无法描述,就像一句唐诗所言“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这两句出自晚唐诗人高蟾的《金陵晚望》。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也许是因为屡试不第,又生逢乱世,高蟾的诗歌充满着个人的苦楚和时代的悲哀。
晚唐藩镇割据愈演愈烈,王朝早已是风雨飘摇,日薄西山。
对于这样一种危机四伏的局势,高蟾早有所感,但是又无能为力,于是便写下了这首诗。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两句营造了凄清的氛围,写出了诗人心中的无奈和凄楚。
他登上金陵城楼,望着夕阳暮云笼罩下了金陵,心中一片凄凉。
秋风凄厉,秋水涌起,无怪乎古人都“伤春悲秋”。
浮云归暮山,落日泛秋声,这不仅代表着日之暮,更是岁之暮,这样的残景,只是读来便令人伤感。
可是诗人却沉浸其中,他追随着浮云消失的轨迹,陪伴着笼罩在秋声中即将沉没的落日。
而这样衰败的景象正是当时唐朝的写照,诗人身在其中,却又无可奈何。
这样的无能为力让他沉痛不已。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写出了诗人难以言说的伤心。
表面上来看,写的是因秋景的衰败而伤感,其实从深层次来看,写的还是家国身世之悲。
金陵不是普通的地方,它曾经是六朝古都,是王朝兴衰的见证人。
在金陵,很多诗人都曾留下脍炙人口的怀古诗,就像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写的也是金陵的繁华和落幕。
当年的六朝是何其的繁华,如今也只剩断壁残垣,这样的兴衰自古有之。
而如今唐王朝也到了这样一种风雨飘摇,随时倾颓的状态,就像暮云落日,面对这样一种无可挽回的颓势,诗人倍感烦恼,郁结于心。
这样的家国之悲,即使是最好的画师,也不能描摹一二。
后来的元好问也曾直接引用这句诗,“十年旧隐抛何处?一片伤心画不成”,写的也是家国之悲。
而到了纳兰容若,却转为儿女之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但无论是家国之悲还是儿女之情,都令人无限伤感。
在他们看来,这种“痛”是难以用绘画来表达的。
但是唐朝另一位诗人就不同意了,他便是晚唐花间词的代表人——韦庄。
相较于韦庄而言,高蟾的声名地位显然远远不及。
不知是出于怎样的心理,韦庄写下了一首反驳诗,此诗名为《金陵图》。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谁说伤心不能画呢?只不过是那些画师为了迎合世人的心态而不愿画伤心之作罢了。
你们看看这幅《金陵图》,古木凋零,寒云笼罩着金陵城,一片凄凉之景,不正是伤心的写照吗?
韦庄是看了金陵六朝的彩绘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诗,但他也有反驳高蟾之意,开头的一句反问便是证明。
而他为了反驳高蟾,甚至举了“老木寒云”的例子,也算是煞费苦心了。
后来韦庄的这首诗还入选了《唐诗三百首》,但是从后人的引用来看,显然高蟾的“一片伤心画不成”,更得人心。
我也认为,无论是绘画写作,还是其他艺术创作,所能表达的情感都是有限的。
有些极致的情感,就算是顶尖的艺术家也无法完全展现,正如清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所言:画实境易,画虚景难。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这是高蟾给我们的启示,即使穿越千年,仍能引起共鸣。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