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秦诸子中,道家、特别是庄子,对形神关系极为关注。关于道家对形与神关系的看法,太史公司马谈有一个总结: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返,故圣人重之。司马谈总结说,道家把人一分为二——形和神,神是根本,形是神的寄托体。二者不可分离,一旦分离,就是死亡,因此要二者兼重,不可偏废。司马谈的这一总结符合道家思想。
《老子》第十章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载”是助词,没有实际意义。“营魄”指的是肉体和精神(灵魂)。“营”本指人的住所,《孟子·滕文公下》说:“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朱熹注:“营窟,穴处也。”老子用“营”比喻人的肉体,因为古人认为肉体是灵魂的依托处,是灵魂的住所。“魄”指灵魂。“抱一”的意思是结而为一体。古人认为肉体和灵魂结合为一,就是人的生存;二者一旦分离,就是人的死亡,因此要保证肉体与灵魂的合二为一。
庄子继承了这一观点,他同样认为肉体是精神(灵魂)的载体:“夫大块载我以形。”大自然之所以要赋予我们一个形体,目的就是让我们的灵魂有所寄托。庄子在《大宗师》中说:且彼有骇形而无损心,有旦宅而无情死。肉体好比“旦宅”,所谓“旦宅”,就是短暂存在的住宅,而“心(精神)”就是住在这个住宅里的人,住宅很快破败,但只要这个人认真修养,精神就可以永世长存。庄子固然更重视精神(关于这一点,下节详述),但对待肉体也并不轻视,因此他在《天地》篇中明确提出了“形体保神”的思想: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性修反德,德至同于初。
在本段话中,庄子将万物的生成与生命的返璞归真相衔接,提出了一套循环往复的理论,而“形体保神”的思想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衔接点。前半段话讲万物的生成是经过“无名”、“未形”、“物成”几个阶段,首先是宇宙的初始阶段,那时没有具体的事物存在,也没有各种名称;其次是“物成”阶段,由于大道与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万物有了来自大道的精神和来自阴阳二气的形体,形体守护着自己的精神,并呈现出各自不同的习性,这些各自不同的习性就是本性。在这段文字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形体保神”四字,被庄子反复强调的“神”还需要“形”来保护,说明庄子清醒地认识到形体的重要性。
对于这一观点,庄子还用“翻来覆去”的手法进行论证:“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成玄英疏:“言执持道者则德行无亏,德全者则形不亏损,形全者则精神专一。”指出有道之人的天性完备,而天性完备的人形体就会健全,形体健全反过来又能够促使自己的精神完美。归结上述文字,庄子认为,精神需要形体作为寄托并予以保护,而形体健全又是精神美好的基础,精神与肉体两者相互依存,不可或缺。
《淮南子·原道训》继承了庄子形神相依、缺一不可的观点:“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这是通过“生命”把形、气、神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指出三者之间一损俱损的关系。需要点明的是,此处的“形”与“气”,具体指外形与血气,而庄子所说的“形”,主要指形体,是外形与血气的综合体。《淮南子·原道训》将“形体”与“精神”细分为“形、气、神”,认为这三者对于生命来说虽然功用不同,看似各自独立,实际上却是相互依存、不可缺一的。不仅思想家认同庄子的这一思想,后来的文学家对此也持肯定态度。诗人陶渊明作有《形神影三首》,分别为《形赠影》、《影答形》、《神释》。其中《神释》的思想便是取自庄子哲学:
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本诗是“神”对“形”说的话,所以其中的“我”指神,“君”指形。诗歌的意思大致为:造物主对万物一视同仁,而万物的生成都有自身的规律。人之所以能成为“三才(天地人)”之一,就是因为有了“我(精神)”的缘故。“我”与“你(形体)”虽然有些不同,但生来便是互相依存的。既然我们相互依托、共同生存,怎能不相互交谈呢。诗人在充分肯定精神重要性的前提下,也强调了形对神的不可或缺。
庄子认为形体与精神如果保养得好,甚至可以长生。“长生”的概念最早出自《老子》,在全书中总共出现过两次:“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在《庄子》一书中,“长生”总共出现过四次,其中有两次是庄子对世俗人一味地去追求权势财富的批评:“夫见下贵者,所以长生、安体、乐意之道也。……此其所以论长生、安体、乐意之道,不亦远乎!”。另外两处,都出自《在宥》篇:“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老庄说的“长生”,主要是指长久的生存。到了后来,道教则把这一概念改造为得道成仙,长生不死。有人曾经责难道教说:“道之大旨莫过先乎老庄,老庄之言不尚仙道,而先生何独贵乎仙者也?”对此,唐代道士吴筠回答说:老子曰“深根蒂固,长生久视之道”,又曰“谷神不死”。庄子曰“千载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又曰“故我修身千二百岁而行未尝衰”,又曰“乘云气,驭飞龙,以游四海之外”,又曰“人皆尽死,而我独存”,又曰“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斯则老庄之言长生不死,神仙明矣。(转载)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