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王朝》之一:破釜沉舟

《大汉王朝》之一:破釜沉舟

首页角色扮演战神之盖世兵主更新时间:2024-07-29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五种形式,其中本纪就是皇帝的传记。人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没有当过皇帝的项羽,却被放在了本纪里,要知道司马迁是汉朝史官,项羽又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死敌,那么项羽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能让司马迁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历史上常说“胜者王侯败者贼”,司马迁却说“不以成败论英雄”,那么在司马迁眼中,刘邦和项羽究竟谁是英雄?

百姓心中,有一个词叫盖棺定论。一个人当生命走到尽头,才能更客观地看他的一生。司马迁遇到困惑,盖了多少年还不好定论。这就是西楚霸王项羽。当时流行看法,胜者王侯败为寇。追*项羽的汉军将领竟然将项羽尸体分成五块,惨可以想象。但项羽波澜壮阔的一生,怎么看都是英雄。他创设了一个标准,不以成败论英 雄。司马迁给项羽一个高的礼遇,青史留名,文天祥有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管谁都会走向生命的终结,官大钱多,再向老天借五百年, 不可能。司马迁做到了让项羽留名青史,他还用本纪来让他留名。其中本纪记的是三皇五帝,项羽没做帝王。司马迁充分地肯定了项羽的地位。第二种他给项羽极高 的评价。他感慨说:“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于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司马迁认为他太不得了,项羽也起义,在诸侯中,不算突出,他却成了诸侯总首领,三年内,把强大秦推翻了。还把秦始皇的基出分给十八个诸侯。秦不好灭,统一后,苦心经营,想建立万世基业。“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按华山的标准来建造,可见秦朝威猛,同时,严密布防,“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项羽带领自己的团队,将大秦推向了灰飞烟灭的境地。所以司马迁说,这种人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项羽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司马迁在思考,真找着两个原因,项羽与众不同的是:一是体貌特征。二是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这两点影响了项羽的成功。体貌 上,身高八尺,力能扛鼎,一米八以上,力气大得惊人。项羽自己说,力拔山兮气盖世,这是夸张。足以看出自信。司马迁说另外一个特点,重瞳子,一只眼睛里有 两个瞳孔。也有说这是一种病的,叫重瞳症。如果一个人有两个瞳孔,太可怕了。史*载他瞪眼的威力。说他带着二十八骑突围。汉军大将追上项羽时,项羽回身 瞪着大声骂,他吓得呆了。赤泉侯,看到的是红色的重瞳子。更可怕了。幸亏战马赶快跑,跑了十几里,否则他完蛋了。冷兵器时代,这样的相貌能震慑人。还在于 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司马迁用一个字来形容项羽“”,爱发火。另外也指他爆发力,威猛与顽强。司马迁还分析说,“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如果不是 苗人的后代,为什么这么暴呢?远古时三苗传说是蚩尤的后代,曾逐鹿中原并大获全胜的蚩尤被黄帝封为兵主。今天说是战争之神。并把他描绘在军旗上,希望将士 像他一样英勇。司马迁总觉得他像三苗人像。出生在楚国,曾是三苗生活区之一。所以他认为项羽可能流传着三苗人的血液。今天至于项羽是不是重瞳子,我们看不 见,是不是三苗后裔,也无从考证。但是他的性格影响人生道路,应该有科学道理。我认为还有一点是项羽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与抱负的人。从小立志图秦这是最重要 的。蒲松龄曾有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上联就是项羽,有志气有理想,所以创造了破釜沉舟的奇迹。

项羽为什么痛恨秦呢?2242年前,前232年出生在江苏。贵族,爷爷时是楚赫赫有名的大将。八岁时,项家获得更大的提升。项燕打了胜仗,打败了李信的二 十万大军,意义不凡。当时是战国末期,秦始皇统一在即。六国中四国灭亡了,只齐国和楚国了。齐没有战斗力,而楚国是人们希望所在。但是楚国内人们都不自 信,感觉到秦越来越强大,我们能行吗?项燕胜利得辉煌,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三天三夜疯狂追*,把李信打得大败。大战后,项燕成了第一大英雄。项 氏家族也成了楚国生存的最大希望。人们都敬佩他们。项羽也获得了更大的注意力。他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中。秦再次派军进攻,项燕身亡。楚国灭亡了,项氏家族贵族地位消失。项羽也成了亡国之民。时代地位变化影响极大。那时起,项羽立志图秦,要重振家风。国仇家恨,概括得了。

项羽成为英雄是因为他执著,追求着努力着。这个过程中,立志图秦的理想在三个方面影响了他:

一是引导了他的人生努力方向,项羽一直和叔叔生活在一起,项梁也想起兵,却看不到希望。估计自己没戏,把希望放在项羽身上。请人教项羽文化,不想学,项梁 也不强求,干脆让他学武术。请人教剑术。几天后不练了。项梁生气了,骂他了,文文不学武武不练,总要独立走上社会呀,不学习,没本领怎么生存?项羽说了, 学剑术,只能对付几个人,我要学万人敌。就是兵法,项梁一听高兴,有志向。这点还是值得肯定的。学万人敌是图秦的理想决定的。学万人敌,指挥的本领是理想 对人生的引导作用。我常想起,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心服有涯随无涯,殆已。放到今天更实用,今天是知识爆炸时代,一个人不可能学全,需要有理 想有目标,将有限生命放在理想上。

第二个影响是打造他的坚韧不拔精神。人的坚韧来自理想。能不能自信,能不能执著最重要。老子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高楼靠的是基础,参天大树也是手指头一样的小树一天天长起来的,得经过风雨的考验。项羽正是秉持这样的信念。项羽与项梁为逃避仇人,逃到吴中, 成了当地名人,生活变好了,但是,他们没忘理想,项梁项羽,“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常常偷偷来考察身边的子弟,有没有可培养的价值。 为什么用兵法,就是想起兵反秦,当务之急是军事。

第三点影响是打造了他一往无前的勇气。有追求的生活。项羽也是如此。能把困苦化成精神与勇气。这在项羽二十 三岁时得以爆发。秦始皇南巡到会稽时,还没回时就在半路上死了。项羽当时看到,就说“彼可取而代也”。项梁听到赶快捂着了,要灭族的。当时秦是胡人不敢南 下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正是这种情况下,项羽才敢呀。他凭的正是霸王之勇。当他们立志图秦时,机会终于来了。

前209年7月,秦朝征用九百人去渔阳守边,这些人到大泽乡时,遇大雨,下了二十多天,人们天晴后赶路,按时到达不可能。只能靠走,赶不到,按法律得处 死,这点严格,有一个人突出,叫陈胜。史载,当年他受人雇佣,当长工,到累了,几人休息一下,他脱口说了,苟富贵,勿相忘。说完,旁边人都笑他。做梦吧? 有饭吃就不错了,有什么富贵?陈胜叹息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他有理想抱负。古今凡成大事人都是胸怀远大理想,这是普遍规律。陈胜想找一 个人商量,吴广,是老乡。吴广厚道。陈胜觉得与他商量或许会想出办法。只一条路,死路一条。不过坐以待毙、逃亡、起义三种死法而已。想逃逃不掉,抓住死得 更惨。起义,豁出去了。民不惧死,耐何以死惧之?不如索性反了。最终把秦带队的都尉*了,宣布起义。这就是大泽乡起义。天下云集响应。百姓都跟着起义了。

秦朝上下布置,通报全国。项梁项羽生活的地方也传到了。政治敏感的殷通听到后,觉得秦要完了。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殷通觉得天下都沸腾了,自己命悬一线 了,快完了。“诸郡县苦秦法,争*长吏以应涉。”百姓都起来,*掉郡守和县令,殷通觉得战火还没烧过来,一旦烧过来,他首当其冲。考虑后,他干脆来个起义 得了。或许能保住性命。于是他找到项梁商量。和项梁商量,至少三个考虑:一是觉得项梁有反秦之心,项梁积极网罗人才,他应当知道,听到风声,他意识到项梁 是最好的伙伴。二是想利用他的军事才能。起兵就得有战将,他掌一定的兵权,带兵打仗,他不行。项梁项羽是名将之后,他开诚布公地说自己要起兵,让他做大 将。三是项梁有社会影响力。官方的影响上他大,但是反秦不靠这个,靠百姓拥护。在吴中,形成了一定势力。项梁的暗势力不可小视。项燕后代在社会上影响力 大。项燕作为楚大将,有功于楚,并对士卒好,百姓崇敬与感激。基于这三点,殷通请来项梁。

项梁做出决定,出乎意料。要斩*殷通。心生一计,和殷通讲,让我和桓楚为大将,英明。我们结合,起兵没问题。殷通觉得高兴。项梁说,桓楚不好找,躲进了深 山,据我知,项羽应该能找着他。项梁说,项羽在屋外,我去问项羽。交代几句,时间紧,进屋内,一剑斩*殷通。项羽说,没问题。于是项梁回到屋内,跟殷通讲,项羽确实知道桓楚,但他担心,空中无凭,桓楚不来。殷通一听,这样让项羽来,我写亲笔信。请进项羽。礼毕,殷通准备工作,项梁吩咐下手。郡守府哗然。 斩*了百十人,所有人吓趴下来了。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项梁与项羽把亲朋故旧召来,这是他们走上历史舞台的一第一战。这可以看出项羽的勇猛与出手敏捷。

有人视诛*好友为不仁,不该*人家。有人视诛*同道为不义。殷通本想起兵,也是反秦,不是相互残*吗?有人视直面风险为不智。现在单独起兵在郡守府里*郡 守不明智。但是我们说,这三点讲得通,但是历史凡是大人物,考虑问题与我们不一样:大信念;大勇气;大战略。一,大信念上,立场鲜明态度坚决,项梁项羽不 要看表面上与殷通交朋友,但是他们心中永远融不到一起。殷通是秦统一天下的既得利益者,而项梁他们是受害者。他们交往无非是为生存与发展,是权宜之计。当 革命风暴来临时,不能含糊,得有坚定的立场与信念。二,大勇气上,有胆量,敢于面对风险。项梁与项羽与殷通有交往,对郡守府的兵力等都有所认识,他们感觉 有风险,但是他们可以控制局势。如果没做前把什么都想周到,不成功不做,那什么也做不成。许多事是探索中去做。三,大战略上,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虑。考虑 得长远,这是战略思维。项梁想得多,看着是突然决定,其实是战略判断。只有*殷通,才能得民心。只有*掉郡守才能表达立场,才能与人民站在一边。只有*殷 通才能彰显项家影响。楚人尊重项家,如果跟着殷通,楚人会笑话。*殷通才能占领先机,当时天下如干柴,先下手能占领先机,获得更多民心。*掉殷通,会占领 战略至高点。所以项梁当仁不让,的确也获得巨大收益。部队发展到六七万人。

范增出现,当时七十多了。范增常有奇思,从没出过家,但是想出山了,想辅佐项梁。此时,项梁正召开军事会议,研究下一步该怎么办呢,范增看到大家的慌张, 他分析,“陈胜败固当”。陈胜当败。大家惊奇。范境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原因是当年楚和秦没多少恩怨,秦灭六国要遭报应。楚怀王被秦扣,楚恨之入骨。 天下人都明白,六国最恨秦的就是楚。天下人都在看楚国人。陈胜应立楚人为王,不应当自立呀。你是项燕的后代,你也得立楚王后代。我觉得陈胜失败有自己的原 因。但是这话有效果。打消了人们对陈胜死的顾虑。范增一说,大家会感到悲伤少了。也指明了起义军的方向。义军要的是真楚王。三也让项梁部队成了义军的核心 一支。陈胜不死,项梁不过是起义军中的一支。现在如果立了楚王,就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味道。名正言顺,事则成。项梁找楚后人,找到了熊心,放羊呢。楚怀王 的孙子。于是熊心被带来了大营,封为楚怀王。

项梁犯一致命错误,是什么呢?这是骄兵,必败。战争复杂,得时刻警惕,不能大意。项梁仗着优势骄傲,忽视了强大的敌人章邯。项羽才把章邯打得大败,就是这位章邯,对项梁来了突然袭击。叫衔枚而击。含着小木棍,防止发出声音,人和马都戴上,可以突然袭击,所以,秦大将章邯带着大军*向项梁,疯狂砍*,把项梁打得大败,项梁也殒命。这对义军是塌了顶梁柱。项羽将以独立姿态走上历史舞台。

人生总难免风雨,是早来好还是晚来好呢?我觉得是早来好。穷的孩子早当家。项梁死时,这支义军四部分,主力是项梁带领。另三支由项羽、刘邦、吕臣带领。他们都觉得没法打了。迷茫时,熊心觉得是好事。熊心做了楚怀王后,许多遗老来了,手下就有一堆旧臣,日子红火了。过得相安无事。这时,无事生非了。几个旧臣 跟熊心说,没奔头,你是假的怀王。权在项梁那儿,你得抓回权力来。熊心一开始还批评,没项梁能有今天吗?人性弱点是软耳朵,说多了,就有感觉了。熊心想也对,心中就有了夺权想法。他没动。项梁一死,熊心就想机会来了。第一时间跑到彭城,把项羽与吕臣的兵权收走了。要重整三军,理由正当。封吕臣为司徒,表面另有重用了。刘邦封为武安侯,接着带领原来的部队,而项羽没兵权也没封赏了。夺了项羽兵权,熊心觉得没问题了。

项梁的人他不用了,自己的人都是遗老遗少,头痛。一天,齐国使者高陵君显来了,和楚怀王说,前不久,齐王派我来出使,路遇项梁的使者宋义,问是不是要拜见 项梁?宋义跟高陵君说,别走快,我预测项梁可能兵败,否则你到了,他败了,不是找死吗?事实果真如此,他惊出一身冷汗。从此,高陵君佩服宋义。跟楚怀王 说,有先见之明,还不懂兵法吗?我听说你选上将军,这个值得考虑。楚怀王大喜过望。于是召来宋义,侃侃而谈,潇洒,宋义成了上将军。楚怀王封了上将军,应 该得意吧?但是他抓了权,天下形势对他有利。一是军事上,秦章邯犯了致命错误,判断楚地兵不足忧。项梁都被干掉了,朝北去了赵。于是章邯去攻赵了。这是错 误的。他没搞明白,忽略了兵家胜负评价的基本标准。有没有有效*伤敌人的有生力量。人还在,就会卷土重来。人失光 了,土地也会失去。消灭对方有生力量,保存自己是重要的。章邯只打败了一路,其他三路还在,怎么不足忧呢?事实是这些人消灭了秦。第二个错误是忽视了攻打 楚国的战略意义。熊心是名义上的义军领袖。如果灭了楚怀王,楚军就成了散沙。战略作用完全不同。正因为这种错误让楚得以喘息。政治上,秦是赵高专权,离心 离德,乱*忠臣良将。大臣都不敢说话。因为赵高天天*人呢。大吏贿赂赵高来保自家身家性命。天下都被吓晕了。这样的朝廷哪有凝聚心与战斗力?

楚怀王看到了,制订战略,一要派力量北救赵,赵派使者来求救了,邯郸打下来了,赵歇被围,危在旦夕。怀王应该表示一下。楚怀王不能无动于衷,应该救。他也 看到,秦主力在赵,不消灭,秦不灭,早晚都得打,在赵打,更有利,所以,北上救赵。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楚怀王目光也远,秦内腐败,咸阳空虚,派人西攻 秦,说不定打下秦。同时进行。后人研究,楚怀王的这个战略符合当时的形势。正因此保证了推翻秦。人一生不用做多少大事,一件就够了。

战略定了,下边选人哪。秦主力得宋义去,西攻秦讨论激烈,有不同意见。最后,形成共识,西攻秦不能猛打,从彭城到咸阳,硬打困难。打着仁义的旗号去,百姓 对秦暴政都有看法,攻心为上。目光瞄准了刘邦,五十多岁,仁义著称,叫他去吧。当刘邦定下来去时,项羽终于说话了。项羽表态,我愿意跟沛公一起共同进关。一次项羽把襄城拿下来,活埋了全城的人。这个评价有道理,但也不绝对,当时攻下城池,集体抵抗,满城百姓遭殃,刘邦也做过。楚 怀王还是没让项羽去。我觉得还有另一个原因。他对项羽还是不放心,控制在自己手中有把握。合兵一处,将来不好办。这时项羽低调。为国效力,不安排讲不过 去。楚怀王就决定让他跟宋义北救赵。项羽心情抑郁,北上救赵,到安阳不走了,停了四十六天,冬冷,战事紧急。打宋义,为什么不走?应该与赵里应外合呀。宋义一听,笑了,说打仗我斗不过,但讲策略你没法比。项羽说,这是机会呀。宋义说,我是这样想的,先让秦赵打,等他们累了再去,省力呀。赵胜了就不必打了,赶快西进。头功不能白送给刘邦。但项羽说了,强秦斗新赵,胜负没悬念。赵失败,我们没内应,没希望呀。宋义说,你挑战我的权威呀?如果再像老虎一样猛,我就 不客气,斩之。项羽没面子,不说了,走了。项羽起了*宋义之心。这时,他也有足够理智,看看目前军队是听谁的。他并不想搞乱军队。军中就造了声势,宋义不 恤士卒。徇私舞弊,给自己谋私利。给儿子安排工作,到齐做相。我觉得是找高陵君的。宋义非社稷之君,仗没法打。一看,许多人同情他,和他立场一致。支持宋 义者少。时机成熟,于是他走进宋义大营,宋义一看,正要说话,项羽一剑斩了宋义之头。跟大家说,谋反楚,楚王阴令斩之。大家不吭声,心里清楚,两人间的恩 怨。不过大家也觉得宋义不咋的,不如跟着项羽。整个军心稳定了。派桓楚向楚怀王汇报了。

项羽*了宋义,获得上将军职位,统领三军。但是他同时也把自己陷入别无选择的境地。*宋义时说他非社稷之臣。轮到你,怎不能也靠不住吧?得拿出绝活来给人 看看,只能前进,不能后退。项羽清楚,面对的敌人不一般,当时态势可以概括成十二字:冤家路窄;力量悬殊;张网以待。章邯*死过项梁,那是他的仇人。可是 从章邯角度呢,曾跟项羽打过,被项羽打得大败。章邯也不服气。当时是准备不充分,现在要报仇。二是王离,爷爷是王翦,著名大将。十六年前,王翦打败项燕, 项燕身死。现在两个孙子对阵。历史多彩,是因为巧合。两人心情复杂。项羽想报仇,王离也想弘扬爷爷的光彩。这是冤家路窄。力量悬殊上,王离的边防军当时不 得了,蒙恬建立,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边境不稳定。派蒙恬修了长城,并建立了这支军队。能把胡人打到七百余里外。有作战经验。现在被二世抽过来,还有章邯的 二十来万,史称骊山军。这是敢死队。曾到关东剿灭义军。这支部队也是威猛。项羽才四万,刚入伍,新兵。四万对三十万,经验也没法比。张网以待上,人家做了 准备。当时布局,王离围城,章邯在漳水,中间有运粮的道路,这是围点打援的布局。项羽没到赵国时,许多诸侯北上救赵了。都在巨鹿北边。章邯应该挡着诸侯 呀,结果他跑到南边,奇怪。原来,他们知道项羽这人肯定决战来了。北边诸侯不足为惧。章邯就等着项羽来了。我们兵多,来吧。

怎么打呀?项羽想,可以打。得先解决两点:要让战士兴奋起来,战士本来畏战,士气一矮怎么打?所以得鼓励士气。再者,项羽觉得王离与章邯一旦形成合力,切 断联系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他的两点考虑。项羽的计划就是,攻取甬道,以弱示强。他发现两人间脆弱在甬道上。找薄弱环节攻断。他派人率两万军攻取甬道。消灭 了一股章邯的力量。这是初战。兵家重初战,初战必胜。我认为项羽取得初战胜利的效果,一是鼓舞了士气。士兵觉得仗有希望打。二是激励了诸侯。北边救赵的诸侯人多,但是胆小。 胜利后有人找上门,说打得好。这是陈馀,有名声。项羽与他说,你回到巨鹿后,*扰王离,让他重心移到北边。与项羽间就多了巨鹿城的割裂。我们就可以实施对 王离的打击。陈馀答应了。这就有了合作伙伴了。三是迷惑了章邯。项羽攻取甬道,章邯应该恼,但他没恼。攻下来薄弱处没什么了不起,看来他胆小,不敢和我决战。

王离忙活陈馀了,章邯放松了。项羽觉得背后进攻,有可能胜利。得快,不能让他们合起来,还得勇。他第二步计划就是:破釜沉舟,以快制敌。召来大将,让他们宰牛,犒劳三军。吃够,凌晨开始渡河,决战。于是率领大军渡河,天刚亮,项羽让所有将士向河站立,把锅碗等砸了,把船沉了。将士不知道就里,人们纷纷议论,项羽动员。他讲三点,一是明确战斗重要意义,我们胜秦完,我们败我们完。天下诸侯都在看呢,要高度重视。二是人活一世,要做事,生死何惧,要有精神状 态。三是表态,我永远和大家在一起。说完,大家明白了项羽用心,只有胜利才能生还,没有退路。齐呼,愿意共存亡。这就是破釜沉舟。之后,项羽觉得劲差不多 了,摩拳擦掌,奔向巨鹿背后,打了九次硬仗,连战连捷。王离被俘。苏角战死。史书上对这个场景有形象描述。“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手下兵都是一顶十,高叫兴奋。诸侯兵都吓得哆嗦。这是友军,那秦军呢?这就是一种精神力量。与王离战酣时,章邯不信。章邯率军救援。正这时,项羽收拾完王离了,正向南*,章邯一看,气势汹汹。不妙,赶紧跑。项羽一路痛*。解了赵围。

第三阶段是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章邯撤走后,清点人马,有二十多万,项羽追过漳河,面对面扎下营寨。他看到了,不做困兽之斗。不能逼上绝路。他感到逼急 了,会遭到顽强抵抗。所以休息一下。两人心情不同。项羽是胜者自居,诸侯都跪着拜见。一战威震诸侯。他成了各路诸侯的上将军。章邯呢,后勤跟不上,秦朝廷 派人来责怪章邯。赶快决战呀。章邯以为是二世不了解前线状况,就派手下汇报。司马欣见不着二世。有人说,在前线作战不知道家里,是赵丞相专权,见不着二世 呀。跟章邯说,没法了。没稳固的后方,最要命。这一点,被项羽知道了,好办。叫陈馀写信,和章邯说,状况我了解了,看看白起,蒙恬,谁有好结果?不如向我 投降。这一说,章邯也派使者来谈。项羽觉得不是时候,章邯对秦有幻想,再打两次,章邯的幻想破灭了。再次派全使者来谈,项羽就答应在殷墟合谈,划上句号。 收复章邯了。项羽树立起在诸侯中的地位。后人评价时说,“首难者虽陈涉,灭秦者项王也;入关者虽沛公,灭秦者项王也。”

今天这场战例,可以有三点启示:一是人要有勇敢精神。人生社会国家民族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有挫折。得讲究技巧,缺少不了的是勇气。否则只能停留在书面 上。项羽有再多方法技巧,没有勇气也不可能创造那么多奇迹。二是要重视团队。集体的力量不可小视。同样一群人,之前与之后不同,原因在破釜沉舟中团队的力 量在于凝聚了人心,一致的目标与理想。这是非常关键的。三是抓薄弱环节。要想事半功倍,得抓薄弱环节。面对纷繁的事物,瞄准薄弱环节,才行。项羽抓住几个 薄弱环节,才以少胜多。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