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版《哪吒》江山社稷图,连乾隆皇帝都对它爱不释手

海洋版《哪吒》江山社稷图,连乾隆皇帝都对它爱不释手

首页角色扮演斩仙传世更新时间:2024-05-19

“锅盖头”“鲨鱼牙”“烟熏妆”的

少年哪吒形象横空出世时很多人都不看好

但无疑

这个夏天就是这个丑丑的哪吒

占据了各大榜单冠军

以及广大观众的心

《哪吒之魔童降世》自上映以来

不断刷新多项纪录

上映第三日影片共斩获2.7亿票房

不仅再创动画电影单日票房最高纪录

位居影史第一

刷新动画电影首周票房、

单周票房两项新纪录

而随着影片口碑的持续发酵

据猫眼数据

截至到7月30日13点

《哪吒之魔童降世》总票房突破9.57亿

超过了《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9.56亿总票房

对于很多人而言

这部电影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

无论主角、配角

片中的每一个人物都被赋予了丰富的细节

比如

哪吒在山河社稷图中变身殷夫人后

唯一的漏洞是“鲨鱼牙”

所以讲话的语速非常快

以防被太乙真人怀疑

敖丙在收到哪吒生辰宴请帖时,

把它放在了胸口的位置而非袖口

因为哪吒是敖丙重要而“唯一的朋友”

另外,在其他人物的刻画上

海夜叉因为是来自海中的妖怪

其穿着的衣服特意由海带制成

而令很多人印象深刻的画面:

“江山社稷图中四个人抢笔”

这个景的草图就做了2个月时间

总耗时4个月

江山社稷图里的“过山车”

而正是这种对细节的刻画

观众不仅看到了制作方的诚意

更看到了国产漫画更多的可能性

很多观众甚至都被电影里的江山社稷图

吸引了注意力

纷纷直呼想要同款“江山社稷图”

而说起“江山社稷图 ”

电影里是元始天尊给太乙真人的法宝

它的原型在古典小说《封神演义》中

其实是女娲娘娘的法宝

——“山河社稷图”

在《封神演义》第九十二回里

在二郎神杨戬与梅山七怪中的袁洪大战中

女娲娘娘将山河社稷图赐予杨戬

直接将袁洪收入图中

山河社稷图中自成世界

袁洪进入后就无法跳出

最终被杨戬擒拿

后被姜子牙用斩仙飞刀斩*

可见此神图的厉害之处

传说中山河社稷图记录着洪荒山水地脉的走向

内里自有大千寰宇、山川河岳、

光怪陆离、日月星辰、花草树木、

飞禽走兽、山川地脉......

应有尽有,

仿佛一个真实的社稷小世界

而传说毕竟是传说

如果说山河社稷图

是存在于神话传说中的一件法宝

那么《海错图》就是一本

海洋版的“山河社稷图”

除了不能化物为生

里面奇奇怪怪的生物看的一定让你欲罢不能

比如它的第一“粉头”——

乾隆皇帝就曾对它爱不释手

1

据说,距今三四百年前,有位奇人曾编写了一本关于我国沿海鱼类的书籍,名字叫《海错图》。

那么《海错图》是如何诞生的呢?它诞生的背后又藏着哪些故事呢?

让我们一起来聊聊这本有趣的《海错图》吧!

“海错”当然不是“海了去的错”,汉代以前,人们就用“海错”来指代各种海洋生物,后来渐渐成为了海洋生物、海产品的总称呼,它原出自《禹贡》,“厥贡盐絺,海物惟错”。

这位奇人叫做聂璜,明末清初出生在杭州,是一位民间画家兼生物爱好者。苦于自古以来没有海洋生物的相关图谱流传,于是决定自己画一本。

康熙年间,他游历全国多地,考察沿海的生物,每看到一种,就画下来,并询问当地渔民对照古籍考证。

历经几十年的积累,终于在康熙三十七年完成了《海错图》。这也是他唯一传世之作,之后,聂璜就从历史中消失了,此书也没了下落。

直到雍正四年,这部书才重现江湖。

这一年的皇宫档案记载,太监苏培盛把《海错图》带入了宫中,自此深受清朝历代皇帝喜爱。

乾隆继位后,非常看重这套书。还刻了很多个「乾隆御览之宝」。他让人把这套画册重新修补、装裱,放在自己的居室里。闲来无事的时候,他总爱翻翻它:“朕戎马半生,这部书满足了朕对于大海的想象!”。

2

《海错图》笔触细腻艳丽,聂璜用生动的图片和文字,描绘了300多种生物,几乎涵盖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大部分主要类群。

收录的图谱中还有各种,威风凛凛、憨态可掬的海洋生物。

每种生物所配文字,既有观察记录,也有文献参考,甚至还有其烹制方法。

比如:

海粉虫

这个圆圆的家伙是不是一眼看上去像一个飞碟,但其实它被叫做“海粉虫”

左边波浪状的东西是海藻,它一边吃完海藻,一边拉出右边这个方便面一样的东西,叫做“海粉”。

渔民们会大量收集海粉,晒干之后就可以当作一道佳肴了。

“海粉虫”在今天我们叫它海兔,是海蛞蝓类的水生物

渔民吃的东西至今仍然叫做海粉,之所以图片上的海粉是红色的,是因为“海粉虫”吃什么颜色的海藻,就会排出什么颜色的海粉。

注意哦!这并不是它的粪便,而是它的卵带群,也就是海兔产的卵。

海粉

据《海错图》中记载,海粉咀嚼如豆粉而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自己尝一尝呦。

3

《海错图》龟脚

龟足吃过没?《海错图》中还介绍了一种美味海鲜,因为长得特别像乌龟的爪子,所以名字叫做龟足。

它也叫佛手贝,附着在礁石上生长,并且身份可不一般呢,是藤壶的近亲 ,还是虾蟹的远亲,是一种亚热带和热带性动物,我国盛产于广东珠海外伶仃岛海域。

它生活在海浪冲击很强的沿岸高潮带,常成群固着于岩缝中,有时密集成簇状,或寄生于鱼体上。

龟足

龟足富含丰富的碘、钙、蛋白质及维生素,味道还特别鲜美。

它们的做法也跟其他的贝类没有多大区别,简单清洗一下,放到锅里加点佐料,蒸煮几十分钟就可以出锅美餐了,所以人们经常会冒着危险去捕捉它们。

古人也抵挡不住美味的诱惑,聂璜在《海错图》中,就描写了一个为了吃而酿成悲剧的故事。

传说在“龟足”肉质的柄里,是有肉可以吃的,在冬天经常会有人,钻到礁石的洞里面抓龟足,因为洞穴里面有热气,人的身体会微微发胀,如果洞口过小的话,就会钻进去却钻不出来,就因为这样,很多人在涨潮的时候会被淹死。

4

与龟足很像的是,《海错图》里还有一种东西叫做“撮嘴”:

长在礁石上像一个个撮起来的小嘴,又像一个个小火山口,在今天,我们把它叫做“藤壶”。

《海错图》原文:撮嘴,非螺非蛤

海错图上说:下雨时雨滴在礁石上,激起一个水泡,这个水泡就变成一个“藤壶”。

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藤壶的外表酷似一个火山口,跟各种动物都不是很像,但很多人看完感觉它可能是贝类、螺类,毕竟长着一个壳嘛,又不会动。

无节幼虫阶段:萌值担当

后来,西方人发现了它的幼体,刚孵出来时的样子叫做无节幼体。

身体还没有分节,这个时候的样子就像虾和蟹小的时候,正常的身体,有几条腿,还可以在水里游泳,所以西方人这时才发现这个东西可能不是螺,它是虾和蟹的亲戚,也就是是甲壳动物。

腺介幼虫阶段

继续观察后,发现无节幼虫慢慢地会变成一种叫做腺介幼虫的阶段,这个时候会长出一个壳来,然后开始用自己的第一触角,在礁石上面爬动,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分泌出一种“藤壶胶”,把自己粘在礁石上固定起来,然后几只脚就会开始翻转,仰面朝天,变成抓东西用的脚。最后,自己就会慢慢地长成火山口的形状。

所以它今天的形状其实是它各种变态发育而来的。

藤壶里面的“蛋黄” 跟海胆差不多,取出来就可以直接生吃了,入口很嫩滑的感觉,味道也别说有多鲜美了,吃起来比海胆还过瘾。

但是藤壶的生长力和繁殖速度都很快,只要有地方附着,就可以生长,甚至泛滥。

藤壶

5

由于有一些生物来自人们口口相传,聂璜并没有见过这种生物的样子,只能凭借人们的口述描绘创作出来。

比如人鱼、鳄鱼、潜牛等生物,所以画作也有不靠谱之处。

例如:

龙首鱼身的龙鱼

海和尚

人鱼

鱿鱼

《海错图》中的海蜘蛛

黄昏鲨

螭(chī)虎鱼

鸡母魟(hóng)

海狗

其中最有趣的还有聂璜为每种生物所配的“小赞”一首,读来令人兴致盎然。

比如说像鳄鱼:

聂璜本人没有见过鳄鱼。他根据一个去过越南看见过鳄鱼的人向他描述画的,根据他的描述:

长二丈余,身有甲,四足短而有甲。口方而阔,尾不尖而扁。

然后画出了这个“鳄鱼”:

受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里面很多生物全凭口述与想象描绘而成难免有很多不尽不实的地方,但能够完成《海错图》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借用豆瓣网友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实在是认认真真却又可爱得一塌糊涂”。

全书共四册,前三册藏于北京故宫,第四册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听说最近“故宫里的海洋世界——《海错图》多媒体综合展”在深圳海上世界艺术文化中心开幕,展览将持续至10月8日。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也可以去看一看,感受一下海洋文明和古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哦。

话说

如果给你一支哪吒的“指点江山笔”

你最希望《海错图》里的那个动物出现呢


来源:海洋网综合

作者:徐雅欣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