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
13年前的夏天,我第一次来到火热的海南岛,参加我国第四个航天发射场——文昌航天发射场建设。原以为这里只是航天生涯中的一个“驿站”,却没想到,2016年从文昌退役返乡后,2022年夏天我又重新回到文昌,投入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建设。这次我还决定迁户文昌,成为名副其实的文昌人。
作为我国第一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海南商发在建设之初面临着规划设计、团队组建、专业建设、工业建设等一系列任务。可以说,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我在前期建设中担任技术负责人,和大家一起面对规划设计、设备选型、技术应用、管理运行等一系列全新课题。1号工位首次采用改进型三垂测发模式,2号工位要适应多型号火箭发射需求……摆在我们面前的是重重困难。我和建设团队精心梳理商业星箭发射需求、识别技术体系建设要求、论证设施设备建设条件,先后完成了与国家部委、产品研制方、设计单位、承建单位的前期沟通协调;深入研究各项建设的技术可行性、合理性,论证提出了技术区调整重心、集中布局、补充完善配套设施等建设意见,梳理了商业发射场综合配套建设内容,提出了具体建设要求和技术条件,有力地推动了开局起步阶段规划设计工作。
由于建设周期仅有一年半,七大系统近30个专业需要统筹兼顾、并行推进,设备体系的功能性能、接口关系头绪繁多,相互制约,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全系统的协调性,影响发射能力的按期形成。为此,我和技术团队加班加点开展设计审查、接口协调、重大问题论证,先后组织各类协调会、评审会、专家咨询会两百余场,完成了各系统从设备、管线布局、选型到信息链路、软件接口的阶段性协调及确认工作;论证提出了支持多型号火箭发射需求的发射支持设备统型方案,迭代优化了技术区布局及部分设施保障能力,与星箭研制方对接讨论合练首飞流程及分工界面,为工程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针对发射场专业跨度大、技术骨干缺乏的难题,我打开思路,先后推荐引进三十余名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多渠道开展人才引进和院校招聘,管理团队初具规模;经过专业授课、下场学习、现场观摩,人员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回首一年多的工作,商发公司从无到有,建设团队由弱到强,椰林鱼塘变成拔地而起的塔架和井然有序的工地,商业发射场建设已进入能力形成的攻坚阶段。尽管下半年的设备安装调试、联试联调会更加紧张,但大家对明年的首次发射充满信心!未来,我们将齐心协力,在世界航天大舞台上绽放更多华彩。
(本报记者王晓樱、陈怡,本报见习记者王轩尧采访整理)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