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姬姓,名旦,又称叔旦,是西周的开国元勋之一,西周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学者。他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由于他的采邑在周,所以被称为周公。在周武王离世后,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管叔、蔡叔、霍叔等不服,联合殷贵族武庚和东夷反叛。为了平定叛乱,周公率师东征,成功消灭了叛军。在消灭了奄后,周公大规模分封诸侯,营建了周洛邑。周公还制作了礼乐制度,这是西周典章制度的主要创制者。他主张“明德慎罚”,以“礼”治国,奠定了“成康之治”的基础。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平三监之乱,建成周八师公元前1042年,在西周建立三年多后,管叔、蔡叔和武庚禄父一起鼓动起反叛,史称三监之乱。东方的徐、奄、淮夷等几十个原来与殷商关系密切的大小方国也响应起来,给周朝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这种内外夹攻的局面,使得周王室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在王室内部,也有人对周公称王持怀疑态度。这种情况下,周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为了稳定内部,保持团结,周公说服了太公望和召公奭。在统一了内部意见之后,第二年,周公举行东征,讨伐管、蔡、武庚,以稳定周朝的统治。
平定三监之乱后,周公认为提升直属国家的武装力量至关重要。为此,他接收了三监的军队,并创立了一支八师,主要由周人组成,戍守在以新周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政治中心,保护周天子。这支军队因此被称为“成周八师”。成周八师主要任务是镇压南夷。同时,周公将殷移民安置在成周城,并收编了西周时期驻守商故地的军队,建立了殷八师,约有二万人。殷八师的主要目标是镇压东方,并监视殷民。此外,周公还组建了西六师,保护周人兴起之地的西土,位于西部,因此称为“西六师”,主要由周人组成。成周八师、殷八师和西六师由周天子指派的大贵族或大官僚担任指挥官。这表明,周天子所掌握的军队数量众多,有力地保障了奴隶制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营建周洛邑,分封诸侯国在周公旦平定了叛乱后,他正式建议周成王将国都迁到成周洛邑(今洛阳)。周成王采纳了这个建议,并且开始实行封邦建国的方针,以作为捍卫王室的屏藩。周公旦封他的弟弟康叔为卫君,令其驻守故商墟,以管理那里的商朝遗民。姜太公原被封为齐侯,都营丘(今山东临淄北),同时还具有专征专伐的特权,“五侯九伯,实得征之。”召公长子在建都于蓟(今北京一带),燕是周王朝东北方的屏障。周公命微子代表殷人后代,奉祀殷的先公先王,立国于宋(今河南商丘),后来宋成为有名的大国。同时周公还分封了大量的同姓国和异姓国,据《荀子·儒效》记载,周公“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在周公执政的第五年,正式开始大规模营建成周洛邑。据《尚书·召诰》载:公元前 1039 年二月的一天,周成王派遣太保召公前往洛邑,勘察建都基地,名曰“相宅”。三月五日,召公到达洛邑,经“卜宅”得到吉兆后便正式奠基动工。三月十二日,周公来到洛邑。二十一日,在举行了盛大的祭祀仪式后,他向殷商贵族和各诸侯国的首领发布了营建洛邑的命令。自此,揭开了大规模营建“大邑周”的序幕。
完善周礼乐,致政周成王周公制礼是周公一生最主要的功绩之一。制礼则是为了满足安排祭祀秩序的需要,根据血缘关系和等级身份,分别制定尊卑之间,长幼之间,亲疏之间各自的不同行为规范。周公之“礼”,把礼原初的“事神致福”之意淡化,从规定不同身份的人等应该遵行的礼仪出发,最终成为宗法等级制度的依据和标准。周公制礼作乐涉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各个方面,其修订的礼乐,则主要是用来维护社会等级制度和宣扬道德理想。一立子立嫡之制,由此而生宗法丧服之制,并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
在周公旦摄政六年期间,当成王已经逐渐长大,具备了独立处理国家事务的能力。因此,周公决定将王位归还给成王。在还政之前,周公写下了《无逸》一文,以殷商的灭亡为前车之鉴,告诫成王要懂得“稼穑之艰难”,不要沉迷于声色、安逸、游玩和田猎之中。据《尚书·召诰》、《尚书·洛诰》记载,周公和成王的对话,是在举行周公退位、成王视事的仪式上,由史官记录下来的。周公在国家危难时,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担当起王的重任。当国家转危为安,走上顺利发展之路时,周公又毅然让出了王位,表现出无畏无私的精神。这种精神始终被后代所称颂,成为传颂千古的佳话。
周公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不仅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功绩和言论都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