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① 雪神名滕六② 霜③ 霜神名青女④
①雪:是指从混合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雪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的降水。雪是水在空中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或指落下的雪;雪是水在固态的一种形式。雪只会在很冷的温度及温带气旋的影响下才会出现,因此亚热带地区和热带地区下雪的机会较微小。
雪
雪花也有许多别称,通常都出自古代诗人的名句,比如:
“银粟”(独往独来银粟地—宋·杨万里诗),
“玉尘”(东风散玉尘—唐·白居易诗),
“玉龙”(岘山一夜玉龙寒—唐·吕岩诗),
“六出”(六出飞花入户时—唐·高骈诗)。
在广东省,雪还有一个很奇怪的别名—“犬狂”,那是因为雪在广东非常罕见,故杨万里曾有诗云:“粤犬吠雪非差事。”唐文学家柳宗元则说得更为详细:“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州中之犬,皆仓黄吠噬,狂走者累日。”从此,“犬狂”也就在岭南成了雪的别名。
雪花图饰
雪花是六角形的,这一点是在中国最早见诸文字的。西汉时《韩诗外传》曰:“凡草木之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雪花虽然都是六角形,但细分起来有20000多种具有微小差别的图案。
②滕六: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雪神。程登吉《幼学琼林》“天文篇”:“云师系是丰隆,雪神乃是滕六。”
一、雪神姓滕名六,雪神何以叫滕六呢?
正常的雪花,一般呈六角形状飘扬下来,这是雪神称六的原因。古人对于雪花六角之形早已观察了解。《韩诗外传》:“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草本之花多为五瓣,但雪花是六瓣的,因此,“六”是对雪的外部形态的描绘。又,“六”为阴极,雪为至阴之性,以“六”名雪,无论是形态,还是人们的哲学观念,都是合适的。
雪花“六出”于是成为成语,流于歌咏之中。如陈徐陵《咏雪诗》曰:“琼林玄圃叶,桂树日南华。岂若天庭瑞,轻雪带风斜。三农喜盈尺,六出舞崇花。明朝阙门外,应见海神车。”
在隋唐以前,我们所见到的关于雪的描述,“六出”是一个代表性的语汇。即使是在唐代,“六出”依然是雪花的代名词,雪神名六,其来有自。
雪神滕六
二、雪神为何姓滕?滕本为周代东方的一个诸侯小国,国王滕文公颇有知名度,《孟子》“滕文公”篇记述了他的许多事迹。但是,我们见到的滕文公与雪的关系不见于今本《孟子》,而出于一本托言孟子和学生一起写的书:《孟子外书》。
《孟子外书》在汉代有流传,但大约在唐代,人们见到的就不多了。而到了宋代,《孟子外书》又一下子冒出来很多。《孟子外书》的“文说篇”,有这样一段记载:滕文公卒,葬有日矣。天大雨,雪及牛目,群臣请弛期,太子不许。惠子谏曰:“昔者王季葬涡山之尾,栾水啮其墓,见棺前和,文王曰:‘先君欲见群臣百姓矣。’乃出为帐三日后葬。今先公欲小留而抚社稷,故使雪甚弛期。而更为日,此文王之志也。”孟子曰:“礼也。”
滕文公去世后下了场大雪,不便按时举行葬礼。惠子说,这是先公(滕文公)想稍微停留一下,安抚社稷江山,所以降大雪延迟殡葬日期。这故事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滕文公可以通过降雪改变葬期,这岂不是能够主宰冰雪的降与停吗?非雪神而何?
滕文公
因此,《孟子外书》的这个故事是滕文公成为雪神的主要依据,雪神便姓滕,而为了和《孟子》书中的那个大名鼎鼎的滕文公相区别,便与六出结合,雪神便姓滕而名六,雪神滕六就这样诞生了。这便是我们对于“雪神滕六”姓名来源的发生学的基本理解。
③霜:是指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冷却的影响而降温到霜点 ( 指露点低于 0 ) 以下,在地面或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霜是一种天气现象, 属于中国地面气象观测内容。“霜”通常出现在秋季至春季时间段。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
霜
科学上,霜是由冰晶组成,和露的出现过程是雷同的,都是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到达100%时,水分从空气中析出的现象。它们的差别只在于露点(水汽液化成露的温度)高于冰点,而霜点(水汽凝华成霜的温度)低于冰点,因此只有近地表的温度低于0℃时,才会结霜。“霜”与“霜冻”、“霜降”不是一回事,它们是三个不同的概念。“霜”是指地面的水气遇到寒冷天气凝结成的一种白色冰晶;“霜冻”是指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现象;“霜降”节气是指反映气温骤降节令,“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天气寒冷。
④青女:是中国传说里掌管霜雪的女神;借指霜雪;喻指白发。
宋·张先《南乡子·送客过馀溪听天隐二玉鼓胡琴》词:“血色轻罗碎折裙。百卉已随霜女妒,东君。暗折双花借小春。”
一、古代青女
青女,中国传统神话中的霜雪之神。
《淮南子·天文训》:“至秋三月……青女乃出,以降霜雪。” 高诱 注:“青女,天神,青霄玉女,主霜雪也。”
南朝·梁·萧统《铜博山香炉赋》:“於时青女司寒,红光翳景。”
唐·杜甫《秋野》诗之四:“飞霜任青女,赐被隔南宫。”
唐·李商隐《霜月》诗:“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清·姚鼐《问张荷塘疾》诗:“今 年青女慵司令,九日黄花未吐枝。”
郭沫若《东风吟》:“青女相欺又几时?眼前百卉竞芳菲。”
霜神青女
二、青女,借指霜雪。
唐·寒山《诗》之一一五:“屡见枯杨荑,常遭青女*。”
宋·王安石《红梨》诗:“岁晚苍官纔自保,日高青女尚横陈。”
元·张可久《一枝花·冬景》套曲:“玄冥不出权独占,青女三白势转严。”
清·纳兰性德《浪淘沙·秋思》词:“霜讯下银塘,并作新凉,奈他青女忒轻狂。”
三、青女,喻指白发。
明·顾大典《青衫记·乐天赏花》:“繁华易陨,恐青女又侵青镜。”
青女究系何人?她又怎么会在青要山落户呢?这还得从武罗女神说起。
《山海经》的武罗是青女神话的原型之一。
当年,武罗姑娘因协助黄帝收伏蚩尤的七十二弟兄有功,被封为青要山女神,掌管人间婚姻。她一心要广施爱心,造福人间,但刚刚大战之后,到处是血污腥风,山瘴毒雾,加上天无四季,终年炎热,于是百病滋生,瘟疫流行,世人还是难脱苦海。
武罗女神为了驱邪除污,净化人寰,给人们消灾祛病,特地登上月亮,到广寒宫请来了降霜仙子—青女。
青女本是月中吴刚大仙的妹妹,名叫吴洁,在广寒宫里她是专司降霜洒雪的仙子。这年九月十四日,她下凡来到人间,站在青要山中心最高峰上,手抚一把七弦琴,清音徐出,霜粉雪花随着颤动的琴弦飘然而下,洒在大地上,霜冻雪封,掩埋掉世间一切不洁。
于是,邪气污秽,山瘴毒雾,顿时消失,人们的灾灾病病也就全无了。从那时起,每年三月十三日、九月十四日,吴洁仙子要两次降霜。于是,九月霜,腊月雪,来年三月又霜,六月大暑,周而复始,四季乃分,百禾俱生。人们不仅能免灾祛病,而且可以丰衣足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