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小野人和小猪》:幽默的故事,告诉孩子社交的技巧

《7个小野人和小猪》:幽默的故事,告诉孩子社交的技巧

首页角色扮演猪猪传世更新时间:2024-05-01

文/月帘(本文纯属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我饿了,我要吃了你!”大怪物恶狠狠地说,声音震耳欲聋。

“你的爪子可真大,”大块头声音颤抖地说道,“真是挠痒痒的好工具!”

大怪物目瞪口呆地看着他。“嗯,是呀,就是够不到后背!”大怪物抱怨道,“我总感觉那儿很痒。”

----《七个小野人和小猪》

一只好奇的小猪,着深夜里偷偷溜进了一栋房子里,这栋房子里住着7个贪吃无度、面目狰狞的野人。小野人们好几次要吃了它,但小猪却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沟通技巧,成功摆脱危险,留在了这里,驯服了小野人一家人。

本文我将从绘本创作者与绘本特点、新成员融入集体、建立归属感的四大方法、儿童学习的“同伴效应”、FFC赞美法的重要性,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一、绘本创作者与绘本特点

1、绘本作者

《7个小野人和小猪》著作和绘本都是伊利斯·维韦尔 ,德国女作家,他大学毕业后作为插画师和设计师工作多年。又曾设计两项教学游戏软件获得过德国教育软件奖,孩子的心理教育和插画都是她所擅长的,之后,她开始创作自己的绘本,这本《7个小野人和小猪--新成员》深受德国孩子喜欢,获得过莱比锡书展大奖。

《7个小野人和小猪》描绘了小猪这个新成员在进入小野人一家后,小野人一家(以大块头为代表)从最初的排斥到和平相处再到学习小猪的幽默故事。

2、绘本特点--充满童趣的语言、形象幽默的画面,丰富的心理活动

《7个小野人和小猪》从语言特点、插画的色彩搭配、人物的神情动作都淋漓尽致地展示出童真童趣。大块头丰富的心理动态变化幽默的让孩子领会到赞美所带给他的积极影响。

(1)小猪进入房子后做了一系列小动作引起孩子好奇心、暗示接下来即将要发生的矛盾

小猪没有经过同意就“悄悄地,轻轻地”溜进了房子里,他丝毫没有感觉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文明的。

他还愉快地打开灯、穿过门厅,穿上小野人的鞋子和睡袍套着身上,对着镜子觉得--“我真帅”,这些还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他还发现一个舒服的大沙发,并着上面睡着了。

孩子们看到这,不由得好奇并为这个小猪担忧,因为“这栋房子里住着七个贪吃无度的野人”,他们会不会把小猪吃了呢?

(2)大块头对小猪的“三抓三放”,通过绘本的语言、人物动作表情巧妙的传达出来出他的心理变化

小猪的赞美,“你的牙齿可真锋利!”让大块头笑了,非常开心的放了它,还和他一起开始数牙齿。

小猪握住他的爪子,由衷的赞美“你的爪子可真大!”“真是挠痒痒的好工具!”让大块头“惊愕”,并开始打开心门,和小猪产生交流,“就是够不到后背。”于是,小猪就开始给大块头挠后背。

小猪温柔的赞美道:“你的鼻子可真软啊!那么软,还暖暖的,我真是太爱你的鼻子啦!”大块头第三次放了小猪。

(3)插画中小野人一家和小猪的睡觉方式,贯穿全文,暗示着小野人一家对小猪这个新成员的接受程度

在第二天数完牙齿睡着后,小猪是一个人睡沙发,其他7个小野人是睡着两张床上;到第四天互摸鼻子睡着后,大块头抱着小猪睡着沙发上;第六天时,小猪已经和大块头等四个小野人一起睡在床上中间了。

暗示出小猪跟小野人一家,由冲突关系转变为友好的关系的变化过程。

新成员融入集体,建立归属感的四大方法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

其中的“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只有满足了这一需要,孩子才能可能“自我实现”。

归属感和爱的需要需要在集体生活中获得,所以,每个人都需要融入集体,孩子需要被同龄群体接纳,才能建立起很强的归属感。

那么,孩子怎样才能尽快融入集体,建立归属感?

1、增强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在集体生活中,老师无法照顾到每位小朋友,如果自理能力差就会产生困难。比如小朋友不会吃饭,不会自己上厕所,每次都要老师帮忙,要不选择忍着,不仅会让自己产生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而且会导致孩子不喜欢这种集体生活,想逃离这个集体。

著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

“凡是孩子能做的事情应该让孩子自己做,不要替代他。”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尽早教会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吃饭上厕所,穿衣叠被等。两岁左右,是孩子独立性发展最快的一个阶段,出现了最初的自我概念,开始以第一人称“我”称呼自己,例如“给我”、“我要”、“我自己来”等等,拥有了自我独立性的意向。要让他自己吃饭,虽然会洒得满桌子都是米粒,要让他自己穿衣服,虽然行动缓慢,穿不整齐等,孩子这种最初的尝试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也是孩子可喜的进步。成人应该抓住这个孩子要独立的敏感期,掌握必要的教育策略与要点,让孩子尽快学会基本的自理能力,这样孩子更有信心在集体生活中享受到乐趣。

在绘本《7个小野人和小猪》中,当小猪溜进小野人一家时,它就已经会开灯、穿鞋、穿衣,会自己吃饭,上厕所等,也因为他自理能力强,所以他才能很快的融入小野人一家这个集体中。

2、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勇气和自信,多带孩子出去与人交流

有些孩子天生害羞、内向,这就需要父母有意识的锻炼孩子的勇气和自信,多鼓励和赞美孩子,扩大孩子的接触面,找出孩子的特长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可以通过画画、跳舞、唱歌、背古诗、讲故事、模仿等形式挖掘和培养,并创造机会让他在家人面前展示并以热情鼓励,树立信心。

多带孩子去户外运动,多鼓励孩子交新的朋友,让孩子与朋友相处和游戏中感受到集体带来的快乐。

绘本中,大块头每次说“我要吃了你”,小猪都非常有勇气和自信,“一点儿都不害怕,噢,不!”然后机智的化敌为友。

3、教会孩子沟通技巧,学会赞美他人

孩子善于沟通、学会交好朋友,学会赞美他人,交到正能量的朋友,不仅有利于孩子更快的融入集体,还能更好的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迈向成功。

爱因斯坦曾说: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

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基本的礼貌和沟通技巧,多创造孩子与人交流的机会,带孩子主动和陌生的小朋友打招呼,和他们一起玩,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食物;在家人过生日或节日的时候邀请孩子的同学来家里聚会、做游戏等,这些都需要一些沟通技巧才能与朋友愉快的相处。

我们每个人都有希望得到赞美和表扬的心理需求,赞美不仅能拉近与同伴的距离,还可使对方变得积极起来,促进沟通,得到友谊和帮助。中国自古以来,便有一句俗语:

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赞美他人能让人得到心灵上的满足,教会孩子赞美他人,首先父母要真诚的赞美孩子的优点,赞美周围的人,那么,潜移默化的会让孩子养成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学会真诚的赞美他人。

《7个小野人和小猪》绘本中,小猪通过高超的沟通技巧,让它总能在矛盾冲突中抓住交流的“痛点”,发自内心地去赞美对方,使强悍的小野人渐渐转变。当小野人也遇到困难时,他学习了小猪的沟通技巧,成功驯服了大怪物。

4、学会与人协调合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

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会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的良好品质。

孩子进入幼儿园开始了集体生活,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与人协调合作,互帮互助。家长在平时活动中,应该利用多种形式让孩子学会交往、分享,提高其交往合作能力。多带孩子参加到不同种类的集体活动中,在通过对协作技巧的灌输,磨合的过程中协作精神的培养,帮助孩子在协作中感受到乐趣,让孩子慢慢习得与人协调合作的能力。

《7个小野人和小猪》中,每次小猪夸赞大块头后,都有和小野人一家一起合作数牙齿、挠痒痒、互相摸鼻子。

儿童学习的“同伴效应”

“同伴效应”又作同群效应,是指孩子可能会受到同伴或朋友的影响,最终逐渐同化,包括好的影响和坏的影响,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心理学著作《教养的迷思》的作者哈里斯提出过理论: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在于教养,而在于给了孩子好基因以及良好的社区环境和学校环境,也就是孩子的同辈群体。

她的研究发现,父母的教育主要影响孩子在家里的行为,而外部环境,孩子则会产生另一套不同的行为准则。孩子认同同伴,并根据同伴的行为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实现社会化,并发展为自己的人格。她称之为“群体社会化”理论。

非洲有句谚语:“养大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养育孩子不仅仅是父母的任务,更是整个群体的责任,孩子在整个群体的环境下长大,才能更快更好的融入社会。

国际象棋界著名的匈牙利波尔加三姐妹,他们都有男子国际象棋大师的头衔,多次获得世界冠军。她们的成功,与她们作为心理学家的父亲的培养密切相关,这位波尔加父亲运用的就是“同伴效应”。

他先培养对国际象棋感兴趣的大女儿学习,当二女儿和三女儿长大后,他也想接着培养,但他发现这两个女儿对玩具更感兴趣。于是,这位心理学家父亲在教大女儿学国际象棋时,把房门紧闭,对那两个女儿保持了神秘感。

当两个女儿好奇,问爸爸姐姐在干什么,爸爸告诉她们姐姐在玩有趣的游戏。于是,这两个女儿对爸爸说:“我们也要玩!”最后,三姐妹在一起学习国际象棋,互相陪伴、互相影响、互相进步,一起成才。

波尔加三姐妹在国际象棋方面取得的成就,和英国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很像。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安妮·勃朗特《艾格妮斯·格雷》,她们都有经典传世。

中国古代也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同伴是孩子学习的对象,让孩子产生更多的归属感,心理上得到很大的满足,学会如何社交,怎么合作,如何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等等,在孩子的教育中有着极为关键的影响力。

《7个小野人和小猪》绘本中:

大块头看到门口站着一只大怪物。“我饿了,我要吃了你!”大怪物恶狠狠的说。大块头吓坏了,还好小猪站在他身旁。看到小猪,他突然心生一计。“你的爪子可真大,”大块头声音颤抖地说到,“真是挠痒痒的好工具”

大块头受到小猪“同伴效应”的影响,把握住对方的需求,能发自内心的赞美和提供协助,化解了与大怪物的矛盾。

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活用“同伴效应 ”

FFC赞美法,真诚的夸赞他人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

人类性情中最强烈的,是渴望被人认同。

在社会心理学上,这被称为“社会赞美动机”。每个人天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赞赏,许多心理学家都以小动物做过训练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经常受到鼓励、肯定比经常受到惩罚的小动物学习效果更好。恰当的赞美不但可以帮助孩子重拾自我价值感,提高自信心,更可以帮助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赞美才能让人产生信赖?我们来看看《7个小野人和小猪》这本绘本教给我们的FFC赞美法。

FFC法则是:

Feeling:感受

Fact:事实

Compare:对比

小猪摸了摸大块头的鼻子说:“你的鼻子可真软啊!那么软,还暖暖的,我真是太爱你的鼻子啦!”

事实(F):“你的鼻子可真软啊”

感受(F):“我真是太爱你的鼻子啦”

对比(F):“那么软,还暖暖的”

我们在与孩子相处过程中,夸赞孩子不能直接说:“你真棒!”“你好聪明!”,可以运用FFC赞美法,比如说:“宝贝,这次手工活动中你积极准备工具和材料,独立完成涂画、粘贴(事实),妈妈很高兴(感受),比之前进步很多(对比)。”

著名儿童教育学家陈加荣说:

“赞美是最具有力量和最能取得成效的教育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家长运用好FFC赞美法,可以有效地激励孩子,促使孩子形成优秀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快学起来吧。

写在最后

《7个小野人和小猪--新成员》运用最简单的故事、温馨的插画、童趣般的语言技巧把小猪这个新成员融入小野人一家的历程,娓娓道来。

“这天夜里,小猪依然留在了这里。为什么要走呢?这儿有松软舒服的大沙发、超级棒的“秋千”、配有毛绒垫圈的马桶、一大群鸡,还有可爱的小野人一家。”

“我想吃了你!大块头嘟囔道,然后沉沉睡去,呼噜声震得墙壁都在颤抖。”

这样一本充满幽默童趣的彩色大幅图画书,相信每个家长和孩子都会爱上里面可爱的大块头、机智的小猪、还有善良友爱的小野人一家的。

我是关注我,获得更多育儿知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