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诗人戴复古有诗云:“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而小暑从公历7月7日或8日开始,到7月22日或23日结束。暑,表示炎热,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是还没到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这时,江淮流域的梅雨季节即将结束,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则进入了多雨的季节,并会出现大暴雨、雷击和冰雹。
六月节
暑
热也
就热之中分为大小
月初为小
月中为大
今则热气犹小也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
小暑·三候
【小暑一候:温风至】
摄影:TREVOR POTTELBERG
唐人元稹诗《小暑六月节》中写道“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至,极也,温热之风至此而极矣。小暑时节大地上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如韩愈所言“如坐深甑(zèng)遭蒸炊”。
小暑亦正好赶上入伏,“小暑过,每日热三分。”
摄影:ZUMA WIRE
不经意间,空气中的温度已经慢慢地往上爬了许多
“小暑之时,雨热同季”。雨与小暑相依,暴雨也时常在小暑节气光顾我国的大部分地区。
在我国北方,每年夏季往往会有几场强降水。农谚说:“伏天的雨,锅里的米”,对我国大部分缺水地区来说,雨水往往都集中在夏季一两个月,因此这一两场关键的降水,不仅能缓解旱情,还有望赢得秋季的大丰收。
摄影:STEVE WEBB
摄影:JIM MOORE
摄影:JULIE MAYFENG
印度加尔各答街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
小暑喜雨,文人研墨,闲来一记。
摄影:TERUO ARAYA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元稹《小暑六月节》
金代诗人庞铸《喜夏》诗云:“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青奴初荐枕,黄妳亦升堂。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
摄影:CHINAGARN KUNACHEVA
《忆王孙·夏词》
【宋】李重元
风蒲猎猎小池塘, 过雨荷花满院香。
沈李浮瓜冰雪凉, 竹方床,针线慵拈午梦长。
摄影:STEPHANIE LANE
《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宋】苏轼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倾盆大雨过后,旋即又是蒸腾万物的热烈天气。
摄影:SARA C. HOTCHKISS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元稹《小暑六月节》
【小暑二候:蟋蟀居宇】
《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摄影:LOUIS GAGNON
小暑天气炎热,蟋蟀就到墙根儿、屋檐下来凉快凉快。
【小暑三候:鹰始鸷】
鹰始鸷,《礼记》作鹰乃学习。鸷,凶猛也。*气未肃,鸷猛之鸟始习于击,迎*气也。这个时候,鹰等猛禽带着幼鸟飞出鸟巢,教幼鸟学习捕食的本领。
摄影:MARK BRIDGER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元稹《小暑六月节》
《小暑》
魏荣冰
蟋蟀潜伏于老屋的墙根
婉转的歌声循六月而来
天气湿热,一所房子空空荡荡
心情在一个尾音里急转直下
苍鹰背负一片天空在飞
倏忽间向大地俯冲,在空旷的田野里
掀起一阵遮天的烟尘
像人间正在发动的一场局部战争
一只蟋蟀潜伏在百年老屋里
一座百年老屋,潜伏在一只鹰的眼里
小暑·习俗
各地流传着不少小暑时节的习俗。如“姑姑节”,此时正值农闲季节,农村妇女得闲要回娘家看父母;如“天贶节”,“贶”的意思是赐赠,即天赐之节。如“翻经节”,据说始于唐朝,寺院藏经在这一天要翻检曝晒。
还有“晒衣节”,人们在这天要把衣服(书籍)拿出来晾晒,据说此日晾晒后,可以避免被虫蛀。
作家丁立梅曾写道:“一进入小暑,也就进入伏天了。我的乡下,伏天有晒伏之习俗。家家加了锁的箱笼,都打开了,里面散发出樟脑丸特别的气味。屋门口开始壮观起来,花花绿绿的衣物,晾了一场。小孩子不顾炎热,在那些衣物间穿行,像穿行于一条又一条色彩明艳的河。”
摄影:KENNY NGAI
澳门新美安住宅群,过道上晒满了衣物
小暑时节民间有吃黄鳝的习俗。“小暑黄鳝赛人参”,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
相传,在三国时期,“医圣”华佗得罪了曹操,被打入死牢,他痛惜自己的一身医术未能传人,思忖着想把医书交给自己的夫人。看管华佗的人敬仰华佗的医术和乐善好施,便决定为他做传书人。不料走漏了风声,传书人被*,书也被烧成灰烬。灰烬飞落到水田,恰被黄鳝吃了。由此,人们认为黄鳝可以去除百病,免遭灾难。
民间还有小暑吃藕的习俗。六、七月份,正是鲜藕上市时节,而食藕则以七月前期为佳。嫩藕清脆甘美、爽润可口,哪怕不加任何作料,直接入口,也堪称佳品。
农谚说“小暑小禾黄”,小暑是一期稻作黄熟期。
摄影:GRANT DIXON
过去民间有“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大家围在一起,并且还要尝新酒。“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
小暑·消夏
小暑一来,拉开了盛夏的序幕。现代人的消夏方式,往往简单、直接。
怒吹空调,暴食冷饮有之。
摄影:STEPHEN LEWIS
摄影:BOB KRIST
一路向海有之。
摄影:MARK THEISS
摄影:MOMENT RF
摄影:Stéphanie Kleimann
相较之下,古人的消夏之道显得悠然自得,具有审美性。
清代乔远炳的《夏日》诗说:“薰风愠解引新凉,小暑神清夏日长。……雪藕冰桃情自适,无烦珍重碧筒尝。”所谓“情自适”,恰是在暑热里清凉的浮瓜沉李。
图片:NIDAY PICTURE LIBRARY, ALAMY
池边、桥畔、河岸濒临水面,气温要低些,是古人乘凉的好去处。杨万里曾赋诗日:“小憩人家屋后池,绿扬轻风一丝丝。”
摄影:DON JOHNSTON_SU
坐在自家院中避暑纳凉,也自有一番乐趣。白居易的《消暑》诗曰:“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在保,难更与人同。”
摄影:VALÉRIE LOIRET-BRUNISSEN
端坐院中,清风徐徐,心静生凉。
《易经》中小暑的卦象为“遁”,即退避、隐居,正如清代李渔所言:“应夏藏,闭门谢客。”所谓云行都遗湿,独山谷才进风凉。为了躲避酷暑,“山居”便成了完美的选择。
摄影:LUKE AVEIL
《山居》
【唐】颜仁郁
柏树松阴覆竹斋,罢烧药灶纵高怀。
世间应少山间景,云绕青松水绕阶。
唐代张说有诗云“小暑夏弦应,徽音商管初。”相传由南宋毛敏仲所创作的琴曲《山居吟》,琴曲虽短,但其音调苍古恬静,散板节奏清雅从容,让听者仿佛置身于山间。
小暑之夜,品一曲《山居吟》,避夏于山水之间。
摄影:CARLTON WARD
活在季节里的人
才知道季节并非季节
在目光与月光的对视中
一些消失的事物如流星划过
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
《华夏地理》7月新刊现开通预售,
新刊抢先订!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