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天开始了。
你打了个哈欠,揉了揉眼睛坐起身来。智能窗帘通过捕捉你生理数据的变换准确检测到你已经从睡梦中醒来,在你睁开双眼后便自动拉开,而里层的纱帘却在你睁眼两分钟后才精准的打开,这样可以避免清晨刺眼的阳光对你的双眼造成不适。当然,这款智能窗帘也会根据天气情况做出正确的操作,例如阴雨天窗帘和纱帘就会同时拉开。
“早上好啊主人,今天又是个好天气!”你的人工智能家居服务管家轻轻推开房门,将你今天要穿的西服套装放在你的床头。你懒懒地向它回应了声早安。“早饭已经准备好了,再不起床就要迟到咯”它温柔地提醒你,你抬头望向它,完美的脸上带着迷人的微笑。很好,一早上就看到这样一张赏心悦目的脸,仿佛一整天都有了好心情。现在的AI技术越来越成熟了,私人定制也并不昂贵,你的AI管家完全是按照个人需求为你量身打造的,从身高到外貌,声音到性格特质都完全遵从你的喜好,而且十项全能,对你事无巨细,把你的生活安排的妥帖舒适。你不禁感叹——真是科技改变生活。
你坐在餐桌前享受着美味的早餐,你的AI管家正站在你的身旁为你播报实时新闻。听了一会儿你觉得有些无趣,于是打断了它,并要求它切换功能同你聊会儿天。
“主人,我昨天晚上做了个梦,你猜我梦到了什么?”你那善解人意的AI管家马上转变了话题,向你抛出疑问。听到这个问题你愣了一下,你深知现在早已进入了强人工智能时代,也明白人工智能的强大,你了解这一切的一切不过只是数据的支撑堆叠和庞大算力的体现,但还是忍不住陷入了沉思。
好的,现在打个响指,请你先从美梦中醒来。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说到人工智能就不得不提的开山之作,它由美国科幻鬼才菲利普·迪克于1968年创作。该作品获得星云奖提名,同时也是科幻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银翼*手》的小说原著。小说背景设在未来核战后的旧金山。地球由于核辐射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污染,致命的核爆让地球上的动物全部灭绝,地球已不适合人类居住。政府鼓励民众移民火星,并给每一名移民者配备了一个仿生人(人工智能)以资鼓励。这些仿生人可以很好地服务民众的日常起居,也可以潜入一些危险的地方进行高风险的探查活动。因此留在地球上的人越来越少,除了老弱病残就是些被辐射伤害的“变种人”,他们丑陋畸形,被人们歧视,而相比下面容精致且全能的仿生人看起来仿佛更像“人”。尽管地球上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但还是有很多仿生人千方百计逃离火星来到地球,哪怕只能享受短暂的“自由”,哪怕无法逃脱被捕*的命运,它们还是前赴后继的逃亡,只因不愿奴役于人类。而故事的主角里克便是一名仿生人猎人——依靠捕*仿生人赚取赏金。而某一次他在执行任务的时候结识了一些仿生人,有的甚至是他猎*的目标,这些仿生人有演员,有普通员工,有在火星上曾经的药剂师甚至还有赏金猎人…渐渐地他对某些仿生人产生了移情和复杂的情感,他开始动摇与思考…
菲利普·迪克
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尽管小说原作与改编电影有许多不同之处(例如小说的男主是如假包换的人类且有个感情不咸不淡的妻子,而电影的男主角身份却存疑,究竟是人类还是仿生人,恐怕是“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了。)但毋庸置疑两部作品都是科幻艺术创作领域的佼佼者。且最终落脚点都放在了同一个问题上:到底怎样才算真正的人类?
银翼*手宣传海报
好,在探讨这个终极问题之前,让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直接翻译过来就是“人造智能”。它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有学者提出观点:“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目前面对AI,我们无需用人类的思维方式定义它们,也不需要让它们先学习人类的思考方式再去处理问题,我们只需要给他们提供庞大的数据库作为支撑,剩下的就交给他们强大的算力去处理就好。例如大家熟知的围棋“高手”——alphago(阿尔法狗)作为围棋人工智能界的“扛把子”,它拥有170个GPU(图形处理器)和1200个标准CPU(中央处理器),结合蒙特卡洛算法(即通过做随机试验的方法,用不确定的值来逼近真值),强大的算力让人望尘莫及,其一分钟的计算量人脑则需要至少半小时。
尽管曾经“碾压过”人类的alphago已经退役,但在它超强的算力和惊人的成长速度面前,我们不禁深思,不远的未来,我们会不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司机、快递、服务员、会计、精算师、银行柜员、检测分析人员甚至一部分医生等等繁琐重复的流水线性质的工作都有可能被取代。AI解放了劳动力,过剩的生产力闲置出来,人们将何去何从?也许一部分人将走上科研的道路,继续探索,另一部分人则会走上“娱乐至死”的道路…
而当人类步入了强人工智能时代甚至是超人工智能时代,科幻作品中的想象也许都会成为现实,在那个未来世界中,人类与人工智能间的边界也会越来越模糊,那我们将如何界定这其间的界限?现在让我们先来看看刚才在梦中困扰你的问题:人工智能会做梦吗?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能对梦的形成有一个统一科学的解释,学术界普遍看法是:梦是大脑在作信息处理与巩固长期记忆时所释放的一些神经脉冲信号,被意识脑区解读成部分视、听觉所造成的。而神经脉冲的作用是让我们在受到外界刺激后能做出反应。它的本质其实就是电信号和化学信号。那么显然如果人工智能可以完美模拟人类思维且它的电路可以精密到人类大脑皮层的程度,那么配以电信号刺激,想要实现“做梦”并不是天方夜谭。其实早在前几年,法国巴黎的DREAM项目、德国奥格斯堡的RobDREAM项目以及谷歌的DeepMind项目都不约而同的把研究方向指向了让机器人“睡觉与做梦”,他们认为将睡眠与做梦的过程融入人工智能的认知结构,把梦与算法结合起来,通过模拟动物做梦,模拟一个非结构化的学习时间,可以使人工智能检查回溯已学到的知识。建立深度学习项目,便可以解决任何复杂问题而不只是简单地程序化地解决。因此不久的将来我们的人工智能不仅会做梦,而且还会在梦中飞速成长。
最后让我们回归前文的终极问题——到底怎样才算是真正的人类。当人工智能已经发展成熟,当它们全面通过了图灵测试,学会了做梦与思考,甚至有了痛觉,有了以假乱真的仿生皮肤与机械心脏,拥有了与你我无异的外表甚至“体温”与“脉搏”,那么我们将如何定义它们/他们?它们/他们算不算是人类?也许你会说,当然不算,因为它们是被我们制造的,是不拥有自由意志的“冰冷机器”。很可惜的是到现在为止,人类究竟是否拥有自由意志,各个领域仍在争论不休。也许我们的大脑活动真的就是完全独立于意识的,你的每一个动作,做的每一个决定,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潜意识的,其实做之前大脑都已经开始刺激必要的脑区,准备行动了。这么看来我们也不过是在电信号和化学信号刺激下按部就班执行指令的“精密机器”而已…那么我们与人工智能的差别又在哪里?脑洞再开大些,且抛开自由意志究竟是什么这个终极难题不谈,只简单认为是否具有自由意志是区分人类与人工智能最重要的条件,那么假如“缸中之脑”的假想实验中描述的事情在遥远的未来变成了真实的,那么连接着巨型计算机,浸泡在营养液中可以完整思考、感知世界的大脑算不算完整的人?
缸中之脑
在强大的科技面前,我们的外貌可以被复制,自由意志也许也并不是区分人类与非人的可靠标准,我们大脑的运算能力一定远落后于人工智能,甚至我们的生命机体也比电路仿生材料脆弱许多,速度力量更是屈居于AI之下…可我们会哭会笑,会移情会共情,懂得怜悯同情与爱。这些情感或许才是真正区分我们与人工智能的标准。因此,不要试图狂妄地想要赋予人工智能“情感”吧,因为我们并不知晓遥远未来的走向是动漫《人形电脑天使心》的happy ending还是电影《人工智能》的悲凉结局。
动漫《人形电脑天使心》女主
头脑风暴过后,让我们回归现实,未来的事情我们也不必过度忧虑,毕竟我们现在还处于人工智能的起步阶段,正在大踏步地向着“弱人工智能时代”迈进。航线规划、无人驾驶汽车、人工智能交通管理员、各种虚拟助理(小E、小爱、siri等)等等都在很好的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未来怎样发展我们都不确定,那么能做的就是好好拥有今天,不要荒度!
—————————————————————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