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沿海一带,妈祖庙很多,商人,渔民出海,常常前去拜祭,祈祷出行安全。
北方,及内陆地区,妈祖庙就比较罕见了。因此,可以说,南阳天妃庙是最北边的妈祖庙了。
南阳天妃庙位于淯阳桥北端的白河岸边,此地为何要建天妃庙呢?
古色古香的山门
看完院内的几通古碑,你就明白了。
院内卷棚前右边的第一块古碑,记载了天妃的来历和陈公首建庙宇的经过。
根据碑文可知,康熙三十五年,南阳太守的朋友陈公在郡城首建天妃庙,太守应邀写下了这篇“南阳天妃庙碑文”。
碑文追溯到远古的高阳氏,他设五官治理天下,以水正司管理河渎,阳侯因治水之功,被封为波涛之神,后世秋祀之。
到了宋代,湄洲姑娘林默娘,未婚,多次解救在海上遇到危险的百姓,遂传说她能缚水怪,驱龙虬,止旱涝,疗疾疫,法力广大,统领川渎。被封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
康熙年间,清政府收复了厦门,澎湖列岛,据说在海战时,大雾弥漫,我海军奋勇直前,击溃敌军。将士们仰视云端,麾幢下的天妃隐隐约约出现在空中,闻刀剑之声,如千军万马在奔腾。康熙因天妃佑护而赐其春秋祀典。
当时,南阳白河水势盛大,南关码头桅杆林立,商船遍布,福建的茶叶,江浙的丝绸,山西的药材,都通过水路汇集南阳,码头还驻扎着军队,所以,陈公于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97),修建了这座天妃庙,成为码头上南来北往的行旅商祈祷河清海晏,舟船平稳和休憩之所。
另外几块古碑为嘉庆,光绪年间重修天妃庙的功德碑,嘉庆年间的古碑在大殿后边,字迹清晰,运笔有力。
这几块碑刻是人们从地下挖出来的,才让三百多年前的往事重见天日。
如今,天妃庙仍保存有三进院落。
前面山门保存完好,两边各有几间规模较小的殿堂。左边的为城隍庙和药王庙。城隍庙前的对联为“但得回头便是岸,何须到此悟前非”。其中,岸字是异体字,我没有认出来,请教里面的年长的道姑才明白。
古朴的山门修建在大石条铺砌的台阶上,硬山结构,前面两边各有一个圆形窗户。后面的券形门上,饰以砖雕,做工细致。山墙上面的四条屋脊,状如飞龙,上面塑有鸟兽,风格独特。我估计,它是古建筑中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山门了。
进入山门,两边各有一塔,右边的用砖砌成,左边的是铁塔,都是用来焚烧香表的。
前面就是气势宏伟的卷棚和天妃宫了,为此庙的主题建筑。都是面阔三间,进水三间的硬山结构,两座殿修建在一米多高的台基上,上面铺有条石,踏上几层石台阶,就进入了卷棚,从里面看,两座庙连在一起,殿内宽敞,里面有慈眉善目的天妃塑像。前面楹联为:天上显灵威挽转危机救宇宙,后宫施妙法,排除万祸护人间。
卷棚和天后宫
天妃宫后面有奶奶殿,两旁有文昌殿,老君殿,李爷殿等殿堂,前面都挂有楹联。李爷殿中的主人是谁呢?楹联内容富有警醒意义:举步艰危便把脚跟站稳,置身霄汉更宜心境放平。心态平和,平等待人才是做人之本。
徜徉于院内,读碑文,看楹联,不觉日色已暮。
心想,淯阳城门,白河之畔的南关,当年何等繁华,是丝绸之路源头之一,如今,有幸留下了这些古碑,古建筑见证着历史的变迁,这还要感谢当地政府地重视和庙内道人的保护。
新建的淯阳桥风光无限,躲在一角天妃庙总显得有点落寞。
不禁感叹:潮打空城寂寞回,夜深还过女墙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