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周宣王闻谣轻* 杜大夫化厉鸣冤
(本回简介:西周经过周朝第九世周厉王期间的国人暴乱后,在其儿子周宣王时又出现了一段回光返照式的盛世。周宣王末年,亲自平定戎乱,兵败介林,太原料民,回镐京后,又有红衣小儿童谣、宫女*40年生妖女两怪事,呈现了败落趋势。命追查妖女,不听谏言,宣王*杜伯,左儒自刎,冤死的杜、左二人,化为厉鬼向宣王索命,宣王一病不起。)
词曰: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郊无数荒丘;
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话说周朝,自武王伐纣,即天子位,成康继之,那都是守成令主。又有周公、召公、毕公、史佚(姜太公、周公旦、召公奭shi、毕公高、太史佚为“初周圣人”。姜太公为齐国先祖,周公旦为鲁国先祖,召公奭为燕国先祖,毕公高为魏国先祖)等一班贤臣辅政,真个文修武偃,物阜(fu,丰富)民安。自武王八传至于夷王,觐礼不明,诸侯渐渐强大。到九传厉王,暴虐无道,为国人所*。此乃千百年民变之始,又亏周召二公同心协力,立太子靖为王,是为宣王。那一朝天子,却又英明有道,任用贤臣方叔(当时名臣)、召虎(召公后人,官为太宗)、尹吉甫(山西隰县尹国先祖,周宣王贤相,《诗经》总编)、申伯(申国国君,女儿嫁与周宣王太子)、仲山甫(当时名臣,官为太宰)等,复修文、武、成、康之政,周室赫然中兴。有诗为证:
夷厉相仍政不纲,任贤图治赖宣王。
共和若没中兴主,周历安能八百长!
却说宣王虽说勤政,也到不得武王丹书受戒,户牖(门窗)置铭(铭字);虽说中兴,也到不得成康时教化大行,重译献雉(外人通过多道驿站,来献白雉,指国泰民安)。至三十九年,姜戎抗命,宣王御驾亲征,败绩于千亩(地名,今山西介林),车徒大损,思为再举之计,又恐军数不充,亲自料民于太原,那太原,即今固原州,正是邻近戎狄之地。料民者,将本地户口,按籍查阅,观其人数之多少,车马粟刍(指料草)之饶乏,好做准备,征调出征,太宰仲山甫进谏不听。后人有诗云:
犬彘(指猪)何须辱剑铭?
隋珠(隋侯之珠,著名夜明珠)弹雀总堪伤!
皇威亵(意轻慢)尽无能报,在自将民料一场。
再说宣王在太原料民回来,离镐京不远,催趱(意赶)车辇,连夜进城。忽见市上小儿数十为群,拍手作歌,其声如一。宣王乃停辇而听之。歌曰:
月将升,日将没;
檿(yan,一种乔木)弧(指弓)箕箙(指草袋),
几亡周国。
宣王甚恶其语。使御者传令,尽拘众小儿来问,群儿当时惊散,止拿得长幼二人,跪于辇下。宣王问曰:“此语何人所造?”幼儿战惧不言,那年长的答曰:“非出吾等所造。三日前,有红衣小儿(红衣小儿传童谣,本书第82回吴王夫差和西施在新建的梧宫中享乐时也有红衣小儿童谣),到于市中,教吾等念此四句,不知何故,一时传遍,满京城小儿不约而同,不止一处为然也。”宣王问曰:“如今红衣小儿何在?”答曰:“自教歌之后,不知去向。”宣王嘿然良久,叱去两儿。即召司市官吩咐传谕禁止:“若有小儿再歌此词者,连父兄同罪。”当夜回宫无话。
次日早朝,三公六卿,齐集殿下,拜舞起居毕。宣王将夜来所闻小儿之歌,述于众臣:“此语如何解说?”太宗伯召虎对曰:“檿,是山桑木名,可以为弓,故曰檿弧。箕,草名,可结之以为箭袋,故曰箕箙。据臣愚见:国家恐有弓矢之变。”太宰仲山甫奏曰:“弓矢,乃国家用武之器。王今料民太原,思欲报犬戎之仇,若兵连不解,必有亡国之患矣!”宣王口虽不言,点头道是。又问:“此语传自红衣小儿。那红衣小儿,还是何人?”太史伯阳父奏曰:“凡街市无根之语,谓之谣言。上天做戒人君,命荧惑星(指星火)化为小儿,造作谣言,使群儿习之,谓之童谣(童谣与谣言大不相同)。小则寓一人之吉凶,大则系国家之兴败。荧变火星,是以色红。今日亡国之谣;乃天所以儆王也。”宣王曰:“朕今赦姜戎之罪,罢太原之兵,将武库内所藏弧矢,尽行焚弃,再令国中不许造卖。其祸可息乎?(周宣王敬遵上天,不算昏君)”伯阳父答曰:“臣观天象,其兆已成,似在王宫之内,非关外间弓矢之事,必主后世有女主乱国之祸,况谣言曰:‘月将升,日将没’,日者人君之象,月乃阴类,日没月升,阴进阳衰,其为女主干政明矣。”宣王又曰:“朕赖姜后主六宫之政,甚有贤德,其进御宫嫔,皆出选择,女祸从何而来耶?”伯阳父答曰:“谣言‘将升’‘将没’原非目前之事。况‘将’之为言,且然而未必之词。王今修德以禳之,自然化凶为吉弧矢不须焚弃。”宣王闻奏,且信且疑,不乐而罢(伯阳父以“将”字为托口,并没有解开宣王的心病),起驾回宫。
姜后迎人。坐定,宣王遂将群臣之语,备细述于姜后。姜后曰:“宫中有一异事,正欲启奏。”王问:“有何异事?”姜后奏曰:“今有先王手内老宫人,年五十余,自先朝*,到今四十余年(*40多年一定是神话),昨夜方生一女。”宣王大惊,问曰:“此女何在?”姜后曰:“妾思此乃不祥之物,已令人将草席包裹,抛弃于二十里外清水河中矣。”宣王即宣老宫人到宫,问其得孕之故。老宫人跪而答曰:“婢子闻夏桀王末年,褒城(今陕西汉中市勉县)有神人化为二龙,降于王庭,口流涎沫,忽作人言,谓桀王曰:‘吾乃褒城之二君也。’桀王恐惧,欲*二龙,命大史占之,不吉。欲逐去之,再占,又不吉。太史奏道:‘神人下降,必主帧祥,王何不请其漦(chi,指口水)而藏之?漦乃龙之精气,藏之必主获福。’桀王命太史再占,得大吉之兆。乃布市设祭于龙前,取金盘收其涎沫,置于朱椟之中。忽然风雨大作,二龙飞去。桀王命收藏于内库(夏桀收藏褒城二神龙口水,给周朝留下大祸)。自殷世历六百四十四年,传二十八主,至于我周,又将三百年,未尝开观。到先王未年,椟内放出毫光(如毫毛一样四射的光),有掌库官奏知先王。先王问:‘椟中何物?’掌库官取簿籍献上,具载藏漦之因。先王命发而观之。待臣打开金椟,手捧金盘呈上。先王将手接盘,一时失手堕地,所藏涎沫,横流庭下。忽化成小小元鼋(yuan,俗称“绿团鱼”、“癞头鼋”)一个,盘旋于庭中,内侍逐之,直入王宫,忽然不见。那时婢子年才一十二岁,偶践鼋迹,心中如有所感,从此肚腹渐大,如*一般。先王怪婢子不夫而孕,囚于幽室,到今四十年矣。夜来腹中作痛,忽生一女(践鼋迹而孕,40年后生女,神话),守宫侍者,不敢隐瞒,只得奏知娘娘。娘娘道此怪物,不可容留,随命侍者领去,弃之沟渎。婢子罪该万死!”宣王曰:“此乃先朝之事,与你无干。”遂将老宫人喝退。随唤守宫侍者,往清水河看视女婴下落。不一时,待者回报:“已被流水漂去矣。”宣王不疑。
次日早朝,召大史伯阳父告以龙漦之事,因曰:“此女婴已死于沟渎,卿试占之,以观妖气消灭何如?”伯阳父布卦已毕,献上繇词。词曰:
哭又笑,笑又哭。
羊被鬼吞,马逢犬逐。
慎之慎之。檿弧箕箙!
宣王不解其说。伯阳父奏曰:“以十二支所属推之:羊为未,马为午。哭笑者。悲喜之象。其应当在午未之年。据臣推详,妖气虽然出宫,未曾除也。”宣王闻奏,怏怏不悦。遂出令:“城内城外,挨户查问女婴。不拘死活,有人捞取来献者,赏布帛各三百匹;有收养不报者,邻里举首,首人给赏如数,本犯全家斩首。”命上大夫杜伯专督其事,因繇词又有“壓弧箕箙”之语,再命下大夫左儒,督令司市官巡行廛(chan,街市)肆,不许造卖山桑木弓,箕草箭袋,违者处死,司市官不敢怠慢,引著一班胥役,一面晓谕,一面巡绰(杜伯查妖女,左儒查弧箙,各有分工)。那时城中百姓,无不遵依,止有乡民,尚未通晓。巡至次日,有一妇人,抱著几个箭袋,正是箕草织成的,一男子背着山桑木弓十来把,跟随于后。他夫妻两口,住在远乡,赶着日中做市,上城买卖。尚未进城门,被司市官劈面撞见,喝声:“拿下!”手下胥役,先将妇人擒住。那男子见不是头,抛下桑弓在地,飞步走脱。司市官将妇人锁押,连桑弓箕袋,一齐解到大夫左儒处。左儒想:“所获二物,正应在谣言,况太史言女人为祸,今已拿到妇人,也可回复王旨(左儒思路也对,只是此妇人不是彼妖女)。”遂隐下男子不题,单奏妇人违禁造卖,法宜处死。宣王命将此女斩讫。其桑弓箕袋,焚弃于市,以为造卖者之戒。不在话下。后人有诗云:
不将美政消天变,却泥谣言害妇人!
漫道中兴多补阙(que,过失,同“缺”),
此番直谏是何臣?
话分两头。再说那卖桑木弓的男子,急忙逃走,正不知:“官司拿我夫妇,是甚缘故?”还要打听妻子消息。是夜宿于十里之外。次早有人传说:“昨日北门有个妇人,违禁造卖桑弓箕袋,拿到即时决了。”方知妻子已死。走到旷野无人之处,落了几点痛泪。且喜自己脱祸,放步而行(老百姓遭此横祸,也只能无可奈何)。约十里许,来到清水河边。远远望见百鸟飞呜,近前观看,乃是一个草席包儿,浮于水面,众鸟以喙衔之,且衔且叫,将次拖近岸来。那男子叫声:“奇怪!”赶开众鸟,带水取起席包,到草坡中解看。但闻一声啼哭,原来是一个女婴。想道:“此女不知何人抛弃,有众鸟衔出水来,定是大贵之人(最底层百姓也知道,贵人有神助)。我今取回养育,倘得成人,亦有所望。”遂解下布衫,将此女婴包裹,抱于怀中。思想避难之处,乃望褒城投奔相识而去。髯翁有诗,单道此女得生之异:
*迟迟四十年,水中三日尚安然。
生成妖物殃家国,王法如何胜得天!
宣王自诛了卖桑弓箕袋的妇人,以为童谣之言已应,心中坦然,也不复议太原发兵之事。自此连年无话。到四十三年,时当大祭,宣王宿于斋宫。夜漏二鼓(二更时分,晚上9~11点),人声寂然。忽见一美貌女子,自西方冉冉而来,直至官庭。宣王怪他干犯斋禁,大声呵喝,急唤左右擒拿,并无一人答应。那女子全无惧色,走入太庙之中,大笑三声,又大哭三声,不慌不忙,将七庙神主(七庙神主是指,四亲:父、祖、曾祖、高祖,二祧:天祖、烈祖,一始祖。另九祖指:父、祖、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始祖、远祖、鼻祖)做一束儿捆著,望东而去。王起身自行追赶,忽然惊醒,乃是一梦。自觉心神恍惚,勉强入庙行礼。九献(九次献酒,天子祭祀大礼)已毕,回至斋宫更衣,遣左右密召太史伯阳父,告以梦中所见。伯阳父奏曰:“三年前童谣之语,王岂忘之那?臣固言:‘主有女祸,妖气未除。’繇词有哭笑之语,王今复有此梦,正相符合矣。”宣王曰:“前所诛妇人,不足消‘壓弧箕箙’之谶耶?”伯阳父又奏曰:“天道玄远,候至方验。一村妇何关气数哉!”宣王沉吟不语。忽然想起三年前,曾命上大夫杜伯督率司市,查访妖女,全无下落。颁胙(祭祀用的肉)之后,宣王还朝,百官谢胙。宣王问杜伯:“妖女消息,如何久不回话?”杜伯奏曰:“臣体访此女,并无影响。以为妖妇正罪,童谣已验,诚恐搜索不休,必然掠动国人,故此中止。”宣王大怒曰:“既然如此,何不明白奏闻,分明是怠弃朕命,行止自由。如此不忠之臣,要他何用!”,喝教武士:“押出朝门,斩首示众!”吓得百官面如土色。忽然文班中走出一位官员,忙将杜怕扯住,连声:“不可,不可!”宣王视之,乃下大夫左儒,是杜伯的好友,举荐同朝的。左儒叩头奏曰:“臣闻尧有九年之水,不失为帝;汤有七年之旱,不害为王。天变尚然不妨,人妖宁可尽信?吾王若*了杜伯,臣恐国人将妖言传播,外夷闻之,亦起轻慢之心。望乞恕之!”宣王曰:“汝为朋友而逆朕命,是重友而轻君也。”左儒曰:“君是友非,则当逆友而顺君;友是君非,则当违君而顺友(左儒公私分明,即是忠臣,又是挚友)。杜伯无可*之罪,吾王若*之,天下必以王为不明。臣若不能谏止,天下必以臣为不忠。吾王若必*杜伯,臣请与杜伯俱死。”宣王怒犹未息,曰:“朕*杜伯,如去藁草,何须多费唇舌?”喝教:“快斩!”武士将杜伯推出朝门斩了(宣王斩杜伯:杜伯不认真执行王命,又长时间不汇报,有过错;先斩了卖弓妇女,宣王已默认此妇人为妖女,因小事而斩杜伯,且不听劝谏,宣王老而固执)。左儒回到家中,自刎而死。髯翁有赞云:
贤哉左儒,直谏批鳞。
是则顺友,非则违君。
弹冠谊重,刎颈交真。
名高千古,用式彝伦(常理)。
杜伯之子隰叔,奔晋,后仕晋为士师之官。子孙遂为士氏,食邑于范,又为范氏。后人哀杜伯之忠,立祠于杜陵,号为杜主,又曰右将军庙,至今尚存(杜伯为隰氏、士氏、范氏之祖)。此是后话。
再说宣王次日,闻说左儒自刎,亦有侮*杜伯之意,闷闷还宫(宣王不算昏君,只是晚年有时糊涂)。其夜寝不能寐。遂得一恍惚之疾,语言无次,事多遗忘,每每辍朝。姜后知其有疾,不复进谏。至四十六年秋七月(一病三年),玉体稍豫,意欲出郊游猎,以快心神。左右传命:司空整备法驾,司马戒饬车徒,太史卜个吉日。至期,王乘玉辂,驾六驺,右有尹吉甫,左有召虎,旌旗对对,甲仗森森,一齐往东郊进发。那东郊一带,平原旷野,原是从来游猎之地。宣王久不行幸,到此自觉精神开爽(也许是人们常说的回光反照),传命扎住营寨。吩咐军士:“一。不许践踏禾稼;二不许焚毁树木;三不许侵扰民居(三条都是爱民的好指令)。获禽多少,尽数献纳,照次给赏;如有私匿,追出重罪!”号令一出,人人贾勇,个个争先。进退周旋,御车者出尽驰驱之巧;左右前后,弯弧者夸尽纵送之能,鹰犬借势而猖狂,狐兔畏威而乱窜。弓响处血肉狼藉,箭到处毛羽纷飞(形象生动,语句优美,热火朝天)。这一场打围,好不热闹!
宣王心中大喜。日已矬西,传令散围。众军土各将所获走兽飞禽之类,束缚齐备,奏凯而回。行不上三四里,宣王在玉辇之上,打个眼眯(眯眼休息),忽见远远一辆小车,当面冲突而来。车上站著两个人,臂挂朱弓,手持赤矢,向著宣王声喏曰:“吾王别来无恙?”宣王定睛看时,乃上大夫杜伯,下大夫左儒。宣王吃这一惊不小,抹眼之间,人车俱不见。问左右人等,都说:“并不曾见。”宣王正在惊疑。那杜伯左儒又驾著小车子,往来不离玉辇之前。宣王大怒,喝道:“罪鬼,敢来犯驾!”拔出太阿宝剑,望空挥之。只见杜伯、左儒齐声骂曰:“无道昏君!你不修德政,妄戮无辜,今日大数已尽,吾等专来报冤。还我命来!(这是厉鬼索命,杜伯、左儒向宣王索命,本书第14回有彭生向齐襄公索命、本书第7回有颖考叔向公孙阏索命、本书第43回卫元咺向周歂索命等)”话未绝声,挽起朱弓,搭上赤矢,望宣王心窝内射来(这是神话,但忠臣射君,大有不妥)。宣王大叫一声,昏倒于玉辇之上,慌得尹公脚麻,召公眼跳,同一班左右,将姜汤救醒,兀自叫心痛不已。当下飞驾入城,扶著宣王进宫。各军士未及领赏,草草而散。正是:乘兴而来,败兴而返。髯翁有诗云:
赤矢朱弓貌似神,千军队里骋飞轮。
君王枉*还须报,何况区区平等人。
不知宣王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延伸阅读:西周历代帝王简介
一、祖上简介:后稷是上古时轩辕帝的4世孙,周朝姬氏之祖先,古公亶父是后稷的12世孙。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太伯、仲雍和季历,季历的儿子姬昌最有帝王象,为让姬昌继位,太伯、仲雍出走江南。古公亶父被追尊为周太王。
姬昌是西周奠基者,在位50年,曾被商纣王囚于姜里,后得释归,益行仁政,天下诸侯归从者多。姬昌在伏羲氏的基础上进一步演绎易经八卦。姬昌有十八个儿子,大儿子伯夷考被商纣王*害,二儿子姬发继位。周武王姬发得天下后,追尊姬昌为周文王。
二、历代帝王
1、周武王姬发
西周武王(约公元前1087年一公元前1043年),继承父亲遗志,消灭商朝,建立了西周王朝,有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2、周成王姬诵
周成王姬诵(公元前1055年-公元前1021年),周武王之子。即位时年少,由周公姬旦摄政,引起管叔、蔡叔、霍叔等人不满,三人联合武庚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周公率兵平定叛乱后,摄政七年,还政于成王。
3、周康王姬钊
周成王儿子,在位26年,在位时,不断攻伐鬼方(今陕西省西北部)和东南各地,掠夺奴隶和土地,国力强盛,天下统一,经济、文化繁荣,社会安定,后世将这段时期和成王末年的统治誉为“成康之治”。
4、周昭王姬瑕
西周第四代国王,周康王之子,继续扩大周的疆域,从昭王十六年开始,亲率大军南征荆楚,大获财宝,铸器铭功。昭王十九年,南攻楚国,全军覆没,昭王死于汉水之滨。
5、周穆王姬满
周朝第五代王,周昭王之子,在位55年。东征西讨,扩大疆土,加强对四方蛮夷的统治力度,传说曾“天山会王母”,但由于天子不在朝堂,朝政松弛,自穆王之后,周王朝开始由盛而衰。
6、周共王姬繁扈
西周第六代国王,在位23年,周穆王之子。主要有用减少军费开支、推行土地私有化等措施,增加国家收入。曾因三个没有即时进贡三个美女为由,灭掉了诸侯国宓国。
7、周懿王姬嬉
周共王姬繁扈之子,西周第七代君主,在位15年。生性懦弱,继位后政治日趋腐败,国势不断衰落,由于西戎屡次进攻,他被迫将都城迁往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
6、周孝王姬辟方
共王弟,懿王叔,周懿王病死后,由于太子无能,能*姬辟方就乘机夺取了王位,他一直想复兴周王朝,但是,才刚刚即位六年,就病死了。
8、周夷王姬燮
西周第八代国王,周懿王子,周孝王侄孙,孝王死后继位,在位30年。在位朝间,太原一带的犬戎不断地反叛,夷王几次派兵征讨,都未能根除。《竹书纪年》夷王三年“烹齐哀公于鼎”。
9、周厉王姬胡
西周第九代国王,夷王的儿子,在位37年。在位期间,横征暴敛,剥夺贵族的权力,不断征伐,任用卫巫监视并*死有怨言的人,引起天下不满。公元前841年,发生了国人暴动,厉王仓皇而逃跑,死于彘(今山西霍县)。他出逃后,召公(召穆公虎)、周公(周定公)管理朝政,号为共和,自共和元年(前841)中国历史有了明确纪年。
10、周宣王姬静,
周朝第十代王,周厉王之子,整顿朝政,讨伐侵扰周朝的戎、狄和淮夷,周朝一时复兴,史称“宣王中兴"。
11、周幽王姬宫涅
周宣王之子,西周第十一代君王,在位11年,贪婪腐败,不问政事,废嫡立庶。为取悦褒姒,“千金一笑”,“烽火戏诸侯”。申侯与犬戎联合攻陷镐京,幽王被*,西周灭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