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
在云南大理,洱海一直以来都是一张亮丽名片,吸引着无数游客心驰神往。很难想象的是,如今清澈如镜、碧波交织的洱海,曾经一度被蓝藻侵占,保护洱海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在洱海水质日益好转的过程中,为更好解决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农业绿色高值生产等问题,2022年,在大理州人民政府、中国农业大学和云南农业大学的共同推进下,洱海边的“古生村科技小院”诞生。定位于“3.0 版本”的古生村科技小院,位于大理市湾桥镇,是专门探索农业绿色转型和洱海保护的科技小院,从建立面源污染精准防控体系、构建绿色高值种植模式、建设科技小院群三方面工作入手,开展了一系列行动。
一个院落、几间农舍,科技小院孕育着乡村振兴美好未来。
2009年,科技小院模式由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团队在河北曲周首创。经历15年发展,科技小院遍布全国,总体数量已经破千,并已成功推广全球。从最初服务一家一户的“1.0”模式发展到如今古生村助力乡村振兴的“3.0 ”模式,如今的科技小院,正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赋能,更好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育英才。
拉进科研与土地的距离
科技“高大上”,小院“接地气”。科技小院里的师生长期驻扎农村和农业生产一线,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服务农业和农民。因此,打通科研与土地的“最后一公里”,因地制宜让技术落地运用在实际生产中非常重要。
古生村科技小院负责人金可默,是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副教授,主要从事土壤相关的基础研究,“学校里做学问,很难去了解田间地头真实情况,有时是‘纸上谈兵’。在科技小院可以和农民打成一片,去挖掘并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
金可默谈到,在推进洱海治理保护,构建源头减排、退水处理、生态建设三道防线精准防控体系的过程中,发现洱海流域农业发展长期存在“绿色不高值、高值不绿色”问题,“传统种植施肥方式不合理会使环境负荷大,土壤氮磷盈余过高,农民也缺乏精准施肥与搭配种植的知识。在发展绿色农业时,平衡洱海环境保护与实现更高经济价值是难题之一。”金可默说。
为此,科技小院师生结合洱海流域土壤、气候等特征,开展多项种植试验,每天都在地里监测水质、测土解析,指导村民采用科学种植方法,同时还为农作物建立古生片区土壤肥力监测网,创新绿色智能肥、垄作覆膜、节水灌溉绿色增产减排技术,希望帮助农民节约成本、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相比于传统种植模式,仅水稻一种作物,较农民常规减氮、磷肥10%、55%,增产32%,节水45%;并于2023年推广应用2万亩,平均每亩增产72公斤。同时,还构建了“水稻-富硒油菜薹”“水稻-菜油两用型油菜”“鲜食玉米-莴笋”等绿色高值模式,均取得促产增收和环境减排显著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古生村还成为“网红打卡地”。在与村民积极沟通中,团队发现,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生村,有着丰富且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文化资源。为推动当地传统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与地方经济互促发展,在张福锁院士的指导下,由云南农业大学主导建立的“洱海人文科技小院”,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以古生村科技小院为核心,在整个流域,我们目前发展了有机循环与有机农业科技小院、面源污染精控科技小院、洱海人文科技小院等14个特色科技小院。”在金可默的理解中,这也是打造“3.0 ”版本科技小院的意义所在,通过科技小院群,将创新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协同机制,将全面助力当地人才、组织、产业、文化、生态振兴。
可以说,科技小院正发挥着重要“桥梁”作用,能让科研成果更好地在田间转化出实效,是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也是农业科技发展的“助推器”,将更有力地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实现。
以赛促学探索兴农人才培养新模式
从人才培养角度来说,科技小院为农业生产实践的大舞台和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培养了新农科、大农业所需要的全方位人才。从科技小院出发,越来越多的年轻学子走上乡村振兴的大舞台。
2022年,《关于推广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 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通知》《关于支持建设一批科技小院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相继发布,倡导相关研究生培养单位把研究生长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着力培养知农、爱农、兴农的农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为了鼓励更多学生把论文写在广袤大地上,近日,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 创新大赛“拼多多杯”第二届科技小院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决赛在云南大理闭幕,全国22所院校的46支队伍近200名师生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结果。
作为获奖队伍的学生负责人,云南晋宁花卉科技小院学生院长刘建华表示,在“自找苦吃”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奋进,施展才干,全心全意为花农花企服务,立志于成为花农眼中“最可爱的人”。在之后的科技小院工作开展中,师生们将个人专业发展和国家需求紧密结合,扎根于乡村振兴的土壤,为农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除了让更多拥有专业技术知识的专家、学生扎根乡村,科技小院在帮助农民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开设了培训课堂,从“授人以鱼”升级为“授人以渔”。
依托褚橙20多年的发展历史和市场认可度,来自云南的褚橙科技小院,算得上本次大赛的“人气”团队之一。褚橙代表着中国水果种植业的较高经营管理水平,吸引着不少桔橙产地争相效仿。褚橙为此搭建培训中心,免费向周边对橙子种植感兴趣的农民传授技术,让大家从“学不会”到“学得会”。
此外,科技小院还通过农民教农民、以户带户的方式,利用人才传帮带模式推动技术普及,加速驱动乡村振兴。在大赛闭幕式上,参赛学生代表向全国科技小院发布了“扎根村屯农家,逐梦乡村振兴”行动倡议,小院学生表示,将矢志不渝,坚定理想信念;扎根大地,厚植爱农情怀;求知善学,锤炼兴农本领;挺膺担当,贡献青春力量。
联动多方主体全方位推动乡村振兴
科技小院正联合企业、政府、合作社、农户等多方主体,共同开展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并逐渐搭建起“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这意味着,多学科交叉、多院校联合、多主体融合,齐力推进乡村振兴,正在成为全国科技小院的发展方向。
以重庆铜梁蔬菜科技小院为例,其摸索出了一套以产业化联合体为抓手,多主体参与发展农业的新模式。在研发端,由科技小院负责剖析问题,打造蔬菜全产业链绿色生产模式;在销售端,联合政府、高校、农资企业、电商平台等多主体,拓宽销售路径,提升蔬菜业主收入。据介绍,新模式推广后,仅辣椒一种作物,季每亩增收953元。
2020年,科技小院大赛作为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 创新大赛专项赛事之一,被吸纳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今年是科技小院大赛举办的第二届,也是拼多多连续两届作为赛事支持方,助力高校学子交流、比拼兴农之术。
从助力农产业发展角度来说,作为以农产品销售起家的综合电商平台,农业始终是拼多多的核心战略。一直以来,拼多多都在关注与扶持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对于丹棱桔橙科技小院重点研究的桔橙、福建区赛参赛队伍研究的平和蜜柚、陕西眉县猕猴桃科技小院研究的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拼多多都给予了积极的关注和扶持。
拼多多希望在助力先进技术下乡、科研成果转化和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拼多多副总裁侯凯笛表示,“如果说科技小院拆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墙、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墙、教与学之间的墙,那拼多多则要助力破开科研与市场之间的墙,助力推动农特产的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发展,完善现代农业产业链。”
科技创新顶天立地,产学研用推陈出新。教书与育人、田间与课堂、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推广、创新与服务,在科技小院得以紧密结合。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林万龙认为,未来需要继续发挥科技小院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作用,不但要针对传统生产技术更新,还要与现代产业、现代企业对接,让科技小院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新华网 谷雨)
(品宣)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