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学子们走出云南大山,走出内蒙古大草原,走出……,来到北京大学求学。
20多年后,他们在各自领域已是佼佼者。
他们是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北大校友,有着一个发展乡村产业的共同梦想。
他们的想法得到了老师的大力支持,在老师的倡议和召集下,这群北大校友们说干就干,把想法落地,成立了鼎士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士科技”)。
出生在云南的周昊,北大毕业后曾就职于多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担任基金执行合伙人,具有丰富的创业及团队领导经验,因此成为这群北大校友的带头人。
周昊从小就看到,农民辛苦耕种,却依然摆脱不了贫困的境地。大学毕业后,他去青海山区支教,感受到了乡村生活中更多的艰辛与不易。改变广大农村和农民的贫困状况,成为他潜意识里的一颗种子;这颗种子经年累月后,茁壮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周昊之于乡村,像艾青的那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带着一股子使命感。
2017年,鼎士团队以投资者深挖产业规律的职业习惯,一头扎进“乡下”,寻找农业和农村振兴发展的有效之路。
北大校友的农产品产业链思考
在大农业领域内,鼎士团队聚焦于以品牌化为目标的全产业链打造。种植业的产业链长,参与者众多。上游产前农资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和农机等;中游产中包括种植、采摘等;下游产后和终端消费包括农产品加工和流通。配合着上中下游,有偏上中游的基础建设如仓储、冷链物流等,以及中下游的农业基础服务如供应链金融、信贷服务。
鼎士团队深入各地调研,他们发现,这些年来各地的特色农产品发展规模都非常大,但绝大部分是农户、合作社根据自己以往的耕作经验在做。他们习惯于种好自己熟悉的农产品,等着卖一个好价格。一旦他们遇上了自然灾害,农产品的收成不好,或者种出来的农产品不受市场欢迎时,他们的收入就大打折扣,甚至亏得很惨,很难保证有长期稳定的收入,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看天吃饭”。当然,也有不少有市场意识和经营能力的农业项目带头人扎根农村,但其中不少是在有情怀但没有销售渠道支撑的情况下,一脚踩进了农业产业种植端的困境。
从上图可知,农产品需要经历产前、产中、产后和流通后,才能来到餐桌上。这中间,还需要基础建设和基础服务的配套。鼎士团队明白,只有对终端消费者有着深刻认知,同时对农产品流通渠道有深度把控力,才能生产出终端消费者欢迎的农产品,确保农产品持续稳定的产量与质量,从而也才能确保农民的收入稳定。而要让农民在同一亩土地上、以同样的劳动获得更高的收入,他们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必须卖得出更高的价格,这就需要品牌的“加持”。也就是说,鼎士团队只有帮助农产品在全产业链过程中做到标准化,才能形成农产品品牌化的基础,进而完成品牌建设,产生品牌溢价,才能为农户增收。
鼎士团队对农产品的品牌化之路有着自己的思考。品质是品牌的基础,标准化又是品质保证的前提,也是品牌的壁垒。周昊这样总结了他们的发展策略:“按照我们的产业链打造策略,先建立流通端能力,反向再构建种植端能力。通过流通端和种植端的标准化,共同构成了我们品牌化的壁垒,以强大的生产能力和流通能力作为基础,我们再来完成最后一步,就是农产品的品牌化。”
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农产品做品牌,难!
主要原因是农产品通常都带有明确的地域性,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品牌认知,更多的在于对农产品的产地认知,而且产地对于农产品来说,一定程度上就代表品质,比如五常大米、阿克苏苹果、褚橙等,这就决定了农产品的品牌化必须立足于原产地,也必须涵盖种植端;而向种植端的拓展,恰恰是农业产业链中风险最高的环节。首先,种植端需要大量的资本性投入;其次,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面临气候、病虫害、市场波动等多重风险。
而细化到具体操作上,一个农产品的标准化有多难?这个标准化需要在种植端、加工端和流通端全面实现。
比如美国的都乐,它的全产业链拥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标准。原产地上,严格审核和评估自有农场和供应商的生产管理水平,保证产品符合食品安全要求;仓储物流过程中,先进的冷藏仓储系统,可以全年365天持续发货;在从挑选种子,到果蔬摆上超市货架的整个过程中,都乐实施严格的国际规范和标准,实现全球质量可追溯。都乐因此有了更高的产品品质和品牌溢价。
而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农产品品牌企业是空白!这激起了鼎士团队的斗志。
结合国内农产品品牌化发展现状,鼎士团队越发清晰了自己的发展道路:从渠道终端需求来完善供应链,以供应链为桥梁,托起需求与生产。确保需求,确保渠道销量后,再反向赋能种植端,从而确保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标准化管理。
在农产品的选品上,鼎士团队以原产地特色果蔬作为切入的主要品类,在产业链条上反向延伸,最终通过自有的渠道品牌实现农产品的品牌化,达成产业链条的闭环。周昊坦言,最初的两年,朋友们经常调侃他们这个团队:“不是说好要下乡助农吗?怎么去做了水果贩子?“
反向延伸的“渠道主导模式”
鼎士的核心创始团队一共有8位成员,分别在各自不同的领域深耕多年,技术、投资、渠道、电商、金融等等,各司其长,并根据产业布局的发展不断纳新,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
“筐鲜生“,是鼎士团队孵化的第一个项目,也是他们反向延伸农产品产业链的最佳切入口。2018年底,筐鲜生流通平台成立,主要从生鲜原产地采购并加工优质农产品,供应给生鲜零售商。经过三年多的运营,筐鲜生已经成功进入盒马鲜生、京东、中粮我买、永辉、沃尔玛等主流零售端的供应商序列,在柑橘、冬枣、车厘子、葡萄等多个单品上,成为了主力供应商。筐鲜生的生鲜育冷及加工技术、物流中转筐技术,在市场化运作中逐渐成熟,并且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从B端渠道的需求和标准入手,筐鲜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水果贩子”,而是深知终端需求的“水果猎手”。通过这个“水果猎手”,鼎士团队从全国各地找到符合渠道标准的好水果品种。于是,在2020年9月,鼎士团队水到渠成启动了向产品种植端的延伸——“兴眉农业”。
四川省眉山市是中国杂交柑橘的主力产区,域内杂交柑橘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每年产值140亿元,约占中国杂交柑橘总产量的三分之一。眉山柑橘的爱媛38、粑粑柑、丑橘三个品种,季节搭配从当年的9月一直卖到次年6月,有明显的主力产区优势。这样的产量具备规模化生产的条件,而且当地的果园大多都已经完成了高标准农田改造,水肥药一体化管线直接部署到每棵果树下,采摘和运输通道也已经配套改造完毕。
2020年下半年,鼎士科技联合筐鲜生,与四川省眉山市地方国资平台眉山国投共同投资设立兴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眉农业”),主要进行杂交柑橘产品的种植与加工。兴眉农业的第一步是成立加工中心,对果品进行分选和分级,使得产品标准化。其中,兴眉农业使用筐鲜生的冷冻技术,延长了产品的上架期,提高了附加值。与盒马鲜生渠道上的其它同类产品相比,兴眉农业的柑橘品类的上架期可以延长50%,帮助终端渠道大大降低了损耗率。兴眉农业与筐鲜生的协作,一下子提高了眉山地区柑橘产品在流通端的竞争力和产品议价能力。
这种产品议价能力的提升,对于眉山当地的果农来说,无疑是件大好事。兴眉农业保障了农户的销售,进一步拉动了农民在种植端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受益的还有当地的国资平台。2020年,兴眉农业成立并投产一个半月,在筐鲜生流通平台的销售支撑下,为地方国资平台完成了5000万元的并表收入,成为地方农产品流通及加工龙头企业。2021年,兴眉农业完成4.2亿元的销售收入,在地方特色柑橘等农产品领域形成区域性的销售优势。在眉山国投集团当年销售收入中,兴眉农业贡献了近三分之一的并表收入。作为地方国资企业,眉山国投依托兴眉农业完成了农业板块的打造,同时也极大提升了平台公司融资能力。
没有融资能力,是种植业项目常见的痛点,根本原因在于种植业很难出标准化的产品。兴眉农业的标准化,无疑是精准解决了这一痛点。2022年,鼎士团队与眉山国投合作,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课题组指导下,正在试点进行相关种植用地的土地流转,并且依托地方国资平台的增信,尝试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有效引导城镇金融资本有序进入乡村要素市场。这个实践将起到两方面效果:1)为农业产业种植端的重资产投入找到一个有效的资金来源;2)通过证券化的方式,为地方国企转型补充资本金。
由此,鼎士团队通过这种反向延伸的“渠道模式”,由筐鲜生到兴眉农业,在农产品产业链条上持续反向推进到种植端。
种植管理的标准化,是农产品品牌化的起点。农产品的标准化更集中在种植和筛选分级上,这其中涉及的问题并不单一。比如柑橘品种,从种植前的育种、肥料、机具,到种植过程中的花芽分化期,萌芽、催花期,坐果抗逆期和壮果、增糖期分别如何标准化管理,甚至包括采摘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名目繁多。而到了筛选分级上,同一棵树上长出来的不同果子所产生的效益也不相同。通过筛选分级,根据果实的外观、大小和内在的品质分为三级,有当作原材料卖给果汁加工厂的,有专门送各大B端商超及电商平台的,有在区域性农产品市场完成分销的。
2021年开始,鼎士组建了种植端专业化团队,由农科院相关专家、乡村治理专家、当地种植大户等组成的专家团队,规范化种植管理过程,带着果农一起干,手把手教果农,帮助果农改进传统的种植方法,让果农对品质的认知更到位。这个过程,需要一个长周期,但也正是鼎士团队在农产品品牌化过程中最坚实的堡垒。
周昊介绍说:“传统的供应模式下,整个农产品从地里出来到上餐桌,起码有13~15家公司在中间。我们在农业产业链的流通中,做了三段论:种植端——TOB端流通——TOC端流通——餐桌,中间不超过4家公司。这样压缩的流通过程中挤压出来的利润,一方面反哺到消费者,另外一方面再反哺到农民种植户去。“
以农产品的渠道共享品牌“米粒”完成产业链闭环
从自建供应链,确保农产品的销量,到与地方国资平台合建种植中心,确保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这两端打通之后,鼎士团队方可确保自己推出的农产品有“量”,有“质”,他们的农产品品牌化之路才能又向前迈出一大步。在介绍鼎士团队如何做农业的过程中,周昊反复强调农产品的品牌化。为什么一定要做农产品的品牌?鼎士团队是这样思考的。
一提起“都乐”这个品牌,大家就联想到了香蕉;一提到“佳沛”,大家就联想到了奇异果。鼎士团队的助农目标,就是要让大家一提到“米粒”,就能联想他们未来要深耕的特色农产品。
周昊介绍说:“这几年,我们基本上把全国各大果蔬类主产区都跑了个遍,能够符合我们在种植端、加工端和流通端都能标准化的,目前已经选择出二十多个品种,包括水果和蔬菜。未来,贴着“米粒”品牌的蔬果,不仅在我们的B端渠道种继续流通,还会在我们的自营电商平台——米粒消费养老商城中售卖。在商城的货架上,“米粒”农产品将占到所有货品的25%。至此,我们将以“米粒”这个渠道品牌实现我们的农产品品牌化探索。”
2021年10月,鼎士团队农业产业链条中孵化的第三家公司北京米粒数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米粒消费“)正式成立,并且成为中国社会保险学会指导下消费养老领域重要试点企业。米粒的出现,为鼎士的农业产业链条补充了最后一个环节——TOC的零售端。至此,鼎士理想中的农业产业链实现了初步闭环。
米粒消费的核心特征是搭建线上线下结合的零售网络平台,在经营过程中,通过平台返利来为消费者完成个人养老金的累积。米粒消费通过与大型机构,比如: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电信运营商、航空公司、大型零售端等合作,共同进行流量运营,在大型机构的流量支持下,不断优化供应链,形成稳定的经营性毛利。米粒消费平台将毛利的大部分作为个人养老金反哺给消费者,从而支持了国家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体系的建设。米粒消费与其它电商平台的另一个重要区别,在于米粒平台除了覆盖城镇居民,也重点覆盖农村人群,针对农村人群打造了农资电商平台。周昊认为:“米粒消费将帮助农户通过农资消费来累积养老金,这将是我们从生产到消费完成全面助农的过程,也将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创新。”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根据预测,到了2050年,60岁及以上老人占比将超过30%。长期以来,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重城市、轻农村,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养老金差距较大。长期在农村的调研,让鼎士团队深刻认知到农民养老保障的不足。
为此,鼎士团队在打造农产品产业链条的同时,积极探索帮助农民提高消费养老保障的路径。他们了解到,2018年以来,“第三支柱个人消费养老金规范管理计划“开始试点。消费养老创新模式是一种新型养老保险机制,它由政府主导和监管,由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消费者通过日常消费可获得消费资本利润作为收入,转化为养老金。
2020年10月,鼎士科技推出了“米粒消费养老”计划,被中国社会保险学会纳入消费养老第二阶段的试点。“米粒消费”线上的米粒消费养老商城,除了来自各大渠道和主流供应商的标准化商品之外,重点销售的是自有产业链形成的优质农产品。
而针对农民,米粒消费养老商城更是推出了特别的“农资消费养老”模式,搭建了“米粒乡村“板块,服务于农民的农资消费养老金累积。以云南的烟农为例,周昊这样给算了一笔帐:“云南种植烟草的农户大概有50万户,平均每户每年在农资上的消费达到20万元左右。烟农在我们的米粒消费商城里购买他们每年所需的农资,我们在确保基础运营成本的基础上,把渠道利润的大头返还到他们的个人养老金账户上,平均每年帮每户烟农累积养老金5000元左右。累积30年的话,对农民来说,将是一笔不菲的养老金,对老年生活将起到一个有效保障的作用。“
北大校友执着的乡村振兴之路
“未来五年,将是米粒品牌发展的高速成长期。“周昊表示:“我们通过渠道的力量反向推动农产品的标准化,从流通端倒推至加工端再到种植端,从而加速品牌的形成,打开品牌溢价的空间。并同步压缩田间到餐桌的流通环节,挤出更多的利润反哺给农民。”
周昊表示,鼎士团队希望人们更多记住的不是他们其中的某一个人,也不是他们的鼎士科技公司,而是他们这群北大校友齐力打造的中国农产品品牌:米粒。这注定不是一个能够轻易达成的目标,但是周昊说从来没有一个创新是不经过挫折、不经过调整、不经过优化就能实现的。他和他的北大校友们因为够执着,所以能够坚持把这条路走下去。
“积米成仓,粒粒皆实”。他们相信,“米粒”这个品牌,将不同于都乐、佳沛,不同于市场里很多也在发展中的单一农产品品牌。她将以自己独特的模式,植根于农村、农业,切切实实帮助中国最广大农民提高当下的收入,累积未来的养老保障。
所以,让“米粒“链接更多的城市与乡村,担当更多的社会责任,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这才是”北大“鼎士团队执着的乡村振兴之路。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