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国枭雄都迟迟不称王?

为什么三国枭雄都迟迟不称王?

首页卡牌对战枭雄三国更新时间:2024-05-11

魏蜀吴为何都迟迟不称王

(一)

统续难题一直是朝代更替需要解决的大难题,所以每历新朝或政权承继,总会修史来论证自身统治的合法性,或合于天命,或向上追溯身份的合理性。尤其是周后“王者得天下”,“天下”不仅仅是地域概念,皇权也不再是神授,有“德”者及有“道统”而居之,那么也就给异氏为王更多的论证空间。可为什么三国乃至魏晋的枭雄们都迟迟不得称王呢?

东西两汉四百年国运29位帝王,正统性深入民心,非刘姓不得封王的祖制?一方面吧。汉朝重礼,在当时社会机制的客观条件下,礼乐无疑是统御世家大族最有效的工具,也只有礼乐能够更有效的提升组织效率。但也带有后遗症,就是朝廷会因为过多的依靠世家大族,使得豪族势力根深蒂固,他们支撑着皇权,也限制着皇权。这是乱世枭雄虽多,却实质难以做大的原因,至少很难大到压过势力范围内的所有豪族,也就无从谈及称王。

(二)

“王”是什么?

王是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是傲世天下唯吾独尊?王是一怒之下浮屠百万?我想都不是,一个只能称孤道寡的人,只能是一个清醒的人,一个逆流而上的人,一个无可奈何的人。

王位太有诱惑力了,汉以降每朝每代都会将大量的资源用于修整宫殿,甚至国家一半的财税是用来修帝王的墓穴的。高高的宫殿之上那把象征着权威的椅子其实并不舒服,帝王身着的不同场合的衣服光穿上就要几个小时。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欧洲还是美洲,哪怕是非洲信奉巫祝的小部落,象征着权威的代言人,其实生活的不会比普通人自在舒服。因为王权更多的象征意义,只是万民心目中天下的共识在某个特殊人身上的映射。

“民能载舟亦能覆舟”,在帝王心术中不会真的相信这句话,用政治意识的语言加以翻译以后应该是“民众意识的共识是政治意识实现的手段”,所以君权可以神授,君权可以天下授,君权可以民授,君权一样可以变成民权,这也是人类政治意识形态转变的一般过程。

(三)

君权既然是通过意识形态的共识转化而来的,那么其实就可以不称王了,魏蜀吴三国一开始就是这样一种政治形态。

然而,当外部疆域边界基本不变之后,矛盾开始由外部向内部转化,内部利益需要寻找新的平衡点,这基本是以人才选拔为载体的政治边界斗争(政治争的永远不是当下而是未来)。这一斗争在当时眼下的政治语境看其实就是一种中央集权的手段,通过控制人才选拔的方式和途径控制豪族的势力半径,本质上是为了更有效率且更广泛的调动社会资源。而从历史的长时间轴上看,这是信息传播的必然路径,本质就是信息的再复制与接收反馈过程。

所以三国几乎是同时开始对内部资源分配和人才选拔进行改革,如果改革出现阻力,就选择用向外征讨来打破僵局(多么好的年代,多么糟糕的年代),如此往复直到豪族彻底被嵌入这场游戏,压上全部身家,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制度上占据高位的理由统筹全局资源,现代组织上表现为“公司化”,而古代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称王”,所以曹操称王,孙权称王,连皇叔刘备也得称王,不称王不足以充分调用资源,不称王不能正统天下。

不是不想称王,不是不能称王,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战国历史轶事# #魏蜀吴不对吧# #权谋交汇的历史# #战国时期思想家# #聊聊三国典故# #武王封诸侯# #历史人物的探讨# #周亚夫之死何解# #历史传承的智慧# #谈谈三国典故#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