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学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16、17世纪欧洲人开始系统的对亚洲和北非洲的一些文明古国的语言、文字、历史、宗教、艺术、风俗及其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行研究,逐渐形成了“东方学”。我国习惯上将世界分为欧美和亚非拉两大阵营,与此相应,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界长期形成一个约定俗成的惯例,将东方文学称为“亚非文学”和世界其他文学一样,东方文学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由幼稚走向成熟,由单一走向多元化,随着时间的发展 ,东方文学大致分为五个时期,即上古东方文学、中古东方文学、近代东方文学和现代东方文学。现就其发展概述、特征以及各个国家的具体发展情况做如下阐述。
一、 上古东方文学
上古东方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上属于黎明时期,其范畴是一个包含众多不同种族、民族、国家、语言、哲学和宗教等因素在内的多元聚合体。它的时间跨度是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文明开始的,一直延续到公元2到8世纪东方诸国先后进入封建社会这一时期,即东方的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这期间,既有适应于灌溉耕作的农业文明,又有在特殊地理环境下产生的游牧文明,这两种类型的文明互相传播、冲突和融合,逐渐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上古东方文学。在众多东方诸国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是巴比伦、希伯莱、印度和埃及。
在东方民族从蒙昧走向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最显著的特征是文化与宗教紧密相连。神话是远古东方对于宇宙起源、万物生长发展以及主体自我意识的最初诠释,因此东方文学这一时期主要是由各种神话传说和相关的宗教文本构成的。马克思曾说过:“东方的历史表现为各种宗教的历史”,在上古时期各个国家的文学作品都与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充满着浓郁的宗教意味和想象,如古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和《埃努玛·埃立什》、古希伯莱的《旧约》、古印度《吠陀》和古埃及的《亡灵书》。
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开始在尼罗河定居的古埃及人翻开了人类最古老的文明史,在古埃及,关于太阳神的创世纪神话和自然繁殖之神奥西里斯死而复生的神话内在深层的主宰着古埃及人的精神生活,体现了他们敬畏自然、繁衍生命的原始宗教意识。他们的宗教观把生命视为死亡之前经过一个预定阶段而将最终到达其终点的过程,因此对死亡关注的热情远超过现实生活,死者的尸体被制成木乃伊放置于灵柩内而经久不朽,并随葬放入指导亡灵顺利通过冥国考验性质的诗,以祈求获取灵魂的永生,这些诗作汇集成庞大的宗教诗歌集《亡灵书》。《亡灵书》的内容大致包括颂神诗、祈祷诗、劝诫诗以及神话诗、歌谣、诅咒等。古埃及文明属于农业文明,“金字塔”结构式的法老王专制的政治形态,以及灵魂不朽死而复生的原始宗教信念构成了古埃及人精神生活最重要的方面,并贯穿于整个古埃及历史发展的脉络。
古巴比伦文学是美索不达米亚文化最繁荣的时期,以巴比伦为代表的两河流域文明可以一直追溯到苏美尔时期,它的生成和发展几乎和古埃及同步。古巴比伦宗教继承和发扬了美索不达来亚宗教的传统,与古埃及宗教一道,并称为世界上最具有最古老文字典籍的宗教。吉巴比伦神话渊源于苏美尔——阿卡德神话,其最重要的神话《埃务马.埃立什》是世界文学史上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创世神话,为后世的创世神话如《旧约、创世记》和古代希腊赫西奥德的《神谐》提供了范本。而《吉尔伽美什》是古巴比伦的史诗巨著,也是人类已知的最古老的史诗,它的主要情节源于苏美尔文学的英雄传说,历经近千年的充实和完善,从民间口头流传的原始形式演变成为泥板文书。乌鲁克城国王吉尔伽美什和半人半兽的草莽野人发起了化敌为友的转变,表现了两河流域城邦国家文明与原始蒙味游牧文明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吉尔伽美什》用四个部分来描述了两种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和融合,其在歌颂英雄的同时,还纳入了一些神话传说,将史诗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赋予了人以神的特性也赋予了神人的情感。
古希伯来人的犹太教圣典《旧约》中关于天地起源、人类创造、伊甸乐园、洪水方舟的神话,早已成为人类象征性地阐释主体及其客体最富想象力的典范。《旧约》讲述了古希伯莱民族的发展历程,其语言、风格以及创作力都对后世文学有很大的影响。
印度最古老的《吠陀》诗集中的神话传说、颂神诗、祭仪诗与咒语等不仅是印度古往今来各教所尊崇的经典,同时也是印度人最早的文学创作。《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印度这个时期重要的文学成就。《摩诃婆罗多》反映了古印度从原始社会性奴隶社会转变中的各种矛盾、斗争和思想冲突,而《罗摩衍那》是罗摩一生的经历。两者都用奇特的幻想和真实描绘相结合的手法,穿插各种思想,具有民间文学的特点,传达出理想精神和人本主义思想。
在上古时期,东方文学具有鲜明的民间色彩,奠定了各自文明区域内后世文学的基本体裁和美学风貌。
二、 中古东方文学
东方建立封建专制的集权国家后,东方文化也进入了中古时期,中古时期东方文化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公元1到9世纪,东方文化处于上升阶段,表现出巨大的创造力,形成东方文化的黄金时代:约10到14世纪,东方文化进入繁荣和鼎盛阶段:约15至18世纪,东方文化发生演变,各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文化僵化和停滞现象。
在这一时期东方文学发展最显著的特征是形成了东方三大文化圈,这三大文化圈是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以印度文化为中心的南亚文化圈和以阿拉伯文化为中心的西亚北非文化圈,每个文化圈都有自己的历史渊源、社会构成和文化特质,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它们在人生目的和生活方式的追求以及思想内涵和价值取向都各有不同。由于三大文化圈在地缘、传承和文化思想上的独立性,形成了中古东方文化与文学鲜明的地域性。
中古东方文学走在世界的前列,各国都出现了自己的古典文学时代。在东亚文化圈中,日本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在南亚文化圈中,印度文学成就最高,产生了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迦梨陀娑。在西亚北非文化圈中,以阿拉伯绚丽多姿的民间文学《一千零一夜》成就最高,被高尔基称作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丰碑”。
日本在中古时期有四个发展时期,分别是以诗歌较为发达的奈良时期、以假名文学和韵文文学较为发达的平安时期,这一阶段,物语的成就最高;以战纪物语著称的镰仓室町时期以及以市民文学为中心的江户时期。这几个时期中《源氏物语》成就最高,《源氏物语》共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源氏公子的故事,一部分是光源式的儿子熏君的故事,小说广泛描写了皇室贵族腐朽糜烂的生活,展现了平安时期的社会现实,暴露了贵族之间的争权夺利,在其中也接触到了平民和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命运。其中有浓厚的佛教“往生极乐”和宿命论的思想。
中古阿拉伯文学经历了伊斯兰时期、阿拔斯王朝时期和奥斯曼帝国时期。在这一阶段,《古兰经》记录了社会生活的变化以及信仰的力量。《古兰经》既是伊斯兰教的基本经典,也是第一部用阿拉伯文写成的散文巨著。在这一阶段不仅有散文巨著还有寓言故事《一千零一夜》,体现了阿拉伯文学承前启后、贯通东西的特点。《一千零一夜》既描绘了社会的黑暗也歌颂了劳动人民的美德和精神,还讴歌了爱情,还充满了冒险精神。其采用了章回体的结构,用浪漫的手法,巧妙地对比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中古朝鲜,发展了本国文字,这一阶段,小说成就最高,《春香传》就是其中之一。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朝鲜文学自己的民族风格,《春香传》描写了古代朝鲜社会氛围和人物关系鲜明和典型,故事完整,结构清晰。运用了说唱的结合,使语言更有特色。《春香传》揭露了社会的矛盾,歌颂了人民群众追求自由、勇于斗争的反抗精神,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中古时期,波斯文化中心南移后,产生了波斯文坛的“双子星座”萨迪和哈菲兹。中古波斯文学的一个重要现象是苏菲文学的兴起,他们的诗作都带有苏菲主义思想。萨迪的《蔷薇园》反映了各式各样的人物,他把散文和韵文相结合,运用了很多成语、谚语和格言等,有民间创作特点。他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描写了东方穆斯林国家的社会背景,并且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反对暴君暴政,鞭挞社会丑恶,同情受苦人民。
中古东方文学,从整体上看,有这些共同特点。首先,多民族文化共同繁荣;其次,各民族文学相互交流,互相影响;再次,内容复杂化,形式多样化;最后,民间文化繁荣。
三、 近现代东方文学
近现代东方文学是指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下半叶一百多年间地处亚非两大洲的各国的文学,它发展在一个内忧外患,动荡不安的时代,但也正是这样的动荡变革的社会现实以及由此激发出来的亚非各民族不屈不挠的斗志和奋发图强的昂扬精神,奠定了近现代东方文学蓬勃发展的基础。近代是东方文学新旧交替的转型时期,在这一时期,启蒙主义和民族主义成为东方文学的两大主导潮流。
东方近代文学发展极不平衡,其中日本和印度成就最为突出。近代日本文学分为启蒙、奠基、发展和分化衰落四个时期,启蒙时期主要翻译外国著作,出现一些宣传爱国主义的政治小说;奠基时期是日本近代文学的产生时期,《小说神髓》为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之后相继出现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文学及社会问题小说等;发展时期是日本文学的丰收时期,自然主义成为文学主流,浪漫主义出现分化和衰落,同时出现了反自然主义的余裕派;衰落分化时期,出现了颓废派、新现实主义和白桦派。二叶亭四迷的《浮云》揭露明治社会的腐败与丑恶,标志日本近代文学的产生。森欧外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开拓者。田山花袋的《棉被》是日本文学的第一部“私小说”,把日本文学引入了歧途。夏目漱石近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我是猫》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强烈的讽刺和批判精神惊动日本乃至世界文坛,为夏目漱石赢得了不朽的文学声誉。
近代印度文学与印度人民反封建和反殖民主义斗争紧密相连的,它主要包括孟加拉语文学、印地语文学和乌尔都语文学。孟加拉语文学中般金·钱德拉·查特吉是其创始人之一,其代表作为《阿难陀佛》,充满着爱国主义热情;萨拉特·钱德拉·查特吉和泰戈尔也是孟加拉语的作家,最大影响的是泰戈尔。近代印度文坛最杰出的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是泰戈尔,《吉檀迦利》是泰戈尔最著名的一部诗集,这是一部集中体现泰戈尔以泛神论为核心的哲学思想的哲理抒情诗集。诗歌中歌颂了无限的恩赐、无限的爱、无限的意志,表达了诗人渴望与渴望结合的心情,也体现了泰戈尔抒情诗歌哲理性与抒情性的完美结合。其在诗歌上的成就还表现在《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等上,泰戈尔的第一部短篇小说是《乞丐》,最后一部短篇小说《穆斯林的故事》;长篇小说中著名的有《沉船》、《戈拉》;戏剧的典型作品是《红夹竹桃》。印地语文学指的是北印度的印地语作家创作的文学,他们主要描写人民关心的社会问题,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帕勒登社·哈利什·钱德拉。乌尔都语文学,有许多优秀的作家、诗人,如迦利布、沙尔夏尔等。
现代东方文学受到近代文学的影响,尤其是苏俄文学的影响,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新文学,这一时期,日本文学、印度文学、朝鲜文学、阿拉伯文学和黑非洲文学成就较高。
现代日本文学主要分为三派,一是无产阶级文学,二是战后派文学,三是新感觉派文学。无产阶级文学这一时期出现了双壁,即小林多喜二和德永直,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深刻解剖和愤怒揭露了封建式的日本资本主义社会,是日本工人群众的一曲赞歌。而德永直的《没有太阳的街》深刻地揭露了日本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巨大矛盾,描绘了工人阶级的斗争情景和乐观精神,也塑造了形象鲜明的先进工人典型。战后派文学以《近代文学》杂志为中心,以尊重个性和艺术至上为基本精神,提倡文学独立于政治。代表人物野间宏和志贺直哉以及三岛由纪夫。野间宏的《真空地带》揭露了日本侵略军中的法西斯统治,赞扬普通士兵的反抗精神;而志贺直哉坚持写实主义和人道主义立场,着力描写人间疾苦,揭示人物心灵,代表作《灰色的月亮》;三岛由纪夫是战后派中一个特别的存在,他的作品中掺杂着大量的色情成分、虚无主义和军国主义思想,代表作《金阁寺》。新感觉派主要是以川端康成为代表,其作品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描写少年时代的不幸身世与初恋的遭遇,如《十六岁的日记》;二类是反映社会底层少女的悲惨遭遇和爱情生活以及艺术家对艺术的探索,如《雪国》、《伊豆的舞女》、《古都》等;三类是竭力从虚幻的世界和孤独的生活中寻求官能感受,表现一种病态的性爱,如《千鹤》。川端康成的作品大多都具有两重性。
现代印度文学主要是指十月革命后,印度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文学,主要作家有穆尔克·拉吉·安纳德和普列姆昌德。穆尔克·拉吉·安纳德以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愤怒心声,如《贱民》、《苦力》等。而普列姆昌德的作品具有高度的生活真实性和强烈的时代感,语言简洁朴实,让社会下层的人民成为正面主人公,代表作《戈丹》。
现代朝鲜文学出现了三类文学流派,一是以年轻作家赵明熙为代表的“新倾向派”,这些作家成立了朝鲜无产阶级艺术联盟,主要代表有李箕永,其作品主要表现农民的觉醒,如《故乡》;二是三十年代出现的直接为抗日战争服务的革命文学,主要作家是金日成,其《反日战歌》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本性,控诉他们推行的“三光政策”对朝鲜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三是战后无产阶级文学,包括抗美时期的文学,代表作家赵基天,他的《白头山》第一次全面深刻的反映了朝鲜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抗日武装斗争的光荣历史,塑造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光辉形象。
现代阿拉伯文学主要以旅美派文学和埃及现代派文学为代表。旅美派是由旅居美国的黎巴嫩、叙利亚作家组织的文学流派,领袖人物是纪伯伦,《先知》是其代表作,其作品主要讨论一些人生和社会问题,有充满比喻和哲理的东方色彩。埃及现代派产生于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代表作家塔哈·侯赛因,他的作品描绘了埃及社会广阔的面貌,表达了埃及人民的思想情感和愿望,他创立了新的文艺批评的标准。其代表作《日子》是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代表了他的思想和风格,分为上中下三部,影响深远。
现代东方文学是以反帝反封建为共同主题,产生了很多相关的文学社团,无产阶级文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创作手法上,以现实主义手法为主。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