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产业成未成年人犯罪“新空间” 睢宁县检察院多方会诊、协同共治问题

网游产业成未成年人犯罪“新空间” 睢宁县检察院多方会诊、协同共治问题

首页冒险解谜穿穴逾墙更新时间:2024-08-03

网游产业成未成年人犯罪“新空间” 睢宁县检察院多方会诊、协同共治问题

来源:江苏检察网

近几年来,网络游戏逐步成为新的网络文化业态,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成为网络游戏的玩家,而未成年人各种传统犯罪也在加速向网游领域蔓延,犯罪方式日益多样、形态日益复杂。2017年以来,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检察院共办理网络游戏领域犯罪案件11件13人,其中涉及未成年人案件7件8人,占比达到63.6%。

一、疯狂“盗号”, 穿穴逾墙窃取游戏装备。因未成年人易沉迷于网络游戏,购买装备等需要大量钱财,不惜采取“盗号”的方式来获取财物。分析发现,网络游戏盗号呈现出有组织、有规模的产业化运作,有人本身不参与盗号“业务”,但专门从事木马软件的开发设计用以盗取游戏账号,有人专门种植木马,传播计算机病毒、盗取账号信息,有人专门“洗号”,即“潜入”相关玩家游戏账号,盗取游戏角色的虚拟游戏装备和虚拟游戏币,还有人专门进行销赃变现等。在办理的该类案件中,未成年人犯罪主体占比达到55%。如在刘某盗取案中,刘某因无钱购买游戏装备,通过QQ群以每条两到三毛钱的价格大量购买玩家游戏账号、密码及密码保护等,后将账号中的游戏装备和游戏币进行转移,低价出售给另一名专门倒买倒卖游戏装备的未成年人玩家李某,先后获利2万余元。

二、利用“外挂”,悄无声息挖取虚拟货币。互联网络具有虚拟性、匿名性、开放性等特点,一些未成年人认为“利用虚拟身份进行作案能够神不知鬼不觉”,遂伺机利用游戏外挂程序将暗藏的木马程序植入玩家计算机,以木马程序静默下载挖矿监控软件和挖矿程序运行。当玩家电脑CPU利用率低于50%时,挖矿程序就会在后台静默启动,通过大量耗费电脑的CPU、GPU资源和电力资源,持续不断地挖取数字货币,并迅速转至控制者处变现提现。如在王某非法控制计算机案中,王某从上线处购买了暗藏挖矿木马程序的具有“自动瞄准”“透视”“子弹加速”“物品显示”等功能的“绝地求生刺激战场”外挂程序,通过社交群和论坛供玩家免费下载,发展用户,非法控制了数千台电脑主机做广告增值收益,并在数百台电脑主机静默安装了挖矿程序,挖取大量极特币、德塞币。

三、架设“私服”,堂而皇之盗版网络游戏。一些未成年人为迎合游戏玩家升级竞争的心理,利用服务器管理漏洞架设私服,规避网络游戏制作商的授权许可和应当支付的版权费、分成费等费用,让玩家以较小代价获得官服游戏里较难得到的装备、魔法、刀具等,吸引玩家为升级而持续消费,谋取非法利益。而且由于此类案件犯罪分子可以通过频繁更换IP地址逃避打击,更是助长了未成年人“网络犯罪风险低,收益高”等错误观念。如在何某侵犯著作权案中,何某在未经盛大公司授权、未获网络文化许可证、“爱上冒险岛”游戏制作商授权许可的情况下,自2014年就通过租用服务器、架设服务器、请人制作登录器等,开始经营“爱上冒险岛”私服游戏,为扩大游戏规模和逃避打击,其连接多线IP,先后10余次更换游戏网站域名,直到2017年才被发现。

对此,检察机关建议:一是家庭要充分发挥监护功能。监护人适当提高网络素养,加强对电脑、手机等网络游戏设备载体的安全使用与管理,教育、引导、监督未成年人正确对待网络游戏。二是公共教育要加强教育引导。中小学校应当将安全和合理使用网路纳入课程,以网游领域犯罪典型案例为范本,对未成年学生进行网络安全和网络文明教育,增强未成年在虚拟空间中法律观念。三是主管部门要加强联动配合。统筹文化、公安、网信等不同监管主体的监管职责,形成联合执法、信息通报、违法犯罪线索转介等联动机制,整治和规范网络游戏市场,对未成年人网游领域的犯罪依法打击。四是检察机关要强化法律监督。检察机关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未成年人涉网络游戏犯罪的,要深入分析案件成因,联合社会力量实施纠正、监督和预防。同时,积极运用法治进校园、制作网络微电影等多种宣教方式,扩大办案效果。

作者: 编辑:杨月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