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梦境与开示 (一)——蝶梦

庄子的梦境与开示 (一)——蝶梦

首页冒险解谜蝶梦更新时间:2024-09-2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梦的诗词非常多,若追根溯源,其义多发端于庄子。在《庄子》中,多次谈到了梦的故事,有庄周梦蝶、栎社见梦匠石、神龟托梦元君、髑髅见梦庄子等故事。

其实,梦,作为人的一种生理现象,庄子拿它来作隐喻,为我们开示真理,一方面揭示现实世界的虚幻性,颠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依赖性;另一方面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心灵窗口,假借梦境彰显对自由理想的诉求与向往。

我们通过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切换,深刻把握世界的真相,从而完成内在的精神超越,达到逍遥游的精神境界。

蝶梦

有一天,庄子在野外玩累了,席地而卧,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悠游自在,根本不知道自己原来是庄周。忽然醒来,不知所措,自己分明就是庄周啊。那么,刚才的蝴蝶又是谁呢?是庄周做梦化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化成了庄周呢?庄周与蝴蝶必定是有分别的,这种物物之间的转化叫做“物化”。

“庄周梦蝶”是《庄子》最精彩最深刻的寓言故事之一。庄子的高明之处不在于为我们讲了一个精彩而谲怪的故事,而是通过“蝶梦”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就是“物化”。

物化是庄子思想中一个特有的哲学概念,也是最基础最核心的概念之一。不理解“物化”,就不能走进庄子的世界,也不能深刻理解我们身处的现实世界。

庄子的“物化”究竟何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郭象注解为“死生之变”,成玄英疏为“物理之变化”,陈鼓应解释为“物我界限之消解,万物融化为一”,郭注成疏偏于就物论物,而陈说立于道之境界,综观庄子思想整体,就浅而言为物,就深而讲为道,由浅入深,深浅一致,较为契合庄子本义。

理解庄子的“物化”思想,也不能拘限于“庄周梦蝶”这个故事,我们也不要尝试给“物化”下一个周全定义,任何定义都是局限的,无异于划地为牢,作茧自缚。我们可以尝试通过“物化”来揭开庄子思想的冰山之一角,同时也给我们一双慧眼看透世界与生命的真相。

物化,首先是一种事实,其次才是一种思想。我们要参透“物化”思想的精髓,要先识“物”,再观“化”,同于“大通”,通而为“一”。

由物及道,“道通为一”才是“物化”思想的内核与本质。俗见不空,何以论道。我们只有把自己内心所有的一切全部放下,我们才能真正看清物化的本质并接近真理的大道。

物化,不仅仅体现在事实的普遍性与客观性上,更是体现在个人体悟的独特性与主观性上,是一个内与外、主与客、我与物逐步融合的过程,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实到虚、由外到内、由末到本的升华过程。

在常人眼里,世界就是由不同的物组成的,物都是具体的,有不同的形、性与理,是可见可闻可感知可研究的。经验与理性告诉我们,所有的“物”都是特定时空条件下的物,是时刻变化着的物,而没有固定不变的物。

因此,物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物都是相对的,是有局限的。物的局限性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时空的有限性,大小长短,生死存亡等等。二是存在的依赖性,物不能独立存在,都需要依存一定条件,比如一朵花的开放,需要阳光、空气、水、土、温度与湿度等等多种条件。

时空上的有限性,庄子讲了很多,“小大之辩”、“物有死生”等等。存在上的依赖性,主要讲了“有待”,鲲游动需要大海,鹏起飞需要飓风,人生存需要形体与物质,人快乐更需要修炼与觉悟。

庄子《秋水》里讲。“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万物,用数量比较大小是没有尽头的,用时间来比较长短是没有终止的,贵贱得失等分别是没有一定标准的,事故的生灭始终也是没有固定不变的。

一句话,物都是相对的,都是有局限的,作为反映物的主观性认知、意识等等也是相对的,也是有局限的。人们要突破对物的认识局限性以及过度依赖性,减损外物对人性的异化,对人们精神空间的压缩。

为此,庄子讲了很多匪夷所思的故事,比如鲲鹏展翅、任公子垂钓、河伯海若对话等经典故事,其要旨在于突破人的思维局限,拓展人的精神空间,解脱物对人的束缚与异化。

在庄子的世界里,小与大、长与短、生与死、彼与此等等一切事物的差别都是相对的,都是事物的表象,而非事物的本质。

就像庄子与蝴蝶一样,二者只是现象的不同,本质是同一的。这就像一个人的头与脚一样,表象不同,本体同一。而得道的过程,就是削除这种差别的过程。

“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不再坚持或者放弃了“彼与此”相互对立,摒弃了二元对立的观念,从一个整体的角度看世界,这可以称为把握住了道的枢纽。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这是“齐物”的境界,当然也是参透“物化”后的境界。

人们自从有了自我意识以后,就有了感知的对象——万物。在人们常识中,物与物是不同的,各有不同的形态、特性与功能,这就是庄周梦蝶里讲的“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

分别是人的主要认知内容,有了万物的分别,才有了五彩斑斓的世界。庄周与蝴蝶肯定是两个东西,两者有着清晰与明显的区别,这是毋庸置疑的,这就是世人的常识与经验。

但庄周与蝴蝶两者之间,真的有天然的界限与本质的分别吗?当然是没有的,物都是变化的,物物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也是必然转化的。

万物之间是相通的,万物是一体的,物我是合一的。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执著于自我与外物的种种对立分别,跳出自我的小天地,才能融入宇宙的大天地,从而超越一切局限,获得究竟解脱,这才是庄子物化思想的价值所在。理解了“物化”,才能理解“齐物”,通达了“齐物”,才能实现“逍遥”。

“物化”,关键是化。化,是庄子反复使用并强调的一个概念。从字源来看,“化”是一个会意字,两人相背互转,一正一反,一生一死。其衍生之义就是一物变成了另一物,物物之间是相互转化的。

物不是固定不变的,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易。”变化有量变与质变,量变都是自身范围内的变化,比如形体的衰老,质变是突破自身范围的变化,比如生命的生死。

物化不仅包涵物自身的变化,而且更蕴含着物物之间的转化,“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比如我们每天吃饭,各种食材就转化成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新陈代谢相互转化的过程,就像一个大熔炉,万物在里面不停地演化着,你死我生,我死你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物物之间的转化,告诉我们物与物之间并没有天然的鸿沟,而是相互依存统而为一的,最具中国文化符合的“阴阳鱼”也能很好的解释这一点。

这种转化是自然的,也是必然的,这意味着万物之间是相通的,内含统一的共性,从宇宙的角度看万物是一体的,物我是没有分别的。

这种由物到化,由化到通,由通到一的领悟过程,才是我们应该重点把握的,而不是仅仅陶醉于故事的浪漫色彩,而轻视了这个寓言蕴含的深刻真理。

人乃万物之灵,也是万物中的一员,也是大化中的一个环节,但人具备天然的慧根,具有独特的灵性或精神。从宇宙的角度下俯视自我,特定时空下的自我无限渺小,几近虚空,哪里还有什么物我之间的独立存在与对立分别,而是彼此和谐共存,融为一体的整体存在。

物化的现实告诉我们,物我之间是没有天然界限的,物我对立只是人的主观界定,二者本来就是一体的,天与人本来就是合一的,而不是对立地独立存在。庄子的伟大之处,就在于给我们讲故事的同时,也告诉了我们真理,但需要自己去发现体悟。

万物之间是相通的,是一体的,本质上是没有任何区别,形态各异只是表象而已,这就是道通为一,也是“物化”思想的内核与精髓。

这个思想告诉我们,万物都是平等齐一的,物物之间如此,物我之间亦如此。因此,主客体之间没有必然的樊篱,消弭物我之间的隔阂,实现物我泯合,天人合一,这是自然的选择,也是必然的选择。

通过体悟“物化”,我们也能更清楚地看清世界与生命的真相。生命的真相是什么呢。一股“气”而已。“通天下一气耳”。“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万物的存在只不过是气的聚散而已。“天地之委形”,“世人直为物逆旅耳”,“假于异物,托于同体”,人的生命只不过是万物暂居的旅舍罢了,假借于不同的物质,暂时寄托于一个聚合而成的形体而已。

我们这个肉身凡胎只不过是万物暂时寄居的一个流动场所而已,当我们忘却肉体与认知的时候,“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才能真正体悟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与天地共存,与日月齐明,才能修得“不生不死”的涅槃境界,从物我对立到物我合一,就是完成了从小我到大我的蜕变,完成了由“倒置之民”到“帝之悬解”的转变,完成了从局限到自由的突破。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