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170.由度己到度人——仏学更大的境界

余秋雨170.由度己到度人——仏学更大的境界

首页冒险解谜仏道修行更新时间:2024-05-07
中国文化是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江,而不是江边的枯藤、老树、昏鸦!坐在余秋雨中国文化必修课的讲堂上,品味中国文化的润物无声和磅礴生机。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回向偈

彼岸花花开彼岸时,只一团火红,花开无叶,叶生无花,相见相惜,却不得相见。——佚名

上次我讲到仏教的一种自我解tuo——度己,个人的自我解tuo,对于学仏的人来说,它是个重大的境界,但是仏学还有一个更大的境界,就是一定要度人——度化众生。

无常无我:每一个个体都不可能自我解脱

我们在仏教里边一上来读《心经》的时候,也会读到“般bo若”这两个字,“般若”这两个字指的是大智慧的度化——度化众生。所以,我们讲大智慧的时候,经常和“度”这个字连在一起。在仏教看来,光度己——把自己度过去,这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度人;而且它还告诉你,大乘仏教告诉你,度己一定是不彻底的。

这个问题牵涉到我们生活当中的一些基本界限,就是我和他的界限,人和己的界限,这些界限都应该打破。我们不能老是在我和他、自己和别人这样的界限当中来固守,这是错的。

因为你对我的拥有,我前面反复地讲过,这是假有。在西方哲学当中,“我”是一切的出发点——我的存在,我的权利,我的成败,我的性格;但是,在“我”的问题上,仏教表示深深的怀疑。

在仏教看来,生理意义上的“我”是速朽的皮囊;在伦理意义上的“我”,是随着亲情关系的必然陨灭,而不知道自己是谁的那种孤鸟;在社会关系上的“我”,是被一堆人造的身份所堆积起来的全部空洞的名号。所以,如果是这样来看的话,我们所谓的拥有都是假有。拥有者本人,“我”,他也是一种假有。

这个质疑,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是他要度众生的起点,就是对“我”有质疑,所以我们就要把目光投向更大的范围。由于空,一切都会无常,为我们所不了解的事情会不断地发生。除了无常之外,仏教里边还追求一个无我,就是没有我。有不少学者,特别是仏教学者指出,我上次讲的四个字叫做“缘起性空”,再加四个字叫“无常无我”,这个八个字来概括仏教的基本思维是可以的。

缘起性空 无常无我

“缘起性空”、“无常无我”,这是仏教的一个基本思维。有很多的学说主张个体完满、个体成功,而仏教认为只要是个体,它就不可能完满,也不可能成功。一个世界如果存在好多完满的个体、成功的个体,这个完满的个体和成功的个体,一定要和外部世界进行区隔,它一定要和外部世界形成对峙,对峙的结果一定会产生区隔和争斗。因此世界必然会转向喧闹、恐怖。你只要追求自己的完满,追求自己的成功,一定会和外部世界产生明明暗暗的争斗,造成许许多多的麻烦。

所以,争取个体完满、个体成功的*,在仏教看来,应该放弃,只有无我才能灭苦。这个“我”字,在仏教里边基本上是成为一个否定的词汇。禅宗有的时候也比较幽默地说,我就是仏,它指的是人人都有佛性,这个“我”不是自私的意思,是指的是人人的代称。

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每一个个人都不可能自我解tuo。完全自我解tuo了,作为一个个人来说,如果别人没有解tuo,你要守护住解tuo了的自己,那怎么办呢? 你一定要修隔离墙,你一定要造一个人造薄膜,如果这样的话,和仏教的思维就完全对立了。

理想的世界:众生大自在

大家知道这样的一个生活中的例子,一滴清水,无救于一缸污水,而一滴污水能够把一缸清水都毁坏。一滴清水落到一缸污水里边,有用吗?污水还是污水。你如果个人修行修得非常好,你如果把自己完全度了,你完全有了很好的佛教观念,你已经成了一个非常干净的人了。

但是,如果周边都是污浊的,那你这个人清得了吗?就像一滴清水和一缸污水的关系。反过来,一滴污水,却能够把整个一缸清水毁坏。也就是说,我们身边只要有一个人没有真正的解脱,别人的解脱其实是不纯粹的,因为一滴污水把整个缸的清水都会破坏。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到底是要保持我们个人的纯净,还是要努力地争取整体的纯净?在这个意义上,仏教非常有思维地进入了整体关怀,进行了普世行善,进行了无界救助。我们看到的优秀的仏教徒们,他们都是强调整体关怀,普世行善,无界救助,目的是大自在。在这个意义上,“无我”慢慢地由度己发展到了度人。也就是说,我反复讲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个境界,要度众生。

在中国民间,菩萨常常被看成偶像,其实,他们也只是修行者,因为觉悟,所以就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护佑众生,反对伤害。菩萨把仏教的本意和民间的期盼融在一起,就组成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个高尚的信仰。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互相救助、共抵彼岸

“无缘大慈”——没有缘分,我也要给他大慈,这是大爱;“同体大悲”——不认识的人也要看成是同体,感同身受,大悲就是给予最大的同情。对于没有关系的人,我们要给予大爱;对于我们不相识的人,我们要视为同体,我们都要给予同情。这是仏教在度人的这个过程当中,慢慢建立起来的一个高尚的信仰。它号召一切不认识、不相关的人都应该视若一体,都应该感同身受,都应该互相救助。

这一点我不能不想起,我小的时候在家乡的时候,跟着长辈去拜仏,第一个印象就是积德行善、惜生护生、乐于助人。那些天天念仏的信众,他们并不识字,不懂仏经,他们就凭着积德行善、惜生护生、乐于助人,就维护住了苦难大地上的文明的脉络。

我多次讲过,过去中国在各种各样的灾难当中,辽阔的土地上充满了各种各样恶浊的东西,它为什么能够把文明的脉络维持下来?这种积德行善、惜生护生、乐于助人的思维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是仏教的,其实它和儒家的思维和道家的思维最优秀的部分都联合在一起,但仏教在这里边讲得比较完整,所以,这个延续了大乘仏教的一个救苦救难的思维。

一方面我们先要把自己救出来,从好多*里边、从好多界限里边、从好多好多计划里边救出来,我们自己不要这样,同时更要救别人。救别人两方面,一个就是开导他们,让他们不要陷在没有必要的那种占有欲当中,也不要陷于得和失的困惑当中;第二,他们真的有苦难的时候,我们要当作自己的同体的人一样马上去救助,这两者就是我们仏教的善良本性的一种充分体现。

我下面讲一讲我个人的体会,这个仏教精神过去对我有什么帮助,而今后我将向什么方向努力?我解剖个人可能对大家有帮助,因为它真的不是知识课,是一个观念课,是一个人生的观念课,所以我后面必须用自己作为例子来进一步地说明。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