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通过“靖难之役”赶走了他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成功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史称明成祖,一般我们称他为永乐大帝。朱棣的造反直接造成了明朝历史上第一疑案,他自己也被这个疑案苦苦困扰了一生,这个疑案就是建文帝的最终下落之谜。根据史书中的记载,朱允炆是在朱棣破城的时候放了一把大火把自己烧死了,如果这件事情的真相确实是这样,那就不能称为疑案了,后世的人们也就不会对此感到疑惑,可是上百年来,关于建文帝的最终下落始终众说纷纭,没有人相信他是被大火烧死的,他究竟去了哪里,他可能去了哪里?本篇文章,我们就来探秘一下,建文帝的去向之谜。
关于建文帝的下落,《明太宗实录》中是这样记载的:上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还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騃耶?吾来为扶翼尔为善,尔竟不谅,而遽至此乎?”壬申,备礼葬建文君。遣官致祭,辍朝三日。这段文字见于官修史书,但真实性无法考证,而且这本书是在朱棣登基以后才写的,人为加工的痕迹很重,再加上没有发现过建文帝的墓葬,建文帝的殡葬仪式也没有人见过,因此这段记载的真实性几乎为零,完全不可信。
建文帝最后的去向,民间和野史中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朱允炆最终出家为僧,出家为僧说的说法是这样的,南京城被朱棣攻破的时候,朱允炆本来是想以身殉国的,在当时的紧急关头,有个老太监给了朱允炆一个朱元璋留下来的密匣,说是朱元璋早就准备好的,刘伯温早就算到朱允炆有此一劫,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便提前给朱允炆留好了出路,等时间一到就让朱允炆打开密匣,朱允炆打开爷爷留下的密匣,发现里面放着袈裟、度牒以及剃刀,他领会了爷爷朱元璋的意思,当即剃发为僧,然后从密道逃走,从此开始了浪迹天涯的游方僧人生活。
朱棣之所以没有找到朱允炆,是因为逃生密道只有皇帝本人才能知道,朱棣虽然靖难成功,但那个时候他还不是皇帝,自然不知道密道的存在,建文帝怕朱棣找到密道,于是在逃跑的时候顺带摧毁了密道。根据此说法,建文帝最后出家当了云游僧人,最终不知落脚何处。建文帝的皇后在他逃跑之后为了掩护他,穿上皇帝的龙袍,并命人放火烧城,自己自焚而死,等到朱棣攻入城中后,误以为是建文帝自焚,所以此后在表面上没再追究。
另一种说法是建文帝逃去了海外,朱允炆先是从南京城的密道中逃出,然后一路辗转到了福建泉州,再从泉州最后逃往了海外,最后在海外定居,朱棣多次派遣郑和下西洋,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宣扬国威,而是为了寻找朱允炆,郑和随行的船队有很多锦衣卫,他们的任务就是在海外明察暗访,找到朱允炆的下落,《明史》中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至于最后郑和他们有没有找到朱允炆,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除了郑和之外,朱棣还另派了一个名叫胡濙的人侦探朱允炆的下落,胡濙的行动不像郑和那样大张旗鼓,他是秘密工作,史书中对他的记载也是寥寥无几,永乐五年,胡濙开始接手寻找建文帝下落的任务,这一走,就是十四年,期间他的老母亲去世,朱棣都没允许胡濙回家守孝,意思很明显,要是找不到建文帝,你也就别再回来了。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六年以后,胡濙给了朱棣一个答案,但这个答案是什么,史书中并没有记载,我们也不得而知,胡濙很大可能是找到了建文帝,并秘密汇报给了他,此后胡濙就永远消失了,史书中再也没有关于他的任何记载。
《明史·胡濙传》记载“二十一年还朝,驰谒帝于宣府。帝已就寝,闻濙至,急起召入,濙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意思是说,永乐二十一年,胡濙急匆匆从外面赶了回来,当时朱棣已经就寝,听到胡濙回来了,立刻召见了他,胡濙将自己知道的所有事情都告诉了朱棣,他们一直谈到四更天时分,胡濙才从朱棣那里出来。可惜的是,史书并没有记载他们谈了什么,那一晚的谈话永远成谜。通过胡濙,我们可以间接猜测一下,建文帝并没有死,至少在胡濙见到他之前没有。综合史料中的记载,我们可以大概还原胡濙寻人的后续,永乐二十一年,胡濙终于回到京城。朱棣在大晚上紧急将他召入宫中。胡濙把在民间打听到的消息汇报给朱棣,君臣密谈一番,凌晨时分胡濙才离开。关于胡濙的汇报内容,清朝修撰的《云南通志》中这样记载,是真是假不得而知,“某固在,然天命人心去之已久,无能为也。不若姑置之度外,在陛下成就圣德,在彼获终余年。”胡濙复命后,朱棣心头的大石头似乎终于落了地,从此不再派人四处寻找朱允炆的下落。
建文帝朱允炆在位时间只有短短四年,这期间他改革朱元璋时期的暴政,推行仁政,有不错的口碑,所以民间的老百姓一直对他念念不忘,也正是因为此,朱棣才对建文帝的下落痴迷不已,这关系到他已经到手的皇位的安稳,不过最后胡濙告诉了他一直想要的答案,朱棣也就释然了。最新的一种说法是朱允炆最终出亡在了福建宁德,据几位大学教授考证,福建省宁德市上金贝村古墓为建文帝墓,建文帝死前流落于宁德金邶寺,该教授们的考证依据主要有下列两点:一是宁德支提寺的明代袈裟,该袈裟上绣有九条龙,龙图在明朝只有皇帝敢用,这件袈裟应该是曾做过和尚的朱元璋的遗物,建文帝出逃时匆忙披上这件袈裟假扮和尚逃走。该袈裟“横幅”上有9条五爪龙,正中间有5条五爪龙,意寓“九五之尊”的龙饰袈裟只有皇帝才能享用。在中国封建传统社会,有龙之物必定与皇家有关。
支提寺的袈裟上不仅中间有五爪龙,而且还呈九条和五条有规律地分别居正上与正中位置,只有皇帝敢享用这“九五之尊”龙饰主题的袈裟,那么究竟是哪个皇帝呢?明朝历史上除了朱元璋之外只有一个皇帝可能出家为僧,那就是朱允炆,该袈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袈裟,而是有多处缝补的“百衲衣”。尽管粗看看不出,因为缝补技术较高,但如果仔细观察的话还是能看出来,这件袈裟某些地方有很严重的磨损,这说明该袈裟穿用时间很久。二是坟墓及装饰,该墓的前面两边各有一条闭嘴龙,这是明代墓的标志,墓塔下有莲花座撑起,这跟和尚有关。墓的规格不是一般百姓甚至普通官员的。此外,墓的朝向为座正北朝正南,只有皇帝才能取这个方位。
墓所在的村中有郑姓人氏,疑是跟建文帝一起逃出的大臣翰林待诏郑洽的后裔,如果有证据证实这点,则建文帝逃出宫后在宁德金邶寺终老就尘埃落定了。综上所述,无论建文帝出逃后人生的最终生活到底如何,但从今天支提寺所藏的特殊袈裟和坟墓来看,建文帝最终出亡于福建宁德确切无疑。据传朱允炆的一位旧臣因为相信朱允炆尚在人世,于是走遍南北苦苦寻找其踪迹,时间长达四五十年之久。始终有人在惦记着建文帝的下落,也始终有人在努力探求历史的真相。
不过真相究竟是什么,时至今日依然还是一个谜,有人说建文帝的生命在26岁那年已经戛然而止,也有人坚持认为,建文帝的故事依然未完待续。虽然过去了数百年,我们仍然希望有一天这个谜团能最终解开,能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声明:文字内容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