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涵韵,一个喜欢阅读写作的文字爱好者。
希望从“写字”开始,从写好一篇文章开始,做一个终身学习者。
昨天整理2023年书单的过程中也在思考,过去一年我读过的书都选对了吗?
读过这些书之后,对自己的生活有改变吗?
新的一年马上就要开始了,下一年,该选择什么样的书来读?
相信这些也是摆很多人面前的现实问题。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个选书的标准,那就是希望选择好书来读。
去年只读完了30本书,读过之后我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心得,写在我的这篇文章中了:
从阅读中找寻智慧:2023年读完30本书,分享5个读书心得
欢迎链接阅读。
之前在共读营听过慧慧教练的一次分享,结合自己这一年的阅读实践,我觉得她提供的选书读书的思路对我很有启发,值得借鉴。
下一年我就按照这个标准来确定自己要读的书单。
01 好书的标准
1️⃣想一睹为快的书
一本书买回来或者加入书架之后,总有想看的冲动,翻几页就想一睹为快的感觉。
2️⃣能让我停下来思考的书
看书的过程中能让我时不时停下来思考,或者能带给我新的想法和启示。
3️⃣会经常去翻看的书
看完以后,过后还会经常拿出来翻翻,有温故而知新的感觉。
能同时满足上面三条,对我而言就是一本好书。
能满足前两条,这书选得还不错。
只满足第一条,也还行吧,勉勉强强。
如果第一条都满足不了,那肯定就是选错了书。
02 选择适合自己的好书
什么是适合自己的好书?每个人的评判标准都不一样,也并不是所有的好书都适合自己。
我认为慧慧教练提供的三步判断法就很好。
1️⃣这本书能不能解决眼下的问题
拿到书后,先看封面一封底一序言一目录这几个部分,大概看看这本书在讲什么,判断书里的重点内容和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否强相关。
2️⃣能不能从书里面提取思维框架,找到行动清单
适合自己的好书有一个特点,就是打开看过内容之后,能够基本看懂作者在书中讲了什么,大脑中能形成一个粗略的框架,能对自己产生一些触动,进而引发深度思考。
当然了,当一本书理解起来难度相对超过自己此时的基础时,那再好的书都是不适合的。
别人认为的好书,不一定适合自己。
看书也是进阶的一个过程,从简单慢慢过渡到较难。
3️⃣能否带来积极的行动
看完一本书,对自己要有触动,能列出来行动的清单。
读一本书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对自己有用,能让自己的生活发生改变,因为用才是更好的读。
不然一本书看完过后对自己一丢丢变化影响都没有,那这本书就是白看了。
还真的是这样,想起自己以前看书,也写读书笔记。
但只是简单勾勾画画,摘抄一些书中的内容,没有加入自己的深度思考,也没有列出行动清单去践行。
看完书等于只是给大脑做了一次按摩,按摩完之后什么也不记得了。
回想起来,真的是白看了一本书。
以上就是判断一本书是否适合自己的方法,一步都不能少。
03 构建阅读框架
现代社会各种各样的书有很多,按照对自己的需求定位可以分为三类:看世界,造未来,修自己。
1️⃣看世界,就是扩充你的眼界,增加你的兴趣,在你需要放松时可以看的书。
比如名著类,科普类,人物传记类,历史类的书。
这类书能增加你的知识厚度,然后看起来很有文化。
2️⃣造未来,就是跟你的现阶段事业有关的专业书籍。
这类书对你来说很重要,因为跟你的事业息息相关,跟你的未来发展有关。
选择这类书时,一是要基于自己的身份,二是要基于自己的职业规划。
3️⃣修自己,就是用来提升自己的素养,或者是改变自己的性格,生活习惯等等之类的书。
这类书也是要有一定比例的。它可以促使你养成好的习惯,让你的人际关系更为和谐。
4️⃣数量配比
这三类书的数量如何选择,要根据你目前的实际情况来配比合适的比例,你目前把哪一个作为重点,就要相应增加配比的数量。
比如,你现阶段以未来的事业发展为主,那么建议你这样配比这三类书的数量:
造未来:修自己:看世界=5:3:1
你的重点在哪,就加大哪一部分书单的数量。
比如我自己, 2024年我要继续在阅读写作方面提升自己,我的书单就以阅读写作类书为主,它们可以改变我的未来。
适当安排一些时间管理,改变习惯方面的书,来提升自己的素养。
减少阅读名著小说散文之类看世界的书籍数量,偶尔作为舒缓一下心情看几本即可。
04 几点感悟
1️⃣别人眼里的好书,到你这儿不一定就是好书。只有合适自己的,才是好书。
2️⃣一本书读完,不能激起你的共鸣,不能提取框架,无法践行的,就不是好书。
3️⃣一本书只需要学习和自己的问题强相关的部分,整理出框架,行动清单。
跳过不需要的部分,节约时间,节约精力。
4️⃣你的思想是积极的,你选的书是积极的,你的人生就是积极向上的。
2024年,愿能继续阅读适合自己的好书。
通过读书,滋养生命,不断成长,把读书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本文首发于我的公主号:从写字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