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的乡村教育, 捧红了快手与“葬爱”

非主流的乡村教育, 捧红了快手与“葬爱”

首页冒险解谜轰炸鸡更新时间:2024-07-26

说真的,朋友圈“18岁”潮涌的时候,很多人惊觉“葬爱家族”在开年会。

不过,你会发现他们看似相同的人生,还是出现了迥然有别的分野:有的人粉上了《*马特遇见洗剪吹》,有的人迷上了小红莓;有的人在快手里策马扬鞭,有的人掏钱去看知识付费……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有钱有脑还有颜的何猷君,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投胎模式里选个好爹——对更多人来说,对更多乡村青年来说,教育大概真的是成本最贱、门槛最低的“高贵”。

忽热想起前年底,央视《新闻调查》做的一个纪录片,名字就叫“丰山镇的孩子们”。故事看起来波澜不兴,问题想起来却是触目惊心。节目介绍说:当城里孩子各种特长加身,疯狂为前程奔忙时,湖北省孝昌县丰山镇的老师却在为及格率头疼,规模萎缩的学校、持续流失的生源、无力监管的家长……

这是一所乡村中学的纪录,也是一群农村孩子的镜像。

在一堆孩子里,我记得有个玩LOL上瘾的小徐。14岁,9年级在读,沉迷网游却有着做CEO的梦。叫人惊掉西瓜的不是他“为去网吧一周骗奶奶两次”的顺理成章,也不是他“睡觉的时候也想着怎么拿五*超神”的痴迷疯狂,而是自始至终洋溢着的蜜汁自信。

他坚信将来能找一份他理想的工作。记者问,为什么?他说,“自信,从内心发自而来。比如说我很自恋,我很帅,在同学面前然后就说我帅不,是不是比你帅,就差不多这样的。”记者问,有没有想过甚至可能没饭吃会怎么办?他说,“现在社会这么好,难道(会)没有饭吃吗。”

你一定以为这是个心里有病的孩子,可是,这里的老师告诉记者:“有的学生甚至在课堂上玩手机,我们把他喊过来,你就是混了日子,混到初中毕业。有的老师就说气话,你真的要毕业证吗?我们就给你办毕业证,他说你办毕业证,我就马上走,这样的学生,有。”

坦白说,看完这个片子,心里总是很沉郁。

这或许固然是因为我也来自农村,有着物伤其类的心理;更重要的是,我觉得片子虽在于表现留守儿童的问题,却隐约折射出一个更大的真疮疤——这些孩子,对乡村教师已经没有任何的信仰。当这些老师不在成为孩子心中的“爱豆”,这教育,能不玩完吗?

这话,肯定有人觉得残忍,也会有人觉得矫情或者扯淡。

我却坚信不疑,因为这是最易被忽略的真理。在我上小学的时候,依稀记得是三四年级,语文老师是个城里的美女,用现在的话说,大概算是神仙姐姐级别的样子。因为单纯的喜欢老师,所以特别喜欢写作文;然后,这个爱好就伴随了终身。如果做个采访,单科出色的农村学生,估计都会有一两个偶像级的老师——他们要么颜值恰好对应了青春的胃口,要么来自遥远的城市而优雅迷人。所有的努力,只为获得他(她)的表扬;所有的处心积虑,只不过是为了他(她)看到你。总之,这种膜拜之谜,最终会化为神奇动力。

可是,老师还是那个老师,孩子还是那个孩子,为什么基于信任和崇拜之上的传统师生关系在乡村教育中崩塌了?

因为,时代已经不是那个时代,社会已经不复那个社会。

那时候,镇子上的商场超市连胚胎都没有,更别说什么“轰炸鸡”、“肯德鸭”、“肯当劳”“麦德啃”了。那时候,没有网吧没有手机没有快手APP,老师说什么是什么,而不是在网络上戳破真相的泡沫比捏死一只蚂蚁还容易。那时候,乡村教师是头等体面的职业,讲台比维密秀还要光芒四射,而不是穷学校里的农村孩子也在扎堆讨论着千万里之外的大长腿……

14岁的小徐(估计还有更多的小王小张小李),这些乡村青年、小镇青年,他们对人生与命运的蜜汁自信,与乡村教育的现实主义衰败有着深层次的因果关系。他们在老师身上看不到教育的图腾,他们在教育身上看不到具象的远景——天花乱坠的“塞壬歌声”一旦飘来,不神情恍惚才怪了。

有一组最新的数据,说三大电商阿里巴巴、京东、苏宁在农村的业务量均大幅增升。商务部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全国农村实现网络零售额近8400亿元,同比增长38.3%,农副产品和在线旅游是主要增长点。我说这些的意思,并非是想论证“互联网 ”背景下的农村经济,而是提醒大家: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果乡村教育与乡村教师还是10年20年前的样子,不被孩子们质疑或抛弃才怪。

传统熟人社会的那套教育伦理,在互联网化的今天,在农村与乡镇早就宣告*了吧。

想起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乡村教师》:古井村教师李宝库时日无多,却拼尽最后一丝力量将力学三大定律输送进四个孩子的脑海里,最终从碳基联邦的除星行动中拯救了地球文明,乃至整个太阳系。这部小说据说在年前刚被宁浩变为“疯狂系列”第三部,《疯狂的外星人》。当然,电影和原著基本已经没啥关系。我想说的是,小说本身对教育的阐述,是带有原教旨主义偏执的。现在的乡村教育,如果不能从教师的身份和能力上说服孩子,靠知识体系这样的源动力,已经远水不解近渴了。

说得不客气一点,乡村为什么盛产快手青年和非主流审美,无非是因为乡村教育早就游离在主流文化版图之外——这件皇帝的新衣,早就该道破了。

当然,这里是两个意思:第一,作为文化选择自由,你爱你的“切克闹”,他爱他的“社会摇”,也没什么可说的。井水不犯河水,谁也犯不着鄙视谁。下里巴人或者阳春白雪,参差多态反倒更美。

第二,千万不要被“选择自由”的表象而蒙蔽了“选择能力”的差异。这就像我们去看原生态的风景,纺纱织布、放牛耕地,美得让人吧嗒吧嗒掉眼泪!可是,住在城里小区的你真愿意过着这样的日子吗?那么,你所谓捍卫他们原生态生活的自由,果真是基于公平正义的人权天赋之说?

乡村青年当然可以选择非主流的生活,前提是,这个社会也要提供他们过上主流日子的选择自由。眼下来看,现实可能比较打脸。乡村文化上的边缘化,是因为乡村教育已经被边缘。具体来说,乡村教师如果眼界狭窄、审美单维,果真成了刻板传统的“教书匠”,希望小学再多、硬件架构再好,城乡教育均衡能实现吗?

这里有三个更现实的思考:一是就价值与文化来说,言传身教大于照本宣科。老师的质地,是绕不开的差异。二是互联网呼啸而至,乡村教师对网络社会的姿态,直接关系到乡村青年们在网络上是放飞自我还是谦抑慎独。三是身份与能力而言,如果乡村教师不能“师道尊严”,教育这块跳板就会被鄙视,乡村青年的晋升通道很可能固化而板结。

好在2015年6月,国办出台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同年9月,马云北京师范大学启动了“马云乡村教师计划暨首届马云乡村教师奖”。

尤为难得的是,“马云乡村教育计划”已经升级为马云乡村教师计划暨马云乡村教师奖、马云乡村校长计划、马云乡村师范生计划和乡村寄宿制校园计划试点。这个“乡村”体系,大概也是想为中国乡村教育真正“换点血”、而不只是在表面的软硬件上美个颜、P个图。在颁奖礼上,马云说:100个老师,95个人没有坐过飞机;他们也没有见过五星级酒店,有个人说跑进五星级酒店以后,上厕所都不敢,太干净了;我们选择让老师们坐飞机去三亚,去看大海,老师见过大海、坐过飞机、去过高档宾馆,老师会更有想象力,他们也可以让未来的孩子更有愿景,更有想象力。

想想,真的叫人心疼。

像马云一样,给他们眼界与思想,让乡村教师百炼成钢,让乡村教育牛逼闪闪,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乡村青少年,大概才能真正从非主流的审美中跳脱出来,走向更远更辽阔的地方——等到那一天,如果他们依然痴迷快手或*马特,那才是真正的选择自由,而我们,也就别再瞎比比、可以洗洗睡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