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一家企业崛起是一蹴而就的,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
赵巍、小鱼干/ 撰文 李明轩工作室
小黄车ofo又搬家了。
从2014年创立至今,此番已是ofo第五次搬家。这一次,ofo离开了众多互联网企业云集的中关村,甚至连去向都没有对外公开披露,有消息透露搬去了天津。
此前ofo四次搬家,从北大科技园的小区、酒店式公寓,到中关村理想国际大厦,再到互联网金融中心,每次办公场地搬迁,都见证了ofo的沉浮兴衰。
或者换个角度来说,创业从来不是戴威想象的理想主义,风口过去之后我们才能看到事情的本质。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这句话描述ofo真的没有一点不妥。
留给戴威的选择余地真的不多了,他一边尝试着说服投资人借款偿还用户押金,一边接受着法律给出的最后裁定,相比三年前动辄数十亿估值的市场规模实在是讽刺。
三年前,当时刚刚拿到金沙江创投1000万元A 轮融资的戴威激动不已感叹道:“有点晕乎乎的,毕竟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钱。”
自从那天以后,ofo正式宣布走出校园,进军城市,蒙眼狂奔,无止境的融资,烧钱,补贴,扩张,人们看见北京和上海的街头开始出现了大量的共享单车。风口来得快,去得也快,资本助推你,最后都还得还回去的。
投资人们慢慢地从疯狂的单车战争中冷静下来。后来,ofo与摩拜双方的投资人在私下频繁会面,希望推动二者合并。
可是戴威却不想合并,在他的信念里,OFO是不会*的,OFO还有更多的可能。戴威还有理想,他想改变北大,也想改变这个世界。
滴滴的程维三次向他表示想收购ofo,他拒绝了;朱啸虎提议和摩拜合并,他拒绝了;阿里派人谈收购,他拒绝了。如果简单的说明为什么ofo会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显然与戴威本人理想主义性格多多少少有关系。继续战斗吧。
.... ....
2019年一天,戴威走进北京金融街丽思卡尔顿酒店,早早地在这里等候程维。程维留给戴威的时间不多,一会儿在楼上还有个会议。酒店大堂里,当戴威提出请滴滴收购ofo的请求时,程维说了不。
滴滴官方随即发布声明:滴滴不会收购ofo,将坚决支持ofo的独立运营,这在一些人看来正是在讽刺戴威,那是他说过的原话。
此时的单车市场上只剩下OFO,爹不疼娘不爱,他不像摩拜CEO胡玮炜辞去职位,狂揽15亿套现潇洒离开,卖身美团,也不像哈喽单车也找到了他的金主爸爸,从此跟着阿里吃喝不愁。
戴威在被曝出上了老赖名单之后,紧接着发了内部邮件称“不逃避,勇敢的活下去,为我们欠着的每一分钱负责,为每一个支持过我们的用户负责”。
他真的很勇敢,明明可以学贾跃亭一跑了之,这是很好的一条路,虽然不道德。但他作为ofo的扛把子,虽然管理上,资本选择上出了问题,但并不代表人有问题。他接受了法院一切决定,扛下来,就是英雄。
我们现在回顾戴威创业经历时,你可以发现戴威身上的理想主义色彩是一直伴随着他和他企业的。毕业的时候他并没有进入国企之类的企业,而是选择前往去青海支教。
支教归来凭借着天使投资人的借款,豪气冲天的在北大校园里和2000名师兄师弟开始了创立OFO的第一步。
马云说过,风过去了,摔死的都是猪,资本快速催熟了共享经济OFO,却没告诉他怎么去平衡滴滴,阿里的资本,意气用事。戴威解决了最后一公里出行,却解决不了公司内部高管的贪污。
创业从来不是戴威那种理想主义,风口过去之后我们才能看到事情的本质。我们不仅要关注开始的时机更应该注重经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每一个创业者都不希望只是在风口上吹过,坚守本心关注市场的变化才能在波涛汹涌的资本中活下来。
另外世界上没有一家企业崛起是一蹴而就的,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李明轩老师说如果戴威面对困难,走出困难时,他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重新出现在人们新闻里,他都是成功的企业家。
因为他还有理想,他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