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就是说,看出来时尚美妆赛道太拥挤了哈
羊趁元旦假期回顾了整个2023年的流行趋势,发现就是概念先行、新名词层出不穷的一年。
元素还是那些,但换个新tittle就出道
图源由左至右来自Ferragamo、Officine Générale、Ralph Lauren秀场
核心还是适合秋冬的棕咖色系,全灰色造型,注重材质与剪裁的老钱风
美妆圈更是如此。经过几十年的市场教育,可拓展的东西已经很少。
博主们想要在高度同质化的内容中*出重围只能选择造词营销。
将很多人熟知的知识点,套一个高大上的外壳二次输出,以增加观众的获得感。
不过操作的次数多了,观众也就回过味儿来、不买账了。
最近某百万级美妆博主就二次翻车(之前是被扒出视频中前后妆容不一致、疑似有人帮她改妆),为了增加新鲜感、乱造艺术名词被嘲了
翻车原因总结就是
她包装的:牛X新思路,迁移油画大师的审美/技法,画出适合阔面脸的妆容
实际上的:美妆界的老朋友——混血妆
甚至连正宗意式妆容都不是,换个服装说是美式学院妆、英伦雀斑妆也行得通
一些意大利美人赏鉴
而且伦勃朗美学看意式美人这个点,本身也蛮好笑。
1、伦勃朗是个人,并不是艺术流派。说伦勃朗美学就好像我们说宋小宝美学、鲁智深美学一样,很怪异。
西方美术史主要艺术流派有:野兽派、印象派、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等
2、伦勃朗是荷兰籍画家,自然也不会是正统的意式风格代表。整个视频也就打光参考了下伦勃朗布光。
怎么说呢?即使是新瓶装旧酒,也得装对门类。葡萄酒装白酒瓶里,就…挺串味儿的。
内容输出可以结合自己见解延伸,但前提是真的有做过功课、依实展开。
争论羊不想多提,但伦勃朗本身还是很有看头的!
正好之前没聊过,羊今天借这个机会和宝们唠唠伦勃朗究竟是谁?他所引领的美学趋势又有哪些?
美图多多、还能教你如何拍出满意自拍。
2024羊的第一堂美学课,上课铃正式拉响
光影大师伦勃朗
AKA自拍小王子、高光神手、创死甲方第一人
非艺术类专业的姐妹可能没听过伦勃朗,觉得名头没毕加索、达芬奇响。
但他是实打实的荷兰国宝级艺术家、欧洲17世纪TOP级现实主义画家。
每逢重要的诞辰节点,像350周年、400周年这种,荷兰就会发行印着伦勃朗头像的纪念币
这么说吧:梵高咖够大哈?也是他的超级迷弟。
曾说愿用10年寿命换取坐在这幅画前欣赏2周的机会
梵高最爱的《犹太新娘》
他的作品《夜巡》,地位=《蒙娜丽莎》。
摄影界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布光方式——伦勃朗布光;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水星上33.2°S,271.8°W的大撞击坑命名为伦勃朗撞击坑。
一句话总结:哥很牛,很出圈
最有趣的是,很多画家不都需要艺术缪斯启发灵感嘛?而哥就是自己的水仙少年
希腊神话中,有个英俊少年痴迷于自己的美貌
想去亲吻水中倒影溺水而亡,溺亡处长出了一朵水仙
他从18岁开始画画、到63岁去世,留下了将近100幅自画像,平均每年2幅。
真的很自恋喜欢“自拍”了。
接下来,咱言归正传,说说伦哥成名史、以及他的作品到底牛在哪?
伦勃朗出生于1603年的莱顿,此时正值荷兰的黄金时代。
大力发展航海事业,科学艺术与贸易成就达到巅峰。
阿姆斯特丹一跃从小渔村变成了举世闻名的经济重镇,诞生了很多巨富一代。
那时候还没有太多可彰显财富的方式,除了建豪宅、买珠宝、穿皮草,就是画肖像了(就像我们现在拍写真一样)。
这也为伦勃朗的爆火埋下伏笔。
《梅尔滕·索尔曼》与《乌普·科皮特》
这对新婚夫妇的画像是目前所知伦勃朗唯二的全身肖像画
伦勃朗出身普通,但自身才能卓越。
14岁进大学,17岁跑去阿姆斯特丹、师从历史画家皮特·拉斯特曼,21岁即学有所成。
正是在学习期间,他找到了自己挚爱的技法——光影,深受卡拉瓦乔明暗对比法的影响
卡拉瓦乔《圣马太蒙召》
在结束学习后,他选择了回家乡开画室。
那时的画室不是艺术殿堂,更偏向于绘画技术工坊。可以接顾客商单(定制肖像画、神话传说画等),甚至可以收学徒。
本质上与裁缝店、皮具店没有区别。
《戴金色头盔的人》
这个惊艳了大家的杰作,后来被证实是伦勃朗的徒弟所画
伦勃朗技术过硬,风俗画、宗教画、肖像画、风景画、历史画…都很擅长。
所以26岁的他,诞生了一个想法:世界那么大,我想去“赚赚”。
《劫持欧巴罗》
羊前面有说,当时的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已成为经济重镇,巨富阶级多、画作收藏需求大,自然是伦勃朗的最佳选择。
而他一来就创造了自己的成名作、也是羊私心最爱的一幅作品——《杜普教授的解剖课》。
这是当时流行的多人肖像画,有点类似咱现在的“集体照”。
画作里的人需要AA费用,所以当时的画法一般是人头罗列、以给到差不多的露出幅度
弗朗斯·哈尔斯《圣乔治公民自卫队军官的宴会》
好处就是客户们不会争番位、比较稳妥;坏处就是构图不够灵动、趣味性稍差。
伦勃朗自然不会满足于此,艺高人胆大的他选择自己构思动作、神情,赋予人物以故事性,使得整个画面生动而和谐
教授在讲解,有人疑惑、有人好奇、有人发呆…
即使用色简单,但用明暗变化一样可强调画面重心。
这不得不提到伦勃朗惯用、也是最受人敬仰的技巧——伦勃朗光线。
这是一种三角立体光,用以勾勒出人物轮廓线,将画面的次要部分隐匿于黑暗之中。
常给人以稳定庄重的感觉,同时也有一种舞台剧般的强调效果。
以明暗变化来完成观赏者的视线转变,静态的画作也仿佛被注入了生命,为不懂画的人手动highlight了一样。
《探视》
这和之前绘画中用颜色和大小区分主次的思路完全不同。
上:让·莱昂·热罗姆《法庭上的芙丽涅》
下:古埃及壁画
以上更直给,而伦勃朗光影流转间的重点标注,则更优雅流畅。
《伯沙撒的盛宴》
所以,自解剖课之后,伦哥便一炮而红,成为当时肖像画师届的张雨绮,订单从荷兰排到了法国
(bushi
羊这里必须夸一句,擅长光影 细节处理牛真的让伦勃朗的画有一种久看不腻的魅力。
通过明暗关系,模拟出物品或辉煌闪耀、或晶莹剔透、或柔滑顺滑的样子。
金属感一绝,不得不说,大师的高光够我们研究一辈子
美妆博主看到都想问:哥,你这高光咋点的啊?
尤其是他笔下的珠宝,仿佛能看到实物的华贵与闪耀,试问哪个女生看了不心动啊?
除了光影的运用,伦勃朗还是少有的关注画面物理特性的画家。
油画里不同的笔触和配方,呈现的画面质感就会不同。
伦哥很爱在颜料里加一些非常规材料以增加厚涂质感。
很多细节,是后人至今无法拆解还原的。
笔触太牛
总而言之,解剖课之后是伦勃朗的鼎盛时期。他赚的盆满钵满,打破了画家死后才值钱的魔咒。
但命运的馈赠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时间来到他36岁这一年,改变命运的肖像订单,降临了。
没错,就是和达芬奇《蒙娜丽莎》、委拉斯贵支《宫娥》被称为世界三大名画的那幅《夜巡》。
这幅集体肖像受由富商组成的民兵连委托所画的。
他们当然不是真的民兵,参加这个团队有点类似于做慈善。
借此告诉民众他们乐于承担社会责任、保卫公众安全,赚个好名声罢了
伦勃朗再次运用自己的构图能力,将人物错落有致排列、构造了一幅主题明确的集体肖像——《队长及其全队人员》。
(知识插播:画面描绘的是白天场景,因为保存不当画面变暗才被昵称为《夜巡》)
画面重心指向队长和副手,队长下达出巡的命令,相关人员在做准备。
每个人姿态不一,包括拿起武器的姿势都有参考专业书籍…不可谓不用心。
BUT!客户才不管用不用心:我只看到自己花了一样的钱,却被模糊化处理放在了角落里
整幅画收费5250荷兰盾,在当时人均工资几十块的荷兰,16人均摊也是一笔巨款!
就在富商们想让伦勃朗重画时,双方矛盾一触即发。
伦勃朗坚守品格:你们根本不懂艺术
富商:你这样不(别)懂(想)客(拿)户(钱)
艺术家骄傲咱知道,但伦勃朗让我们知道,艺术家不仅骄傲,还头铁。
他直接将富商们告上法庭、成为硬刚甲方第一人。
判决人员两边都不敢得罪,只能调解,以画面不修改、每人支付100荷兰盾作为ending。
一战成名之后,很多人都不敢再找他画像,很多业内的人也疏远了他。
再加上富二代已经登上舞台,他们不再喜欢纪实画像、而是偏好与伦勃朗截然不同的精致风格。
自此,阿姆斯特丹的青睐从伦勃朗身上消失了。
伦勃朗晚年自画像
正视人们的眼睛透露出绝不迎合大众的艺术坚持
他风光不再,也渐渐收了锋芒。画面处理变得更加质朴自然。
《亚里士多德与荷马半身像》
画中的“聚光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人物上一层轻柔的光晕。
让人恍惚觉得那不是外来的光,而是画中人物灵魂的颤动。
左:《加利利海上的风暴》;右:《靠窗的亨德丽娅》
在伦勃朗去世之前,其实还有一次大展身手的机会。
荷兰战争结束,市政厅需要一幅肖像去歌颂带领民族去抗击外敌的英雄——克劳迪亚斯·西维利斯。
《克劳迪亚斯·西维利斯的密谋》
这幅面表现的就是当时密谋起义的场景
这幅画在后人来看,还是一样的高水准。
但当时的群众很生气,觉得伦勃朗在丑化民族英雄。
他们想要的是气宇轩昂的大英雄,而不是一个面目粗鄙的独眼龙。
大家逼他剪掉自己的作品,否则就要被逮捕,他只能照做。
我们看到的画作只是当时的一部分,全貌已不可知。
但羊脑补了下,如果全幅流传下来,大概又是一个比肩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的佳作了。
伦勃朗这一生大起大落、令人唏嘘,但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真的足够多。
比如调色技法、光影…其中影响最广的,当数伦勃朗光。
画家冠名摄影布光?
伦勃朗光下的人像有多迷人
大家看伦勃朗的人物肖像会发现,人物被放置在侧光里,面部被照亮3/4,且暗处的脸庞上会形成一个倒三角光斑。
反差强烈却又明暗有度,五官看起来会更饱满、更立体,也更有氛围感。
怎么在拍摄肖像时还原呢?
光源置于人的左/右上方,呈 45°角从上往下照射,就能得到类似效果。
给大家看下前后对比
图源@宋十七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