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心理学告诉我们,预示未来成功的七项指标是:坚毅(Grit)、激情(Zest)、自制力(Self-control)、乐观态度(Optimism)、感恩精神(Gratitude)、社交智力(Social intelligence)、好奇心(Curiosity))。
当爱情步入婚姻的那一刻,我们的身份就将又多了一层。除去爱情,孩子的出现也让我们在成为准爸妈的过程中,多了一项需要调整与适应的情况。正向心理学同样在这个过程中,成为引导心理的重要心理指标。
在格雷姆·辛浦生的《罗茜效应》中,唐与罗茜两人展现出来的心理状态,恰好让我们看到作为新婚夫妇,在迎接新生儿的心理上与生活上的变化过程。伴随围绕在两人周围的朋友与亲人,《罗茜效应》让我们看到真实的生活缩影,包括他们面对生活“危机”是如何巧妙应对的。
《罗茜计划》
第一部《罗茜计划》辛浦生塑造的唐,以一个39岁的副教授,高大、健壮又聪明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不错的收入水平的唐,智商之高却在实际上对爱情显得束手无策,后来得益于好友与“寻妻计划”的帮助,最终与罗茜共结连理。
格雷姆·辛浦生将两人发展的重点放在《罗茜效应》上,不难发现,唐在第二部的发展中由于“意外”事情的发生,开始与罗茜“被迫”进入一个新的角色——准爸妈。在两性关系中,除去爱情,新生儿的出现会让两个新婚燕尔的夫妻自乱阵脚。而《罗茜效应》中的罗茜,却用一种自律自强自信的姿态做好准备迎接新生命的到来,相比之下,唐的处理方式让我们看到大多数现代男性的缩影。
《罗茜效应》封面
你是否做好了成为父母的准备?“我该怎么做才能提高我作为父亲的适配度呢?”“从现在开始重视你的妻子——注意她是怎么样处理即将成为母亲的现实的。”
上面的疑问,我相信阅读到此处的人大部分都会有所感触:新婚夫妇会开始借此认真考虑、接受孩子到来的问题,准爸妈们开始审视在此过程中自身是否出现什么问题,而更多人还会将目光放在如何更好地处理好爱情与婚姻的转换层面上。
《罗茜效应》中很有趣的地方在于,辛浦生将唐与罗茜之间迎接新生儿的生活琐碎写得极其有趣,包括结合两人特殊的社会身份,从社会身份出发去研究两人对成为准爸妈的不同反应,让人觉得实在生动得很。
“我认识到,婚姻生活中,理智一定要给和谐让路,并甘居其后。”
《罗茜效应》中的唐,带有社会身份(副教授)的生活状态,让我们不免在他的生活中找到为之一笑的笑料。例如在“意外*”中,当唐被罗茜告知自己即将成为父亲时,他们俩的对话:
“我觉得有孩子你会很高兴的。”我会感到高兴,但是是那种“搭乘的飞机在两个引擎全部失灵后,机长宣布成功重启了一个引擎的“高兴”——能够活下来让人高兴,但出现这样的事故本身就令人震惊,必须对事故的原因展开深入调查。
辛浦生写唐被告知即将成为父亲时,巧妙地用的这个比喻让人觉得有趣,并带有一些戏谑,让人自然而然地产生代入感,毕竟我相信大部分男性朋友出现这样情况时,无法用言语表达的错愕大概指的就是这样子的。
你会在辛浦生的笔下发现唐这个人物所带有些许可爱,这来自于他将自己与罗茜迎接新生儿这件事归纳进类似“寻妻计划”的计划规划之中。甚至夸张到,罗列的各式各样的条例,包括如何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以及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在自己新家的私密空间中,利用厕所的白墙,制定新生儿在母胎中生长的过程,其中还有许多对自己纠结内心的分析。例如:
负荷加载可能导致两种不同的回应方式。其一,制定正式的时间表,确保高效的时间分配。考虑每一项任务的优先顺序,以及它对达成最终目标的贡献值大小。其二,便是接受混沌,并任由其发展。两相比较,优劣立显。
诚然,这样的角色让《罗茜效应》更具有看点,从女性的视角看罗茜的丈夫,回归到自己家庭本身,恋爱时候的热情一过,婚姻中的沉淀与爱就变得不同。包括当两人有了爱情结晶之后,会发生更加不一样的情况。《罗茜效应》借唐的口,告诉我们:
深入研究结果显示,在*期间或生产之后,夫妻关系很容易走向破裂。因为女人的注意力自然地转移到孩子身上,忽视了配偶。或者在其他情况下,男性伴侣故意避免承担父亲的责任,我的妻子和一位专业人士先后判定我的能力不足以当好父亲。现在,我也对自己做出了同样的判断。
《罗茜效应》利用主线唐与罗茜两个人处理新生儿到来的状况,借唐的视角与他在生活中的表现,告诉我们如何巧妙地处理生活中的棘手事件,面对纠结时如何快速让自己做出准确的判断,以及如何在有效的情况下对外寻求必要的帮助。这有赖于我们对生活保持热爱,对爱情保留忠贞,对一切的事物(无论好坏)都抱有不逃避不抱怨的心理。那么,做好一切准备,他们即将成为父母,而你呢?是不是也跟他们一样?
“有了爱的人就什么都不害怕了。会成为一个安静而朴素的普通人。“——安妮宝贝
窦文涛在【圆桌派】的一集内容中提到“现代社会中男女之间的恋爱模式”,提到恋爱与婚姻实在是大不同,还提到关于精神出轨与肉体出轨的界限所在。回到辛浦生的《罗茜效应》,除去主线唐与罗茜两人的生活状态,围绕在周围的朋友吉恩、克劳迪娅、莉迪娅等人,见证了唐面对新生儿来临心态的转变,也在《罗茜效应》中传达着他们自己本身的婚恋观。
从“蓝鳍金枪鱼事件”到“男孩之夜”,再到“升级男孩之夜”,吉恩这个人设从一开始就让人觉得带有小聪明,充满魅力却多情。吉恩有很多的行为与“谬论”在唐看来简直无稽之谈,但是于我们而言却略带不同。
——他总说人们在选择伴侣时,更倾向于与自己体型相似的人。——吉恩代表大家尝了酒,继续说道:“人们会欺骗自己的伴侣纯属天性使然,你也不想违背自然规律吧。——吉恩开始阐述他一贯坚持的观点,女人们总是在追求最好的基因,即使这位男士不是她的主要伴侣;而男人们则是要在不被抓住的前提下使更多的女人受孕。”
这样的人设如果放在一般的婚恋小说中会让人觉得有些许不适,但是在辛浦生的《罗茜效应》却独特又有趣。他追求爱情,追求在婚姻中妻子对自己“万人迷”形象的“热爱”,认为这样的状态会让妻子克劳迪娅觉得自豪,自豪丈夫是一个广受追捧的男人。在精神与肉体的双重出轨之下,吉恩与妻子克劳迪娅如何继续维持婚姻关系成为《罗茜效应》将要告诉我们的,这样的疑问之下,促使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思考婚恋中的多重关系,包括运用恰当的社会心理学去思考夫妻之间的问题,继而回到自己本身,回到生活中最实际的问题,你是否有能力处理好婚恋中产生的棘手事件。
格雷姆·辛浦生的《罗茜效应》从一定角度上会让你反问自己:
1.你是否在生活中已然成熟到能够处理好关于自己、关于与伴侣之间出现的棘手问题?
2.你是否已经做好成为父母的打算?
3.如何做好当一个准爸妈的准备?
回想起前段时间阿衍先生在豆瓣广播上说的一句话:“日子都是剪碎了过的,任何想拼装起来的人都是作茧自缚。”剪碎了的日子当中,你会更加容易去反观自己的行为,借助些许科学的手法,将自己面对未知事情发生的焦虑降到最低,即使出现了“意外”,你依旧能够有信心、有勇气去面对。而不是用慌乱的脚步代替你原本坚定向前的步伐,毕竟你是与爱的人携手并进,而非你追我赶。
无论现在的你处于人生的什么阶段,就像是格雷姆·辛浦生向我们在《罗茜效应》传达的那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那条路,即使是用最笨拙的脚步,也要继续向生活的前方勇敢前行。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