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áng zhǔ yí zhǐ
“址”,普通话读音为zhǐ。“址”的基本含义为地基,地点,如住址、地址;引申含义为地点;地址;处所,如厂址、住址。
“址”,初见于秦朝小篆中,形声字。从土,表示地基;从止,止(脚)如人体的根基,表示址是建筑物的地基;止(zhi)兼表声。本义是地基、位置。“址”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
良渚,拼音 liáng zhǔ
“良渚”是杭州西北郊的一个镇名。“良”意为“拖尾”,即狼尾或半个波浪之形。“渚”是可供一户人家居住的小洲。“良渚”字面含义是“侧面形状如半个波浪的小洲”。良渚地区是被誊为“中华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发祥地。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石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1936年首先发现于良渚镇,1959年命名,其存在年代距今5300—4300年。良渚是中华民族和东方文明的圣地,国家文物局已正式将良渚遗址群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