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石山6.2级地震|记者手记:承受“砂涌”之痛的村支书抗震七日

积石山6.2级地震|记者手记:承受“砂涌”之痛的村支书抗震七日

首页冒险解谜末日幸存者手记更新时间:2024-10-13

新华社西宁12月26日电 题:记者手记:承受“砂涌”之痛的村支书抗震七日

新华社记者王浡、李宁

看着村民陆续从临时安置帐篷搬进新建的板房,金田村党支部*杨德录的心又稳当了些。但转过头看着在泥浆中作业的挖掘机,他的心又揪了起来。“还有两名村民失联!”杨德录操着沙哑的嗓音说,“找不到人,我这心就放不下。”

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发生6.2级地震,相邻的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金田村又在震后遭遇砂涌。翻涌的泥浆,瞬间将村里的部分民房淹没,唯有几幢二层小楼的二楼显露在泥浆上,展示着这个村曾经的美丽。

12月19日至25日,杨德录终生难忘。但面对记者采访,他又很难回忆起这些天干了些什么,来不及悲伤、难过,就是这么条件反射般地工作,疲劳时点根烟,困得不行时眯一小会。他说,不敢停下,停下来就会胡思乱想。

在杨德录断断续续的回忆和其他村民、村干部介绍中,记者大概串联起这七天情景。

18日深夜,杨德录刚刚睡着,就被一阵剧烈的晃动惊醒,“地震了!”他拿起衣服就跑出房门,边跑边喊,让村民避难。

大地还在晃动,大部分村民都跑出了家门,杨德录想到村里还有一对80多岁的老夫妻腿脚不便,便叫上几个村民一路飞奔,赶到老人家中,在余震中将老人背到了安全区域。

刚喘口气,砂涌形成的泥流随之而来。“我听到树木被泥流冲断的声音,啪啪响,像放炮一样。”杨德录说,没有害怕,没有犹豫,只是本能地呼喊救人,等他再次跑回村里打算查看其他村民受灾情况时,发现村里一片民居已被淤泥覆盖……

“泥太深了,太软了,根本没办法进去。”杨德录回忆当时场景说,救援队伍来得很快,除了救援倒塌房屋内的村民,最大的难点就在那片被淤泥覆盖的民居。

有人提出找板子搭浮桥,他便和村干部、救援队带着村民一块一块找,有的村民拆下自家的门板。就这样,一条简陋的“生命通道”铺成了。

19日3时许,在消防救援队员和村民们的努力下,一位幸存者被从淤泥中救出,杨德录和乡亲们的心里多少有一些安慰。

从凌晨到天明,救援队伍从四面八方赶来,物资也源源不断集中。来不及休息的杨德录和其他村干部做了一个简单的分工:接收物资、分发物资、数据上报、帐篷分配……灾民安置和物资保障工作紧张有序展开。电话不停,脚步不停……杨德录说,谈不上压力,需要*事太多,自己就是这么被一件事一件事推着走。

泛黄的军大衣,满是黄泥的鞋和裤子,乱糟糟的头发,沙哑到几乎难以辨识的声音,也勾勒出这个年过半百的庄稼人是如何熬过这七天的。

此后连续几天,救援物资源源不断涌向受灾地区,上报缺口、统计物资、妥善分配……与地震后第一天相比,后续的工作节奏稍稍慢了一点,流程也慢慢理顺。帐篷里有了火炉,有了棉被,有了电源,空地上也支起了大锅,牛肉面、油饼子、羊肉熬饭,热腾腾的饭食让受灾群众的心里也暖了起来,杨德录的心也稍稍安稳。这期间,他只休息了十几个小时。

这几天,最揪心的还是救援。有的家属默默地等在村口不肯离去,救援队员一刻不敢歇息,作为村党支部*他要安抚这些家属,但有时话到嘴边,又说不出。

震后第五天,第一批被找到的遇难者下葬,长长的送葬队伍经过安置点往村外走去,杨德录远远看了一眼,转身又继续分发物资。这次的失联人员有平日里的熟识,但他只能忍住悲伤,做好村民们的安置保障工作。

25日上午,受灾群众开始陆续住进过渡性安置点的活动板房,杨德录和村干部们每间房子都进去仔细看,查看物资,检查设备,生怕出现纰漏,影响受灾群众顺利入住。

天色渐暗,记者在安置点的大锅旁找到了正准备吃饭的杨德录,他紧皱的眉头舒展不少,手里捧着热腾腾的油饼,嗓子还未恢复。他告诉记者,“大家都住进板房,等明年开春了,再合计合计盖房子!”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