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Sir列过一个“2019恐怖片清单”。
11部已经打勾了6部。
今天,有请下一位。
原著入选了美国“百大争议书籍”。
电影版,更是由大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监制,《无名女尸》的导演安德烈·艾弗道夫亲自操刀。
这样的神仙阵容,还等什么。
在黑暗中讲述的恐怖故事
Scary Stories to Tell in the Dark
在北美,8月一上映,它就力压《速激》登上票房榜首。
然而迫不及待看完Sir要说——
期待落空了一半。
恐怖故事,说得玄乎,但电影剧情其实很简单。
上世纪六十年代,万圣节前夕,一群熊孩子闯鬼屋,无意中打开了一本记载着恐怖故事的书。
尤其是这本老书上的字体,居然是用鲜血写成。
结果,恐怖故事书里的怪物,纷纷出现,缠上了这群倒霉孩子。
不是突然失踪,就是离奇被*,甚至是残忍被虐。
而这本书呢,还放回原位后会自动出现,用火怎么也烧不灭,甚至还会自动写故事,然后一一应验……
似曾相识?
没错。
《小丑惊魂》。
小丑能变成每个孩子的恐惧,正所谓怕什么来什么。
《恐怖故事》中,爱美的少女在音乐表演前,脸上突然长出异物。
而逃避兵役的少年,看见的恶魔,由一堆断肢融合而成。
但要提醒的是,电影分级PG-13,注定了恐怖指数不会太高。
因为《恐怖故事》的原著,也是美国的青少年读物。
陀螺拿手的鬼怪设计想象力,因为与剧情脱离,华而不实。
比如预告中大放异彩的稻草人,实际上仅仅出场不到十分钟。
题材模仿,套路老旧,依然靠着jump scare一惊一乍。
但正如说Sir之前所说,期待落空了“一半”。
另一半呢?
全靠安德烈·艾弗道夫。
就像他的上一部高分恐怖片《无名女尸》一样,《恐怖故事》在氛围和节奏感上还是颇具匠心的。
比如,因为时长令人诟病的稻草人一段。
坏孩子汤米,白天时,他没事找事地打了稻草人一棍。
到了晚上,喝醉了酒,重新来到玉米地。
注意此时的音效。
玉米地随风传来沙沙声,醉酒后迷醉的脚步,对应天边皎洁的月亮。
以及复活的稻草人的追*。
汤米从注意到不对,到鬼打墙一般逃不出去。
虽然都知道他会是第一个出事的炮灰。
可这氛围的渲染还是会让人忍不住闭上双眼。
比如,男孩查克迷失在精神病院的走廊里。
值得一提的是,查克在电影里,是一个被母亲一直管教的小孩。
所以,在精神病院的走廊里,他面对的怪物,就变成了母亲。
这只怪物的设计,很有陀螺的风格。
硕大无比的身躯,飘逸的长发,和畸形的面孔。
而此时,注意精神病院里的色彩。
极度具有冲击力的色调,在每一条走廊里都能够看到怪物的身影。十足的压迫感下,查克就在拥抱中被吸入了母亲的身体。
当然,最精彩的,要数电影最后的一场设计。
在身边的朋友一个个因为恐怖故事里复生的鬼怪不是失踪,就是死亡的时候。
男女主回到鬼屋一探究竟。
一边是现实中,男主与怪物对抗,在鬼屋里打游击战,险些丧命。
一边是幻境中,女主回到了很多年前,重温这个屋子的主人经历的事情,探究诅咒的根源。
现实与幻境的交错,最后揭开了恐怖故事的真相。
只能说,这是部可惜的电影。
它的野心,绝不只是现在这个样子。
甚至,在社会性的改变上,Sir觉得要超过《小丑回魂》。
因为它给原著里的故事设置了一个新的背景。
越战。
电影里,小伙伴们路过的很多场景,或有或无地在介绍着时代的背景。
比如,频繁出现的尼克松竞选海报。
比如,公交车上收音机里传来的反战演讲声音。
比如,电影的关键节点,在警察局里,电视上播出的,尼克松竞选获胜的直播。
以及之前提到的,墨西哥少年对于兵役的恐惧,最后去参军的结局。
相比于《小丑》里,把矛头指向成年人的疏于看护。
《恐怖故事》指向更具体。
为什么主角们没有人来管教?
因为大人们,不是当兵参战(越战),就是参加民权反战(民权运动)。
这种“被遗忘”的感觉,放到当时大洋彼岸也很好理解。
《阳关灿烂的日子》里,也是这样一帮无法无天的孩子们。
注意电影里一个时间点,随着尼克松获胜,剧情进入到结尾,诅咒即将破解。
现实中,也正是尼克松主义让美国从越战抽身,全球战略紧缩,民权运动也逐渐平息,混乱与无序的六零年代,缓缓落幕。
但正如主角所说,有些missing的人,再也回不来了。
这种有着时代伤感的情绪,拔高了整个电影的主题。
而回到电影,为什么恐怖能够大行其道?
其实预告片的台词已经做了解答——
有人相信故事多讲几次,就会变真。
所谓的三人成虎。
《恐怖故事》里的故事,听多了,它就不只是故事。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