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太久远的历史,就说我们的父辈。上世纪90年代大量集体企业*,很多人原本按部就班的生活突然被打破,有人因此一蹶不振,甘为平庸甚至最终穷困潦倒; 但也有人下海经商、创业,利用十年、二三十年时间过上了富足的生活,有些甚至建立了庞大的商业帝国,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当然,也有人继续深造或者从事艺术创造,总之,拥有了一个不错的结局。
有人会说,这和运气、命运有关,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我写这篇文章就是要驳斥这样的错误观点。你必须要有斗志,要相信一个好的“选择”是可以改变命运的,这是科学。
我们辩证的说,在下岗前,他们的能力层次、思维层次几乎都是一样的,他们的成长环境、生活圈子,每天所接触到的人群,所学到的技能几乎都没什么差别,而最后那他们变成了不同的阶层,改变命运的到底是什么?是“选择”。
是他们在面临挫折和转折的时候,自己对压力的反弹以及最终所选择的道路。
让我们把过去的事情再放到今天来看,其实很像,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型,各种各样的变化以更快的速度在发生,找不到工作、失业让人很苦恼,生活似乎不再变的非常稳定,也像90年代一样失去了按部就班。这时候该怎么办,怎么选择,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就尤为重要,但也十分困难,现在的90后、80后,甚至00后,从小到大,其实很少做选择,因为不需要选择,所有人会告诉你,好好读书,找一份好工作,就是标准答案。所以没得选。
但是他们没有告诉你,读书读不好该怎么办?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才是好工作?所以填志愿也好,找工作也罢,稀里糊涂的就去做了,况且,在中国人的教育中,从来没有把创业当做最好的选择。就是找到一个工作,工资多高就变成了唯一衡量的标准。
当人生的境遇发生变化,从原来熟悉的环境中退出后,很多人会变得非常脆弱,从古至今,李煜也是,李白也是,现在的年轻人也是。那么如何反脆弱就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从作者的一些经历来看,如何做好选择,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择主动,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没有人会比你更了解你自己,当然也要为自己的选择而承担后果。如果发现选择错了,就要迅速调整。
二、选择内心所向,不忘初心。而不被外界赚多少钱,拥有多少地位这些而裹挟。要选择长期主义。
三、选择善良,做那些具有普遍性和可持续性的事情。只有利他最终才会利己。
四、选择成长,让自己始终能保持心智的进化。只有不断提升和改善自己的技能,认知和思考逻辑,才能让我们走出人生的低谷迷茫期,摆脱内心的不安和焦虑。
当然,这些建议只是初浅的建议,并不是说看了这些建议就一定能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文章的核心内涵,归根结底,还是要做好“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