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易守,情难戒:《色,戒》14年,你还是没看懂王佳芝和易先生

色易守,情难戒:《色,戒》14年,你还是没看懂王佳芝和易先生

首页冒险解谜叛乱地牢更新时间:2024-08-03

色易守,情难戒。但更难的是,对抗生之悲凉。

1947年6月10日张爱玲在写给胡兰成的分手信说:

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的了。

《色,戒》

Lust,Caution

《色,戒》法国上映海报

这个曾经遇上了爱情,遇上了经验老到,懂得投她所好的胡兰成,她大举白旗投降,还让自己变得好卑微。

张爱玲对胡兰成的爱是包容而委屈的。

她愿意原谅连续出轨的胡兰成,希望他在两个女人间作出选择。

《色,戒》的创作灵感,源自于此。

小说全文只有一万多字,但张爱玲为它修改了前前后后近30年。

情感对于张爱玲来说是矛盾的。亲情、友情、爱情不外乎如此。

权贵的男性在她的眼里是近乎无情的,但她又不时强调这些无情的人物底下掺杂了些许情感。

除了在原著里不难窥见,映照她沧桑的人生更是如此。

她将自己投影在王佳芝的身上,有意借着王佳芝对易先生的真爱、易先生对王佳芝的绝情,在告诫着自己对爱情所该有的提防的戒心。

她亦不能再爱别人,她将爱萎谢了。

王佳芝也如此。

王佳芝从小母亲亡故,父亲又娶了别的女人,带了弟弟去英国,却没有带她去。

从香港回到上海,她住在舅妈家,舅妈似乎也不关心她。

当然,只有独自在戏院里看悲剧式《寒夜琴挑》和《秋缠断肠记》,王佳芝才能这样宣泄情绪哭泣。

这为孤苦伶仃的女主角渴望真情的内心,埋下伏笔。

在舞台上,她为了家国被日寇蹂躏而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几个话剧社的大学生计划暗*汉奸,我不敢说王佳芝的爱国情操是否真有那么大,但其实多数还是对邝裕民朦胧的爱。

片中邝裕民与她见面时开玩笑说:怎么天天打牌还是没进步?

她只说了一句:我要记那么多,没办法专心。

虽然只是一句轻描淡写,却足以窥探王佳芝心中始终承受着极大的压力。

而这样的压力又在与易先生床戏时得到了一个出口。

她应该是恨着这样一个汉奸的,但她又恨邝裕民赋予她的使命,而那几乎代表着对她弃之不顾的可笑。

所以要真正地写出人性,就无法避开爱情,写爱情就必定涉及性爱。

性是整个剧情中必要的元素。

李安把没有欢愉的性,拍到骨子里头去,再拍出情份来。

他用极紧的镜框、框架或分割着这对男女的身体,也把观众框进去他们的灵肉苦疼中。

李安谨慎地将性的场面拍得赤裸,却非低品味般的情欲卖弄。

那三场精疲力竭的性,实在是表现王佳芝与易先生在那样的时代里,同样在寻找着“活着”的滋味的必要手段。

这代表着王佳芝从女孩变成女人的成长历程。

在几乎令人喘不过气来的张力下,李安织出更大的人性网来。

张爱玲在原著里这样诠释着:她觉得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个热水澡。

李安高明地塑造了两人的恋情——是有一份令人无法自拔,独特的爱与相许。

第一次与易先生发生关系,易先生使用了非常暴力的对待方式以宣示他的权力地位,展现出这位特工头子心中的极度扭曲。

接着第二次与第三次,王佳芝渐渐在性爱中找到压力与恨意的出口

而在电影中,尽管易先生使用奇异的方式对待她、令她震惊,她却是看似逆来顺受的迎合与投入。

事实上,她知道易先生不只落入了陷阱也要钻进她的心中,她自己也越陷越深,只有忠诚地待在这个角色里。

不论是易先生还是王佳芝都在寻找一种慰藉与出口。

在这么一个混乱的时代所产生的两个人格混乱的人物,唯有情爱让他们找到了抒发。

相信很多人对整个故事最中心的一个疑问就是:是什么样的原因和心境,会让一个女人如此破釜沉舟的,傻到只是觉得“这个人是真爱我的”,就赌上了自己的性命

爱国情操和求生的本能,最终敌不过当下的一个念头,明知不值得的爱还是爱了。

是太年轻、太入戏,还是,女人遇上爱情,注定要失去理智?

还是以色诱敌,易先生却以钻戒攻破了她的心防?

我想,李安也一直在寻找这个答案。

由于肉体已对邝裕民不洁,再加上从小与父亲分隔两地。

于是易先生对王佳芝来说,可算是一种“父爱”的转移及象征。

从易先生身上,王佳芝得到了一份前所未有的情感归属。

一开始王佳芝对易先生的爱确实只是一场假戏。

但随着相处时间增加,假戏开始变真,王佳芝于是对易先生动了真情。

他不但要往她的身体里钻,还要像条蛇一样,往她心里头越钻越深。

最重要的一幕戏,是在日本居酒屋里王佳芝献唱周璇的《天涯歌女》,这是两人关系关键性的转折。

这部分是张爱玲原著里所没有的。

这场献唱戏李安拍得很好,王佳芝柔情绵绵,更加动人。

小妹妹唱歌郎奏琴 郎呀咱们俩是一条心

娉婷嬝嬝、款款献唱的王佳芝,观众尚且我见犹怜

目不转睛的易先生渐渐眼眶泛红,眼中含泪,又悄悄拭去泪痕。

这样的瞬间真情流露,不仅感动了王佳芝,恐怕连观众也心中不忍。

她最后放走易先生,也因此顺理成章。

面对所爱的人即将成为被暗*的对象,王佳芝一句“我恨你”激烈道出了她身处地位的痛苦以及进退两难

电影中有提到,之前勾引易先生的两位女特务都已轻易被揭穿,唯独王佳芝独撑到现在。

原因并不是因为王佳芝是位出色的特务,而是因为王佳芝对易先生真正的爱意。

她已完全投入于扮演麦太太这个角色,也因此得到易先生的信任,持续与她维持一段地下之恋。

这段压抑的恋情,直到最后在珠宝店时才达到最巅峰。

王佳芝也因此顿悟,坚信易先生是深爱着她的。

她无法再隐瞒这天大的秘密,于是最后颤抖着声音叫易先生“快走”。

车夫问了一句“回家吗?”

她期盼能够再见到一个她所视为归属的“家”,只可惜这愿望永远无法实现

从黄包车夫到福开森路的街道行人,都穿得干净无暇。尘土、脏污和破旧的衣服,都消失不见了。

王佳芝成事于“情”,败事于“情”,多么地无奈,多么地悲伤。

我们在香港熟人不多,经常麻烦你。

不必那么客气,都是些芝麻小事。

留心的话,没有什么事是小事。

李安《色,戒》最成功的是在时间、情节和叙述三方面的掌握。

原著中没有虚实结合的镜头对比,这就是让电影发挥的地方。

李安很懂得运用这些留白的空位。

王佳芝要做特务分子,以革命党的身份去扮演麦太太,再引诱易先生,扮演情妇的角色……

而就在种种扮演与其主体冲突的时间里造成悲剧。

李安也很擅长利用声音的模棱两可创造出人物的内心冲突。

当人物的挣扎犹疑快要到达临界点时,投影一个极小的回纹针,就能立即让表面张力破掉,打乱无波的水平面。

而电影中这个“不存在的枪声”就是李安所投影的一个极小的回纹针。

在最后易先生带着王佳芝前往珠宝店的路上,王佳芝的同伙都已经完成埋伏,准备要暗*易先生。

然而这时候王佳芝却听见了“不存在的枪声”。

第一声枪声,是王佳芝把关门声错听成枪声;

第二声枪声,是王佳芝心里的枪声。

当第二声枪声响起时,就是王佳芝“叛变”的最大动能。

易先生最后下令晚上十点前,执行王佳芝一伙人的枪决,王佳芝的最后一个画面,跪在矿场的峡谷前,已经没有任何枪声了。

仅借着镜头画面,带向深不见底的峡谷。

紧接着镜头回到了易先生身上,约在九点五十五分时,易先生回到住所,易太太还在打麻将,而王佳芝已经不在牌桌上。

易先生走到王佳芝的房间,端坐在镜子前面。

此时镜头呈现出两个易先生,一个背对镜头,一个透过镜子面对着观众。

“我没事,不要问!”

易太太站在易先生对面正在和他问着话。

然而这个透过镜子呈现出来的虚像,讲得当然都是假话。

以麻将戏开场,也以麻将戏结束,爱情,本来就是一场赌局!

原著的最后一句话——喧笑声中,他悄然走出。

张爱玲刻画的人物没有太多的情感波动,她留了很大的空间给读者,由读者去读出易先生的冷情或温情。

而李安用影像画面做出了与张爱玲不同的精彩——易先生是时候要离开王佳芝的房间了。

在踏出房门的那一刻,易先生会不会回头?会不会还有一丝眷恋?李安同样也没有给观众一个答案。

易先生一直到走出镜头外都没有回头,但停留在床上的影子,在电影的最后3秒钟回过了头。

这也让王佳芝的悲剧对于观众来说有了比较仁慈的结果。

《色,戒》像一块七巧板,每一块放下去都可以拼得起图案,完全吻合而且觉得恰到好处,没有相悖之处。

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的慰安妇贞贞受指派刺探日军情报,回乡治疗性病却饱受众人耻笑;

徐訏《风萧萧》的舞女白苹以身体革命色诱,最终死于敌手。

而《色,戒》好像就把这两部小说串联了起来。

张爱玲的小说一向难拍,文学改编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说故事。

有些导演改编电影失败的地方是不知道脱离文字后如何说故事。

张爱玲本身文字风格太强烈,好绵密,难以穿针插进去。

当她本身文字趣味这么浓厚,要变成影像,不能照本宣科。

每个导演在雕琢意象的同时,都难以克服张爱玲的文字障碍,拍出原著的意象。

李安却是唯一能够破除张爱玲魔障的作品。

李安将张爱玲的原著添了血肉,还安上灵魂。

他把大时代里难免陈腔的情节,用他磨戏的功力,使角色充满整部电影,拍出令人椎心的情调。

他展现导演的深厚功力,不用旁白,不死守原著章法。

他钻进张爱玲的文字底层,挖出意在言外的暗香,翻转出满室扑鼻的惆怅与幽恨,着实难得可贵。

《色,戒》里的写景,还专注在一些十分细腻的细节。

比如故事的开头“麻将桌上白天也开着强光灯,洗牌的时候,一双双钻戒光芒四射”的这一幕,只是电影里无关痛痒的几秒镜的戏。

不过麻将桌上的一切,亦可让读者甚至观众对各个角色的重要性一目了然。

当我们沉醉于张爱玲的文风时,李安的故事情节已开始扣紧了观众的心。

虽然剧情的步调并没有特别地加快。

可是他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以她的文法隐密地、轻缓地带读者进入故事的高潮。

王佳芝在金饰店里反复思索和预想刺*易先生的那一刻:那沉酣的空气温暖的重压,像棉被捂在脸上。有半个她在熟睡,身在梦中,知道马上就要出事了,又恍惚知道不过是梦。

另一个则体现在李安版服装上。

以学生身份出现的王佳芝,素颜本色,毫无脂粉。

除了和其他女学生一样,一袭阴丹士蓝的宽大素衣素服,脸上更是完全没有化妆。

相对的,演剧时夸张的浓眉大眼、红艷腮帮的舞台剧化妆,与扮演麦太太时的鲜艳朱唇及典型装扮,相互辉映。

风情万种的一袭袭贴身旗袍是王佳芝跟易先生幽会时常穿的衣服。

咖啡厅里密谋刺*行动时,王佳芝穿的是束腰式的米色风衣和窄缘黑帽。

这三种穿衣风格迥异的服装风格让王佳芝呈现出一种“捉摸不透”的感觉。

隐藏在风衣下的是暗*易先生的阴谋,但王佳芝同时也被易先生的情欲给征服了。

在那种情况之下王佳芝所需面对的伦理抉择是没有正确的选择。

因为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对与错。

因此,王佳芝从“致命女人”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可悲的女人。

如果她愿意的话,她可以在那件风衣底下藏一只手枪,可是她没这样做。

《色,戒》就是从这样的角度出发来看的一部电影,所以观众们同时可以看见王佳芝在一连串过程中的蜕变。

可以说,电影和原著两者各有千秋。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李安以自己的手法来诠释《色,戒》,也在故事层次上做了一些调整。

他将小说变成奇情片,有间谍片类型的紧凑,再加入浪漫元素。

也改写了男女主角的表达,如易先生这个角色比原著深情更多。

最明显的就是那三场激情戏。

原著中,张爱玲并未把王佳芝与易先生的性关系写得很白,不过读者仍可从文字上推敲出两人既亲密又提防且小心翼翼的关系。

很多人都认为戏中的那些激情戏是电影的卖点。

可是,李安所呈现的王佳芝和易先生的床上关系,却是一种人性的残酷!

与其说是激情的床戏,不如说是可悲而又凄惨的一段男女关系。

也就是说,我们还是无法精确地觉知,王佳芝与易先生之间到底是否存有真爱?

易先生是否扮演着王佳芝在缺乏生命目标时的精神支柱,因而让佳芝无意中产生一种爱与痛的交叉感情;

或是因两人对彼此的依赖,而演变成一种奇妙但又说不上是不是爱的感情。

李安和张爱玲,都给了读者和观众一个无限的想象空间。

提起王佳芝,就不得不提易先生。

易先生初次现身在两场麻将戏之间,在秘书的陪同之下,面容冷峻地步出用刑的地牢、黑暗的长廊,上楼、穿梭办公区域的屋内屋外,然后上车、途经城区最后回返官邸……

楼梯间的密室场景和阴影的使用,都让人发怵,也的确有效地为角色添上一抹阴暗、恐怖的色彩。

但他是个寂寞的人。

他跟王佳芝在一起的时候,以前额的皱纹和盈润的双眼,传达被压抑的情绪。

所以李安帮他取了“易默成”这个名字。

《色,戒》里面的主角和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可以张爱玲精确描绘的“他们是原始的猎人与猎物关系,虎与伥的关系,最终极的占有”的这一句作为诠释。

只有结尾珠宝店这一幕,我们才短暂地看见易先生的内在世界。

也就不难发现张爱玲是把他塑造成一只奸诈的老狐狸,骨子里总是诡计多端。

张爱玲笔下的易先生,是在日治时代背景中,戒心特别的重、待人处事总抱着怀疑态度的卖国贼。

而他的面具和盔甲,正是保护他自己的工具。

而资深特务和他生命中所累积的种种经验,正好映衬出王佳芝的无知与单纯。

在两人第二场激情戏时,带到易公馆外的警卫与狼犬,是隐喻易王两人的感情。

充满警戒,也是充满不安全感的。

也正因为如此,更激发出那种强大的激情。

钻戒,便是易先生真心的借代。

连易太太也得不到的钻戒(真心),却毫不犹豫地给了王佳芝。

所以王佳芝也为之震动,再加上那句“戴着,你跟我在一起”。

真心,正是王佳芝所缺乏的。

最后一场戏易先生回到王佳芝的房里,,整点报时的钟声让易先生的眉头狠狠皱了一下。

这代表王佳芝的死和易先生心底对她的真感情及最后一幕的剪影。

易先生的黑影映在王佳芝纯白的床单上。

原著的故事末尾,说到了一句:“不吃辣的怎么胡得出辣子?”

吃辣,就是吃血的意思,不吃辣怎么胡得出辣子,不狠心怎么能做得了大事业呢?

或许这就是张爱玲的本意。

但李安,则给了易先生最柔情的一面。

王佳芝给人的印象,本来就是一个普通的女大学生,无意间掉入涉嫌刺*汉奸的布局,似是一种很偶然的巧合。

一个从未受过特务训练的弱女子,靠的是她那几分姿色和靠几场话剧经验的演技。

也因为如此,我们对王佳芝这个人物的塑造,可以说有一种爱恨交织的感觉。

无论在爱国和爱情上,她都扮演了传统女性自我牺牲的角色。

先是为报国而舍身诱敌,继而为爱情而牺牲自己。

在这两个层面上,所谓的“自我”都是隐而不见的。

无论在爱国主义和爱情憧憬中,她都一步步踏入陷阱,丧失了自我。

又或者,她本来就没有自我。

《色,戒》的结局设计,让人感觉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那群大学生被带到矿场行刑的那一幕,呼应了张爱玲笔下惯有的“苍凉”,还有冷眼看人间的笔调,余味无穷。

在那个年代,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但不同的是,李安引入了一个“灰色地带”。

这个灰色地带的主题就是“爱”。

易先生在故事的最后一段,反思着“她还是真爱他的,是他生平第一个红粉知己,“以及”她最后对他的感情强烈到是什么感情都不相干了,只是有感情。”就为这个故事划下两人之间关系的句点。

最终爱是否存在,也是一个无解之谜。

易先生坐在从前王佳芝睡过的床上,他是不是后悔自己动了情,是不是生气,是不是心痛,是不是不舍……

当他在处决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却哽咽并眼带泪光地坐在那床上时,到底是怎样的心情。

尽管这是一幕浓缩了整部剧的一滴泪,我的心悬在那,似乎也被排除在那一滴孤单的泪之外。

我只是知道,那张床代表他们之间的情。

可是那份情最后笼罩在易先生偌大的影子之下,再不复存在了。

爱情的重量,在每个女人的每个生命的阶段都不一样。

王佳芝的心一开始交到了邝裕民身上。

讽刺的是,留下来的男人虽未远走前线,彼此的心却也渐行渐远,遑论托付婚嫁了。

于是应当贴身交托的爱情,就此掩埋在救国的任务之中。

邝裕民不舍王佳芝的付出,要亲吻她时,王佳芝推开了他,三年前你可以的,为什么不?

但爱情给予女人的意义绝对是高过男人的。

在增重与减重之间,在疗伤止痛中,义无反顾地成长,王佳芝是,张爱玲更是。

如果要说爱情有颜色的话,李安是属于暖色系的,而张爱玲是属于冷色系的。

虽然色系不同,但他们都同样地写出了成功的人性。

电影能够打动人,一切才有意义。

虽然《色,戒》片长158分钟,却一点也不觉冗长、沉闷。

无论是剧本、演员、摄影、剪辑、美术设计、场景等,皆可圈可点。

看似意象明白,却还蕴含更多余韵。

就电影论电影,李安是成功了。

关于主题意识,爱国女学生色诱特务汉奸,预谋暗*,未料弄假成真,女学生竟爱上了敌人,犹如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翻版。

李安因此特别于采访时强调:

“我们不是在讲道德,不是在讲社会约定俗成的习惯,也不是在讲法律,我们是在讲这些东西的模糊地带,这是艺术!”

家庭生活不美满,缺乏父爱和安全感的王佳芝,希望借着爱与被爱来证明自己活着,所以会爱上易先生似乎也合情合理。

电影的音乐运用,娴熟绵密地将时代或情或欲的压迫感传递出来。

故事架构虽不新鲜,却营造出古典戏剧的动人劲道。

当王佳芝离开珠宝店时,三轮车夫飞快地往前奔,那绑在车把上小小的风车迎风转着,象征王佳芝的心境。

她知道被深刻地爱着的快活,那是全片最浪漫的时刻。

但大时代的悲剧是,让更多的生命为这个迷离的爱给牺牲了,连自己的命也得要赔上了。

而易先生虽活着,却得终生与空洞为伍。

“色”不是重点,“戒”也非唯一出路。

李安站在张爱玲原著的肩上,看到的是激烈背后最深的无奈。

情感上,人只要想依靠,就得要背负失去的悲凉。

随着情节的推卷,王佳芝眼中的泪,红色蔻丹的玉指上那颗六克拉鸽子蛋,再照照易先生的脸……

男人可以觅栋别墅金屋藏娇、买颗大钻戒给眼前的这个女人,但男人的心,终究不是跟性绑在一起。

但女人是,“快走!”的警告。

女人的心是经由阴道的,张爱玲也这么认同。

易先生与王佳芝之间所进行的,不只是虚空的肉*易,而是从这种肉体关系衍生成一种无法形容的惆怅与爱慕关系。

再者,完整版中那场误*邝裕民表哥的戏,也呈现出不同角色的深度,把观众的情感带进角色的情感世界。

那就是“一不做二不休,将错就错”的情境!

既然把人给误*了,不如做得干脆一点儿。

李安清楚地引导观众,让观众对这群爱国青年的炽热之情予以正视和体认,为这群热血青年铺上效死勿去的道路。

最终,王佳芝还是没有吞下毒药。

没有吞下毒药的原因,是来不及吞下就被捕,还是相信易先生的爱情会保她?

李安也没有给我们明确的答案或暗示。

不过我想,在王佳芝放过易先生的时候,她就已经知道自己终究难逃一死的命运了。

然而选择自*或是选择死在易先生手里却是截然不同的抉择。

我想王佳芝可能不想自己独自一人的死去,又或者她想和当初那些曾经和她一起很傻很天真的同伴一同死去

在最后刑场的部分,可以看到那些同伴们对王佳芝其实没有太多的情感,他们只是害怕着死亡的来临。

王佳芝也没有对同伴有任何愧疚的情感,只是很淡然地等待着行刑。

而王佳芝与邝裕民最后对看的那一眼,邝裕民的眼中有泪,一切似乎尽在不言中。

邝裕民和王佳芝为了参与刺*易先生的行动,他们各自付出了不少,也牺牲了不少东西,

虽然最后任务仍旧是失败,但是这一切终于结束了。

他/她对于死亡没有畏惧,反而有一种“这一切纷乱终于结束”的解脱吧。

--END--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