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砸电视、砸手机的冲动吗?用这3招把娃从电子产品中救回来

你有砸电视、砸手机的冲动吗?用这3招把娃从电子产品中救回来

首页冒险解谜企鹅营救更新时间:2024-04-27

养育孩子的过程,如果要列出一张孩子成长绊脚石排行榜,电视、手机肯定排在前3位。

这个担心可以从1岁持续到18岁。特别在暑假这样的敏感期,一部手机、一台电视,随时随地都能引发一场家庭大战。

我有一个朋友,就因为烦不过儿子老拿她手机玩,气得直接把手机给摔了。

另一位闺蜜,孩子拿晾衣棍在客厅玩把电视意外砸成黑屏,嘴边批评孩子皮,心里长舒一口气。

当然,这些极端的做法只是一时爽。毕竟这台手机没有了还会有下一台,自己家的电视坏了还能去别人家看。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怎么和电视、手机打持久战。

关于电视、手机,很多家长说的第一句都是:“为什么我家娃特别爱看电视、玩手机?”

淡定,这个锅并不是你们家娃专属。

任何身上孩子都隐藏着电视迷、手机迷的基因。

台湾大学心理系教授连韵文曾经说,电视的视觉、声音刺激会引起人的“朝向反应”。

这是人类的本能。即受到视觉、声音刺激,不由自主就会关注,以便可以随时发现危险逃脱。

电视快速的切换、放大、停格以及声光效果正好引发了人的朝向本能,没有办法控制。

那手机呢?

仅仅在知网上输入手机游戏几个关键,就能出现2271篇相关的论文。其中不少是用户粘性相关的。

不要怪自己的娃意志不够坚定,而是他们面对的是敌人太强大。

很多家长可能会说,那是不是不打开电视、不打开手机就可以了?

是,但是不现实。

像我们家,因为我和猪队友都是高度近视,有大概率的近视遗传,我家娃在三岁之前基本是和电视、手机隔绝的。

但是孩子一旦进入学校,和外界有更多的牵连,没有电视、没有手机的环境就很难控制。

当学校的其他小朋友都在讨论小猪佩奇、奥特曼的时候,你家娃可能杵在那里一脸懵。

而且电视、手机这些的媒介上的有很多资源是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接触到的。

比如我们之前推荐一系列BBC纪录片、国外大神研发的app,你在路上是碰不到的。

电视、手机的好处和坏处就像西瓜和芝麻,完全不使用不现实,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和它们拉开一点距离。

怎么拉开孩子和电视、手机的距离?

想要知道怎么拉开距离,就得先搞清楚一个关键问题:人为什么会上瘾?

在心理学上,上瘾是因为有持续而微小的正向反馈。

就像嗑瓜子,几秒钟的努力就换来美味,根本就停不下来。

同样的看电视、玩手机,进门躺在沙发上床上,拿起遥控器、手机,就能获得感觉上的刺激。想说停下不容易。

因此,防止孩子上瘾的第一招,就是让看电视、玩手机变得麻烦。

比如说改变家里的布局,尽可能减少电视在视线内出现的频率。

在很多家庭,电视都是放在客厅正中央,放在卧室床正对面。

这种摆放方式,电视是自带“吸睛”属性的。孩子不知不觉就爱往电视上瞄。

可以把电视的位置放偏一点。

或者给电视柜装一扇门,看的时候再打开,不看的时候就隐藏起来。

如果家里的装修已经固定难以改变。那就可以试着把电视的遥控器放在一个不那么容易拿的地方。

像我家电视是赤裸裸放。我们就把遥控器放在和电视沙发有一定距离、离地有2米高的一个吊柜上。

孩子完全够不到的。我们自己都觉得看电视很麻烦。买回来几个月,除了测试电视性能,基本没人愿意去碰。

手机道理也一样。

给孩子制造一点麻烦,让人性的懒惰去对抗它们的吸引力。

怎么给孩子安利电视、手机的替代品?

孩子喜欢电视手机,一方面是因为它们吸引力很大,另一方面他们需要做点什么打发时间。

第二招就是找到可以替补看电视、玩手机时间的的替代品。

有些家长可能会说,我是这样做的啊,但是孩子就是不感兴趣怎么办?

国外做过一个研究,邀请了36对亲子,其中孩子的年龄在11-13个月,给他们三个非常吸引人的玩具。然后用使用头戴式眼动追踪记录孩子的表现行为。

研究发现,当爸爸妈妈对某个玩具产生关注的时候,婴儿对那个玩具的关注也更长。

什么意思呢?

孩子的兴趣一部分是天生的,但是家长的关注和互动对孩子的兴趣有很大影响。

前段时间学霸武亦殊的家庭教育曝光,就说到武亦姝上幼儿园的时候也不愿意学习,是老师眼中的差生。

后面父母陪着她在家里一起读书、画画、玩诗词游戏,才有后来诗词大会上的惊人表现。

想要孩子热爱运动,家长自己先要运动。想要孩子爱上阅读,家长自己先要阅读。

如果只是对孩子说你要上进、积极,自己在一边葛优躺。你这就是在耍流氓。

如果孩子养成了坏习惯怎么办?

心理学表明一个人的日常行为45%,都是在同一个地点每天重复同样的动作。

这是我们大脑节省能量偷懒的方法,也是我们说的习惯。

习惯一旦养成,大脑就进去自动模式,我们可能都意识不到。

那习惯怎么才可以改变?

麻省理工学院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把一只老鼠放放进一个T型的笼子。笼子的一边放着巧克力,另一边是空的。

一开始老鼠习惯往空的一边走,然后再走到有巧克力的那一边。

经过一周的训练,老鼠直接往巧克力那边走。

新习惯的形成有三个步骤:提示(开门放进笼子)-行径(行走的路线)-奖励(巧克力等能满足它的东西。)

如果孩子养成了坏习惯怎么办?

观察他的习惯细节,用奖励去改变。

举个例子,我家娃三岁之后开放电视、手机权限,对《小猪佩奇》挺上瘾的。但我陪他一起看,发现他上瘾的只是其中的一两集。

一集是一家人洗车,一集是他们去爷爷家的花园种草莓。

他感兴趣的点是洗车、种植这样的主题,把动画片换成书、过家家游戏,他很愉快就接受了。

畅销书《习惯的力量》的作者查尔斯举过另外一个例子。

他喜欢每天下午3点买一块饼干吃。

但是他仔细观察发现自己并不是因为饿了,他喜欢的只是购买饼干过程的社交行为。

后面每到3点,他就站起来和别人聊天十分钟。自然改掉了吃饼干、买饼*习惯。

孩子喜欢看电视、玩手机,表面的行为很相似,但是背后的需求点可能完全不一样。

可能是好奇、可能是为了和同伴有共同话题、可能是无聊,需要仔细观察他们真正的需求点针对性改变。

孩子怎么使用电视、手机才合理

美国儿科学会曾经给出过一份指南。

18个月以下的孩子禁止使用电子设备。和家人沟通联络除外。

2-5岁的孩子看荧幕的时间每天不要超过1小时。

5-18岁的孩子每天看荧幕少于2小时。

除了控制看荧幕的时间,看的方式也很关键。

北京师范大学专门从事儿童创造力发展研究的程黎老师表示,如果没有家长陪伴,孩子从电视节目的了解知识很少,也很快遗忘。

选择合适年龄段的节目、家长陪同观看、解答孩子观看过程中的疑问。它们才会真正起到益智的作用。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参考资料:

youtube:如何改掉顽固的习惯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