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关一窍”概念的起源可见于《老子》中的“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还有“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等等。
其含义是从混沌之始的无,到万物之初的有,中间的那个转换的要机。
老子通常用“门”来比喻玄关一窍,门外为万物,门内为虚无,万物是由虚无所化生。
形式上,阴阳万物都是通过这个“门”生出来的,因此玄关一窍有非空非色、非无非有、非内非外,能生万物又不属于万物的特点。
内丹学中,玄关一窍,发展出了更独特的内涵。自宋元以来,在各派修行体系中,玄关一窍都被视为不传之秘。
为什么内丹学中玄关一窍的概念如此重要?
内丹学中,玄关一窍是指联通先天与后天的机要枢纽。先天从这一窍生化出后天的万物,反之,若想后天返还先天,就必须开启这一窍,才能联通先天。
因此开启玄关一窍,联通先天,被认为是内丹功夫的真正起点,是超凡脱俗的开端。
张三丰在《道言浅近说》中说到:“修炼不知玄关,无论其他,只此如入暗室一般,从何下手?”
《乐育堂语录》中说到:“玄关一窍,是修士第一要务”。
可见,在内丹修行中,玄关一窍的地位非常特殊,不可等闲视之。
想要在修行中把握玄关一窍,首先需要对其有正确的认知。
而玄关一窍的概念非常的抽象。
在张伯端的《金丹四百字》中写道:“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此窍者,非心非肾,非口非鼻,非脾非胃,非谷道也,非膀胱也,非丹田也,非泥丸也”。
李道纯在《中和集》中写道:“夫玄关一窍者,至玄要之机关也。非印堂、非囟门、非肚脐、非膀胱、非两肾”等。
可见“玄关一窍”不是人体的窍位。
在内丹学理论中,虽然玄关一窍不是人体的一个具体窍位,但其存在却又不离人身。
《中和集》中写道:“但着在形体上都不是,亦不可离此一身向外求”。认为玄关不在身体上,但同时也不能离开身体。
在《道窍谈》中写道:“玄关一窍,自虚无中生”。
在《修真辩难》中写道:“要知此窍,在六根不着之地,五行不到之处,恍兮惚兮,其中又窍;杳兮冥兮,其内有门”。
关于玄关一窍的显现时机,张伯谦写道:“盖虚极静笃,无复我身,但觉杳杳冥冥,与天地合一,而神气酝酿于中,乃修炼之最妙处,故谓之玄关一窍”。
其实九九作者有三年的打坐经验,在近期的打坐过程中,体验了玄关一窍的感觉,大概有些明白,但有有些说不清楚,但大概明白为什么“玄关一窍”不能言传。
一、不言传是因为这种感觉很难用言语形容出来,而古人所说的恍恍惚惚,杳杳冥冥,恍兮惚兮等词语,是在九九作者体验过后,认为最最最准确的表达,就是那种感觉。
二、不言传是因为一旦用语言形容那种感觉,大家就会去寻找那种感觉,进而去执着那种感觉,越执着就会离真相越来越远。
在这里九九作者大概描述一下,打坐过程中,出现大概出现玄关一窍的感觉。
在打坐的过程中,当把所有的念头,所有的想法止息之后,达到一种真空的状态。
在这种静极的时候,身体里面的气就会自行的运转,顺着督脉直线上升到头部,到达眉心处,之后在向下降落入丹田,如此气不断的进行循环。
循环一段时间后,就会感觉所有的感官止息,进入一种不可描述的状态,大概就是玄关一窍的感觉,就很恍惚,有一种身体里面精气神凝聚的感觉,身心非常的舒畅。
睁开眼睛的时候,神清气爽,心情喜悦,尤其是眼睛会变得明亮。
这种感觉就很像从后天返回先天的感觉,九九作者打坐三年,确实有非常非常多的变化,比如:身体变轻盈柔软,头脑从浑浊到清晰等等。
偶尔在打坐的时候还能感受到,周身全部变白,周围一片虚无,大概是三丰祖师所说的:“神光照耀遍三千的感觉”,但是由于九九作者,自行练习打坐,很多东西不敢深入,出现这种现象不敢持续,就中止了。
还有一次在打坐的过程的时候,也是在静极的时候,呼吸开始逐渐变缓,非常非常缓,眼看着看着就有止息的架势,短暂持续几秒后,九九作者就终止了。
终止的办法就是起念头,念头一起,所有的现象就会停止,基本上所有的现象都是极静的时候,没有念头的时候自然呈现,所以念头一起,就会自然停止。
由于九九作者自行练习,本着凡事要多谨慎的态度,凡是出现不可掌控的现象,不了解的现象,就会停止,在通过古人留下来的资料,一些经典来给自己解惑,在进行练习,一点点深入,才稳妥。
想要学明白,弄懂儒释道三家的言论,就需要自己躬身实践,之后再对照经典中言论,这样自己实践过的东西,才是自己的东西,才是自己真正明白的东西,这才是实学,不然就是空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