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约4800字,配图18幅,原创不易,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海军重巡部队和水雷战队在水面交战中,尤其是在夜战中,表现出非常强悍的战斗力,在夜间观察、战术机动、舰炮攻击和鱼雷攻击等各方面都展现出相当高的素养和技能水平,在一系列海战中给盟军舰队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产生了“日本海军夜战无敌”的神话,而这个神话的起点就是发生在1942年2月19日至20日夜间的巴厘岛海战。此战中担负登陆掩护任务的4艘朝潮级驱逐舰先后与包括3艘轻巡洋舰在内的两批盟军舰队交战,取得击沉1艘驱逐舰,击伤多艘,击退敌军的战绩,创造了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范例,其勇猛进攻精神令人侧目,而作为同级首舰的“朝潮”号更是参战日军战舰中表现最抢眼的一艘。
朝潮级驱逐舰
日本海军在1934年制定的丸二计划中准备建造14艘改白露级驱逐舰(也称海风级),此前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进而退出国联,与西方列强矛盾加剧,远东局势持续紧张,战争气氛日趋浓厚,而《华盛顿条约》即将到期,在这一背景下日本无意续约,并对丸二计划做出修改,取消了10艘改白露级的建造,将其份额用于建造新设计的大型驱逐舰,这就是朝潮级。
朝潮级是日本海军突破条约框架设计的第一型舰队驱逐舰,标准排水量达到2000吨级,尺度较白露级明显增加,与早期的特型驱逐舰相当。朝潮级在设计时充分汲取了“友鹤”事件的教训,重视舰体复原性,而在首舰开工前又逢“第四舰队”事件发生,于是再度修改设计,提高舰体强度,在建造完成后又根据试航情况做了进一步改良,可以说是对条约限制下畸形的设计路线的全面修正。
■日本海军朝潮级驱逐舰的侧视及俯视线图。
朝潮级的上层建筑沿袭白露级,而舰体更接近于特型,降低了干舷高度,缩小了风压面积和侧面轮廓,以增加稳性和减少被弹几率。朝潮级在舰炮配置上回归特型的水平,3座127毫米双联装舰炮以前一后二方式布置,采用仰角55度的C型炮塔,鱼雷武备上沿用白露级的2座610毫米四联装发射管加再装填装置的配置,服役时装备九〇式鱼雷,太平洋战争前夕换装威力强大的九三式氧气鱼雷。由于动力系统提升有限,朝潮级在航速和续航力上未能达到预期,令军方感到不满,但就整体而言朝潮级的设计相当成功,并奠定了之后阳炎级设计的基础。
■1937年7月,“朝潮”号驱逐舰在佐世保海域进行试航。
朝潮级共建造10艘,首舰“朝潮”号于1935年9月7日在佐世保海军工厂开工,1936年12月16日下水,1937年8月31日竣工,舰名的含义是“清晨的潮水”。“朝潮”号标准排水量2000吨,满载排水量2635吨,全长118米,宽10.39米,平均吃水3.72米,配备吕号舰本式燃油锅炉3台、舰本式蒸汽轮机2座,双轴推进,输出功率50000马力,最高航速34.85节,续航力4000海里/18节,编制员额230人。朝潮级的武备包括三年式127毫米双联装炮C型3座,九二式610毫米四联装鱼雷发射管2座,备雷16枚,九六式25毫米双联装机关炮2座,九四式深弹抛射机1座,深弹投掷台6座,可搭载深弹36枚。
■美国海军舰艇识别手册上关于朝潮级驱逐舰的信息。
“朝潮”号服役后舰籍归属佐世保镇守府,同年10月编入第25驱逐队,在11月至12月间开赴中国华中沿海作战,12月29日回港检修时发现主机涡轮叶片破损,引起高度重视,日本海军成立临时机关调查委员会寻找原因,确定为叶片座共振所致,且为朝潮级所独有的缺陷,经过改进后消除隐患,这就是“临机调”事件。1939年11月,“朝潮”号转隶横须贺镇守府,第25驱逐队改为第8驱逐队,下辖“朝潮”、“大潮”、“满潮”、“荒潮”号,编入第2舰队第2水雷战队。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第8驱逐队在南方部队编成内参加了南进作战,先后支援在马来半岛和吕宋岛的登陆行动,1942年2月又投入荷属东印度攻略作战。
巴厘岛攻略
1942年2月初,日军基本完成了进攻荷属东印度的外围行动,为了最终攻占爪哇岛,日军计划先行占领该岛东面的巴厘岛作为前进基地。2月18日,登陆部队乘坐“笹子丸”和“相模丸”号运输船由西里伯斯岛起航驶向巴厘岛,由“长良”号轻巡洋舰和7艘驱逐舰担任护航支援,其中阿部俊雄海军大佐指挥的第8驱逐队的4艘朝潮级为船队提供近距离护航。2月18日深夜,日军船队抵达巴厘岛东南海岸,登陆部队于2月19日凌晨顺利登岸,并在天亮后兵不血刃地占领了机场,达成作战目标。与此同时,运输船队在锚地内接连遭到盟军飞机和潜艇的袭击,一度中止卸载,前往外海退避,直到入夜后返回锚地继续卸载物资,第8驱逐队各舰在锚地外围警戒。
■第8驱逐队司令阿部俊雄海军大佐,1944年11月作为“信浓”号舰长阵亡。
在获悉日军即将登陆巴厘岛后,盟军ABDA联合舰队调兵遣将,准备发起反击,挫败日军的企图。然而,英、美、荷、澳四国舰艇分散各处,一时难以集结,只能采取分头出航,轮番攻击的作战计划,分为三个战术群各自向巴厘岛挺进。第1战术群由卡雷尔·多尔曼少将指挥,包括荷兰海军“德鲁伊特尔”、“爪哇”号轻巡洋舰、“科顿纳尔”、“皮特·海因”号驱逐舰和美国海军“约翰·D·福特”、“波普”号驱逐舰,由芝拉扎港出击,计划从南面接近巴厘岛;第2战术群由荷军“特罗姆普”号轻巡洋舰和美军“约翰·D·爱德华”、“帕罗特”、“皮尔斯伯里”和“斯图尔特”号驱逐舰组成,分别从泗水和苏门答腊岛拉泰湾出航,会合后前往巴厘岛,预计在第1战术群攻击两三个小时后发起第二轮攻击;第3战术群由驻芝拉扎港的8艘荷兰鱼雷艇组成,他们将在第2战术群之后抵达战场,扫荡残敌。
■荷兰海军“德鲁伊特尔”号轻巡洋舰,装备7门150毫米舰炮,航速32节。
就力量对比来看,盟军方面有3艘轻巡洋舰、8艘驱逐舰和8艘鱼雷艇,共计19艘舰艇参战,即将在巴厘岛与之遭遇的是第8驱逐队的4艘驱逐舰,即便是盟军舰队分批来袭,第1、2战术群的兵力均优于当面的日军舰队,但兵力优势能否带来胜利呢?
午夜激斗
2月18日夜间23时30分,第1战术群从芝拉扎启航,不久 “科顿纳尔”号发生故障,被迫返航。19日22时,第1战术群进入巴塘海峡,以单纵队直驱锚地,航速27节,其战斗队形相当松散,最前方是2艘轻巡洋舰,之后是“皮特·海因”号,最后是2艘美国驱逐舰,彼此相距约5000米,存在兵力分散的弊病。23时50分,“爪哇”号瞭望哨发现日军舰船,全舰拉响警报,所有舰艇做好战斗准备。3分钟后,“朝潮”号的瞭望哨透过夜色发现南面6000米外有两个舰影,立即判断为2艘爪哇级轻巡洋舰,战前的严酷训练使日军水兵具备了惊人的夜间观察能力。“朝潮”号舰长吉井五郎海军中佐立即下达战斗命令,他明知对手强于自己,却没有丝毫退避,自从步入海军兵学校彻底的进攻精神早已渗透骨髓。“朝潮”号开始提速,向东转向,准备切入荷兰巡洋舰的航线,展开近距离攻击。
■荷兰海军“爪哇”号轻巡洋舰,装备10门150毫米舰炮。
“朝潮”号与对手的距离迅速缩短,已经相互进入射程,但为了确保命中率,两军战舰都没有急于开火。2月20日0时整,“德鲁伊特尔”和“爪哇”号打开探照灯并发射照明弹,以主炮向2000米外加速逼近的“朝潮”号展开猛烈齐射,炫目的闪光照亮了黝黑的海面。“朝潮”号不甘示弱,也开灯开炮,与荷军巡洋舰展开同航炮战。“朝潮”号启动未久,尚不能全速航行,而荷兰巡洋舰一直保持高速,很快超越“朝潮”号,使后者失去了有利的鱼雷发射阵位。
■“德鲁伊特尔”号轻巡洋舰的前主炮群在进行射击。
炮战仅持续了几分钟,2艘轻巡洋舰消失在锚地以北的夜幕中,“朝潮”号失去了攻击目标。在首轮交火中,荷军巡洋舰进行了9轮齐射,宣称重创目标,实际上“朝潮”号仅有探照灯被弹片击伤,并未中弹。日军炮手也没有进入状态,仅击中“爪哇”号一弹,没有造成明显损伤。令人不解的是,荷军巡洋舰就此退出战斗,而吉井舰长误判对手向南转向,于是背道而驰,向南搜索,而在其东北方警戒的“大潮”号在看到交战的火光后也南下增援。
■荷兰海军“皮特·海因”号驱逐舰,装备4门120毫米舰炮和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朝潮”号向南航行不久就与“皮特·海因”号迎面相遇,于0时5分在1500米距离展开炮击,荷军驱逐舰也向右转向,以全部舷侧火力还击。双方持续交火至0时11分,“朝潮”号的2枚127毫米炮弹击中了“皮特·海因”号的后桅及锅炉舱,导致航速锐减,多处起火。当“朝潮”号逼近至900米处,吉井舰长下令发射鱼雷,航速高达50节的九三式鱼雷如嗜血鲨鱼般扑向猎物,半分钟后“皮特·海因”号被一枚鱼雷命中,在剧烈的爆炸中彻底瘫痪。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九三式鱼雷在战争中首次命中目标。
■今日保存在江田岛自卫术科学校内的九五式(左)和九三式氧气鱼雷(右)。
在终结“皮特·海因”号后,“朝潮”号将火力转移到2艘美军驱逐舰身上。“福特”和“波普”号自知不敌,释放烟幕隐蔽行踪,试图向北追赶巡洋舰,结果还是与“大潮”和“朝潮”相遇,被迫掉头向南撤退,而2艘日舰紧追不舍,双方以近乎平行的航线航行,相互炮击达6分钟之久,都未取得命中。受到陆地阴影和烟幕的双重影响,“大潮”和“朝潮”号都跟丢了目标,两位舰长判断敌驱逐舰会向北谋求与巡洋舰会合,于是同时向北转向,从而让2艘美军驱逐舰得以逃离战场。
■巴厘岛海战第一阶段交战形势图。
0时45分,“朝潮”和“大潮”号发现3500米外有舰影,两舰以全部舰炮猛烈射击两分钟,报告 “敌舰一艘起火沉没,另一艘正在燃烧”。实际上他们攻击的是奄奄一息的“皮特·海因”号,这艘不幸的荷兰驱逐舰彻底沉入海底。至此,巴厘岛海战的第一次交战落幕,2艘日军驱逐舰成功击退了第1战术群,击沉1艘驱逐舰,几乎毫发未损。
鏖战再起
2月20日凌晨3时,第2战术群同样以单纵队进入战场,与第1战术群不同的是,以4艘美国驱逐舰为先锋,“特罗姆普”号轻巡洋舰殿后压阵,两者相距8000米,航速25节,由美国海军宾福德海军中校担任编队指挥。3时06分,美军驱逐舰群在没有发现目标的情况下对锚地实施鱼雷盲射攻击并释放烟幕,以避免过早暴露,却引起队形混乱。美舰的鱼雷没有击中任何目标,鱼雷航迹反而惊动了正在巡逻的“朝潮”和“大潮”号,两舰迅速转向鱼雷来袭方向进行搜索,并在3时10分发现美军驱逐舰。
■荷兰海军“特罗姆普”号轻巡洋舰,装备6门150毫米舰炮,航速32.5节。
3时15分,“朝潮”、“大潮”号在3200米距离上与冲出烟幕的“斯图尔特”、“爱德华”号展开交火,互射鱼雷,随后开始炮击。双方的鱼雷均未命中,在舰炮互殴中训练有素的日军技高一筹,炮火猛烈而精准,连连对目标形成跨射,在交战三分钟后率先击中“斯图尔特”号,导致舵机舱进水。日军迅猛的炮击令美军队形更加散乱,各舰只能分头向东北方撤退。“朝潮”和“大潮”号在突进过程中逐渐机动到美军编队右舷后方,然后转向东北追击。美舰借助于海岸阴影的掩护,脱离了日军的视界,日舰停止射击,继续向东北搜索。
■美国海军“斯图尔特”号驱逐舰,在海战中被日舰击伤。
3时41分,目光敏锐的日军水兵在左舷前方约3200米处发现“特罗姆普”号。“朝潮”和“大潮”号在3000米距离上向其开炮并发射鱼雷。“特罗姆普”号反应迅速,以探照灯锁定日军驱逐舰,以主炮全力射击。日军炮手以探照灯为瞄准点持续开炮,至少击中“特罗姆普”号11次,导致其火控系统失灵,各炮塔只能自行瞄准射击。交战五分钟后,“大潮”号被一枚150毫米炮弹命中,但火力不减。
■表现巴厘岛海战的绘画,此战被认为是“日本海军夜战神话”的肇始之战。
就在“朝潮”和“大潮”与“特罗姆普”酣战之际,“满潮”、“荒潮”号赶来增援,结果与正在撤退的美军驱逐舰遭遇,陷入混战,在交火中“满潮”号轮机舱遭重创,失去航行能力。尽管如此,遭到日军驱逐舰凶猛攻击的盟军舰队已经无意再战,纷纷夺路而逃,而日军驱逐舰需要保护锚地内的运输船,又要救助受伤的“满潮”号,没有追击,任由盟军战舰撤离。巴厘岛海战第二阶段的战斗宣告结束,第8驱逐队再次成为胜利者,以“满潮”号遭到重创,“大潮”号轻创的代价,击退了第2战术群,击伤巡洋舰、驱逐舰各1艘。大约三小时后,第3战术群的鱼雷艇抵达巴塘海峡,此时日军舰船早已撤退,它们只能空手而归。
■巴厘岛海战第二阶段交战形势图。
巴厘岛海战是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取得的第一次夜战胜利,第8驱逐队在阿部俊雄指挥下表现出强烈的进攻精神,尤其是“朝潮”、“大潮”两舰舰长在战斗中充分展示了近逼猛攻的战术风格,在面对强敌时勇于主动发起攻击,敢于实施近战,日军官兵充分发挥出战前严酷训练的成果,体现出优良的素养,以灵活的机动和猛烈的火力有效牵制和压制了对手,即便是与巡洋舰对射也丝毫不落下风。率先接敌的“朝潮”号表现尤为出色,在战斗中射击52次,消耗炮弹310发,并以鱼雷重创“皮特·海因”号,堪称此战首功!
■彩绘:夕阳下的“朝潮”号驱逐舰,虽骄狂一时,终归难免葬身海底。
巴厘岛海战后,“朝潮”号继续随第8驱逐队征战大洋,参加了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奉命救助遭美机重创的“最上”号重巡洋舰。在1942年8月到1943年1月间,“朝潮”号主要在本土和特鲁克之间,以及在瓜岛前线从事护航运输行动。1943年3月,“朝潮”号参加81号船队护航作战,在丹皮尔海峡遭遇美军猛烈空袭,中弹沉没,包括第8驱逐队司令佐藤康夫大佐、舰长吉井五郎中佐在内的299人战死,骄狂一时终归葬身汪洋。
■海战网游《战舰世界》中,“朝潮”号作为八级金币驱逐舰出镜。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