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春天,我所在的城市第一次出现了共享单车。我深切的记得,那是一个寒风刺骨的晚上,我正一个人走在路上,突然看到前方有一辆黄色的ofo共享单车,我很兴奋,我只在去一些大城市的时候,会看到共享单车,没想到有一天可以在自己的城市看到这样的共享单车。我几乎是迫不及待的用流量下载了ofo的App,毫不犹豫的付了199元的押金,又充值了30元,然后骑上共享单车回家。为什么我这么高兴?因为我家离我坐车的地方步行需要30分钟,但是骑车只需要10分钟不到。

随后的一段时间,大街上陆续的出现了哈罗单车、摩拜单车等共享单车。虽然车多了,品牌也多了,但是我发现车越来越难找了。和大家一样,我看到的每一个单车,百分之80都是被人锁上的,要么就是他们用手机记住二维码,然后破坏掉车子上的二维码,同样也变成了私人单车。这样的体验曾让我一度想要退定金,但是我还是忍住了,因为偶尔我还是可以找到一辆单车来代步。
过了一段时间后,哈罗单车发出消息,近期联系了警察对私自破坏、占用共享单车的人进行了一次惩治,我也看到公众号里那些罚款、拘留的帖子,不得不说真是大快人心。从那以后,哈罗单车越来越好找,可是ofo却越来越少。几次我都想退押金的时候,看到自己用了小半年ofo后,还有21块钱没有用,有点心疼自己的钱,还是忍住了没退押金。但是我现在真的非常后悔那个时候没有退,因为现在就是想退,都可能退不出来了。
ofo怎么会变成这样?或者说,共享单车怎么会变成这样?
共享经济是一个非常好的理念,一些物品的共享,可以达到很大的利用率,一件共享产品,一天的使用频率甚至可以达到几十次。但是,理论和实践终究还是相差甚远,共享经济,太过高看了人的素质。
一个人的素质,是由原生家庭所培养,经过环境的雕琢,最终呈现出来的一种人的性质。有的人喜欢维护公物,不会肆意破坏,有的人喜欢破坏公物,霸占、掠夺别人可以使用的机会。很不凑巧的就是,大多数的人也许某一方面很好,但他们缺乏素质。
每一个共享的东西,对于素质较低的人群来说,是不必爱护的,随手锁车然后扔到一边、故意踹烂车子的某个部分为了好玩、拆卸车子的一些零件去使用等等,对于任何共享的东西来说,都是最大的敌人。

我们总是可以看到,共享单车被破坏,扔到路边,被卸下车把、车座,丢到河里,对于共享单车公司来说,维修一辆车的成本,要超过破坏的成本很多倍。破坏往往只需要一瞬间,而维修需要经过车辆回收、运输、维修、返送等等过程。同时,频发的破坏事件也无法及时惩处,而成本过小的共享单车,报警立案又不被重视,长此以往,拖垮了每一个共享单车的公司。
同时,因为共享单车总是被破坏,车辆维修困难,造成的问题就是共享单车变得越来越难用,说白了就是用户体验极差。对此,我深有所感。有一次,我在路边好不容易看到一个ofo,高兴地准备扫码时候,发现ofo没有车座,直直的一根铁管向着天空眺望,想了想我的臀部,我还是放弃了然后走回家。还有一次,我扫码使用了一个哈罗单车,正在红灯准备停车的时候要捏闸减速,发现闸是空的,最后利用脚去刹车。虽然说得好玩,但是这很明显体现出来,车子被破坏后,会造成多么糟糕的用户体验,同时带来了多大的安全隐患。

很多人以为出事了都怪自己倒霉,其实不仅是自己倒霉,连共享单车的提供者都跟着一起倒霉。因为在用户使用共享单车的时候,其实是与共享单车公司自动形成了一种合同关系,如果造成人员伤亡,共享单车公司也要有连带责任。同时,究竟是车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使用是否合理,根本无法取证,整个过程会产生极大的争议。对于共享单车公司来说,由于车的数量巨大,发生纠纷的概率也随之提升,双拳难敌四手,光是处理这些问题就焦头烂额了,偶尔还需要赔偿一下,可以说是如履薄冰。
除了破坏和发生纠纷以外,共享单车的随便停放也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根本不会去思考这些问题,只要锁好车结束计费,管他停在哪。但是共享单车的密集停放,对于道路交通和城市管理者来说,这无疑是极大的麻烦。虽然共享单车的提供者也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并且也设计了推荐停车位和禁停区,但是对于现实情况来说,也只是自说自话。

站在这样的角度一看,ofo的失败,甚至其他共享单车的危机,是不是可以理解了呢?
但是,理解归理解,ofo的做法确实让人有些不齿了,退押金难、退押金需要加入PPmoney、余额莫名消失、客服电话打不通等等问题,让用户真正对这家公司失望了。ofo不断地否认现状,称“绝无此事”,可是现实就是现实。
今年的2月,ofo为了向阿里巴巴方面获取17.7亿的贷款融资,抵押数百万辆单车;7月以来,ofo已经陆续退出澳大利亚、英国、日本、印度、美国等海外市场;8月底,上海凤凰发布公告称,ofo仍拖欠凤凰自行车货款人民币6815.11万元,并且就此向法院提起诉讼;10月31日,界面新闻报道,ofo已进入**阶段,ofo对此称为“无稽之谈”。
截止到近期,ofo负债超过了64.96亿元,其中用户押金超过了36.50亿,剩下的最多的就是供应链为10.20亿元。和起初的ofo公司相比,走到今天这步,也是ofo看错了这个市场。
至于押金的问题,每天都会有一部分人陆续得到退款,但是对于庞大的用户群体来说,这显然是杯水车薪。只希望ofo不要让用户再失望下去了。
寒冬已至,共享单车的寒冬,会过去吗?

















